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态硬盘十大坑,macbook pro 2015 自行更换固态硬盘方法和踩过的坑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09 07:00:49 浏览1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固态硬盘有什么坑?

固态硬盘的五个坑在于:
一、颗粒类型的坑。
固态硬盘的颗粒分为SLC、MLC、TLC、QLC。其中前两种价格昂贵和质量太好。TLC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但最近两年QLC悄然兴起。同样体积的半导体芯片,QLC能硬生生塞进比SLC多数倍的数据,对于厂商来说,同样的一批半导体可以做更多更大体积的芯片,成本降低的同时,还能卖便宜点吸引消费者购买,何乐而不为呢——反正大部分消费者又不懂缩水在哪。所以,尽量避开QLC。预算充足尽量选择MLC。
二、主控芯片的坑。
主控芯片是硬盘的处理器,负责执行数据的增删读写等算法。固件则是主控芯片中的系统或者说软件,主控对数据执行操作需要依赖这个软件进行调度和管理,有些类似于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好的主控不仅体现在处理速度快,发热低,还能增加固态的使用寿命和增加对数据的处理性能。
三、固件的坑。
四、颗粒制造商的坑。
五、固态的大小、接口类型、出厂时间的坑。
固态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它的性能。理论上,容量越大大的固态硬盘会因为有更多的通道数,并发性能更好,从而获得更快的随机读写性能。一般480G以上的固态,容量对性能的差异就微乎其微了。因此,选择固态时也要注意接口类型(前提是你电脑主板上得有对应接口)。目前固态硬盘常用的接口有SATA、M.2、PCI-E三种。SATA3接口的速率限制是6Gb/s,如果固态硬盘的速度不大于550MB/s,就选用SATA。
M.2接口的固态传输速率最小是10Gb/s,最大的达到了32Gb/s。要支持NVMe协议的固态硬盘才值得入手,不然速率和SATA3口是一样的,只是接口外形不一样——在主板上走的数据通道是SATA的。

固态硬盘的隐藏坑导致丢失数据你知道怎么处理吗?

哈喽大家好,我是金钛合马。

有一个朋友开机时系统提示启动失败,再一番检查之后啊才发现原来是固态硬盘出现了故障。不管是 BIOS 还是 PE 系统呢都是认不到这个固态硬盘的。那么面对数据灾难怎么办呢?

?

这个硬盘的品牌是金泰克。相信不少小伙伴都听过这个品牌。金泰克呢 2000 年深圳赛格起家,2005 年成立金泰克品牌在以前对金泰克最多见的就是内存了。现在市场上对金泰克铺货的商家也是非常多的。




1、 一般的厂商都会为自家的硬盘提供修复和系统迁移工具,在打开金泰克官网之后发现并没有提供类似工具,倒是无意查看了一下商品的保修。可以看到官网对这款硬盘的保修是三年或 40TBW。


那么我这块硬盘首先是刚满三年,所以从时间上来说已经过保了。那么这个 40TBW 是什么意思呢?其实 40TBW 很好理解,就是累计 40TB 的写入数据量超过则不保。好奇的我赶紧查查,总计 1696GB,1.6TB 的数字对比 40TB 还是很年轻呀。说明这个硬盘格式化一下还能当个备用盘用用。




2、 接下来百度谷歌了一下发现并没有什么有用的解决方案。那摆在面前的只有两条路,

一、30 分钟等待大法,具体方法我放在屏幕上。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截屏保存一下。




二、找专业的数据恢复公司。结果未知。

因为这个硬盘里只有操作系统。而最重要的东西也只是桌面上的一些文档。只能实验下这个 30 分钟大法。所幸这块 SSD 还是回光返照了一次让我抢救出了里面的数据 。至于操作系统就没那么重要了。格式化一下留着当个大号 U 盘吧。




由此给大家总结几个 SSD 使用时需要避免的坑。

1、 如果你不缺钱,(好像。。。。)建议买大品牌的 SSD。在关注读写参数的情况下了解下保修政策,保修越有底气说明厂商对自己的产品越有信心,这里我以 250G 的 SATA 接口 SSD 为例查找了以下厂商的写入数据量保修政策。(我天天用的电脑一年写入量为 3TB 左右)

金泰克三年或 80TB--------289 元

三星五年或 150TB---------389 元

金士顿三年或 80TB--------339 元

闪迪五年或 100TB---------389 元

?价格数据来源于 JD。



2、 第二个坑是使用的 SSD 必须要做 4K 对齐。这是保证固态硬盘寿命和读写速度的前提。如果不做的话不仅使用体验差而且数据灾难来临的几率会非常高。



3、 第三个是难留一半以上的空闲空间,不仅是 SSD,就连手机存储空间也是这样。(现在能理解为什么现在手机厂商都在加存储空间了吧。)存储空闲空间多则读写性能就好。如果塞的满满的那性能就会下降。具体原理就不细讲了,大家对这个应该都没有兴趣。120G 也就装个系统当 C 盘用,120 以上的再考虑分区。



4、 第四个是你 SSD 上如果有重要数据一定要及时备份。因为 SSD 的数据一旦误删除或意外损坏那被找回的难度和成本是非常高的。(59 块买个 NAS 不香么,具体在我的第一条视频)我手里这块金泰克就是个活栗子!

?

好了,关于 SSD 今天先说这么多了,如果你觉得有什么需要补充的或我有说错的地方欢迎评论指出。拜了个拜朋友们!

如何快速判别固态硬盘性能是否有坑?

可以实施测速,但它不一定准确,因为它缓存的释放逻辑及闪存磨损均衡等影响不一样。
可以采用AS SSD Benchmark测速方法,可以很有效的测出来。
这个你可以测试它的读写速度和打开速度,如果太慢就是肯定会有坑。
采用一些测速方法测试速度,最好多用几个减小误差。
可以测试读写速度,一般有坑的硬盘都是速度很慢的。
AS SSD Benchmark测速:简单却不一定可靠
AS SSD Benchmark测速软件容易获取,每次测速耗时不到一分钟。但4K随机读写性能的成绩很容易受到CPU性能(包括节能特性开关)的影响,同一固态硬盘在不同电脑平台下测速结果迥异,成绩不具备可比性。下图是东芝TR200固态硬盘AS测速,在CPU性能设定正常的情况下可以发挥出超过50MB/s的强悍随机读取性能
HDTune测SLC容量:容易忽视SSD真正用途:
HDTune原本是一个机械硬盘测速工具,但人们发现它提供的文件基准功能可以测量固态硬盘的SLC写入缓冲区大小。诚然,写入缓存越大,能够一次性连续写入的数据越多。但是作为系统盘使用的固态硬盘与移动硬盘有很大的不同,缓存的释放逻辑以及闪存磨损均衡等算法对实际使用性能的影响更大一些。
PCMark 8:测试时间太长
PCMark 8存储性能测试是当前公认比较权威的固态硬盘性能评定工具。不过根据硬盘容量和性能的不同,一次测试可能需要耗费1-3小时的时间,对于普通玩家来说比较难以接受。下图是东芝TR200固态硬盘的PCMark 8存储测试成绩,位居SATA性价比固态硬盘中的较高水平。
PCMark 7存储测试:快速找出“战5渣”!
同样是PCMark,不过稍早的PCMark 7存储测试消耗的时间就很短了,20分钟左右就能完成一次测试,而且它还能帮我们找出固态硬盘中的“战5渣”,也就是那些外观上很强力,实际性能却比较低下的型号。

MacbookPro 扩容SSD遇到的一些坑


笔者用的是MacbookPro 13" 128GB ,平日里用来处理一些文档,网页容量基本是够的,由于最近需要用虚机处理事务,所以看了些网上扩容SSD的教程(图文以及视频一大堆),整个更换技术含量要求不高,按部就班基本都能完成,女汉子都不在话下,无非是快慢,与走弯路。笔者之所以购买256G的,一方面618没抢到,另一方面暂时也用不到更大的,有条件的还是用大容量的,速度会快些。
笔者也不会狗尾续貂的去重复别人的话,只是提醒一些PY看书的人,注意下该注意的事情。
1.拆机工具
请直接买小米的拆机工具或者是购买转接卡商家的螺丝刀,由于笔者家中有一套以前拆苹果的螺丝刀,结果外壳很容易拆掉了,SSD的那颗螺丝拆不掉,还好笔者就是螺丝刀多,用另外一套的拆掉了,不然就尴尬了。

2.拆盖子
第一次总是那么紧,以为有卡扣,实际上并没有,需要用力,第二次就松了。
3.电池排线
其实我就第一次拆了这条排线(上下的,很紧 ,需要用螺丝刀或镊子撬,手拔不动滴),后面调整几次都是带电操作,因为我怕万一手残把排线给搞坏了(由于转接卡问题,折腾几次)

4.转接卡
买的迪奥的,背面胶带已经贴好(应该不是防高温的,我也懒的再买了,就用那一点),开始插的不紧,装上后,SSD发热巨大,十分烫手,把我吓坏了,赶紧取下来(主要是没识盘,以为是没插好,才发现SSD巨烫)。 建议一家买2个转接卡,尤其是对读写速度有要求的。
5.SSD
笔者用的是Intel760P,开数个网页温度在34度左右,但刚开始用的时候烫的吓人,不清楚是什么原因,我都差点以为坏掉了。使用Disk Speed Test 测试(1G),读速稳定在1500上下,写速很不稳定,商家说是PCI2.0较低的缘故,我的判断是转接卡质量不同的原因, 首先要确保链接宽度是 X4,而不是X2,15”的 链接 速度是 8.0GT/S,所以读写速度接近此SSD的标速。


6.更换前的系统上的准备
如果环境不是很复杂,建议重新安装,就不需要重置 SMC和NVRAM, 如果是用“时间机器”还原的,就需要重置下上述操作,具体办法请自行百度。
为了避免返工,请务必做一个系统安装U怕,使用APP Store下载MACOS,使用命令或者软件的方式制作安装U盘,因为760P新盘不认盘,使用U盘启动就可以解决,当然也可以使用其它办法将此盘格式化为MACOS格式,如果你只有一台macbookpro ,请在拆机前一定要这样做。
总结:
掉电:确实要比原装的快,无论是使用期间还是休眠期间,都比原装的要快,我不清楚那些写没多大差距的是怎么回事,盒盖掉电几个小时 10%,没仔细的测。
发热:刚开始装的时候,发热巨大,具体多少度不清楚,接触SSD烫手,后期安装系统,正常使用后,使用软件查看在35度左右,原装的温度没有看过,运行20分钟,用手摸是没多热的。
速度:要比原装的快,因为读速是原来的2倍,不是做需要大量写入工作的话,提升明显,虽然强迫症的要把写入速度稳定在1000MB左右,但是懒癌症的我阻止了我这个想法,不知道各位网友的有没有同样的问题???
其它:无休眠问题,因为不装双系统,所以是否支持双系统没有实际测试。

硬盘和固态硬盘有哪些比较坑的品牌和系列

白片刚(威刚,100%白片)、鱼竿牌(光威,和渔具厂同名,还没人家名气大)、优盘迪(闪迪,加强版性能烂到优盘级)、无保光(美光,渠道乱水货多,买了就当无保)。其他国产的就不说了,什么联想、惠普,都是国内代工厂加工的,贴个牌子而已。

macbook pro 2015 自行更换固态硬盘方法和踩过的坑

自己的macbook pro 2015 之前进过一次水,修好后一直使用到至,平常办公完全够用,唯一的问题就是256g的硬盘容量实在不行,总是需要过段时间删除好多软件。为了避免再折腾,这两天更换了一个固态硬盘。

整个过程虽然简单,但是有很多细节网上教程文章没有写到的,所以踩了不少坑,之前贴子没见有人说到过,这里发来记录一下,省得别人和我一样踩坑。

东西备齐就可以拆机了。背面的10个螺丝全部拆掉拿下后盖就可以了。基本步骤:

然后接下来就是我踩坑的过程了。因为之前一直有移动硬盘做和Time machine备份,所以就想用备份直接还原系统。看网上的教程基本上都是重新安装系统,还原的也没有说太多。所以在这里踩坑了。

然后就全部完成了,可以正常使用了。因为不能直接恢复到afps分区的问题,浪费了我将近20个小时的是时间。别的就很正常了。

安装好后测试,发现Ex920的读速度 1300左右,写速度1100左右,比不过网上别人秀的1300左右的写速度,1600左右的读速度。不只是硬盘本身的性能问题还是转接卡的问题。 但这个速度正常使用能接近。所以也就先这样了。

还有一个坑是在拆机时,顺便给cpu上了点新硅脂。网上的一篇教程里,说要给显卡芯片上也涂。想都没想就涂了。结果事后才发现,上面的散热铜管根本就压不着芯片,涂硅脂只能是影响散热,于是又用名片把硅脂刮掉了。想想,铜管和显卡芯片之间能轻松插入一张名片的厚度。

至此,可以愉快的用机了。

500块买国产512G M.2固态是坑还是捡到宝?实测后表现惊人

  最近,固态硬盘的价格已经腰斩,主要是因为近期上游的产能提升,市场供大于求,直接导致终端售价降低。经不住这样价格诱惑的我准备趁机入手一块固态硬盘来扩充一下自己主机的容量,经过多方对比,我决定选择一款M.2接口的NVMe协议的固态硬盘,正好自己的Z270主板上的接口空着,而且高速的传输速度也能够满足游戏以及日常应用的需求。
  然后我就在网上查看各品牌的SSD,发现预算还是超了,最后我决定去线下的电脑店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捡个漏,后来我就去了电脑城,最后店家给我推荐了一款THU M.2 SSD固态硬盘,这款固态容量为512G,标称顺序随机读取的速度可以达到3000MB/S以上,关键价格只要500块钱,经不住诱惑的我将这款硬盘买了回来,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款固态硬盘到底是何方神圣吧。
  从包装上来看的话,这款SSD的风格还是蛮小清新的,塑封什么的都不错,然后参数型号也标的比较清楚,希望不要只是在包装上下功夫。
  包装背面的写了型号和容量以及产品的SN码,并且这个也是存储先锋代理的一个品牌,存储先锋算的国内新晋的一个IT存储领域新星,并且拥有THU这个自主品牌。
  打开包装我们就看到了本次的主角THU小飞侠系列固态硬盘了,包装内部包含了固态硬盘,说明书以及两个M.2主板螺丝,方便固定硬盘到你的主板,很贴心。
  主控方面,这款固态硬盘采用的是群联PS5012-E12,这款主控在4K随机性能方面更加出众,可以达到600K,相比同级别产品提升超过一倍,属于群联旗舰级的主控。
  下面我们就来实际测试一下这款SSD产品,让大家更加直观的了解这款SSD的性能表现。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可以看到,在顺序读写方面,THU小飞侠固态硬盘的读取能够达到3456.5MB/S,写入速度为2098.3MB/S,性能非常出色。
  下面是我们比较熟悉的AS SSD Benchmark,在这款软件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款SSD的性能表现依旧出色,读取速度为3015.31MB/S,写入速度为2133.89MB/S,性能表现非常出色。
  而在4K写入方面的表现出色速度为546K,在小文件存取方面,表现出色,能够为玩家带来不错的使用体验。
  最后我们选择HD Tune Pro进行读写综合测试,测试文件长度为50G,最终测试成绩为读取为3135MB/S,而写入成绩为1990MB/S,性能非常优秀,并且没有出现掉速的情况。
点击进入京东商城了解详情
  写在最后:伴随着固态硬盘的降价以及产品体系的不断成熟,国产的SSD也逐渐具有很强的性价比,单从数据上来看,这款THU小飞侠M.2 512G固态硬盘已经属于第一梯队的表现,同时主控和颗粒也比较可靠,官方三年质保也让用户免除后顾之忧,至于长久使用表现如何,还需要时间来继续查看,总的来讲,这款固态性价比还是不错的。

商家拆机升级固态硬盘是不是坑?

你好!凡事无绝对,但请慎重考虑,在自己对固态硬盘不了解的情况下,没有分辨优劣的水平能力之下,不要买二手,也适用于其他情况。
如果对您有帮助,请采纳一下,谢谢!
不同的主控之间能力相差非常大,在数据处理能力、算法上,对闪存芯片的读取写入控制上会有非常大的不同,直接会导致固态硬盘产品在性能上产生很大的差距。慧荣主控当前主流的主控芯片厂商有 marvell 迈威(俗称“马牌”)、SandForce、siliconmotion慧荣、phison群联、jmicron智微等。而这几大主控厂商,又都有着自己的相应特点,应用于不同层级的固态产品。以台系厂商siliconmotion慧荣为例,此款主控芯片主要特点在于能够为固态硬盘厂商提供包括软件和硬件在内的一体化主控方案,包括主控芯片、电路板以及存储单元,能够极大的提升产品的更新速度和使用寿命,并且不存在兼容等问题。2核心器件:闪存颗粒单元作为硬盘,存储单元绝对是核心器件。在固态硬盘里面,闪存颗粒则替代了机械磁盘成为了存储单元。闪存(Flash Memory)本质上是一种长寿命的非易失性(在断电情况下仍能保持所存储的数据信息)的存储器,数据删除不是以单个的字节为单位而是以固定的区块为单位。

是被坑还是操作不当 揭秘固态SSD的掉速之谜

我用过金士顿的SSD,固态硬盘的读取速度比7200转的硬盘确实要快20%以上,而且稳定性、读写速度还有发热量等都比传统硬盘要好,我个人的感觉是金士顿SSD固态硬盘的效果应该是非常好的。
以前我的小本本经过多个人的使用和传承,别说连键盘上的字都磨掉了,最令人痛心是那开机启动速度。后来装上金士顿SSD固态硬盘之后,进入windows系统只用了之前一半的时间,然后启动一些常用的软件也只用了不到半分钟;然后同步msn、qq还有邮件啥的时候速度也很梦幻啊, 哈哈
你要给小黑换个金士顿的SSD,它家的V系列固态硬盘应该是可以直接替换掉原有的2.5寸硬盘,替换出的笔记本硬盘,金士顿在套装中提供了USB接口的外置硬盘盒,立刻就能改造老硬盘作为移动硬盘继续存储数据。
基本上你升级到固态硬盘后,会发现几个特别爽的地方就是:
首先是系统速度变快了,系统启动的时间甚至能缩短一半以上!
其二对于笔记本用户来说,由于取消了机械部件,数据的安全性得到了极大的保证,丝毫不必担心碰撞造成数据丢失;
对于传统硬盘而言,固态硬盘的发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相比传统硬盘五十度以上的工作温度,机箱内的其他设备被“烘烤”折寿的概率也大大降低,笔记本电脑的掌托部分从此也不再热得难受。
哈哈,赶紧去试试撒!

固态硬盘为什么不建议英睿达

英睿达P3 Plus连续读取速度可以达到5000MB/s,听起来还不错,但它的颗粒P/E寿命比金士顿NV2更低,只有220次。关键是英睿达P3 Plus并不便宜,1TB版价格还要649元,比金士顿NV2贵,而且再加150块就能买到规格很好的PCIE4.0 SSD了,既不便宜又没有性能和寿命,买它图啥呢?
踩个坑,不要买英睿达的固态,说是三年保,其实是店保,店跑了没保修,问经销商,经销商说店保,店跑了怎么办,不关我事;问品牌商,经销商不管怎么办,品牌商说,我们只出货。还有一点,经销商换过了,之前买的大陆行货都没保,没错,就算店还在,经销商倒了也没保,也就是说谁相当烈士去买英睿达和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