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IDC产品市场分析(提出5点分析)
- 2、国产存储器龙头江波龙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主推嵌入式存储及固态硬盘产品
- 3、2021中国企业级SSD固态硬盘市场排行榜发布,其中有哪些看点?
- 4、固态硬盘:最新SSD固态硬盘解析
- 5、固态硬盘市场占比
- 6、idc报告是什么公司出的
- 7、2013固态硬盘出货量
- 8、经常看到的Idc报告在哪可以查到有官网吗?
- 9、云计算大家觉得未来市场怎样?你们了解吗?
- 10、计算机网络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IDC产品市场分析(提出5点分析)
2002年以来,中国IDC业务开始迅猛增长,这一阶段的增长带有明显的理性特征。随着短信、网游、语音以及视频宽带业务的日益火爆,各种类型的SP/CP兴起,这些因素都成为IDC业务发展的重要基础,IDC业务开始迈向第二轮高速增长期。
经过2009年的升级和整合后,2010年我国IDC行业不断向多元化、多角度的方向发展,逐渐使得这个行业更加成熟、健康、有序。目前全国最活跃、最体系化的IDC公司和运营商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三地。
根据统计,2010年前三季度中国IDC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79.7亿元人民币。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IDC公司的主要类型分布情况为:专业运营商占46.9%,电信运营商占53.1%。电信运营商作为IDC的上游资源,同时也参与到了中游、下游的业务。专业IDC企业主要从电信运营商处租用机房和线路为客户提供IDC服务,也有部分企业通过自建机房为客户提供IDC服务,因这类服务对企业的场地、资金、技术要求较高,目前这样的企业数量较少。
北京地区的互联网产业一直非常发达,专业运营商的服务也最为健全。虽然2008年、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对北京互联网产业产生了负面影响,但是在国家刺激经济增长的一揽子政策以及奥运经济的推动下,北京地区的IDC市场,尤其是专业运营商细分市场,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
0
4年~2010年第三季度北京地区IDC专业运营商市场规模及2010~2013年的预测情况分别见图4和图5,北京地区自有机房专业IDC运营商的综合评价情况见表1。
从市场规模来看,电信运营商是数据中心市场提供服务的中流砥柱,三大运营商占总体市场的份额达到了60%左右。非电信运营商的服务商主要通过自建数据中心机房和租用电信机房这两种方式来提供服务,但资源限制和带宽成本依然是其发展的较大瓶颈。因而专业IDC运营商与电信运营商之间的合作也开始愈加紧密,机房和客户资源分享以及增值服务是合作的基础。
总之,随着网络升级的不断深入,视频、社交、B2C网站的不断发展,中国通信产业开始向融合方向发展,业务应用的多元化将为IDC的发展带来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另一方面,电信重组后,运营商对IDC市场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从而加剧了行业的优胜劣汰,加快了IDC产业升级的步伐,促进IDC产业向集约化的方向发展;运营商将运用其IDC机房充足的基础设施、网络资源和技术力量,将通信服务与信息化服务相融合,提供设备托管、宽带接入、网络安全、数据灾备、代维管理、系统监测等多元化、高速、安全的信息化平台托管等丰富的IDC服务。
IDC全称为Internet Data Center,互联网数据中心。只提供场地和机柜的数据中心,一般称为DC(Data Center),而同时提供带宽服务的,一般称IDC(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两者有时不作严格区分。IDC是指一种拥有完善的设备(包括高速互联网接入带宽、高性能局域网络、安全可靠的机房环境等)、专业化的管理、完善的应用级服务的服务平台。在IDC平台基础上,IDC服务商为企业和ISP、ICP、ASP等客户提供互联网基础平台服务以及各种增值服务。
全球IDC行业投资现状:投资规模呈快速增长趋势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数据呈现爆炸式增长,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成为大势所趋。2020年在疫情的影响下,全球数据中心IT投资规模下降,但世界主要国家和企业纷纷开启数字化转型之路,在这一热潮推动下,全球数据中心IT投资正在逐步回复,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根据Gartner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数据中心IT投资规模达到2073亿美元,同比增长6.7%,预计2022年投资规模将达2186亿美元。
全球IDC行业建设现状:向着大型化、集约化发展
2010年以来全球数据中心平稳增长,从2017年开始,伴随着大型化、集约化的发展,全球数据中心数量开始缩减。据Gartner统计,截至2020年数据中心共计42.2万个,初步核算2021年全球数据中心数量进一步下降,在41万个左右。
以超大规模运营商的大型数据中心数量角度来看,随着行业集中度的逐步提升,全球超大型数据中心数量总体增长。据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最新数据,截至2021年超大规模提供商运营的大型数据中心总数增加到700个左右,较2020年同比增长17.25%。根据Synergy Research Group最新预测,凭借目前已知的314个未来新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规划,运营数据中心的安装基数将在三年内突破1000个大关,并在此后继续快速增长。
注:2021年数据截止2021Q3。
全球IDC行业市场规模体量:数据量的爆发增长带动市场规模发展
随着物联网、电子政务、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发展以及云计算的发展也将进一步推动IDC领域的发展。依据IDC发布的《数据时代2025》报告,随着5G、物联网的发展,2010-2021年数据呈现爆发式增长状态,2020年全球数据量为60ZB,初步统计2021年达到70ZB;预计2025年全球数据量将达到175ZB。
数据量的爆发式增长使得市场对IDC行业愈发青睐,据中国信通院的数据显示,2017-2021年间,全球IDC市场规模均保持正增长,且年均增速在10%左右。2021年全球IDC行业市场规模为679.3亿美元,同比增长9.9%。
全球IDC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即将迎来其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IDC产业将迎来其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此外,随着网络系统日趋复杂,伴随网络的带宽逐步提高,用于网络维护的成本投资逐步增加,网络管理难度也在日益加大,在这种情况下,以资源外包的网络服务方式逐渐受到企业重视,并取得长足的发展。另外,各国政府加大了对电信宽带的投资力度,促进电信和互联网的融合。根据中国信通院预测,2022年全球ID行业市场收入将达746.5亿美元,增速总体保持平稳,2022-2027年年复合增长率在10%左右,到2027年行业规模将超过1200亿美元。
——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IDC(互联网数据中心)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国产存储器龙头江波龙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主推嵌入式存储及固态硬盘产品
1999年,一名高中毕业的23岁年轻人,在深圳做了三年半导体公司业务员后,决定在半导体行业创业。历经23年后,最终成功登陆深交所。
8月5日,国产存储器龙头江波龙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股票代码301308。每股发行价为55.67元,截至本日收盘,江波龙报收99元,涨幅高达77.83%,总市值409亿元。
江波龙主要从事Flash及DRAM存储器的研发、设计和销售,目前,公司已形成嵌入式存储、固态硬盘、移动存储及内存条四大产品线。产品应用于智能终端、物联网、安防监控、工业控制、汽车电子以及个人移动存储等领域。
根据IDC的研究报告,中国产生的数据量将从2018年的7.6ZB增至2025年的48.6ZB,年均复合增长30.35%,成为全球最大的数据圈。数据量上升的同时,带动了储存器市场扩大。中国银河证券预测,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52.68亿美元,近4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9.98%。
江波龙的业绩因此也伴随存储芯片市场的增长而快速发展。招股书显示,2019至2021年度,江波龙营业收入分别为57.21亿元、72.76亿元和97.49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27亿元、2.76亿元以及10.13亿元。
主推嵌入式存储及固态硬盘产品
江波龙业绩主要来自其存储器主营业务,即嵌入式存储、固态硬盘和移动存储等产品。其中,嵌入式存储和固态硬盘是江波龙近几年的重点推广产品。
根据招股书,2021年度江波龙嵌入式存储收入为47.81亿元,占总营收比例49.04%;固态硬盘和移动存储收入分别为21.00亿元以及22.14亿元,占比21.55%和22.71%;内存条业务收入6.53亿元,占比6.69%。
财经网注意到,江波龙嵌入式存储近三年一直是其收入来源中占比最大的部分,固态硬盘收入占比相对稳定,但移动硬盘收入占比从2019年度至2021年度则逐年下降。
江波龙表示,主攻嵌入式存储和固态硬盘的原因分别为,一方面来自,智能手机市场发展,手机扩容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固态硬盘业务则源自PC市场需求旺盛,例如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带来的居家办公及远程学习需求,全球PC尤其是笔记本电脑出货量快速增长。
在移动硬盘收入方面,增速降低原因为移动存储消费市场已经充分发展,产品形态以U盘、存卡为主,产品形态趋于成熟,需求有所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招股书中江波龙2019年至2021年度前五大客户虽然较为稳定,但仍然有所不同。
2021年度,江波龙销售最多的两家客户中电信息以及大联大产品均应用于手机及其周边产品。此外,江波龙对深圳华强(000062.SZ)的销售金额也在逐年增加,而后者产品主要应用车载设备、服务智能等;
与许多半导体公司相同,江波龙在产品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以及销售等环节均需要依靠境外市场。这一方面源自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整合的结果,可以提高相应环节的效率;另一方变动的国际形势,也为相应企业带来了风险。
江波龙生产环节在生产环节主要采用委外加工模式,即采购存储晶圆和主控芯片等原材料后,通过委外方式进行产品生产过程所需的封装测试、组装加工等。
招股书显示,江波龙主要供应商包括存储晶圆原厂、主控芯片厂商和封测组装厂商,存储晶圆主要由三星电子、美光科技、西部数据等存储晶圆原厂供应,主控芯片主要供应商包括境外的慧荣科技、美满电子等,同时主要委托华泰电子、京元电子等境外封测组装厂商进行加工。
报告期各期,江波龙向前五大委外加工供应商的采购占比合计分别为88.15%、85.68%和85.14%,境外委外加工占比分别为78.27%、66.89%和65.94%。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占比合计分别为70.37%、71.96%和71.59%,境外采购占比分别为93.38%、87.61%和88.06%。
中信建投分析提到,江波龙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为存储晶圆,全球存储晶圆供应集中度较高,我国相关产业起步较晚,存储晶圆主要采购自韩国、美国及日本厂商,若存储晶圆等主要原材料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全球贸易政策变动,以及新冠疫情变化等,都会对江波龙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江波龙在招股书中也提到,未来如果国际政治、经济、法律及其他政策等因素发生不利变化,使得供应商供货、客户采购受到约束,或公司销售受到限制,则可能会对公司业务经营,尤其是存储晶圆等原材料采购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对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半导体板块大涨,江波龙未来业绩存机遇
8月5日,就在江波龙上市的同时,本日半导体板块也迎来全面爆发。北方华创、华天科技、气派科技、晶方科技等多支个股涨停。财经网注意到,同为主营存储芯片业务的上市公司东芯股份也录得涨停。截至今日收盘沪深半导体概念报收1421.22点,上涨7.66%。
中信证券认为,当前正处于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大变革阶段,一方面在各国加大政策补贴背景下,产能扩张持续加码,扩产潮下设备企业受益显著;另一方面在施加外部限制背景下,供应链安全得到重点关注,本土设备材料零部件供应商更多承接本土需求,持续获得份额提升。
受国际政治形势影响,本轮半导体板块爆发的逻辑之一或为市场国产化重视及关注。中信证券分析认为,下游需求带动上游供应链转移是顺应历史潮流的趋势,一方面,国内在成熟制程领域仍与海外厂商具有充分合作基础,强调商业共赢,另一方面,从供应链安全考量,国产设备、零部件的研发、验证有望加速,建议关注国产化趋势下设备、零部件的发展机遇。
刚刚登陆资本市场的江波龙同样处在这个机遇中。中国银河证券认为,从竞争角度来看,大容量NAND(计算机闪存设备)目前基本被海外市场占据,随着国产化需求的不断提高,国内企业将迎来良好的发展契机。
而在全球半导体存储行业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在DRAM与NANDFlash两大存储核心领域均有技术投入的江波龙未来业绩增长存在机遇。
国泰君安证券认为,江波龙核心看点在于,多项自主开发产品市场份额位列全球前列;拟投入募集资金总额15亿元,将持续投入企业级及工规级存储器;而在综合毛利率方面,尽管由于2021年上游晶圆代工产能紧缺,下游市场需求旺盛,带动了毛利率提升,期间费用率基本稳定。
如果想了解更多实时财经要闻,欢迎关注我们。
2021中国企业级SSD固态硬盘市场排行榜发布,其中有哪些看点?
根据2021年的数据,中国企业级固态硬盘市场增长了16.2%,达到32.8亿美元,约占全球市场的16.9%。英特尔和三星依托技术生态、供应链整合等能力要素处于主导地位,市场占比合计接近70%。其中,英特尔和三星是中国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占据了市场份额的近70%。此外,美光、西部数据、海康威视、浪潮信息等公司也在中国市场占有一定的份额。
固态硬盘:最新SSD固态硬盘解析
一、SSD(固态硬盘)是何方神圣
SSD主要分为以下两种类别:
基于闪存的SSD:采用FLASH芯片作为存储介质,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SSD。它的外观可以被制作成多种摸样,例如:笔记本硬盘、微硬盘、存储卡、优盘等样式。这种SSD固态硬盘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移动,而且数据保护不受电源控制,能适应于各种环境,但是使用年限不高,适合于个人用户使用。
基于DRAM的SSD:采用DRAM作为存储介质,目前应用范围较窄。它仿效传统硬盘的设计、可被绝大部分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工具进行卷设置和管理,并提供工业标准的PCI和FC接口用于连接主机或者服务器。应用方式可分为SSD硬盘和SSD硬盘阵列两种。它是一种高性能的存储器,而且使用寿命很长,美中不足的是需要独立电源来保护数据安全。
由于采用FLASH存储介质,它内部没有机械结构,因此没有数据查找时间、延迟时间和寻道时间。众所周知,一般硬盘的机械特性严重限制了数据读取和写入的速度,而SSD固态硬盘在操作系统中就是一个普通的盘符,用户可以完全把它作为存储介质来使用。
(小资料:可能部分读者会联想到之前的“混合硬盘”这个概念,其实它与本文的主角完全不同。混合硬盘主要指硬盘厂商在机械硬盘内部额外增添的大容量闪存芯片以达到快速读取的目的,它始终未能脱离机械部件,这点是它与固态硬盘的最大区别。) 二、SSD的过人之处
第一,数据存取速度快。根据相关媒体测试:在同样配置的笔记本电脑下,运行大型图像处理软件时能明显感觉到SSD固态硬盘无论在保存还是在打开文件时都更快。当按下笔记本电脑的电源开关时,搭载SSD固态硬盘的笔记本从开机到出现桌面一共只用了18秒,而搭载传统硬盘的笔记本总共用时31秒,差距还是相当大的。
(小资料:微软新一代操作系统Windows Vista支持一项名为ReadyBoost的技术.。这项技术能通过闪存减少常用软件从较慢的机械硬盘中调用的次数,把读取延误减至最低。这项技术可以说就是为SSD准备的。)
第二,经久耐用、防震抗摔。因为全部采用了闪存芯片,所以SSD固态硬盘内部不存在任何机械部件,这样即使在高速移动甚至伴随翻转倾斜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到正常使用,而且在笔记本电脑发生意外掉落或与硬物碰撞时能够将数据丢失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第三,SSD固态硬盘工作时非常安静,没有任何噪音产生。得益于无机械部件及闪存芯片较小的发热量小、散热快等特点,SSD固态硬盘因为没有机械马达和风扇,工作噪音值为0分贝。
第四,SSD固态硬盘比常规1.8英寸硬盘重量轻20-30克,可千万别小看这些重量,在笔记本电脑、卫星定位仪等随身移动产品上,更小的重量有利于便携。此外,重量的减轻也使得笔记本搭载多块SSD固态硬盘成为可能。
如果从最早研发开始计算,SSD固态硬盘的发展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固态硬盘在早期的大部分时间里,主要用在军用嵌入系统中,或者高性能计算的研究实验室中。随着科技的进步,如今固态存储技术已成为一个民用标准,三星、SanDisk、铼德、pqi和威刚等国际存储大厂分别发布了自己的相关产品,目前最高设计容量已经达到128GB,而且还有SATA接口的,主要针对笔记本电脑领域。
如今,SSD固态硬盘市场已经从存储市场中细分出来,技术逐步成熟和完善,而且已经在笔记本电脑及大型主机等领域得到应用。商业领域也已经涉及到金融、电信、医疗、电力、航空、邮电等行业。随着SSD固态硬盘的应用逐步扩大,各个领域也开始应用相关产品。
(小资料:国外著名调查报告曾显示:2004年,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存储厂商中(年收入增长高于31%的公司)中,有30%是SSD固态硬盘的制造商。这预示着SSD固态硬盘时代即将到来。)
三、SSD当前的困境
目前阻碍SSD固态硬盘普及的最主要因素就是产品售价,以32GB为例,最便宜的产品价格也在2000元人民币以上。其次,SSD固态硬盘的容量还无法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以笔记本电脑为例,主流产品均配备了250GB硬盘,而SSD固态硬盘最高容量仅为128GB。再次,缺乏终端设备的支持也是SSD固态硬盘所面临的另一大问题。
总结:随着SSD固态硬盘的规格不断升级,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电脑存储市场的新希望。与传统的硬盘相比,固态硬盘所带来的性能提升可以用质变来形容。虽然目前固态硬盘还受着成本、容量等因素的制约(目前每GB SSD固态硬盘的成本约为240元人民币),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Vista操作系统的问世,固态硬盘的关注度以及发展速度将进一步加快,拥有一块不再脆弱的硬盘已为时不远了。
固态硬盘和普通硬盘的区别在哪里?
普通硬盘和固态硬盘的区别都是什么,固态硬盘和传统???涤才倘绾巫楹鲜褂?固态硬盘有哪些优点?
固态硬盘??诺阍谟诔???诓慷列此俣龋?暗浪俣纫卜浅??这个速度能不能在应用中发挥出来,还得要要看整体平台??酆现副辍@硐胱刺?拢?烫?才逃肫胀ㄓ才檀钆洌?⒂霉烫?才套鱿低撑蹋?缒钥??俣然崽嵘??诵兴俣纫不峥旌芏啵?绕涫窃诓坏饔闷胀ㄓ才淌???榭鱿隆T诮?忻教逯谱??焙颍?罅??夭男枰?娣牌胀ㄓ才讨校?秩?????萑绻?诖婊捍娣挪幌拢?残枰?饔眯槟饽诖胬创娣牛?庖残枰?谄胀ㄓ才讨谢捍妫?庋?烫?才??攀凭臀薹ㄍ耆?⒒印?/p
因此我们可以选择固态硬盘作为系统盘,然后选择2块普通???涤才汤醋鲆桓?AID 0??罅凶楹希?岷弦恍┎馐员砻?AID 0???荻寥∧芰υ谙嗤??咝阅芷教ㄉ??俣韧耆?裙烫?才滩睢5比辉に阕愎坏交ú煌??夭剑?榻ü烫?才??罅心撬俣染腿肥堤?炝?/p
根据你??缒杂布?教ㄅ渲茫?耆?梢杂Ω度魏卫嘈陀才??楹稀?/p
固态硬盘与普通硬盘相比较,拥有以下9大优势:
1. 无噪音。因为没有机械马达和风扇,工作时噪音值为0分贝。某些高端或大容量产品装有风扇,因此仍会产生噪音。
2.能耗低 低容量???谏链??烫?才淘诠ぷ髯刺?履芎暮头⑷攘拷系停??叨嘶虼笕萘坎?纺芎幕峤细摺?/p
3. 启动快,没有电机加速旋转???獭?/p
4. 速度快 基于DRAM??烫?才绦慈胨俣燃?臁?/p
5. 故障低 内部不存在任何机械活动部件,不会发生机械故障,也不怕碰撞、冲击、振动。这样即使在高速移动甚至伴随翻转倾斜??榭鱿乱膊换嵊跋斓秸?J褂茫??以诒始潜镜缒苑⑸?馔獾袈浠蛴胗参锱鲎彩蹦芄唤??荻???赡苄越档阶钚?/p
6. 工作温度范围更大。典型??才糖??髦荒茉?到55摄氏度范围内工作。而大多数固态硬盘可在-10~70摄氏度工作,一些工业级??烫?才袒箍稍?40~85摄氏度,甚至更大??露确段?鹿ぷ鳌?/p
7. 更轻 低容量??烫?才瘫韧?萘坑才烫寤?⒅亓壳帷5?庖挥攀扑嫒萘吭龃蠖?鸾ゼ跞酢V敝?56GB,固态硬盘仍比相同容量??胀ㄓ才糖帷?/p
8. 不用磁头,快速随机读取,读延迟极小。根据相关测试:两台电脑在同样配置??缒韵拢?钤毓烫?才??始潜敬涌??匠鱿肿烂嬉还仓挥昧?8秒,而搭载传统硬盘??始潜咀芄灿昧?1秒,两者几乎有将近一半??罹唷?/p
9. 相对固定??寥∈奔洹S捎谘爸肥奔溆胧?荽娲⑽恢梦薰兀?虼舜排趟槠?换嵊跋於寥∈奔洹?/p
固态硬盘市场占比
有数据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全球固态硬盘出货总容量为61.527EB,出货占比是是同期机械硬盘的总容量(288EB)的21%。
全球2021年第一季度售出的固态硬盘为9943.8万块。
其排名为:三星、西数、铠侠、SK Hynix
idc报告是什么公司出的
idc报告是国际数据公司出的。
经常能看到很多idc发布的调查报告,例如《2021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厂商销售收入占比》等等。这些都是国际数据公司(IDC)调查或者是联合调查出具的。而国际数据公司于1986年正式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全球著名的科技市场研究机构。
IDC发展:
1982年,国际数据公司正式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
2009年,IDC的收入达30.5亿美元,全球拥有将近13000名员工。
IDC在全球拥有超过1000名分析师,他们具有全球化、区域性和本地化的专业视角,对110多个国家的技术发展趋势和业务营销机会进行深入分析。在IDC超过48年的发展历史中,众多企业客户借助IDC的战略分析而达致关键业务目标的成功。
2013固态硬盘出货量
8300万。根据市场研究公司ISHiSuppli计算,固态硬盘的出货量在2013年达到8300万。IHSiSuppli公司的数据包括独立式(standalone)和缓存式(caching)的固态硬盘,但不考虑板载闪存的混合硬盘驱动器。
经常看到的Idc报告在哪可以查到有官网吗?
IDC有官网,可以在官网上搜索你想要的报告,不过貌似大部分报告是要收费的,而且价格不菲,不是普通人能承受得起的。
在中国,IDC分析师专注于本地ICT市场研究,与本地市场高度结合,研究领域覆盖硬件、软件、服务、互联网、各类新兴技术以及企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
介绍
国际数据公司(IDC)是全球著名的信息技术、电信行业和消费科技咨询、顾问和活动服务专业提供商。成立于1964年,IDC在全球拥有超过1100名分析师,为110多个国家的技术和行业发展机遇提供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地化的专业视角及服务。
IDC的分析和洞察助力IT专业人士、业务主管和投资机构制定基于事实的技术决策,以实现关键业务目标。IDC于1986年正式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全球著名的科技市场研究机构。
云计算大家觉得未来市场怎样?你们了解吗?
云计算发展前景
众所周知,"十二五"规划纲要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均把云计算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部分来强调。纵观云计算整体市场发展状况,虽然仍处于市场培育阶段,但随着利好政策的持续出台、各大厂商的纷纷加码以及市场的良好反馈来看,云计算的发展前景,正如唐代诗人焦郁所描述的那样:“白云升远岫,摇曳入晴空”。
自2007年G oogle提出云计算以来,这个概念迅速得到了认同。
赛迪顾问预测,未来3年,云计算逐步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采用,市场规模也将从2010年的167.31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1174.1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1.5%。面对海量的市场,微软、IBM等几乎所有的IT巨头,都在云计算领域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推出各自的云计算规划来攻城略地。
根据微软近期公布的一份调查显示,50%中小企业云计算用户认为,按需付费的模式降低了软件使用的门槛和使用成本。
IDC发布了一项云计算相关的研究报告,结果表明到2015年云计算将在全球范围内创造接近1400万个新工作岗位。IDC研究预测,云计算激发的IT创新所带来的新收入将在2015年达到1.1万亿美元,加之云计算带来的效率提升,将大幅推动机构的再投资并增加工作岗位。值得注意的是,IDC的这份报告特意提到,“云计算带来的这一影响在中国和印度表现尤为突出,作为金砖四国的成员,中国和印度正以惊人的速度采用公有IT云服务,约占全球此类服务的12%(IT支出的25%)。”
云计算人才市场需求大
2011年则是云计算的实践年。微软、IBM等都争相建立亚太云计算中心。显然,随着云计算的蓬勃发展,这个行业将需要越来越多的云计算人才。
就业成熟人才年入10万,据了解,云计算人才的就业方向包括
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
电信设备商、移动终端商(华为、中兴、联想、摩托罗拉、三星、惠普)
互联网、电子商务企业(淘宝,谷歌,百度,阿里巴巴,亚马逊,携程)等。
初级有经验的移动云计算工程师工作起薪在4000元/月以上,具有较高技术水平、能进入知名企业工作的云技术人才第一年的年薪即可达到10万-15万元。
云计算的就业岗位会创造在IT行业、网页开发,还有IT服务提供商等,但是与此同时,在制造行业、银行、金融系统行业,也会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
5月17日,国际权威咨询机构(IDC)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1下半年)跟踪》报告显示,2021年下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IaaS/PaaS/SaaS)达到151.3亿美元,IaaS市场同比增长40.1%。
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此前排名前五的云厂商一直占据7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在其他竞争对手的强烈攻势下,IaaS市场前五的集中度比2021上半年略有下降。
阿里云继续排在中国公有云IaaS+PaaS市场第一,其份额为36.7%。腾讯云、华为云、中国电信天翼云、AWS分列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市场份额分别为11.1%、10.8%、8.6%和7.4%。
2021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超3100亿元
在我国,云计算市场从最初的十几亿增长至目前的千亿规模,行业发展迅速。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披露的数据显示,2017-2019年期间,我国云计算行业的市场规模增速均在30%以上,呈高速增长态势。2020年,我国经济稳步回升,云计算市场呈爆发式增长,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达2091亿元,增速56.7%。2021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3102亿元,增速48.4%。
公有云占比接近60%
从细分市场来看,公有云市场占比逐年提升,2021年我国公有云市场占比最高,达59.7%。
我国IaaS市场最为成熟
从公有云细分市场来看,与全球发展现状不同的是,目前,我国云计算以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市场的发展最成熟。2020年,我国公有云IaaS市场规模达到895亿元,占公有云市场规模比重达70.09%,受新基建等政策影响,IaaS市场持续攀高。同时,参考全球云计算市场发展现状,我国SaaS(软件即服务)市场将有极大的发展潜力,2020年,公有云SaaS市场规模达279亿元,占比21.85%。2021年,我国公有云SaaS市场规模占比22.82%,IaaS占比62.14%。
阿里云市场份额最高
中国云计算产业各领域主要领先厂商主要如下:
从厂商市场份额来看,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调查统计,阿里云、天翼云、腾讯云占据公有云IaaS市场份额前三,华为云、光环新网(排名不分先后)处于第二集团;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华为云位于公有云PaaS市场前列。
注:截至2022年6月,中国信通院尚未发布2021年数据。
——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计算机网络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计算机的发挥现状是甚至是非常好的良好发展前景
计算机网络已经历了由单一网络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1997年,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的全球计算机技术博览会上,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先生发表了著名的演说。在演说中强调,“网络才是计算机”的精辟论点充分体现出信息社会中计算机网络的重要基础地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成为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的核心之一,而它的发展历程也曲曲折折,绵延至今。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市场规模平稳提升
网络设备是指构建整个网络所需的各种数据传输、交换及路由设备,主要包括交换机、路由器、无线接入点和光缆等。网络设备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硬件基础设施体系支撑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上层应用。网络设备行业是支撑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影响着社会信息化进程,行业发展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在国家大力支持的背景下,近年来我国网络设备市场规模整体呈增长趋势,且增速高于全球市场。根据IDC数据统计,2017年以来,我国计算机网络设备市场规模平稳增张,2019年,全国计算机网络设备市场规模为84.9亿美元,结合2020年我国计算机网络设备行业发展情况来看,2020年计算机网络设备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提升至87.9亿美元。
交换机和路由器为主要细分市场
从我国计算机网络设备市场结构来看,目前,交换机和路由器仍是我国计算机网络设备市场主要组成部分,据IDC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交换机市场规模为40.1亿美元,占计算机网络设备总市场规模的47.2%;路由器市场规模为36.4亿美元,占计算机网络设备总市场规模的42.9%。
华为和新华三领衔市场竞争
目前,在计算机网络设备制造行业里,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市场结构呈现出了垄断和竞争互相强化的态势,呈现出一种竞争性极强的寡头垄断市场结构。在这种市场结构里,一方面,竞争导致了垄断强化,不断有厂商在竞争中退出,厂商数量减少,行业集中度提高;另一方面,垄断又导致了竞争强化,随着厂商数量减少,生存下来的寡头竞争能力更强,寡头间份额差距更小,在价格战中出手更重,对市场的争夺更为激烈。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国内网络设备行业竞争格局已较为稳定,主要企业包括思科、Arista、华为、新华三、中兴通讯等企业。
从计算机网络设备细分产品市场竞争情况来看,我国主要网路设备市场竞争集中在新华三、华为、思科以及锐捷网络等企业中,其中在交换机市场,已初步形成以新华三和华为两大巨头占据市场主导地位,锐捷网络和思科等企业加紧追赶的市场格局;在路由器市场,华为占据绝对领先地位,市场份额远超其他企业;在WLAN无线产品市场,新华三、锐捷网络以华为目前市场份额占比较大。
行业前景仍有提升空间
随着电信运营商的战略转型、邮政体制改革、电子政务、智慧城市等一系列重大行业发展项目的实施,将产生新一轮的IT设备采购浪潮,为计算机网络设备厂商带来广阔的新增市场空间。
与此同时,随着网民数量增长,互联网设备接入数量快速增加,包括人工智能、云计算在内的各种新技术不断出现,进一步带动全球互联网数据流量不断增长。根据IDC发布的数据,预计2026年我国主要网络设备市场规模将达120.8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95%。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计算机网络设备制造行业市场需求前景及投资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