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施云是谁?拓邦股份独立董事
- 2、dell的成长历史
- 3、查找一下有关比尔盖茨和迈克尔戴尔的资料
- 4、“20世纪,”全球最有影响力的100位人物,都有哪些?
- 5、戴尔公司简介及详细资料
- 6、海辉软件的管理团队
- 7、《2009年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名单
施云是谁?拓邦股份独立董事
施云:男,1978年出生,硕士研究生,高级经济师,无境外永久居留权;历任厦门夏新电子有限公司设计工程师、采购资源部副主任,宝丽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供应链项目经理,在美捷特(厦门)传感器件有限公司分厂厂长,戴尔(中国)有限公司全球供应链高管,现任公司独立董事,浙江天猫技术有限公司阿里巴巴集团供应链研究中心副主任。
dell的成长历史
戴尔个人简介 戴尔 1965年出生于休斯敦 —— 一支著名的 NBA球队(休斯敦火箭队)的所在地,他的父亲是一位牙医,母亲是一个经纪人,因此,他们结识了许多中上阶层人士。
这也使得小戴尔能有机会经常与那些人士相接触,通过与那些人的交往,小戴尔懂得了许多新鲜的东西,其中也包括电脑。
-
为了不辜负父母对他的一片期望,戴尔在 1983年进入了得克萨斯大学,成为了一名医学预科生。
但事实上他只对电脑行业感兴趣,他很想大干一场。
-
他从当地的电脑零售商那里以低价买来了一些积压过时的 IBM的PC电脑,由他自己进行改装升级后转手又卖出去,很快便销售一空,他也靠电脑赚得了他的第一笔收入。
-
初涉商海,戴尔获得了信心,拥有了一笔数目可观的积蓄。
大学第一学年结束以后,他打算退学,遭到了父母的坚决反对,为了打破僵局,戴尔提出了一个折衷的方案,如果那个夏天的销售额不令人满意的话,他就继续读他的医学。
他的父母接受了他的这个建议,因为他们认为他根本就无法取得这场争斗的胜利。
但他们错了,戴尔的表现使得他没有留任何机会给他的父母,因为仅在第一个月他就卖出了价值 18万美元的改装PC电脑。
从此,他再也没有回到过学校。
-
败中修正坐标 业绩一飞冲天
-
戴尔决定正式成立 Dell电脑公司。
1987年10月,戴尔依靠他过人的胆量和敏锐的感觉,在股市暴跌的情况下大量吃进高盛的股票,第二年他便获利了1800万美元。
这一年,他只有23岁,他开始向成功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
年轻人的身体里总是充满了热情与果敢,但与此相对应的是,年轻人也容易热情得过了火。
1991年,Dell公司的销售额达到8亿美元。
1992年他给公司的市场份额定位于15亿美元,但结果却大大地超出了戴尔的预想,Dell公司的销售额竟然突破了20亿美元。
-
过分的顺利使得戴尔有些飘飘然。
一味地追求生产量使得戴尔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管理方面遇到了很多困难,公司陷入了一种无序的状态, Dell公司自创立以来首次出现了亏损,股票价格也大幅下跌。
-
这次打击是巨大的,但这也使得戴尔变得清醒起来,“ 我又从空中落回到了地面上 ”。
戴尔回顾了公司9年来所走过的路程:把公司的发展方向从误区“ 追求最大的生产量 ”中解脱了出来。
取而代之的新的经营策略“ 流动性、利润和增长 ”成为了公司以后发展的坐标。
从那以后,Dell公司有了今天320亿美元的年销售额,Dell公司变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公司,戴尔也成为了一个成熟的商人。
-
43岁的年龄,敏锐的感觉,超凡的胆识。
这就是迈克尔.戴尔。
著名猎头公司烽火猎头资深顾问评价戴尔先生的职业精神是每个猎头人学习的榜样。
-
戴尔曾荣获《首席执行官》杂志 “ 2001年度首席执行官 ” 、《 Inc》杂志 “ 年度企业家 ” 、《 PC Magazine》杂志 “ 年度风云人物 ” 、《 Worth》杂志 “ 美国商界最佳首席执行官 ” ,《金融世界》和《工业周刊》杂志 “ 年度首席执行官 ” 等称号。
在 1997年、1998年和1999年,他都名列《商业周刊》评选的 “ 年度最佳 25位经理人 ” 之中。
海德里克 (Heidrick)和斯卓格斯(Struggles)等知名高级经理人猎头公司称戴尔为 “ 富有影响力的首席执行官 ” 。
-
戴尔公司于 1992年进入《财富》杂志500家之列,戴尔因此成为其中最年轻的首席执行官。
戴尔公司目前名列《财富》杂志500家的第48位,《财富》全球500家的第154位。
自1995年起,戴尔公司一直名列《财富》杂志评选的 “ 最受仰慕的公司 ” , 2001年排名第10位。
-
该企业品牌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编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三十。
该企业在2007年度《财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一百零二。
-
戴尔在全世界都是采用网上直销的方式(电子商务极大地节省了人力和物流成本),每周有几款特价机型促销,并用来做广告宣传。
在网上订购正在促销的机型是可取的。
-
戴尔公司简介
全球领先的IT产品及服务提供商戴尔公司,致力于倾听客户需求,提供客户所信赖和注重的创新技术与服务。
受益于独特的直接经营模式, 戴尔在全球的产品销量高于任一家计算机厂商,并因此在财富500强中名列第25位。
戴尔之所以能够不断巩固其市场领先地位,是因其一贯坚持直接销售基于标准的计算产品和服务, 并提供最佳的客户体验。
在过去的四个财季中,公司营业额达到了574亿美元。
戴尔公司目前在全球共有约75,100名雇员。
-
总部设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Austin)的戴尔公司于1984年由迈克尔?戴尔创立。
他是目前计算机行业内任期最长的首席执行官。
他的理念非常简单:按照客户要求制造计算机,并向客户直接发货,使戴尔公司能够最有效和明确地了解客户需求,继而迅速做出回应。
这个直接的商业模式消除了中间商,这样就减少了不必要的成本和时间,让戴尔公司更好地理解客户的需要。
这种直接模式允许戴尔公司能以富有竞争性的价位,为每一位消费者定制并提供具有丰富配置的强大系统。
通过平均四天一次的库存更新,戴尔公司能够把最新相关技术带给消费者,而且远远快于那些运转缓慢、采取分销模式的公司。
[编辑本段]
戴尔公司亚太区简介 戴尔公司从90年代初开始为亚太地区的商业、 *** 、大型机构和个人提供服务。
-
随着1993年首次在日本和澳大利亚开始运营,戴尔公司进入亚太区的目标市场,开始在区域性设施、管理、服务和技术人员等方面进行投资。
-
目前戴尔公司在亚太区13个市场开展直线订购业务:澳大利亚、文莱、中国大陆、香港、印度、日本、韩国、澳门、马来西亚、新西兰、 新加坡、台湾和泰国。
除此之外,还有38个合作伙伴为其他31个市场提供服务。
-
戴尔公司在亚太地区提供的系列产品和专业经验,能够帮助跨国企业、 *** 、大企业以及富有经验的个人用户和中小企业,在区域内进行技术创新。
-
戴尔通过其“全球客户计划”,向拥有全球业务的亚洲用户提供订制的成套服务和支持。
它为全球客户提供统一订货、结账、订制产品(包括安装专有软件),以及本地供货和现场服务等好处。
-
戴尔公司亚太业务的核心是设在马来西亚槟城的“亚太客户中心"(APCC)。
这间占地23.8万平方英尺的生产厂房于1995年10月投产。
2001年2月,占地37万平方英尺的戴尔“亚太客户中心"二期(APCC2)落成。
"亚太客户中心"为亚太地区的客户(中国和日本除外) 按定单生产台式机、工作站、笔记本电脑、服务器和存储产品。
APCC和APCC2都通过了ISO9001:2000 (质量管理),ISO14001:1996 (环境管理) 以及 OHSAS18001:1999 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的认证。
-
戴尔公司参考"亚太客户中心"的生产与专业功能,于1998年8月建设了位于福建厦门的“中国客户中心"(CCC)。
为了满足中国市场 日益增长的需求,2000年11月"中国客户中心"拓展为35万平方英尺的设施。
它继续在生产、管理、营销、财务等各个方面都按照戴尔模式运作。
CCC于2001年3月获得ISO9001(2000版)和ISO14001认证。
2002年9月,它成为了戴尔全球首个获得OHSAS18001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认证的的工厂。
-
亚太地区的客户可以向戴尔直接订购产品,并可在7至10天内收到订货。
客户还可以获得终生免费的技术支持热线,并得到现场服务。
-
戴尔首创技术支持热线,并使之成为业内标准。
"亚太客户中心"内精通多种语言的技术支持工程师,能够通过电话解决80%以上来电 客户的技术问题。
这一切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戴尔所付运的每套系统都有一个与其详细技术规格相联的产品编号。
-
戴尔公司在全球最重要的一项投资是互联网。
其亚太区网址dell/ap目前采用4种语言,包括汉语、英语、韩语和日语, 支持亚太地区11个国家的站点。
截至到2006年8月4日的第二财季,戴尔亚太及日本地区的出货量增长了27%,几乎是除戴尔外市场增速的3倍。
戴尔的市场份额较去年同期增加一个百分点,达到11.1%,成为该地区的第二大厂商。
在日本,戴尔以16.1%的份额成为第二大厂商。
[编辑本段]
戴尔效应 二十多年以来,戴尔公司革命性地改变整个行业,使全球的客户包括商业、组织机构和个人消费者都能接触到计算机产品。
由于被业界接受的戴尔直接模式,信息技术变得更加强大,易于使用,价格更能接受,从而为客户提供充分利用这些强大的、全新工具的机会,以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
-
戴尔公司在进入新的标准化产品的领域再次展示其效益,这些领域包括网络服务器、工作站、移动产品、打印机和其它电子部件。
今天,在全球销售的5台基于标准技术的计算机产品中就有1台来自戴尔。
这样的全球覆盖显示戴尔的直接模式对所有产品线、所有地区和所有细分客户都适用。
[编辑本段]
戴尔公司发展史 1984年迈克尔·戴尔创立戴尔计算机公司
-
1985年推出首台自行设计的个人电脑--Turbo。
Turbo采用英特尔 8088处理器,运算速度为8MHz
-
1987年成为首家提供下一工作日上门产品服务的计算机系统公司,在英国设立办事处,开始拓展国际市场
-
1988年戴尔公司正式上市,首次公开发行350万新股,每股作价8.5美元
-
1989年推出首部戴尔笔记本电脑
-
1990年在爱尔兰Limerick建立生产厂房,以供应欧洲、中东及非洲市场
-
1992年首次被《财富》杂志评为为全球五百强企业
-
1993年成为全球五大计算机系统制造商之一,在澳大利亚和日本设立办事处,正式进军亚太区市场
-
1995年最初售价8.5美元的戴尔股票在分拆前已升至100美元
-
1996年在马来西亚槟城开设亚太区生产中心,开始通过网站dell销售戴尔计算机产品,开始主攻网络服务器市场,成为标准普尔500指数成分股之一
-
1997年第1,000万台戴尔电脑下线,普通股在分拆前每股升至1,000美元,推出首台戴尔工作站系统,网上营业额由年初的每天100万美元,跃升至逾400万美元
-
1998年扩建在美国及欧洲的生产厂房,并在中国厦门开设生产及客户服务中心,推出PowerVault储存系统产品
-
1999年在美国田纳西州那什维尔(Nashville, Tenn)增设办事处,拓展美洲业务,在巴西Eldorado do Sul开设生产工厂,满足拉丁美洲市场需求,推出“E-Support - Direct from Dell”网上技术支持服务
-
2000年网上营业额达到每天5,000万美元,按工作站付运量计算,戴尔首次名列全球榜首,推出PowerApp应用服务器,第一百万台戴尔PowerEdge服务器下线
-
2001年首次成为全球市场占有率最高的计算机厂商,按标准英特尔架构服务器付运量计算,戴尔在美国位居第一,推出PowerConnect网络交换机
-
2002年戴尔将其奥斯汀工业园区命名为Topfer制造中心,以赞扬Mort Topfer在1994年至2002年的任期内对戴尔和社会的贡献,戴尔推出首个“刀片式”服务器,推出Axim X5进入手持设备市场,在美国针对零售业客户推出基于标准的收款机,推出3100MP投影仪,进入投影仪市场,戴尔售出第二百万台PowerConnect网络交换机,美国客户选择戴尔为他们首选的计算机系统供应商
-
2003年戴尔面向企业用户和个人用户推出打印机,戴尔推出戴尔回收计划使客户能够将任何厂商的计算机设备回收或者捐赠给慈善机构,正式更名为戴尔公司,反映了公司已经发展成为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提供商,戴尔进入家电市场,公司产品线的延伸为客户需求提供了一站式解决方案
-
2004年凯文 罗林斯成为戴尔下一任首席执行官,戴尔宣布在北卡罗莱纳建立美国第三家工厂
-
2005年戴尔被“财富杂志”评为“美国最受赞赏企业”的首位,位于北卡罗莱纳建立美国第三家工厂开幕
-
2006年戴尔历史上首次季度出货量突破1000万台系统(2006财年第4季度)
[编辑本段]
戴尔的市场定位 根据IDC公司2006年第2季度研究报告,戴尔目前在中国市场(包括香港)份额为10.3%。
在于2006年8月4日结束的戴尔公司2007年第二财季中,戴尔中国的出货量和收入比上一季度同期分别增长了37%和31%。
[编辑本段]
戴尔放弃直销模式 2006年,戴尔赖以成功发家并得以进入全球各个国家市场的直销模式备受IT界和华尔街股票界的质疑。
戴尔在2006年整体表现乏善可称,不但在第三季度业绩被最强大的竞争对手惠普以全球市场份额16.3%比16.1%超越,丢掉了个人计算机市场世界第一的宝位,而且销售增长率落后于整体市场平均水平,尤其是在新兴国家市场的不利导致其整体份额的下降,同时多个重要市场的高层管理者的决然离职也使得戴尔好象成为了一位风烛残年的企业。
戴尔先后有原副总裁威廉·J·阿梅里奥、原中国区总裁符标榜、原中国区总裁麦大伟、原日本家用及商用销售业务总监Sotaro Amano、亚太及日本地区营销的副总裁David Schmoock等先后加入了竞争对手的阵营,尤其是戴尔好象在亚太区从营销到客服的高管层来了个向联想的整体迁移。
-
这一切表明戴尔直销模式的发展边际走到了尽头,其直销模式的边际效益已经开始呈现负面效果,戴尔不断走向成功和在市场中攻城掠地的利器已经迟钝不堪。
-
现在,就连原本曾对戴尔直销模式顶礼膜拜的华尔街分析师们也不得不感叹戴尔直销在客户服务和低成本方面的优势已经荡然无存。
更有的分析师认为戴尔未来一年仍将面临低速增长的困境,而其收益率下降是必然的结果。
-
戴尔直销彻底走下了神坛。
-
虽然任何一种销售模式都会存在极限和边际,可为什么戴尔直销只是进入新兴市场较短的时间就触到了“天花板”?在欧美发达国家发展起来的直销模式为何没有在新兴市场发挥出强大的作用力?在欧美国家,戴尔直销的问题症结又在哪里?
-
通过对戴尔直销模式的深度分析,本文从市场营销角度提出了戴尔直销模式的六大弊症、五大疑问和五大良药。
-
戴尔直销模式的六大弊症
-
众所周知,戴尔直销模式之所以成功主要因素在于:第一,快速反应,按需生产,强大的定单处理系统和生产体系;第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技术;第三,优秀的客户服务,强大的呼叫中心服务;第四,强大而高效的供应链;第五,低成本和价格战。
-
正是这五种因素的完美结合,使得戴尔成为了世界性的IT巨头。
-
然而,戴尔直销模式在新兴国家甚至一些欧洲发达国家却一直发展不顺利。
比如在意大利、中国、印度等国家,戴尔的市场份额一直不理想。
在中国、印度等为世界所瞩目的新兴“黄金”市场,戴尔直销如同在黄色的沙漠里行舟。
据IDC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底,联想在亚太区PC市场的市场份额为17.6%,惠普为10%,而戴尔为9.9%。
而惠普计划2006年亚太区PC销量增长率将达到20%左右,是该地区全行业10%的增长预期的两倍。
显然戴尔的表现相比联想和惠普差得太远。
-
即使在美国本土,越来越多的人也更倾向于到商店购买计算机,这使得惠普等竞争对手产生了更多的销售。
-
而戴尔的客户服务和价格方面曾经的优势已经丧失。
以提升业绩为最终目的的成本控制却因造成客户服务方面的硬伤,而使戴尔事倍功半。
查找一下有关比尔盖茨和迈克尔戴尔的资料
比尔·盖茨(Bill Gates),1955年10月28日出生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企业家、软件工程师、慈善家,微软公司创始人。
比尔·盖茨13岁开始计算机编程设计 ,18岁考入哈佛大学,一年后从哈佛退学,1975年比尔盖茨与好友保罗艾伦一起创办了微软公司 ,比尔盖茨担任微软公司董事长、CEO和首席软件设计师。
比尔·盖茨1995-2007年连续13年成为《福布斯》全球富翁榜首富,连续20年成为《福布斯》美国富翁榜首富。
2000年,比尔·盖茨成立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2008年比尔盖茨宣布将580亿美元个人财产捐给慈善基金会,2014年比尔·盖茨辞去董事长一职 。
迈克尔·戴尔(Michael Dell),戴尔公司董事会主席。 1965年出生于休斯敦, 1973年,当时还只有8岁的迈克·戴尔看到了一则广告,说经过一种专门考试,就可以免除不必要的环节,直接拿到高中毕业文凭。小戴尔马上就拿起电话申请,满怀希望能多快好省地解决自己的文凭问题,直接进入大学。当然,这件想一步登天的好事最后成了戴尔身上的一个大笑话,不过,这次经历却深深的影响了他日后商业操作理念。
2013年10月30日,戴尔创始人迈克尔·戴尔与银湖资本完成249亿美元私有化戴尔交易,并从纳斯达克摘牌。戴尔私有化后,迈克尔·戴尔将继续担任公司CEO并持有戴尔75%的股份。[1]
2013年11月4日,戴尔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一份文件显示,戴尔董事会成员及高管在退市交易中共获得5910万美元的补偿。在5910万美元补偿中,迈克尔·戴尔(Michael Dell)因持有33582份股权获得461,752美元补偿,10名即将离职的高管共获得1700万美元补偿,戴尔PC业务及全球运营部掌门杰夫·克拉克(Jeff Clarke)获得1190万美元。
“20世纪,”全球最有影响力的100位人物,都有哪些?
1. John Chambers,Cisco总裁兼CEO
对于一个连续4年被读者选为最有影响力CEO的人来说还有什么更多的可说呢?由于他拥有经久不衰的商业睿智,他一直是网络业界以及商业世界最受关注的偶像级人物。
2. Bill Gates,微软主席兼首席软件架构师
去年11月,Gates发表了他在Comdex上的第20次主题讲演,尽管每年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这一展会的影响力正开始逐年地减退,但Gates的影响力却并没有减退。虽然有争议,但他依然是软件行业最有影响力的人物,而且依然是微软这家拥有320亿美元资产和68亿美元研发预算的公司的掌舵人。为了分享他关于“无缝计算”的理念,Gates宣称:“在21世纪最初10年中,我们将能获得的生产力的提高要比工业界迄今为止所获得的所有生产力的提高还要大。”
3.Sam Palmisano,IBM主席兼CEO
当Palmisano说IBM今年将在诸如服务、中间件、Linux和基于开放标准的软硬件业务上还要招聘1万名新员工的时候,他让网络业对于经济的健康发展有了希望。这是他在去年10月中旬宣布IBM第3季度收入达到215亿美元(与前年同期相比增长9%强)的时候说的。自从于2003年3月升任IBM最高长官以来,Palmisano已经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中心技术远景:电子商务随需应变而有效地调动起了IBM的所有硬件、软件和服务部门的资源。
4.Carly Fiorina,惠普主席兼CEO
Fiorina作为一位能干的CEO的声望是她艰难赢得的,这样的声望她似乎也没有打算失去。Fiorina已经很灵巧地从昨天的并购成功转向了明天的商业计划,这一强有力的计划包括如何确保在构建“新的数据中心”时的领导作用。惠普对“动成长企业”的25亿美元投资表明,她对确保惠普始终能够站在前沿地位的态度是严肃认真的。除此之外,Fiorina对于怎样与Cisco面对面竞争的态度看来也是严肃认真的。这是一些业界观察家从她去年11月辞去Cisco公司董事一事中体味出来的,这与她2001年加入该公司董事会有着同样的意义。
5.Linda Dillman,沃尔马CIO
Dillman决定专门从事领导沃尔马的技术发展方向不只是为了这家庞大无朋的零售商,而且也是为了其数千家供货商--其所产生的涟漪效应会波及整个网络行业。就拿Dillman去年6月宣布将采用无线频率认证(RFID)标志的例子来说吧。在一次零售交易展会上,Dillman对参展的观众表示,沃尔马将会要求其顶级供货商在2004年必须在其物品上植入RFID芯片,而到2006年其他所有的供货商也都必须如此。分析家们认为仅此一项就可能创造一个20亿美元的RFID市场。
6. Ivan Seidenberg,Verizon主席兼CEO
作为全美最大的地区贝尔公司的领导人,Seidenberg在去年11月正式获得Verizon主席一职的时候已经巩固了他的地位,这比他8个月前被指定完成大西洋贝尔/GTE两家公司在2000年签订的合并合同时的地位要稳固多了。Seidenberg将会继续做他的巡回演说明星,而且其谈话内容也绝不会少了他那句已经成了标志性的话语:政府管制正在抑制创新,从而抑制了电信业的复苏。
7.Michael Dell,戴尔主席兼CEO
Dell已经进入网络业顶级人物之列,但显然他还没有到达自己的巅峰。他在我们的年度读者力量指数排名中是上升最快的影响力人物,而且他不只是对于华盛顿的政策制定者来说,而且对于全世界的领导人来说,都已经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商业和技术顾问。
8.John Thompson,赛门铁克主席兼CEO
Thompson领导赛门铁克走过了不同寻常的一年,已经使该公司连续第二次荣登我们的“10大最有影响力的网络公司”排行榜。毫不奇怪。Thompson很好地实现了完美的财务状况、几份客户大单以及赛门铁克在安全领域收入第一的市场地位。他还完成了两次全现金的收购,外加其他一些收购合同。作为好几家政府顾问委员会的成员,Thompson还就职于UPS、NiSource、Seagate和Crystal Decisions等多家公司的董事会。2003年,他在商业世界的声望上升得很快,是无数展会以及商业媒体关注的明星,同时也是秋季Comdex的主题演讲人之一。
9.Joseph Tucci,EMC总裁兼CEO
去年,Tucci带领EMC进行了一次并购的狂欢,最后一次是12月中旬以6.35亿美元现金对软件厂商VMware的收购。这次收购距离7月份以13亿美元买进备份与恢复软件制造商Legato系统的行动并不遥远,除此之外,他还在10月份完成了对内容管理软件专业公司Documentum(17亿美元)以及对存储资源管理厂商Astrum(合同金额未公布)的收购。这些收购将会帮助Tucci拓宽EMC的技术进入高端存储平台领域,最终实现所谓信息生命周期管理(ILM)。ILM是一种能够将存储技术与内容创建以及数据恢复能力整合在一起的策略。
10.David Dorman,AT&T主席兼CEO
Dorman始终在努力制止AT&T财务状况的下滑态势,他于去年12月初所做的令人吃惊的人事更迭通告,即用他的老友和一度担任过SBC高管的William Hannigan替换掉了AT&T的总裁Betsy Bernard,也是出于同一目的。如果说Bernard一直被认为是一个成本削减专家,那么Hannigan则被人认为是一个收入增长能手。这一任命是Dorman去年一系列人事更迭的最后一次,这一系列人事更迭包括任命了销售、网络运营以及其他位置上的新的人选。49岁的Dorman还是商业世界的一位很有影响力的成员,他还是弗吉尼亚州阿历山德拉Episcopal高中的董事会成员。
11. Ed Whitacre,SBC主席兼CEO
和以往一样,Whitacre总是给业界带来震撼。去年7月,在大肆的宣扬中他宣布了与卫星电视提供商Echostar的联合市场营销协议,这使得SBC成了第一家与卫星和有线公司的主要业务电视服务捆绑在一起的地区贝尔公司。该协议创建了计划于2004年初提供的所谓“四重奏”捆绑服务,SBC的客户可以付费享受由单一提供商提供的多频道电视节目、本地和长途语音通信、无线通信以及宽带服务。他因为对Echostar投资5亿美元而使这一协议正式生效。如果他不能完成这一与电视业务捆绑的协议,那么他就不得不往来穿梭于各大城市进行游说,以终止管制者允许其竞争对手如AT&T等廉价使用其网络的规定。
12.Steve Ballmer,微软CEO
Ballmer喜欢开玩笑说他怎么也记不住那令他烦恼的开放源码竞争对手,即Linux的名字。然而实际上,对于全球最有影响力的软件公司的这位CEO来说,这个玩笑一点儿都不可笑。由于在他身后有这一大堆的反垄断官司的困扰,所以至少在美国,与开放源码运动作战将是Ballmer下一个重大战役之一。相比而言,微软产品的安全性倒在其次了。
13.Tony Scott,通用汽车CTO
Scott在通用汽车的地位使他不得不与34万名员工每天遇到的技术问题打交道,还要负责全球最复杂的供应链之一,并管理庞大的独立代理商分销网络。这些日子以来最吸引他注意力的一个题目就是认证管理。Scott还是通用汽车在自由权利联盟项目管理董事会中的代表,去年Scott在通用汽车开始的第一个项目就是采用遵从自由权的软件,包括将认证管理软件与通用汽车全公司范围的LDAP目录以及雇员门户体系相集成。
14. Doug Elix,IBM全球服务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集团执行总裁
从其本土澳大利亚来到美国,Elix已经在IBM以及整个网络业界留下了自己的印记。他领导着IBM全球服务集团(IGS)在160个国家中的17万名专家拿下了一个又一个大企业的合同。IGS 2002年的年度收入为360亿美元,2003年上半年即已达到210亿美元。Elix知道怎样发挥个人在组织中的作用,知道怎样让富有挑战精神的IT管理者们接受各种开放的标准以便让他们所在的组织更具有影响力。
15.麻省民主党参议员Paul Sarbanes与俄亥俄州共和党人Michael Oxley(无照片)
这一对立法官员就是2002年Sarbanes-Oxley法案的制定者,该法案规定了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要求公开上市公司需定时地公布准确详细的财务报告。起源于美国公司大规模财务丑闻的这项法案,目的就是为了改革财务制度并恢复投资者的信心。同时,该法案还将推动企业财务公告系统的现代化,促使企业投资业务流程、公司治理以及咨询服务等领域。一般认为,要遵守该法案其成本是高昂的:总体而言,《财富》1000强企业2003年可能得花费25亿美元才能符合该法案要求。Sarbanes-Oxley法案是几个强迫企业进行IT投资的立法管制条例中的代表作。
16. Rhonda MacLean,美国银行高级副总裁兼企业信息安全经理
MacLean是企业信息安全流程的一位长期领导人物。在1996年加盟美国银行之前,她就在波音公司负责把守安全堡垒长达14年。2002年5月,美国财政部任命MacLean为负责保障关键基础设施和国土安全程序的金融行业代表。她的崇高声望还有: 领导美国银行创建了一个金融业的安全测试中心,担任着好几家安全组织的董事; 她还是华盛顿特区各类政策制定者的顾问。
17. Charlie Giancarlo,Cisco交换、语音和存储部门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Cisco-Linksys总裁
Giancarlo是Cisco公司里搜寻有待征服的新技术领域的骑兵侦察员之一。在他负责下的语音和存储领域,他获得了几个使他前途无量的巨大机会。Giancarlo作为Cisco收购了Linksys后成立的Cisco-Linksys的总裁,他还负责着Cisco进入消费者和家庭办公市场计划的实施。
18.George Samenuk,Network Associates主席兼CEO
当Network Associates在财务钢丝上颤颤巍巍地行走时,去年3月Samenuk终于宣布在历经3个财年之后终于重新实现了赢利,年底他还为该公司打出了一手漂亮的牌。他领导Network Associates在年中便实现了健康的财务状况,这足以让他在去年10月可以放心大胆地连续收购了3家公司,包括用1亿美元收购入侵防御厂商IntruVert Networks。Samenuk 还担任纽约证券交易所顾问委员会委员。
19.Fred Wettling,网络应用协会主席;Bechtel基础设施体系经理
以其在网络应用协会(NAC)中的身份,Wettling领导着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权势者小组,这些小组的成员来自像波音、雪佛兰、沃尔特·迪斯尼、耐克和GlaxoSmithKline这样的巨头。NAC的成员企业--其总的营业收入加起来超过7500亿美元--如果以一种权威的声音讲话,足以让IT厂商们辗转不宁。
20.Larry Ellison,Oracle主席兼CEO
无论你怎样看待Ellison,但此人绝非等闲之辈。他2003年的古怪行为就是非常引人注目的恶意收购策略,这种策略业界已经久违多年了。虽然他对PeopleSoft的“恶意”出价未必能成功,但却显然让Oracle以及IT基础设施留在了美国企业的心目中和商业媒体的关注中。由于他大胆放肆的举动,Ellison的影响力看来还会持续强大下去。
戴尔公司简介及详细资料
发展历程 1984-1987年,公司诞生麦可.戴尔先生在19岁时以1,000美元资金创立了PC有限公司。希望实现设计、制造和销售技术方式的变革。
戴尔公司 1988-1991年,上市以及进军全球市场,突破了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工作,并扩展了其运营和产品组合.以便更好地服务客户。
1992-1995年,实现前所未有的增长。戴尔如火箭般的增长速度使它跻身全球五大计算机制造商之列,并将目光锁定于尚未有企业涉足的网路伺服器市场。
1996-1999年,制胜全球,带领网路。戴尔迅速扩展了全球运营,公司开始进军线上销售。并为全球电子商务制定了基准。
2000-2004年,扩展到PC以外的其他领域。戴尔是全球第一大计算机系统制造商,并不断发展,推出外围设备产品和适用于数据中心的产品。
2005-2008年,为社交和可持续的业务发展设定基准。戴尔最佳化其业务策略,来满足客户的端到端IT需求。 与此同时,采用社交网站并提供免费的产品回收服务。
2009年,全新戴尔焕发活力。通过对智慧财产权和研发的巨额投资,戴尔增强了其解决方案的产品组合和能力。
2013年2月5日,戴尔公司正式宣布,已经签署公司出售的最终协定,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麦可戴尔先生,联合全球性科技投资公司银湖资本收购公司,正式完成对戴尔公司的收购。根据协定条款规定,戴尔股东将按每股13.65美元的价格获得现金对价,戴尔公司在这项交易中的总价值大约为244亿美元。
2014年3月27日,微软和戴尔达成一项专利授权协定。根据这项协定,戴尔在出售搭载谷歌Android和Chrome软体的设备时将需要向微软支付专利授权费。
2015年10月12日,戴尔与数据存储公司EMC的并购宣布完成,最终戴尔以670亿美元收购了EMC。
2016年8月31日,戴尔公司取得中国监管机构的批准,计画于9月7日完成收购EMC Corp. (EMC)的交易。这笔金额达600亿美元的交易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科技并购案。
2017年,戴尔公司排名《财富》美国500强排行第41位。
2018年1月,戴尔可能与由其控股的云计算公司VMware达成一项反向合并交易并借此上市,在这项反向合并交易中,实际上将由VMware收购规模大于自身的戴尔,后者则可借此上市,无需进行正常的挂牌交易。这很可能将成为科技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并购交易。
公司理念 激发人类潜能 -- 这是技术的终极意义,也是戴尔所做一切的源动力。戴尔深信,无论普通人、机构,还是社区,只要使用合适的工具,掌握一定的技能,一切皆有可能。
此理念激励着人们、社区乃至全球不断进步。我们的环保行动,带动世界范围内的客户加入环保行列,为资源匮乏的年轻人提供技术、教育和培训,让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了解更多关于戴尔作为企业公民所做的努力,和我们一起发现新的更好的方式,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客户结盟 A.与客户联盟
"与客户结盟"是直销模式的最优势之处。戴尔对客户和竞争对手的看法是:"想着顾客,不要总顾著竞争"。许多公司都太在意竞争对手的作为,因而更受牵制,花了太多时间在别人身后努力追赶,却没有时间往前看。在国内的渠道代理群中,过度的竞争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B.与供应商结盟
戴尔电脑还比其他个人电脑制造商更进一步,把"随订随组"的作业效率发挥到供应体系之中。戴尔的直销营运模式让公司更清楚掌握实际销售量,因此,戴尔的存货量维持在八天以下,而Compaq则有多达三星期的存货。戴尔计画与供应商共享这样的优势,也用网路为重要的供应商提供每小时更新的资料。
戴尔与供应商原料进货之间的连结是其成功的关键。这个连结越紧密有效,对公司的反应能力越有好处。产品流通到市场的重要性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购买者与供应商之间的竞争价值可以共享。
第二.无论是哪一种新产品,能否快速地流通到市场上都攸关公司的生死和市场份额的趋势。戴尔的需求量是由顾客需求而定,前置期通常在5天之内。而其手边的原料只有几天的库存。但通过网路技术与供应商之间保持的完善沟通,始终知道库存情况与补货需求。
C.戴尔的渠道
千万不要认为戴尔没有"渠道";千万不要认为戴尔重视"渠道"。
对于渠道的发展趋势,戴尔认为,经销商要转变经营模式,变成纯粹的服务提供者。在戴尔看来,既从服务赚钱又靠硬体销售获利就是"脚踩两只船",这是他不允许的。戴尔的渠道叫做"VAR"(增值服务渠道),主要为戴尔做服务和增值工作。戴尔为用户配置和服务能力相当强,但为什么用户还要请VAR为他们做这项工作呢?因为戴尔深深地相信,VAR做的是戴尔的标准业务中的一部分,他们能用更专业的服务队伍来补充自己在市场覆盖面和服务精力上的缺陷。
" 财务欺诈 "被罚1亿美元
因公司一名高管利用欺诈性的会计做账方法,使得公司的业绩达到预期目标,戴尔被罚款1亿美元。据悉,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戴尔公司"财务欺诈"的罚款为1亿美元 ,但戴尔公司的董事长麦可·戴尔(Michael Dell)仅同意支付400万美元的罚款。戴尔公司一直未对SEC的裁定作出接受或拒绝的表示。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表示,戴尔公司在2002年到2006年期间从英特尔公司获得了大量款项,同意在戴尔电脑中只用英特尔提供的晶片。而戴尔公司没有向投资者批露这些特别款项,而将其记作营收。
麦可·戴尔与公司的高管将公司业绩增长的原因解释成"成本削减"和"部件成本减少",但事实上却是英特尔的款项增加了公司的营收,而且戴尔公司为达到预期目标,曾多次向英特尔寻求额外的款项。当后来戴尔公司开始用AMD的晶片时,戴尔公司的营业利润大幅下降,因为英特尔的款项已经中止,故而导致戴尔公司的股价下跌,投资者遭受了很大的损失。
发挥网际网路的优势
戴尔公司套用网际网路进一步推广其直线订购模式,不断地增强和扩大其竞争优势。戴尔公司在1994年推出了网站,并在1996年加入了电子商务功能,推动商业向网际网路方向发展。接下来的一年,戴尔公司成为第一个线上销售额达到一百万美元的公司。基于微软视窗作业系统,戴尔公司经营著全球规模最大的网际网路商务网站。
戴尔电脑 戴尔PowerEdge伺服器运作的 网址覆盖86个国家的站点,提供28种语言或方言、29种不同的货币报价,每一个季度有超过10亿人次浏览。
戴尔公司日益认识到的重要作用网际网路贯穿于整个业务之中,包括获取信息、客户支持和客户关系的管理。 在网站上,用户可以对戴尔公司的全系列产品进行评比、配置、并获知相应的报价。用户也可以线上订购,并且随时监测产品制造及送货过程。在valuechain.dell 网站上,戴尔公司和供应商共享包括产品质量和库存清单在内的一整套信息。戴尔公司利用网际网路将其业内领先的服务带给广大客户。例如,全球数十万个商业和机构客户通过戴尔公司先进的网站与戴尔公司进行商务往来。
资本流动性、利润率、增长性
经过不断艰苦的努力,戴尔公司保持了增长性、利润率、资本流动性的平衡,为股东带来了高额的回报。戴尔公司在这些领域一直领先于其最大的竞争对手。
直线订购模式
戴尔公司于1998年8月将直线订购模式引入中国,在中国区的总部设在福建厦门,厦门区包涵戴尔公司商务机生产工厂和全部电话直销项目。
戴尔(中国)公司(以下简称戴尔)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南京、杭州和深圳设有办事处,并有实力将销售及市场拓展到多个主要城市(例如沈阳、苏州、武汉和西安),以及100多个二线城市和城属区域。
以客户为本的市场战略
戴尔竭诚提供优良的客户服务,并拥有专业的销售及技术支持队伍,为不同领域的客户提供服务, 企业客户,大型及中型公司。
中国客户
中国客户中心
中国客户中心(CCC)于1998年8月在租来的厂房里开始运营,并于2000年 11月迁入永久性厂房。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机场附近的新的中国客户中心占地总面积为350,000平方英尺,伺服器日产量是原有客户服务中心的2倍,笔记本和台式机的日产量是原有客户服务中心的3倍。于2001年3月获得ISO9001(2000版)和ISO14001认证。2002年9月,它成为了戴尔全球首个获得OHSAS18001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认证的的工厂。
为中国用户提供综合销售和生产设施,包括全方位的服务和技术支持。现有员工超过2,000人。
中国设计中心
2000年7月戴尔开始了计算机相关设计工作,目的在于促进包括新的系统平台、外围设备、软体和服务产品的研制,以满足特定客户的需要和市场要求。2002年7月,戴尔中国设计中心(CDC)落户上海,支持公司以客户为中心的全球领先技术,加强了戴尔台式机产品设计和开发工作。
戴尔国际服务(中国)中心
戴尔2002年10月宣布在中国大连开设戴尔国际服务(中国)中心,以支持在日本市场的后台运营,提高客户服务的功效,从而有力推动戴尔在日本市场业务的迅速增长。该中心于2002年底投入运营。
戴尔国际服务(中国)中心主要承担戴尔(日本)公司的重要内部运营任务,包括帐目清算、信息系统相关工作,以及各种销售和客服支持工作。
全球采购据点
在香港、上海、深圳和台湾建立了国际采购网点,以加强与供应商在中国的伙伴关系,提高戴尔在全球的采购效率。戴尔在中国采购大量零部件,包括附属档案、光碟机、印刷电路板、软碟机、显示器、扬声器、键盘、滑鼠和输入输出设备。2003年采购量约为80亿美金。
产品类别 面向家庭或小型企业的 Dimension 个人电脑。
戴尔笔记本 面向家庭或小型企业的 Inspiron笔记本电脑。
XPS高端娱乐电脑。
OptiPlex 企业级台式机。
Latitude 企业级笔记本电脑。
PowerEdge 伺服器。
PowerVault 和 Dell I EMC 存储解决方案。
Precision工作站。
PowerConnect交换机。
Axim掌上电脑。
戴尔品牌投影。
Alienware游戏型电脑。
运营情况 模式 戴尔公司已成为全球领先的计算机系统直销商,跻身业内主要制造商之列。截至2000年1月28日的过去四个财季中,戴尔公司的收益达到270亿美元,成为全球名列第二、增长最快的计算机公司,在全球有35800名雇员。在美国,戴尔是商业用户、 *** 部门、教育机构和消费者市场名列第一的主要个人计算机供应商。
戴尔公司利用网际网路进一步推广其直线订购模式,再次处于业内领先地位。戴尔在1994年推出了Dell网站。基于微软公司Windows NT作业系统,戴尔运营著全球最大规模的网际网路商务网站。该网站销售额占公司总收益的40%~50%。
戴尔PowerEdge伺服器运作的 Dell网址包括80个国家的站点,每一个季度有超过4000万人浏览。客户可以评估多种配置,即时获取报价,得到技术支持,订购一个或多个系统。戴尔曾不止一次地宣称过他的"黄金三原则":即"坚持直销"、"摒弃库存"、"与客户结盟"。
坚持直销 戴尔的模式习惯被称为直销,在美国一般称为"直接商业模式"(Direct Business Model)。所谓戴尔直销方式,就是由戴尔公司建立一套与客户联系的渠道,由客户直接向戴尔发订单,订单中可以详细列出所需的配置,然后由戴尔"按单生产"。戴尔所称的"直销模式"实质上就是简化、消灭中间商。
摒弃库存 A.以信息代替存货
(1)看直销和分销的区别,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库存因素"。在信息和技术高速更替的时代,如果说库存也有生命的话,那么就应该如同昙花开谢一般短暂。传统分销渠道代理是存贮货物的水渠,厂商的库存是压在分销渠道中的,这样来保证所谓的"零库存"。而直销模式同样不可避免地遇到"库存"的问题。戴尔所谓要"摒弃库存"其实是说过了头,绝对的零库存是不存在的。
库存问题的实质是两个方面:
其一是库存管理的能力,其二是与零件供应商的协作关系。"以信息代替存货"。与供应商协调的重点就是精准迅速的信息。
(2)按单生产还可以使戴尔实现"""零库存"的目标。而零库存不仅意味着减少资金占用的优势,还意味着减少作为PC行业的巨大降价风险。直销的精髓在于速度,优势在于库存的成本。特别是计算机产品更新迅速、价格波动频繁,更使库存成本体现得淋漓尽致。库存成 AAAAAA本为PC行业最大的"隐形杀手"。据调研数据,戴尔在全球的平均库存天数可以降到 7天之内,但这是有一定下限的,COMPAQ的存货天数为26天。一般PC 机厂商的库存时间为 2个月,而中国IT巨头联想集团是30天。这使戴尔可以比其他竞争对手以快得多的速度将最新的技术提供给用户。
(3)摒弃库存(以信息代替存货)是戴尔模式的核心。同样做一件事,如果生产方式不同的话,那么就可能产生利润空间,这就是商业模式的魅力。戴尔模式中利用摒弃库存赚取利润的方式是用户货款与供应商货款中间的时间差--即在未来的15天内,别人(顾客)已经帮戴尔把钱付了。(这中间产生的利润至少是公司自有资金的存款利率)。
B.摒弃库存的问题
对于供应链的存货流通速度而言,这已经显得非常好。当然,让人感到担心的是,这种类似于临界状态的供应链一旦遇到特别的市场冲击或非市场因素的严重干扰时,能否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市场情况 定位 作为戴尔的关键战略市场之一,中国市场在截至2004年4月30日的第一财季中表现突出,产品出货量增长了48%。
根据IDC公司2003年第4季度PC市场研究报告,戴尔在中国的PC出货量以7.3%的总体份额位居中国PC市场第三,戴尔在中国市场的伺服器出货量排名第二,市场份额占24.1%,进一步显示出中国在戴尔亚太、乃至全球业务中的战略地位。
覆盖规模 中国客户可按其配置和软体要求,通过在全国258个城市中设立的720条免费电话直接联系到每一位戴尔的销售代表,订购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或伺服器产品,也可直接通过网际网路在戴尔的网站购买。
戴尔提供的现场服务和技术支持可直接覆盖1,923 个城市。
中国市场 "入乡随俗"戴尔电脑放弃零库存
戴尔"号称"将直销、按需定制、零库存等先进的销售方法带进中国,但在实际运作中,却"创造性"地采用了和国内其他IT生产商一样的渠道分销法,这在IT业界已是半公开的秘密。事实上,戴尔四成以上产品是通过分销到达消费者手中的--当然,以独特销售模式著称的戴尔公司官方从未承认这一点。
戴尔产品 第一款Dell DSS品牌伺服器
戴尔DSS 1500、DSS 1510和DSS 2500是全新的1U和2U伺服器,专为满足这群客户的具体工作负载需求而设计。这些新的DSS伺服器采用简约的设计、灵活的存储和IO选择、行业标准的基板管理控制器(BMC)系统管理和最新的英特尔至强处理器,帮助客户尽可能提升运营效率,同时提供最高的性能。
海辉软件的管理团队
孙振耀,执行主席孙振耀先生2008年3月起担任海辉软件国际集团公司董事长。自2002 年至 2007 年期间,孙先生曾担任中国惠普执行总裁及惠普全球副总裁。在惠普与康柏合并前,他于 2000 年至 2001 年期间,担任中国惠普执行总监。1991 年至 1999 年期间,担任中国普惠公司的计算系统事业部总经理。孙先生于 1982 年作为系统工作师进入到惠普台湾公司,1983 年至 1990 年期间曾担任过多个销售管理职位。孙先生拥有台湾中原大学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卢哲群,首席执行官卢哲群先生拥有 20 多年在多家顶级 IT 公司担任全球营销职务的经验。在加入海辉之前,卢先生曾任中国惠普公司执行副总裁,全面负责惠普在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的大额服务业务运作,其中包括技术服务、集成、外包和咨询。作为一名成功的领导者,卢先生在帮助公司实现新的增长模式方面显示出超强的能力,极大地提升了股东所持有的价值。卢先生曾担任 Vanda Systems & Communications Holdings Limited 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在他的领导下,该公司收购了 Hutchison Global Communications 以及 PowerCom 两家公司,一跃成为技术旗舰企业。在加入 Vanda 前,卢先生曾担任 Internet Capital Group 亚洲业务执行总监,以及 Cap Gemini 集团亚太区首席执行官。卢先生最初就职于 IBM 公司,此后加入亚洲 Lotus 咨询公司,曾担任过多个亚太地区管理及销售方面的高级职务。卢哲群先生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得电子工程学士学位。林兴俊,首席运营官林兴俊先生于 2004 年加入海辉,任战略规划部门主管。在过去几年中,林先生参与了公司的核心运营活动,包括企业收购和合并,以及公司业务的整合,并发挥了重要作用。林先生的职业生涯从 1996 年加入波士顿咨询集团 (Boston Consulting Group) 开始,在那里他积累了国际化企业以及战略发展和转型管理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在 BCG 任职 7 年后,林先生又以其出色的行业专业能力加入马来西亚南方银行 (Southern Bank Berhad) 的金融咨询服务部门,成为负责企业扩展的战略主管。林先生是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 (Kellogg School of Management) 的工商管理硕士 (MBA)。李劲松, 执行副总裁李劲松先生曾在川崎重工任职 5 年,于 1997 年加入海辉,负责管理日本业务。李先生于 1998 年在日本主持建立了海辉与 JBCC 日本公司的合资公司 JBDK 公司,并于 2002 年主持建立了海辉在东京的独资子公司 - 海辉(日本)。李先生毕业于大连海事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孙永吉,执行副总裁孙永吉先生拥有丰富的 IT 行业和国际化企业管理经验,是此行业的资深人士。他不但是杰出的领导人还是勇于开拓的企业家。孙先生曾任多家巨头公司的高层职务,他在日本的 ASCII 公司、新加坡的 NEC 公司、美国的 Sun Microsystems 公司以及Lotus 公司担任过各种管理和技术职位。孙先生还曾是 Lotus(中国)公司的创始人,1994年至1988年全面负责管理Lotus(中国)的R&D中心。并于2000 到 2003 年间创建并担任新大陆科创网络公司首席执行官。 此外,孙先生于 2003 至 2006 年间创建了北京天海宏业国际软件公司并任首席执行官,经并购后加入海辉国际集团公司担任高级副总裁,负责产品工程服务业务。孙先生持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和美国马萨诸塞州 Babson College 的 MBA 学位。Gene Tsai,高级副总裁, 负责套装解决方案服务在加入海辉之前,Gene 于 2000 年合伙创建了 Envisage Solutions,并担任公司首席执行官。Gene 领导 Envisage 为许多财富 1000 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带动公司飞速发展。在创办 Envisage 之前,Gene 曾先后担任 TEQ International 的欧洲 CRM 执行总监、 Accenture 公司产品和金融服务经理。Gene 毕业于加州大学 Irvine 分校,经济和商业管理专业。王久长,高级副总裁,负责政府事务王久长先生毕业于大连海运学院(现大连海事大学),获船舶工程学学士学位。毕业后担任大连海事大学副校长,并获得国际经济法硕士学位。在大连海事大学任职 21 年后,王先生成为大连船舶检查局副局长,直至 2001 年加入海辉。 王先生现任海辉集团高级副总裁,参与集团整体战略规划,同时负责人力资源及技术部门的日常工作。王瑾,高级副总裁,负责人力资源管理王瑾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硬件、软件、芯片制造和通信等高科技跨国企业中积累了广泛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并把多年来积累的这些经验带入高级管理层。她曾任微软(中国)有限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微软中国公司是微软全球员工人数和利润增长最快的分公司,她对微软在中国的业务扩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随后王瑾担任了英特尔中国的人力资源总监,负责英特尔在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王瑾还曾在中国惠普公司工作了多年,担任各种职务。Ivan Ng,高级副总裁, 负责战略客户Ivan Ng 是一位资深的业务主任,拥有丰富的业务开发、咨询和 IT 管理经验。他在开拓新的市场、推进服务能力建设和管理区域性营销方面业绩斐然。在加入海辉之前,Ivan 曾在戴尔担任微软解决方案亚太及日本区总监,负责戴尔解决方案业务的区域策略和增长。他的职业生涯始于 Lotus(隶属于 IBM Software Group),还担任过咨询和管理方面的多种角色,之后创建了一家以互联网服务为主的公司。在此之后 Ivan 又加入了 Avanade(Accenture 的分公司),就任基础架构服务亚洲区总监。Ivan 拥有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本科学位。白珊,高级副总裁,市场和联盟合作20多年来,白珊一直致力于专业服务与科技行业的利润创收和卓越运营事业。作为海辉软件国际集团市场与联盟高级副总裁,她注重通过市场营销、销售流程、联盟和并购等商业战略显著加速企业增长的步伐。在加入海辉之前,她曾担任北京微软战略合作部的业务总监,帮助中国新兴高成长企业构建一个强劲的IT生态系统,业务涉及软件开发外包、硬件和设备制造、数字娱乐系统、独立软件开发商和风险投资等行业。在此之前,白珊负责Tescom一家以色列软件质量公司的北美业务,并帮助其在伦敦AIM交易所成功上市,同时负责对中国的外包公司进行评估,寻求合作机会。早前,她成立了四家公司:一家特殊纺织品制造公司;一家风险投资的软件公司;一家就业咨询公司;以及一家企业调研公司。白珊的职业生涯从担任德勤和凯捷的咨询管理开始。白珊现在担任Women in Leadership董事会顾问,这是一个中国领先的女性高管商业组织。她还是享誉全球的中国非政府机构Future Generations咨询委员会的成员,为环保事业做贡献。2005年至2007年,白珊曾担任GlobalEXECWomen国际理事会执行委员,并担任其在2007年12月北京举办的“国际妇女影响奖”年度颁奖仪式的主持。曾在2006至2007年担任中关村软件协会品牌战略副主席。来北京之前,白珊在美国也是慈善机构的积极参与者。曾在2006年担任美国电子协会中国贸易代表团执行代表,并担任格鲁吉亚中国联盟的创始大使。2005年,白珊担任Women in Technology协会主席,连续4年服务于格鲁吉亚技术协会董事会,连续3年出任美国政府科技顾问董事会顾问。白珊拥有密歇根大学汉语和国际商务学士学位,喜欢深海潜水、滑雪、徒步旅行、烹饪和音乐,享受和三个孩子在一起的生活。Yasuhiko Kobayakawa,高级副总裁,日本业务执行总监Yasuhiko 在 IT 行业具有超过 15 年的工作经验,在多个行业特别是金融业具有丰富的 IT 和业务流程咨询经验。在加入 hiSoft 之前,他曾在 Japan Unisys 商务咨询部主管咨询服务。在任职 Japan Unisys 之前,他曾在 Accenture 工作 13 年,负责金融服务。他的客户理念是:不仅要针对客户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而且要利用自己在金融服务和咨询方面的经验以及技术主动帮助客户向前发展。大学毕业后,Yasuhiko 曾在日本一家综合性公司工作。Yasuhiko 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土木工程系。Faye Tan, 高级副总裁,负责战略客户Faye在IT行业中积累了超过15年的销售和交付团队管理经验。在IBM任职的7年中,她负责管理金融服务业务,也积累了丰富的区域经验,多年来在包括泰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和马来西亚等国负责交付业务及团队的管理。Faye还拥有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特别是应用及系统集成等项目,并已开始主导为大型企业设计和建立全套网络的解决方案。Faye 拥有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学士学位。刘鹏, 高级副总裁, 战略发展刘鹏拥有超过17年的专业服务和技术领导经验, 有效地促进他在海辉推动战略联盟。刘鹏先生于 2000 年加入海辉最初负责美国业务, 设立了海辉集团在美国的独资子公司 DMK International。在加入海辉之前,刘先生曾担任亚太国际公司的董事及副总裁,以及大连神迅信息有限公司副总裁。刘先生持有美国西雅图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并获6 Sigma 黑带资格。白昱, 高级副总裁,负责战略客户白昱于2007年十二月加入海辉担任副总裁,并负责带领海辉销售团队进行销售业务拓展、提升业绩,包括对目标客户销售预测、推动和销售过程的管控。白昱在IT行业具有十五年的销售管理经验。在加入海辉之前,白昱曾担任惠普中国服务销售的总经理。在任职惠普的十一年生涯,他凭借领导力,培养组建了高效销售团队,并为惠普中国创造了很好的销售业绩。白昱拥有中欧工商管理学院MBA学位。执行主席 孙振耀孙振耀先生2008年3月起担任海辉软件国际集团公司董事长。自2002 年至 2007 年期间,孙先生曾担任中国惠普执行总裁及惠普全球副总裁。在惠普与康柏合并前,他于 2000 年至 2001 年期间,担任中国惠普执行总监。1991 年至 1999 年期间,担任中国普惠公司的计算系统事业部总经理。孙先生于 1982 年作为系统工作师进入到惠普台湾公司,1983 年至 1990 年期间曾担任过多个销售管理职位。孙先生拥有台湾中原大学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董事会成员(按姓名的字母顺序排列)李宏玮李宏玮女士目前是 Granite Global Ventures (GGV) 的执行合伙人,全面负责 GGV 在中国的投资经营。2002 年至 2005 年期间,她担任集富(亚洲)的副总裁。2001 年至 2002 年期间,她就职于摩根士坦利 (Morgan Stanley) 的投资银行部。此前,李女士在 1995 年至 2000 年期间,担任新加坡航天科技集团 (Singapore Technologies Aerospace Group) 的主任工程师。李女士毕业于康奈尔大学 (Cornell University),拥有电子工程学士学位和理工硕士学位。她还拥有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 MBA 学位。卢哲群卢哲群先生拥有 20 多年在多家顶级 IT 公司担任全球营销职务的经验。在加入海辉之前,卢先生曾任中国惠普公司执行副总裁,全面负责惠普在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的大额服务业务运作,其中包括技术服务、集成、外包和咨询。作为一名成功的领导者,卢先生在帮助公司实现新的增长模式方面显示出超强的能力,极大地提升了股东所持有的价值。卢先生曾担任 Vanda Systems & Communications Holdings Limited 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在他的领导下,该公司收购了 Hutchison Global Communications 以及 PowerCom 两家公司,一跃成为技术旗舰企业。在加入 Vanda 前,卢先生曾担任 Internet Capital Group 亚洲业务执行总监,以及 Cap Gemini 集团亚太区首席执行官。卢先生最初就职于 IBM 公司,此后加入亚洲 Lotus 咨询公司,曾担任过多个亚太地区管理及销售方面的高级职务。卢哲群先生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得电子工程学士学位。乐文勇乐文勇先生于 2001 年加入集富(亚洲),目前担任该公司的中国常驻代表,负责在中国的投资活动,主要专注于中国民间创建的私人持股技术公司。他于 1998 年加入集富(亚洲)位于东京的母公司――集富株式会社。此前,乐先生在中国上海大众汽车公司财务部工作过一年。乐先生拥有上海交通大学工业管理专业学士学位及日本国际大学商务硕士学位。Terry McCarthyTerry McCarthy 目前担任纳斯达克上市的林洋新能源公司 (Solarfun Power Holdings Co., Ltd) 独立董事及审计委员会主席、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华奥物种集团公司 (Agria Corporation) 独立董事、及 TriUnited Investors, LLC, Kansas 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成员兼投资人。他拥有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学士学位、南加利福尼亚大学 MBA 学位及金门大学税务硕士学位。投资公司海辉能吸引业界最为尊崇的风险投资公司进行投资,充分说明了海辉管理层的领导能力以及公司的持续发展势头。那么,有哪些公司投资于海辉,他们对海辉又有什么样的评价呢?德丰杰全球创业投资基金 (DFJ ePlanet)德丰杰全球创业投资基金(Draper Fisher Jurvetson ePlanet Ventures,简称 DFJ ePlanet)是一家全球风险投资公司,分支机构遍布美国硅谷、亚洲以及欧洲。DFJ ePlanet 成立于 1999 年,以利用不断增长的技术全球化趋势,其目前管理的资本(即其第一笔资金)超过6.5 亿美元。DFJ ePlanet 通过投资于亚洲、欧洲及美国的信息技术和医疗设备行业的起步公司,寻求为投资者提供优越回报。目前基金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无线、半导体、消费者互联网、生命科学、VOIP、宽带及其他新兴的服务行业。作为国内领先的软件外包供应商,我们希望海辉能够成为中国的 Infosys、Wipro、Tata。- Alvin Sun, 德丰杰全球创业投资基金执行董事纪源资本 (Granite Global Ventures)由 Venrock Associates 创建的 Granite Global Ventures 公司是处于成长阶段的风险投机公司,专注于信息技术和医疗保健领域的投资。Granite Global Ventures 公司的投资对象大多是已经完成产品开发并拥有了客户基础,正寻求成长资金以扩大业务的企业。通过其在硅谷、上海和新加坡的办事处,Granite Global Ventures 公司的业务团队以他们的专业技能来满足处于发展阶段的公司的需要,帮助这些公司扩展全球业务,并凭借其在资本市场的经验,为那些准备上市的公司提供支持。海辉是中国为数不多的遵循了软件发展规律并可以满足欧美市场需要的企业之一。我们希望可以在未来的几年内帮助该公司跨越现在的发展阶段,与公司的管理层和股东一起努力,实现其成为外包领域全球领军者的目标。- Thomas Ng,Granite Global Ventures 公司董事总经理GE Commercial FinanceGE Commercial Finance 是 GE 最大的“增长点”之一。GE Commercial Finance 通过产品出借、成长资金、周转信贷额度、各种形式的设备出租、现金流动项目、资产融资等方式在超过 35 个国家/地区的客户业务推广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服务领域包括医疗保健、制造、车队/船队/机队管理、通信、建筑、能源、航空、基础设施和设备,等等。GE Commercial Finance 拥有超过 3100 亿美元的资产。GE Equity 是 GE Commercial Finance 的一部分,也是 GE 的全球私募股权投资团队。它与 GE 的运营企业在工业、基础设施、媒体、医疗保健和金融服务领域展开紧密合作,并抓住 GE 获得的各种私募股权投资机会进行资本投资。我们将在既定的具有高增长潜力的公司中充当少数股东,并充分利用 GE 的商业网络、行业技术和成熟的运营规范从各方面协助我们的创业投资公司。该团队自 1995 年以来已投资 1,000 多家公司和 LP 基金。海辉与 GE 的这次合作超出通常的商业意义。海辉公司科学合理的运营方式、强大的管理团队和高增长潜力也是我们选择海辉进行股权投资的重要原因。这是对我们与海辉一直以来亲密合作的肯定。- Mark Chen 高级执行总监GE Commercial Finance - Equity 亚太区总裁国际金融公司 (IFC) 是世界银行组织的一个分支机构, 主要业务是向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和投资。自 1956 年起,该机构已与 129 个国家/地区的近 2000 家公司开展合作。国际金融公司是目前向发展中国家私营机构提供贷款和融资服务的最大公司。通过鼓励高生产率企业和有效资本市场快速成长,国际金融公司对成员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为政府提供咨询有助于创建利于吸引国内外个人储蓄和投资的环境。就其成功记录和身为多边国际机构的特殊立场而言,国际金融公司起着私人投资催化剂的作用。它的参与增强了投资人的信心,并吸引着其他的投资人和股东。中国要发展科技产业,从而成为全球知识经济的领头羊,必然要倚赖于像海辉这样的创新型企业。- Peter Woicke,国际金融公司执行副总裁英特尔投资 (Intel Capital)Intel Capital 公司是 Intel 公司的战略投资机构,也是全球最大的高科技风险投资公司之一。该公司主要从事投资和投资管理业务,以支持 Intel 的战略目标。Intel Capital 公司的总体战略是促进计算和通信的发展,以此为指导,Intel Capital 公司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合适的投资对象,共同合作以推动科技的发展和革新,开发行业标准解决方案,引领全球互联网业务的增长,实现新的使用模式,并改进计算和通讯平台。英特尔投资公司很高兴看到目前中国高科技企业的飞速发展。我们对海辉的投资正说明了我们对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能加速这种发展的提供商的承诺和支持。- Cadol Cheung,Intel Capital 公司亚太地区总监我们投资海辉是看中了海辉强劲的增长潜力、专业的软件开发能力、可优化的管理流程,以及精于技术、注重执行的管理团队。- 陈镇洪,集富亚洲董事及执行副总裁JAFCO集富亚洲(JAFCO Asia,原 Nomura/JAFCO 投资(亚洲)有限公司)风险投资公司的主要投资对象是亚太地区管理水平较高、具有高速成长潜力的新兴公司。集富亚洲帮助其投资的中国公司发展与其他亚洲国家/地区的战略伙伴关系,并促进技术转让。集富亚洲深入了解亚太地区,至今已向 13 个国家/地区的 240 家公司进行投资,投资总额超过 6 亿美元,其中 140 多家已收回投资。近两年来,集富亚洲已将业务重心转移到科技投资方面。集富亚洲是该领域中的优秀风险投资公司。三菱日联证券(香港) 资本有限公司管理的“Greater China Trust”Greater China Trust 由三菱日联证券(香港)资本有限公司 (Mitsubishi UFJ Securities (HK) Capital Limited) 管理,投资重点是大中华地区正在扩展中、尚未进行 IPO 的私营公司。三菱日联证券(香港)资本有限公司是三菱 UFJ 证券公司 (Mitsubishi UFJ Securities Co., Ltd) 的子公司。三菱 UFJ 证券是日本最大的证券公司之一,有 100 多家分支机构,是日本最大金融机构三菱 UFJ 金融集团 (Mitsubishi UFJ Financial Group) 的子公司。它在纽约、伦敦、苏黎世、香港、新加坡、北京和上海均有关联公司,交织成一张全球网络。 海辉比中国其他软件开发公司更有竞争优势,这不但归功于其坚毅忠诚的管理层,也归功于其经过专业培训的员工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客户。- Jun Otsuka,三菱日联证券(香港)资本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住友商事亚洲资本 (SCEA)SCEA 是住友商事株式会社 (Sumitomo) 的全资子公司,后者是日本五大综合商社之一,在钢铁、运输/建筑、机械/电力、电子/传媒、化学、自然资源/能源、消费品/服务、房地产/原料以及金融/物流等行业均有业务和投资。SCEA 是 Sumitomo 在亚洲的直接投资子公司,投资对象是亚洲(除日本以外)地区的高素质公司。自 2002 年成立以来,SCEA 在中国和亚洲地区(马来西亚、泰国和新加坡)已经投资了超过 15 家高增长企业,投资范围包括高科技行业和传统行业。SCEA 的投资策略是利用 Sumitomo 几乎覆盖所有行业的全球贸易网络,寻求所有可能的机会,帮助其投资的公司进行发展和扩张。我们见到的是一个具有远见和激情的公司,在其强劲稳健/扩展性强的软件开发能力和强大/坚毅的管理团队的推动下不断发展,我们希望海辉能够发展成为国内乃至全球的市场领头羊。- Tsuyoshi Konda, 住友商事亚洲资本执行总监
《2009年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名单
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 杭州占38席居首
http://www.tzwan.com/bencandy.php?fid=10&aid=8224
http://www.tzwan.com/bbs/read-htm-tid-10159.html
名次 企业名称 营业收入(万元) ScOv
1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146243938 zL8hmOhI
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127300293 w%j(4[R
3 国家电网公司 114073711 4,c>UzhT
4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49000400 g#t `_cn
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45185199 -X$I#v5O
6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40293700 fCR M}gLA
7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 37900940 X|KU24y
8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35227960 FFO7 -+
9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33403700 Yi{c
10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 30897547 pE#O1{>
11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28552483 o@I#%#
12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24683881 Pd|0=p
13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23461928 4cPwf9 &
14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22614071 3U<PknA&7
15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22110274 j!h`f6k'
16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20715506 ow4.ft`gV
17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19478855 6L(*-x*H/
18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 19063965 !R
2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18804643 h]L~voVF
21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 18533614 q$H2n ,:
22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18057942 $& @NAC3`
23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 17293017 >fc'IxA
24 中国中钢集团公司 16835989 >E ,i'J
25 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16703313 q/{|_,~
26 百联集团有限公司 16530727 gOxDK #`c_
27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 16518137 Jx9WX(0$s
28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16446614 Y gKAFdi
29 中国中信集团公司 15449128 Qw.[y
30 东风汽车公司 15271295 Fr?:!vg]
31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 15137481 hbMrr
32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15107492 jFv~V'e
33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 15064335 +#R!["q8V
34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14758414 A-}`+Jc4q
35 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 14523215 4l6Cw.Sh
36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4401326 ({'hLGz#Y
37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14392943 n1!m(vV^
38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3980300 6:[{CFS
39 首钢总公司 13200000 k~&H40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 13093381 wf TL-N3
41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12953100 K:WWC@]YF
名次 企业名称 营业收入(万元) td,qhjho3C
42 中国铝业公司 12912092 !lbRC6
43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12370251 f>6iD &ftU
4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12274138 ;$@?)u1L
45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12203751 Fo\!?
46 华润(集团)有限公司 12182397 q2" kH*
47 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12050468 $$\IcsF
48 海尔集团公司 11895668 kQ;/z."=
49 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11554891 C@O\a^BBT
50 联想控股有限公司 11521069 r_x0>4\
52 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 10632154 -t<mQmbLv
53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10348275 VvD\s@[P#
54 江苏苏宁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10234242 FCdKU~~)
55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 10165408 R\Pk:LaPx
56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10093064 8$ue`(,
57 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 10020276 c!u7xSf)}
58 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9783500 gNGZ*
59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9741658 Q8F`%C$l<%
60 天津市中环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 9664804 L*bp>qd5Q
61 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 9622213 ?)qY3=Xiz
62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 9595844 ,i1+'Q(
63 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 9462482 6'S5vy8J9$
64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 9450745 fS02f+14
65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 9023941 hBlmy1
66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 8946801 ?{FSxB@Qt
67 益海嘉里投资有限公司 8438921 b+Q{.uLK
68 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8211530 tR9Mb
69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8081158 n|7uPW
70 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 7567493 J YKb6=Ps
71 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 7486153 %uv7([z>e
72 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7463668 &v" q82!
73 天津市物资集团总公司 7371435 q:qn(9a X<
74 天津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7277530 Gd0zZC,
75 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7179795 :'haL +
76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7125265 kdKA N]3
77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 6980746 Mo`'b^lpd
78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 6856204 9Ez[Gd
79 湖南华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6833293 eUb7\9rZ
80 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6813417 ?Ro oS
81 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 6784650 v9J .*O`
82 珠海振戎公司 6729359 V]M
名次 企业名称 营业收入(万元) u>fXT6b-
83 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6723605 =$6#
84 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6507674 FV%(K6A<
85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 6292504 zXuA2e_)
86 大连大商集团有限公司 6255500 iL.MX;~|
87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6222405 sLO Ab
88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6101977 t.Sv+&NQ
89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 6081346 -JH+3H#/
90 江西铜业集团公司 6058158 t/*G$,t;
91 杭州钢铁集团公司 6001416 ;mbLXMl8N
92 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 5744740 1+$}!D6v_
93 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 5717384 |j7 Fe;?
94 中国航空集团公司 5580914 ?%c[g5:Br
95 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5568278 p`3WH)\.sQ
96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5530800 )g a t]v
97 金川集团有限公司 5506451 '~W:3uP
98 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5505849 c+ZTgvIAlP
99 沈阳铁路局 5404831 %g]Yv4nw_.
100 上海铁路局 5329808 0A5sXVR9
101 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267163 oRG_wG.u/
102 天津冶金集团有限公司 5197824 aI< +
103 广东物资集团公司 5180738 ayQF^4vO
104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132418 iz%LG|M@
105 北京铁路局 5132223 F4gg8GB
106 江苏悦达集团有限公司 5105837 ~5zDW\G
107 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102285 2\%N6vu
108 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 5061607 >Cg"twK
109 太原铁路局 5045295 p!Tc:;
110 江苏华西集团公司 5023552 d[SiorV/X
111 天津天铁冶金集团有限公司 5020869 .USzyA[UH
112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5006037 UcDt/$zh
113 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4912430 g0}Ly
114 北台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4895304 JU?W~HKEm
115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4887634 ]k[_s)kk
116 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4881041 P*`gp
117 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4822230 6gsD1;sz
118 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4759811 >M!=7\
119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732728 Xk,X6F 0!
120 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4718702 DmM/t)4
121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 4679232 bA Solr<
122 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4661949 2\7/Z/y
123 上海烟草(集团)公司 4634237 *~Uq2Ex50
124 广东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 4630170 Q! -h
125 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4606537 [w+xG)
126 国美电器控股有限公司 4588926 :&o&`%
127 江西省冶金集团公司 4586117 50Owh&?
名次 企业名称 营业收入(万元) jqsX9b0.-
128 万向集团公司 4550167 5~rJ7 9<(
129 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4547042 rakT ~Dg
130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4527221 T'DBwJ9
131 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 4469679 <+MPp1}
132 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4455018 `Jhojx)1
13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4429340 XLSzq436
134 广厦控股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4420488 @GAs[ZQ
135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4416702 TM W?B
137 戴尔(中国)有限公司 4351819 4"@'BC{
138 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4326406 }KIzHbG_p0
139 浙江省兴合集团公司 4316727 `+Z!0oi
140 广东省广新外贸集团有限公司 4253340 Gg^ei`
141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4229497 Qw|'MES0
14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4219972 `6dT;m'
143 天津天钢集团有限公司 4206991 +/Dt/VQw
144 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4201873 je,c;x; W
145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4184236 ?n.kVl
146 大连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4164302 '"axl(7
147 广州铁路(集团)公司 4163209 X1 /&P&
148 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4135595 sa8cC}$
149 冀中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4100284 /=S?4s?A
150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4099178 x(jrWRZ
151 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4081302 ;&YM029m
152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4080034 g^y'e0nA
153 北京建龙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4079037 e>u78>UM
154 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 4060076 '[ _A465
155 天津渤海化工集团公司 4002010 !3d> mE
156 仁宝资讯工业(昆山)有限公司 3938584 8/IN`L|Dy
157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3875862 i pqD%,
158 本溪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855284 # r J*
159 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 3801986 J"QTIZ'SB4
160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 3792682 S]&2/`4&L
161 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791398 zn@l@rj8
162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 3781876 Q9)F$;TcWR
163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3771366 33G,x:Cm164 新兴铸管集团有限公司 3736307 sAOj6%Y_
165 江苏雨润食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3700293 SBa!FMPt
166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690844 Wv/r 9#mN
167 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 3689066 Kmps%B,7>
168 郑州铁路局 3686293 ;f%%t&1s
169 上海绿地(集团)有限公司 3682006 L?C[(EN>
170 山东大王集团有限公司 3675461 \~a?2V!o
171 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3650655 jm>NLc}
172 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3630008 (U#7Gn
名次 企业名称 营业收入(万元) Q,X2MBo
173 成都铁路局 3601845 /%0zVQ;5C
174 厦门建发集团有限公司 3600061 QN:^7|3P
175 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524840 JB=.'jq
176 上海华谊(集团)公司 3511768 uAy$Os
177 河南省漯河市双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505891 f2Z| uis
178 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3501700 Ea:DbwWSc
179 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436799 0:*3Un-U
180 浙江省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 3396523 T#:aK4\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