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inkpad 工作站,为什么“thinkpad”不出顶级移动工作站?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8-09 18:23:53 浏览3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为什么“thinkpad”不出顶级移动工作站?

自W701ds问世以来,市场对顶级移动工作站的需求和技术研发一直在不断进步。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W系列的顶级工作站(配备可更换CPU和显卡的17寸大屏)已经从产品阵容中消失。自此以后,顶级移动工作站市场主要以戴尔的Precision系列和惠普的Elitebook高端产品为主导。尽管这两大品牌的产品线至今仍在不断更新迭代,但它们的市场份额仍然相对较小。

设计和制造这种高端笔记本是一项成本极高的任务,其最终售价也让超过90%的消费者望而却步。相较于日益流行的DIY微盟和蓝天准系统而言,这些产品毫无性价比可言。对于移动工作站来说,应考虑轻便的设计需求,而那些过于高性能但却便携性欠佳的产品(旅行重量接近5KG)存在的必要性不大。如果不需要便携性,那么选择台式工作站无疑是更加明智的决定。虽然Dell的新机型已经实现了轻薄化设计,但似乎其散热性能有所退步。要知道,实现强力散热与轻薄化本身就是一项难以兼顾的挑战。而散热性能的退步意味着这些设备无法像过去那样长时间在高负荷下稳定运行。

我认为ThinkPad也面临着类似的考量。在目前的高端市场中,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性能充足且兼顾便携的移动工作站。这些设备不仅拥有高性能的专业性能表现(如搭载E3/i7级别的CPU和Quadro/FirePro专业显卡),同时也强调轻便和实用性。因此,对于那些不便携的高性能笔记本来说,它们可能已不再是现代高端市场的主流选择。

如何评价Thinkpad P15 P17?

在科技界,ThinkPad P15与P17无疑是当下炙手可热的焦点。这两款全新高端商务笔记本的亮相,标志着联想ThinkPad品牌在工作站市场的全新定位。然而,从一个对ThinkPad怀有特殊情感,但近期体验并不完全满意的用户视角来看,我对这两款新品有一些观察和思考。

首先,尽管ThinkPad P15和P17被大肆宣传为全新设计、更轻薄的产品,但在笔者眼中,它们更像是为了追赶潮流而诞生的产物,而非具有革命性的突破。它们的改进更多是为了与市场上的主流水平保持同步,而非展现出显著的创新。原因有以下几点:

散热效能的提升,例如效率增长13%和鳍片面积扩大30%,仅仅是让ThinkPad的散热性能达到了工作站的基本要求。联想到过去在散热方面存在的问题,如W541的过热现象,仍然让人记忆犹新。这表明ThinkPad的改进更多是为了追赶竞争对手的步伐,而非基于自身技术的革新。

性能提升主要依赖于英特尔平台的策略调整,而非真正的硬件升级。ThinkPad通过限制功耗和优化频率来提升性能,这种做法更像是在现有基础上的微调,而非根本性的改进。与此同时,ThinkPad的高性能廉价机策略似乎是在模仿其他品牌,从P50&70系列开始,联想在设计上的创新步伐就显得有些迟缓。

至于可更换显卡这一亮点,虽然是一项迟来的改进,但仍然是借鉴了游戏本和专业本已有技术,并非ThinkPad的独创。这进一步表明联想在创新方面的确有所欠缺。

屏幕技术的进步,如采用600nit HDR屏幕,虽然紧跟了行业步伐,但与一些领先品牌如微星和苹果相比,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综上所述,ThinkPad P15和P17在性能和设计上的改进确实为品牌带来了全面的发展,但在创新性和技术领先性上,它们并未展现出明显的优势。对于我个人而言,我可能更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适应长期移动办公需求、坚韧耐用的产品,例如松下Toughbook。曾经那个在创新方面引领潮流的ThinkPad,如今似乎更多地是在竞争中选择追随,而非继续引领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