本文目录一览:
Thinkpad笔记本为什么质量越来越差??
ThinkPad系列确实在近年来让人担忧,其品质逐渐下滑的趋势不容忽视。我曾在2005年5月使用IBM ThinkPad R52,之后在2010年4月换上了刚被联想收购的ThinkPad R400,最近又不得不更换ThinkPad T440P。这款7000多元的笔记本,尽管是三款中的最新型号,但其显示器的表现令人大失所望。与五年前使用的ThinkPad R400相比,新机器的显示器在颜色、亮度和清晰度方面差距明显,用起来让人极度不舒服。同时,其发热问题也比老机型更为严重。
自从IBM被联想收购后,ThinkPad系列的质量逐渐下滑,这反映出我们国家多数产品的现状,令人感到无奈。由于之前两次使用ThinkPad的体验尚可,我本以为这次更换新机后会继续获得良好的使用体验。然而,实际情况却让人失望透顶。很多同事也有同样的感受。
被联想收购后,ThinkPad的创新技术似乎停滞不前。联想与IBM的理念存在巨大差异。例如,IBM注重产品的长期耐用性,考虑用户可能需要使用十年之久;而联想似乎更注重短期效益,认为一款笔记本使用五年就已足够。这种理念上的冲突导致ThinkPad系列的品质出现了悲剧性的下滑。如今各种软件都被装载在机器上,特别是QQ、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等常用软件,自然会提高耗电量。实际上,ThinkPad的某些型号配置确实存在缺陷。例如你提到的TP R61i处理器性能并不出色,内存只有1G且搭载了Windows Vista操作系统,这样的配置难以提供流畅的体验。另外,可能存在播放软件与Vista系统不兼容的情况,导致所谓的“卡飞”现象。实际上,Vista自带的Media 11功能已经足够强大,只需再安装PowerDVD和RealPlayer即可满足大部分需求。
最令人难以接受的是联想为了私利背叛民族道义的行为。他们似乎只取悦外国人,歧视中国人。在关键的5G投票事件中,联想放弃了支持华为而选择了高通,这一行为让人对其失去信任。更令人气愤的是,在某些销售活动中,联想在美国提供6.5折优惠并全球开放购买权限,唯独在中国区无法享受这些优惠。双11促销活动中也存在类似情况,国内五折的价格甚至比美国六五折还要高。这些行为都让人质疑联想的动机和道德底线。联想所谓的荣誉只是一个讽刺的笑话!我们必须对这种情况保持警惕并表达反对的声音。
联想 从“民族品牌”,到“司马南的怒怼”,它到底经历了什么?
从“民族品牌”到引发全网争议的网红司马南怒怼,某想究竟经历了什么?这家企业是中科院计算所的“长子”,在初创时期,计算所从物力、人力、财力、科技成果等方面给予了全力支持。它曾依靠硬核技术和前瞻决策,比华为更早拿到程控交换机入网牌照,收购IBM,让我们为之骄傲。
然而,在某想的成长历程中,也伴随着一系列的争议和决策失误。一方面,它打着“民族品牌”“民族企业”的旗号承接政府订单,另一方面却在实际运营中出现了诸多令人费解的“骚操作”。比如在美国市场销售的电脑价格比国内低三分之一,引发了公众对其真实身份的质疑。
在发展过程中,某想也曾面临技术路线的选择困境。创办初期,柳传志带领的团队在研发与市场推广之间摇摆不定。倪光南作为技术骨干,敏锐地捕捉到了计算硬件的发展趋势,但他的技术路线在某些决策节点被搁置。这一系列的决策失误让某想失去了一些宝贵的机会。
在国际化的过程中,某想也做出了一些备受争议的决策。比如在收购IBM全球个人计算机业务之后,其在定价策略上的“美帝良心”行为引发了公众的不满。另一方面,其在某些关键时刻的决策也让人不解,比如在关键的5G投票中选择了支持对手而不是盟友。这些决策不仅让公众对其产生了质疑,也让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逐渐下滑。
某想的兴衰史可以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其与时俱进的发展历程是中国企业成长、成熟并走向国际化的一个典型样本。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全球化的深入,如何保持初心、如何做出正确的决策成为了其面临的重要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公众对其的期望与失望并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对于这家曾经让我们为之骄傲的企业,我们期待其能够正视问题、回归初心、重新找回发展的方向。对于消费者而言,我们期待一个更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期待更多的企业能够真正为消费者创造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