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1titanium和x1carbon,能帮我推荐几款笔记本电脑联想ThⅰnKpαd那个系列的好?回复一下好吗?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26 22:33:21 浏览1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ThinkPad X1 Titanium Yoga和Carbon怎么选-ThinkPad X1 Titanium Yoga和Carbon对比

ThinkPad X1 Titanium Yoga 2021是联想发布的全新的高端定位商务本,ThinkPad X1 Carbon 2021是ThinkPad旗舰商品,喜欢的用户不要错过这两款笔记本,那么这两款笔记本到底应该怎么选择呢!就一起看看这次的详细的ThinkPad X1 Titanium Yoga 2021和ThinkPad X1 Carbon 2021对比吧!
ThinkPad X1 Titanium Yoga 2021 基本配置
尺寸:297.5 x 232.7 x 11.5 mm
重量:1.15kg
屏幕:2256x1504P 3:2 100%sRGB 450nit
接口:2x全功能USB-C(支持雷电4)
拓展性:板载16G内存,2242硬盘位
电池:44.5wh(这个厚度下真的尽力了)
优缺点说明
优点:
机身非常薄(基本上是你在市面上能买到的最薄的笔记本电脑),并且仍然确保了不小的电池容量
笔是侧吸的,因此握持体验会比X1 Yoga好不少
钛合金的机身+非楔形外观,对另一条设计路线的初探索
缺点:
接口太少
下巴太大
太贵
ThinkPad X1 Carbon 2021 配置详情
屏幕终于用上了16:10的长宽比例。14英寸FHD高色域可选4K高清广色域屏。
最高可选十一代英特尔i7处理器,显卡也采用了目前核显里面超强的锐炬Xe核显,通过了英特尔EVO平台认证,性能释放达到28W,X1 Carbon终于有性能了,商务办公之余可以打两个小游戏放松下了,哈哈哈。
1.5MM的键程。
双风扇散热。
最高32GB内存,2T固态。作为商务旗舰,有这么高配,我骄傲了。
机身仍然很轻薄,14.9mm的厚度,1.13Kg的重量。接口仍然没有妥协,配备双雷电4,双USB-A,HDMI。
红外摄像头,指纹识别,杜比全景声,也都传承了下来。
支持开盖开机人脸识别、人走自动锁屏、追踪目光定位光标、检测身后人的目光。
参数说明
尺寸:315 x 221.6 x 14.9 mm
重量:1.133 kg
屏幕:1200P 16:10 100%sRGB 400nit 低功耗低蓝光/2400P 16:10 100%DCI-P3 500nit低蓝光
接口:2x全功能USB-C(支持雷电4),2xUSB3.0,1xHDMI 2.0
拓展性:板载16G内存,2280硬盘位
电池:57wh
优缺点说明
优点:
16:10!!!
同体积下的接口大满贯
升级了的双风扇散热,性能不错
有32G内存版本可选(有生之年系列)
非常不错的扬声器水平
全系标配WWAN
缺点:
键盘还是没能逃过一刀
电池容量我认为仍然有进步空间
外观并不能让人满意
最后总结 不差钱,对商务本的各方面要求都非常高,想要一款高性能优质屏幕,翻转都非常不错,在旗舰中都是非常顶尖的一款商务本的话就选择ThinkPad X1 Titanium Yoga 2021!
对翻转屏幕并没有太多的需求,想要一款材质非常不错的性能高,预算不错,一般旗舰机要求的haul可以选择ThinkPad X1 Carbon 2021

thinkpad x1系列对比-thinkpad x1系列哪个好

Thinkpad X1 carbon和titanium,作为两款非常高端的商务本,性能配置都是非常好的,是很适合朋友们入手的,机身时尚轻薄,便携性非常好,为大家带来Thinkpad X1 carbon和titanium这两款笔记本的对比,一起来看看吧。
Thinkpad X1 carbon和titanium都是非常不错的高端商务本
Thinkpad X1 carbon和titanium不同:
carbon配置的i5 1135G7和i7 1165G7处理器,titanium配置i5 1130G7和i7 1160G7处理器
carbon搭配14英寸屏幕,titanium配置的13.5英寸屏幕
carbon配置57瓦时电池,titanium配置44.5瓦时电池
carbon赠送24G月5G流量,titanium赠送了12个月5G流量
titanium可以360度张合,carbon不能
carbon炭纤维的材质,titanium是金属材质
综合来看,carbon综合素质方面要好一点,性价比方面要好些。titanium能360度张合,可以当平板使用,这一点体验不错。

ThinkPad电脑挑选计划,你会选用哪款?

ThinkPad 笔记本电脑经过多年的积累和迭代开发,目前型号和品类众多,可以满足不同需求领域,接下来简单谈一下目前每一个系列:

ThinkPad X1 尊贵旗舰系列:主要有X1 Carbon Gen9, X1 Yoga Gen6, X1 Nano, X1 Titanium, X1 隐士等

ThinkPad X 商务轻薄系列:主要有X13 2021, X13 Yoga 2021, X12 2021

ThinkPad T 专业经典系列:T14 Gen2, T15 Gen2, T14s Gen2, T14s Gen2 AMD, T14 Gen2 AMD

ThinkPad E 日常办公系列:E14 2021,E15 2021, E14 Gen2 AMD

ThinkPad P 创意设计 系列:P15v 2021, P1 隐士,P15 Gen2, P17 Gen2

ThinkPad L 系列: L14 2021, L15 2021, L14 Gen2 AMD, L15 Gen2 AMD, L13 Gen6, L13 Yoga Gen6

你们会选择用哪个系列和型号?

笔者对于以上的产品均有深入体验和使用, 对于X1 尊贵旗舰系列X1 Carbon Gen9/ X1 Yoga Gen6,2021年款散热风扇由前代一个增加到两个,进一步满足散热的需求,整机性能和稳定性表现非常出色。目前,Think家族丰富的产品链和强大的生产力,已经融入到人们生活工作中。

联想ThinkPad家族大升级——新视野X1 Carbon Gen 9X13 Gen 2

Lenovo ThinkPad这个金字招牌,由最初笔电追求可靠性和极致效能,发展至今已分拆主打轻薄、性能、兼容性等多种分支。年初CES 2021联想发表一系列新年度ThinkPad系列笔电当中两款旗舰机种ThinkPad X1 Carbon Gen 9与ThinkPad X13 Gen 2早前已相继供应。两款新机除了更新硬件外,也跟随潮流换成16:10比例机身,全新视野赶走屏幕「厚下巴」!





过去ThinkPad商务家族的王牌「X1 Carbon」系列,既要兼顾轻薄,又要著重生产效能,设计难免已到瓶颈。然而自从厂方将「轻薄」重任,交托X1 Nano和X1 Titanium Yoga后,令新X1 Carbon可解除性能枷锁。

说回这次第9代X1 Carbon,沿用军规级坚固机身,但14寸屏幕比例跟随潮流换成16:10窄边框WUXGA解析度,视野更宽广。而升级Intel Tiger Lake处理器,最高可选4核心Core i7-1165G7,也终于对应PCIe 4.0 M.2汇流排,最高支援1TB PCIe Gen4的M.2 2280 SSD,又内置32GB记忆体,提升存取效率,也导入Wi-Fi 6与Thunderbolt 4高速连接。硬件性能更强,要维持高功率运算需要同时提升散热表现。新机采用双重风扇及后置通风设计,而改动底板布局亦令笔电改为全新单杆式转轴,维持舒适按键手感之馀,也令笔电保持平静凉快。





至于姐妹作ThinkPad X13 Gen 2,定位可说是细码版X1 Carbon,13.3寸WUXGA屏幕同样改为16:10比例,观感上更加「用尽」面板空间,而且最高亮度500nits略于大哥X1 Carbon Gen 9(400nits),色彩表现胜人一筹。跟随新年度X1 Carbon,ThinkPad X13 Gen 2同样升级Intel Tiger Lake处理器,最高可选4核心Core i7-1165G7、512GB PCIe Gen4的M.2 2280 SSD和16GB记忆体,整体规格算是准旗舰级数。值得一提,两款笔电均已将指纹感应整合至电源键,令手枕区更为简洁,而且视像镜头可选配人身在场探测功能(HPD),当用户离开座位时,作业系统会自动锁定。

全面诠释联想ThinkPad以思考进化时代

ThinkPad是IBM PC事业部旗下创立的便携式计算机品牌,凭借坚固和可靠的特性在业界享有很高声誉。2005年被联想收购,现ThinkPad商标为联想所有。
世界上首台ThinkPad 700C笔记本电脑,于1992年10月5日上市,其配备TrackPoint小红帽改变了移动设备输入方式,生新定义了移动办公。黑色(外观设计)和红点(TrackPoint)成为ThinkPad的独特象征。ThinkPad从此开启了领导移动计算技术发展的历程。
ThinkPad是具有29年 历史 的高端商务PC品牌,思考新一代商务人士的真正需求,在领先技术,专业设计和严谨品质DNA的基础上不断进化,为提升工作效率打造更可靠生产力工具,目前拥有X1家族、X、T、P、R、S、E等系列产品。
品牌精神 :“我们不是靠我们的脚吃饭,而是靠我们的头脑,脚永远不能和头脑相提并论。有史以来,思考便是进步之父,思考也是在商业中成为成功的基石。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只要我们愿意去思考!”——Thomas.J.Watson 。
价值主张:凭借自身的高端工业设计品位,超前的 科技 ,专业的品质,动态的体验属性,ThinkPad致力于启发并帮助商业与生活创新者不断开拓思维,创造改变,让工作和生活更加精彩。
品牌愿景 :在这个PC+的时代,ThinkPad致力于以更加丰富的产品形态,更加实效的尖端 科技 ,覆盖高端商用和消费市场,成为令人向往的智能终端品牌。
设计理念 :ThinkPad黑色漆盒子形状外观的设计灵感来自松花堂便当盒,并一直传承着其坚固可靠的品牌基因。TrackPoint的“中原一点红”灵感则来自于一个位于便当盒米饭中间的梅子。这样的布局设计,不会影响便当的味觉,又是整个便当的点睛之笔。就如TrackPoint,不会干扰用户使用键盘,又可以轻松便捷地完成操作。像松花堂便当盒一样,外表低调,打开后却内容丰富,令人惊喜。
1990年,大多数笔记本电脑的颜色为米色儿。而IBM公司提出ThinkPad设计一款黑色电脑的理念,黑色,是最能代表思考的颜色,代表冷静的专业,代表对极致的追求,是经典与 时尚 的完美结合。当一个人可以不掺杂任何杂念的专注,就一定可以走得更远。
随着工业设计水平的发展,现今的产品外观如同T台时装秀般绚丽。内部设计反而并无更多突破,显得华而不实。反观ThinkPad,29年专注于产品性能的研发,更坚守它独特的设计理念。迄今为止,没有其它任何一款便携式电脑能够遵循和保持其最初的设计思路长达如此之久,这就是ThinkPad对设计的坚持和骄傲。
ThinkPad是思考的引领者
市场高度认可
——160多款产品发布
——1100项专利技术
——3个研发中心
——累计销售1亿多台笔记本电脑
——2000多项国际大奖
合作伙伴遍布全国
——55家核心经销商
——1062家4-6级城市店面
——457家PKA店面
——377家1-3线城市体验店
——93家线上店面
——2921家行业经销商
——70家区域分销商
——4家全国总代理
完善的服务体系
——1000+售后服务站
——180城市上门服务
——拥有电话,微信,网页,邮件多种报修方式
——赠送意外保护&数据拯救服务
目前市场上有货的型号:
①X1系列(尊贵旗舰)
ThinkPad X1 Titanium
ThinkPad X1 Nano
ThinkPad X1 Carbon
ThinkPad X1 Yoga
ThinkPad X1隐士
ThinkPad X1 Fold
②X系列(商务轻薄)
ThinkPad X13
ThinkPad X13 Yoga 2021
ThinkPad X12 2021
ThinkPad X13锐龙版
ThinkPad X13 2020
ThinkPad X13 Yoga 2020
③T系列(专业经典)
ThinkPad T14
ThinkPad T14s
ThinkPad T15
ThinkPad T15g
ThinkPad T490
ThinkPad T490s
ThinkPad T14锐龙版
ThinkPad T14s 2021
ThinkPad T14 2021
ThinkPad T15 2021
④P系列(创意设计)

ThinkPad P14s 2020
ThinkPad P15 2020
ThinkPad P15s 2020
ThinkPad P15V
ThinkPad P1隐士 2020
ThinkPad P14s AMD 2021
ThinkPad P15s 2021
ThinkPad P14s 2021
⑤S系列(新锐职场)
ThinkPad S2 2021
ThinkPad S2 Yoga 2021
ThinkPad S2 Yoga 2020
ThinkPad S3 2020
ThinkPad S2 2020
ThinkPad S3
⑥E系列(日常办公)
ThinkPad E14 2021
ThinkPad E15 2021
ThinkPad E14 锐龙版 银色 2021
ThinkPad E15 锐龙版 2021
ThinkPad E14 锐龙版 黑色 2021
ThinkPad E14 锐龙5 PRO 2021
ThinkPad E14 锐龙版
ThinkPad E15 锐龙版
ThinkPad E480
ThinkPad E490
⑦L系列(睿智坚实)
ThinkPad L15 Gen2 酷睿版
ThinkPad L14 Gen2 酷睿版
ThinkPad L14
ThinkPad L15
ThinkPad L15 AMD
ThinkPad L14 AMD
⑧R系列(企业集采)
ThinkPad R14
ThinkPad R490
2021年新品鉴赏

聊一个买轻薄本时,容易被忽略的参数

厂商在做产品宣传时,有个参数往往“忽悠”成分较多,那就是便携性。
每当厂商一提到便携性,就喜欢用了两个词——薄至+轻至。
“薄至” 的意思是 :这台电脑最薄的位置**毫米,实际厚度要远超这个数值。
“轻至” 的意思是 :这台电脑最低配重量**公斤,实际重量可能会略重一些。
因为中国广告法没有明确规定必须标注厚重范围,所以厂商做广告时喜欢在这方面“偷工减料”。
但其实上述这些还算好的,至少宣传时提到了, 还有一个重要参数厂商们几乎不会提及,那就是 【充电适配器的重量】 。
各大品牌的充电适配器重量差距有多大?
今天我们就用一台适配器较轻的机型,来简单分析一下:
联想 小新Air14 Plus
机身左侧
机身右侧
它的配置如下:
R5 5600U 处理器
MX450 2GB 独立显卡(GDDR6)
16GB 3200MHz 内存
512GB 固态硬盘
14英寸 2240 1400分辨率 16:10比例 100%sRGB色域 IPS屏
电池容量 56.5Wh
厚 15.9~18.3mm
机身重 1.4kg
适配器重 172g
目前售价4999元
它的优缺点如下:
优点!
1,屏幕素质较好,16:10比例屏占比高
2,机身接口种类比较丰富
3,支持纯核显输出+混合输出切换功能
缺点!
1,显卡温度墙较低(66 ),性能受限
2,底壳缝隙不均匀,做工一般
3,内存性能较差,影响高帧率 游戏
【升级建议】
这台笔记本电脑拆机并不难,卸下D壳的螺丝后即可轻松取下后盖。
双通道16GB DDR4 3200MHz内存能满足大部分用途的需求,内存为板载无法更换。
测试机的固态硬盘容量为512GB,型号为三星PM981a,支持PCIe3.0 4和NVMe,如有需要可以自行更换。
【购买建议】
1,对屏幕素质有较高要求
2,对外接拓展性有一定要求
3,对 游戏 性能要求不高
联想 小新Air14 Plus是之前小新Air14的升级版,使用下来,最明显的进步就是屏幕,以及多了一个Type-C接口。
屏幕方面 ,它的实测色域容积为104.9%sRGB,色域覆盖为99.4%sRGB,平均ΔE为1.53,最大ΔE为3.07,相比上一代主要提升了分辨率。
接口方面 , 这台电脑有两个USB3.2 Gen1 Type-A接口,SD读卡器(USH-I),一个全功能USB-C,一个支持充电+传数据的USB-C,还有HDMI1.4、3.5mm音频接口。
续航方面 ,它支持切换独显混合与纯核显输出,可以在需要续航时关闭独显。经过实测,它的PCmark10续航测试成绩为11小时14分钟(场景:现代办公),如果开启纯集显模式,成绩可以达到13小时45分钟。
噪音方面 ,它的满载人位分贝值为45.9dB。
联想 小新Air14 Plus目前售价 5499元 ,JD自营就有现货销售,正常搞活动时价格会回落至 4999元 。
所以如果你看中屏幕素质,且对接口有一定需求,那么这台电脑可以考虑一下。
但它的显卡温度设定得很保守,如果你比较在意 游戏 性能,那么这台电脑并不适合你。
【猪王的良心结语】
上图是联想 小新Air14 Plus的拆机实拍图,单风扇双热管的组合,和Air14大体一致,风扇罩子巨大无比,扇叶也有可见的提升。
室温25.1
反射率1.0
BIOS版本:GECN19WW(V1.03)
机器有三档性能调节,以下测试均在野兽模式下进行,使用负载较低的StressCPU+Furmark进行压力测试。
CPU温度最高95.9 ,稳定在76.1 ,功耗13W,频率维持在3.15GHz。
显卡温度65.6 ,功耗18W附近,频率大约1770MHz,在降频线附近徘徊。
显卡温度墙为66 ,比较保守。
单烤StressCPU,温度稳定在95 ,功耗30W,略高于Air14的28W。
烤机背面温度
表面温度如上图所示,键盘键帽最高43.7 出现在键盘中部偏左的区域,WASD键为42.3 ,方向键30.6 。背面中心点41 。
总的来说,联想 小新Air14 Plus的散热表现一般,虽然风扇升级了,但显卡温度墙从之前酷睿版的75 ,降低到了66 ,设定过于保守了。
但结合表面温度可以看出,这差不多也到极限了,再放开一点,键盘温度会失去控制。
为了让大家充分意识到 【同样是轻薄本,充电适配器的重量差距有多大】 ,我们列出了几台笔吧实测轻薄本 机身 + 适配器 重量的数据,供大家参考:
ThinkBook 14p:
1.43kg + 418g
联想 小新Air14 Plus:
1.40kg + 172g
红米 RedmiBook Pro14:
1.40kg + 142g
机械革命 S3 Pro:
1.39kg + 385g
华硕 无畏Pro14:
1.36kg + 326g
惠普 战X 锐龙版:
1.35kg + 294g
联想 小新Pro14 锐龙版:
1.31kg + 408g
ThinkPad X1 Titanium:
1.15kg + 301g
ThinkPad X1 Carbon:
1.13kg + 354g
LG gram 14Z90P:
0.97kg + 299g
dynabook X30L-J:
0.87kg + 304g
我以【机身重量】为标准,由重到轻把它们排好序,可以看到它们的适配器重量各不相同, 特别是两款机身

618选购参考:联想X12 DetachableTablet开箱,附横向对比

盼星星,盼月亮,坚定思路买下的机器,终于到手了,赶紧开箱,赶紧开机,不对,先拆机,赏析之后,再开机。
包内所有物品
现在的包装比较简化,没有当年以及现在某些旗舰机器左右打开盖子的那种豪华感,就是箱子上侧开口抽出所有东西,气泡袋里是键盘(前部),塑性纸壳内是主机,左边一根笔,右边65W电源。
去掉所有包装物
按照范式码好所有家伙。
组合
然后键盘和主机贴合上。
后部角度
360度赏析一下外观。
机器后部
然后,开机么?不不不,我的性格,除了赏析外部,还要端详内部,准备拆机——对,新机器上来就是拆。
主板电池
有人说了,不能拆吧,拆坏、保修啊什么的。作为Thinkpad,甭管是IBM还是Lenovo,我认为其品质来自于自身的素质,而不怕用户自行拆解。君不见,美国官网“支持”栏目常年提供每种型号机器的HMM(硬件维护手册),官方指导如何拆机。而通过HMM和service part等信息,能获取到很多“隐藏关卡”。反正中国官网不提供,咱也不问咱也不关心,美国有咱就用。
散热和SSD
为什么要拆机(算不上拆解)呢,拆开来看,才能知道这机器能干啥,不能干啥。总体上,这张图是热管、风扇。仔细看,黑条有圆孔的,这个应该是预留的WWAN天线占位;占位条的左侧,显然是正面摄像头,右侧则是开关键(呼吸灯)和后背的红点亮灯组件;热管和散热器就不说了,那个风扇还是什么超薄悬浮什么什么的;在热管弯头向下的位置,盖住了半个子板,那就是SSD,受限于空间,机器选用的是2242;再往右那一块黑色的,则是右侧的喇叭。由于右侧就是喇叭,2280就不要想了。
以上都是已经在机器上的,我们再看看没在机器上的。在风扇左上侧,也就是主板的右上角边缘,四个排线座接通了两个,分别是电源呼吸灯按钮子板(上)和风扇供电调速(下),左边那两个是什么呢,主板自书,宽一点的是NFC——也就是说支持NFC组件(但是现在发售的所有机器都没有NFC);窄的没有印刷用途(或者被铜片盖住了),翻查HMM,叫P-Sensor,给WWAN用户的,一直以来,各型WWAN除了MAIN、AUX,都会多出这么一个街头,不知做何使,这也是自制WWAN天线的最大障碍。
另半块主板部分
这部分就比较清晰了,空白一个WWAN插座,M.2;黑布覆盖有个WLAN,这一代机器,不是AX200就是AX201。还是等同那半边,定投黑色圆孔占位WWAN天线,但是对比一下,左右分别是WLAN的两个天线,(包括那半边WWAN天线)尺寸天壤之别,5G真NB。这半边主板没有什么空接的线。图片左下角为左边喇叭,上边两个分别是TYPE-C(雷电4)接口和3.5耳麦口。
电池数据
现在的电工电子技术发达,主板越做越小,而同时电池的能量密度并没有变化,于是机器大把的空间都可以释放给电池。在平衡轻薄等因素后,这型机器的电池配置为42Wh。电池左侧是USB3.2子板,Type-C口不提供雷电4,只提供PD和DP,还有一个SIM卡插槽。
有人说WWAN其实没有太大用,配上天线和功能卡花了不少钱,反倒不如300块钱买个手机插上卡开热点,打电话啥的也不耽误,本人觉得也挺有道理,所以这个SIM卡槽能否改造为TF卡槽呢?
屏幕参数
主机部分另外半边显示屏部分。这台机器的显示屏走线不太合理,第一次拆机,屏线直接扽了下来,好在排线接口结实,否则真就是未开机直接报废了。
镁,美
扣上后盖,拆完收工。其实拆挺简单的,几颗螺丝,一圈卡扣。
开机
拆完机,才能正经开机。对了,屏幕左下角,眼睛好的你们,是不是看到了一个亮斑。对的,你猜怎么着。开机亮屏之后,我心里一块石头放下了,屏线没事。可是初次开机一通设置之后,这触摸和电磁笔在哪呢?我去,还有后遗症?赶紧再拆机,重新插拔线头。
我知道屏线和触摸组件是两个走线,前次拆机不小心扽到的是屏显不是触摸,触摸线原则上没问题。而这次开机的过程中,居然发现电池旁边的USB3.2子板有一点安装不到位,板子小角翘了起来,估计顶到显示屏了。再合上机器,果然亮斑没有了,昆山的做工啊,囧。然而手、笔触摸还没有,最后瞎折腾,似乎是装了驱动,好了,我^&$%^*%&^。
上边看了一堆图,此处开始大量文字,高能警告,原则上没有过多的评测,我觉得看纯评测的话,会有很多其他渠道的文章,而我就说一些选择、思考和评述。文章最后还会有一些对比的图。
要说现在的笔记本电脑,无非两个走向,极致轻薄 性能至上。往性能上说呢,已经不考虑电池、重量这些限制了,就是堆件堆料,空间狭小散热不好那就恨不得上水冷。个人认为,这种情况更像是体积缩小了的台式机(工作站)而已,已经不怎么移动了(难道扛着两袋面到处溜达么),索性不如直接搞一个台式机(工作站),堆件可以更轻松。
所以我的观点, 笔记本电脑还是应该以轻薄便携和一定的续航能力为主,性能是第二要素;或者在保持一定基础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做到最大化便携和续航,而需要取舍的时候,要舍弃性能 。至于便携这个点,也许是年龄大了肩上扛了更多的东西而再也扛不住多的几百克,也许是性格更想轻装上阵,反正越轻越好。
自2005年以来,本人一直不离Thinkpad小黑,从T系列用到X系列,再到X1旗舰。近五年来,都是新概念的二合一机型作为主力机——X1 Helix、X1 Tablet (2016)、X1 Tablet 2nd (2017)。所以来到2021年要换机,肯定圈定了小黑体系。至于具体机型么,纠结了好一段时间。
Thinkpad 2021产品线,图片来自知乎天启
2021年,Thinkpad大力扩张产品线,知乎天启做了较为详细的表格,感谢。而前述观点加持下,候选机器就很明确了。首先14寸及以上都不考虑了,要说X1 Carbon是个好机器,是在便携续航和性能等方面完全平衡的产品,而我的选择对象更偏重便携方面。其次13寸以下,个人还是期望旗舰X1系列,X1 Nano和X1 Ttianium候选,X13就算了不如直接X1N,还有就是X12 Detachable/Tablet。作为小黑,X1 Titanium已经不黑了,同时我对翻转这个概念并不感冒,要么tablet化,要么普通laptop型。于是最终就是X1 Nano和X12 D/T之间的选择。
11代移动CPU性能表
经常会拿来跟X1 Carbon进行比较。你说非要把潘长江和姚明一起打篮球,打得过么?从CPU看上,一个UP3一个UP4,完全是两个性能级别么。至于普遍吐槽的没有USB-A口,我的观点,有没有A口我现在优盘用的都少了,什么文件都是微信传来传去,实在不行还有NAS、SAMBA等网络文件传输协议,除非必须,轻易不插USB-A。所以有没有A就别要了,那么平chang,C也挺好的(有人怀疑我开车么?)。对了48Wh的电池,这个机器做到了EVO认证。
平板形态,我坚持认为这个新系列机型,其实就是X1 Tablet的后续系列,祖宗是X1 Helix。X1T 2016和X1T 2017还凑合,但是感觉X1 Tablet Evo好像遭遇了滑铁卢,不清楚是定价问题还是机型本身的问题。于是这一代,tablet机型从X1系列下放到了X系列,刚开始还叫Detachable,估计是想跟以前的X1 Tablet保持点距离吧,但随着国内上市,联想改名部显然还是比微软强一些,硬改X12 Tablet。但我估计将会国内国外两套命名,美国那边似乎仍叫Detachable。但总之,这个产品系列的下放,那么这次下放,下放的不仅是型号,下放的是对市场的预期和产品形态——微软的Surface都搞了几代Laptop了。
其实从机型的Spec和HMM看,两个机器基本没什么区别,夸张点说,除了外形问题,主板可以直接换用。而不同的地方主要是屏幕及触摸和电池。屏幕方面,由于不是旗舰X1系列,X1D并没有像它的前任以及现在的X1系列那样使用高分,但保持着3/2,而X1N则有2160*1350上2k了这个分辨率,改进到了16/10。虽然屏幕尺寸一个12一个13,但是别忘了X1D的航母边框,最后两型机器外形上基本无差。
重量和电池容量,X1N绝对胜出,轻200g还多了6Wh的电池(基本一个小时的持续时间),质量上的节省应该主要在外壳材质、布局方式等。主板上,核心没有区别,主要区别就是位置,一个趴在键盘下边,一个躲在屏幕后边,导致了散热后果上是热键盘还是热屏幕,反正我一般情况下摸的都是键盘,屏幕热无所谓。
另外有一点我觉得值得想一想,天线:以往的TP,天线都穿过屏轴安排在屏幕上边缘和两侧,后来屏幕越来越薄,天线放不下了,于是就布在键盘侧了,并在主板周围,但是天线这个东西吧,总觉得竖起来(放在屏幕端)是不是好一点,没有人体(手)遮挡是不是好一点?心理,纯心理。最后一点,触摸上,X12D的标配,还有电磁笔,4096级;但X1N有相应版本,但是好像不支持电磁笔。
关于触摸我觉得是这样的,首先说 触摸是人机交互的一个本能 ,鼠标和键盘是一个不得已为之的东西;其次真实案例,某次我用PS修图,拿鼠标一点一点勾,最后直接上笔,真TM好用,想想那大几千块钱的WACOM数位板,不就是这么干么?
所以天线、笔成了决定性因素,我决定了X12D,果断走美八。自己没有美私卡,找朋友弄回国费点劲,找了TB上的代购,结果找了第一家,白白好了一个月,跟我说价格不适合,我特么我在乎差那几百块钱的价格么,大几千都出了。果断换了一个,结果心仪机型断货了,要12周发货,这。。。原计划1160+16G+512G。
于是又开始纠结1130和1160的问题。最后一咬牙一跺脚,那就i5 1130吧,等待半个月之后,终于在决定后的两个月拿到了机器。再往后开始折腾4k60Hz10bit的问题,有了上篇文章【避坑指南】2021年分水岭般的4K60p_其他电脑配件_什么值得买 (smzdm.com)。要没有第一家那么扯淡,我觉得我不止能拿本站首发,甚至能拿全网首发,哼哼。
价格么,美八一直在变,我下单之后,还涨了五十来刀。但总体上, 现在国行的价格可以参考美八带邮带税后价格 。比如我这台折合最终价格在8700左右,而国行发布价格8999。i7 1160那款折合价格在9200左右,猜测国行价格9999,或者9499。现在美国“水货”跟国行的价格差不是那么大了。当然了,如果不带邮不带税纯美八的价格还真是便宜不少的。
自家的竞品,X1N算是一个,X13也勉强算是,但是总体上机器的形态不一样。而最大的竞品当然是田字格品牌的苏菲婆。本文接下来会有跟苏菲婆4的简单对比。在11代CPU下,正经竞品是7+。两者的对比,个人认为就两点,质量和价格。SP7+的丐版价格很便宜, 5988起,但那可真是丐中丐啊,如果等同1130/16G/512G带键盘和笔,那可就过万了。然后质量么,呵呵,田字格牌,只能用呵呵了。
本人目前在用的是X1 Tablet 2nd (2017),之前是X1 Tablet (2016),这两台都是无风扇设计的4.5W TDP,这么多年了,主力日常办公,辅助搞一搞JAVA开发,性能完全跟得上,也因此我强调轻薄便携而不是性能,这几年就算是挤牙膏,性能也是完全过剩的。
手头还有一台Surface Pro 4,这台机器一样,搞一搞Word、Excel,也不吃力吧。至于我现在X1T2017为什么要换,日常带4K屏,网页、Win10系统等等一系列因素,CPU经常100%,懒着折腾了直接换机器——话说,确实从买来没有重装过系统,一路跟着Win10更新,估计重装一遍立即满血复生了。
手头三台机器
目前这三台机器码在一起。
支架结构
三者的支架结构,X12D和SP4是一个套路,而X1T则是另外一种套路,接下来会有专门评述。
三者尺寸
以右下角为基点,左上角三者的差别,从上到下分别是X12D、SP4、X1T。
三者的转轴
SP4是一种拉杆结构,X12D是翻转屏那种铰链结构,而X1T最简单就是传统的屏轴技术。
两类支架结构
这里就要说两种支架结构上的事情了。个人是偏向于X1T这种支架结构的,因为整个支架平面全都可以作为受力面,比如放在腿上,那是一个平板放在腿上,很舒适。而SP形式的支架,那是一块铁板竖插在你的腿上,受力是一条线,你说会舒服么?无奈自从X1 Tablet Evo也改SP形式支架,现在没得选。当然了结合前述的屏轴,两者在屏轴的受力上,也不尽相同,X1T的传统屏轴要承担所有扭转力,而SP形式则没有扭转力,只是简单的力的分解。(看,我用笔直接用画板画了几个箭头,最本能的交互形式)
三根笔
联想好像挺逗,每个带笔的设备,好像都是一直特别型号的笔,于是联想的笔特别多,但是性能上,高端一点的机型应该都是4096级。不过有高人说这些笔都不行,WACOM什么什么东西最牛叉。
键盘对比
键盘么,我现在认为买笔记本电脑, 不挑配置不挑尺寸,第一要挑选的是键盘 ,甚至是买键盘送主板电池显示屏。小黑的键盘始终是行业标杆——即便他被阉割得不成样,套用黎明的那句话,在座的都是垃圾。这一代X12D应该是1.35mm键盘,但是初次触摸,好像比应当同样是1.35mm的X1T键盘要硬一些,当然也可能有新旧因素。键帽间距、红点等方面,两款基本雷同。但是有个问题,X12D为什么把指纹放在键盘上?难道拔掉键盘之后,主机解锁只能靠Win10人脸以及键盘输入?X1T则在屏幕侧边。
顺便再说一个有关楔形结构的。当年小黑甚至是一众笔记本厂商在做C壳下边缘(手腕处),会做成圆弧,同时屏幕B壳顶端则圆弧突出。我这么一说大家绝对能想到那个结构。然后大家考虑一下,这个边缘结构割手腕么?不知何时,不知哪个厂商,追求什么美学,我K,那C壳下边缘直角哦,然后最夸张的那个信封里拿出来的机器,那个地方不知道当刀好不好使。而tablet型机器,键盘可以很薄,而在楔形结构下,就不那么割手腕了。再次呼吁 放弃什么楔形结构 ,追求美没错,但别钻牛角尖。
细节对比
要说新键盘哪里不舒服吧,那就是键帽凹槽的这个边缘过度,你看右侧X1T多么平滑,X12D则略感刮手,特别是空格按键的时候。
X1 Tablet的键盘架高以及扩展模块
其实细数之前所有的X1 Tablet的优点,这机器还真是一种经典合理设计。比如这个键盘架高,传统的laptop型笔记本只能靠架高后部实现,而tablet型机器自带属性。X1T甚至三种高度架高,图上是中间高度。而自打换了支架结构之后,EVO和X12D也是两种高度。另外,X1 Tablet还支持三种扩展模块——电池、投影和从未见过的3D扫描建模。
我从X1T2016便配置了电池模块,2016、2017两代通用,图上这个电池模块就是2016那一代留下来的。然后这个电池组件不单扩展了电池,还扩展了OneLink+、HDMI和一个USB-A(主机本体A*1、C*1)。配合OneLink+扩展坞,一根线,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电池用量对比
说到扩展电池了,在电池对比上,我觉得各种测试工具啊、评测啊,都不如自己用的真实。上半张是X12D的,下半张的是X1T的。显然X12D大概消耗在5W-8W左右(截图4.685W),而X1T则要到9W-12W了。注意X1T可是一个4.5W TDP的CPU,不知道电都跑哪去了,重装系统应该会改善。按照这个实际消耗值,就能大概推算自己使用这台机器能支撑多长时间。
好了,图和文字都说完了,总结几点:
本文经“什么值得买”社区作者@cpstar授权转载,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能帮我推荐几款笔记本电脑联想ThⅰnKpαd那个系列的好?回复一下好吗?

来都来了,首先科普以下ThinkPad。



现阶段的话ThinkPad共有7个系列的产品线,分别是:


X1(旗舰机):①Carbon②Nano③Yoga④Titanium⑤Fold⑥隐士


X(轻薄商务):①X12②X13③X13Yoga


T(经典纯血统):①T14②T14S③T15④T490⑤T490S


P(创意设计):①P14S②P15③P15S④P15V⑤P1 隐士


S(娱乐商务):①S2②S2Yoga③S3


E(日常办公):①E14②E15


R(企业批量):①R14②R490


还有就是ThinkBook的四个产品线


睿智:①Think Book14②Think Book15


视觉:①Think Book14P②Think Book15P③Think Book16P


轻颜:①Think Book13X②Think Book14S


双面屏:ThinkBook Plus2


码字做数据整理那么最重要的就是键盘和屏幕,键盘手感是ThinkPad的光荣传统。综合比较来说只有下面几款符合题主要求。


ThinkPad X13和T14还有E14和15



联想ThinkPad E15 锐龙版R5丨R7 15.6英寸高清商务办公

京东

¥4799

去购买



联想ThinkPad X13 酷睿版 轻薄程序员工作学习商务办公

京东

¥5999

去购买



联想ThinkPad T14 锐龙版 AMD R5/R7 14英寸超轻薄本

京东

¥6399

去购买



【R5六核/R7八核】联想ThinkPad E14锐龙版 14英寸商务

京东

¥4599

去购买


ThinkBook 14 和ThinkBook 15



2021款联想ThinkBook14 商务办公轻薄本学生游戏笔记本

京东

¥4599

去购买



联想ThinkBook 15 AMD锐龙版 小新款 15.6英寸商务办公

京东

¥4699

去购买


介绍一下我自己


@放屁转俩圈




我是小康康,一个喜欢捣鼓电子产品的平面设计。我的公众号,叫【小康康的藏宝阁】




虽然没有几篇文章,但是我自己设计了一个自动回答机器人,你可以找他聊聊天,玩玩成语接龙等等小游戏~也可以查询天气信息等等,在无聊的时候能给你解个闷。


同时我以后也会经常发各种关于平面设计 和硬件评测 还有 成长故事 的内容,期待和你一起成长,来公众号【小康康的藏宝阁】就可以看到我给你的分享。

22年2月27日星期日晚21点59分复制

当日在知乎提问答!

ThinkPad X1 Titanium详细拆机评测

此前笔者已经做过ThinkPad X1 Titanium(以下简称泰坦)这台二合一电脑的首发开箱评测。

ThinkPad X1 Titanium首发上手体验

作为一款使用了钛合金材质,主打极致轻薄的产品,很多朋友肯定会好奇它的内部设计是什么样的,下面就和笔者一起拆机来看一下。

泰坦的底面可以看到6颗螺丝,除此之外没有额外的隐藏螺丝,拧松它们即可拆掉D壳。

螺丝有防丢设计,是固定在D壳上的。拆的时候需要注意卡扣,应该从转轴那边轻轻撬起来。

D壳采用金属镁材质,非常薄。表面贴了大面积的麦拉保护机内电路。

拆掉D壳后,泰坦的机内结构差不多就可以一览无余。内部做工及其工整,电路板被大面积的麦拉和导热片覆盖。因为考虑机身边缘的强度问题,所以电池没有完全占满机身空间,在边缘位置留出了布置加强筋的空间。

因为机身太薄,所以电池中间留出了镂空来安置触摸板机构。

两根WiFi天线布置在机身两侧,机身C壳采用的玻纤维材质不会像A面的钛合金那样屏蔽无线电信号。不过与传统ThinkPad屏幕顶端布置的天线相比,泰坦的WiFi信号在有些使用姿势时会差一些。

两侧的喇叭也是超薄款,不过喇叭和机身的固定柱依旧有较厚的橡胶减震垫。

内置一个M.2 2242硬盘位,可以很方便地直接升级硬盘,硬盘下有硅脂导热垫。旁边是预留的5G WLAN网卡位。我的这台机器不带5G,坏消息是不仅没有预留5G天线,网卡接口也直接空焊了,后期无法自己加装。

为了进一步拆解,首先需要拆掉散热器,或者说是散热模块。

泰坦的散热模块面积不小,除了用一根热管连接散热片之外,还用另一根热管在机身内部串接了一大片铜片来实现被动散热。

换个角度,可以看到薄到极致的片状热管以及同样比较薄的散热片。

因为厚度限制了散热片规模,所以设计师才会创新使用了大面积被动散热相结合的设计。不过无需担心,实际使用中即使CPU满载,键盘和掌托部分也不会感觉到什么热量。

拆下风扇,因为搭载了ThinkPad特有的静电释放除尘技术,所以有一根导线是焊接在散热片上的,风扇无法彻底取下,只能这样小心翻开。

取下扇叶,可以看到风扇驱动电路以及无刷电机的线圈。

再来看看目前最薄的ThinkPad鹰翼风扇,风扇采用了磁浮轴承,没有磨损,也不用担心用久后润滑油干涸导致异响。风扇叶片为复合材质,采用了极其精密的铸造技术,叶片密实,能够在这种厚度下尽量产生更强气流。



放大看看叶片细节,可以看到叶片末端有较为复杂的微小结构,这应该是通过流体力学模拟设计,用来减小高速下风噪的。10多年以来,ThinkPad一直在不断把特色的鹰翼散热风扇推向极致。这样精心设计的风扇,我们很难在其它品牌的数码产品中见到。

取下散热模块后即可继续拆解。硬盘和WLAN网卡是固定在一片镁合金零件上的,它的PCB通过一个双排端口按压固定在电脑主板上。在这里单独使用一片镁合金,除了加强结构以外,应该还有导热的功能,毕竟NVME固态和5G网卡都算发热大户。

接下来我们可以拆下主板,当然首先需要拔掉主板上的各种排线。

看一下主板在机身中的位置,两个雷电4接口有金属片加固,以防止经常插拔导致接口松脱。

拆下的主板,正反面均有麦拉和导热贴,可以说被包裹得严严实实。

取下主板表面的贴纸,首先来看看主板正面,这应该是目前所有PC产品中,最小巧的主板,集成度也超过了新款MacBook,足见ThinkPad研发团队设计功底的扎实。整个主板只有不到17cm长,约2.5cm宽,且因为屏轴占用的空间,右侧部分的宽度还要更小。

主板正面左侧有Intel i7 1160G7这颗11代酷睿低压处理器,PCH也集成在了处理器基板上,两颗die结构很紧凑。旁边是两颗4层堆叠的镁光LPDDR4 4266内存颗粒,单颗8G,两颗实现16G容量,能够在实现高性能同时兼顾低功耗。4层堆叠设计也极大节约主板空间。

中间部分主要是给CPU、屏幕等设备的供电电路。

右侧可以看到两颗Intel雷电4控制器,每颗控制器芯片分别驱动一个雷电4接口。

主板背面同样紧凑,并且有一片导热垫。值得注意的是,因为体积原因,主板上没有单独的BIOS电池。

ThinkShield和ThinkEngine这两颗联想自研底层芯片也没有缺席(手动BS某菊),组合使用实现了EC、ME、硬件加密等功能,可以等同于苹果的T2芯片。由于发热原因,还贴上了导热垫。

左侧可见新唐的MCU,应该是用来控制键盘的。

下面来拆解机身其它部分,触摸板通过6颗螺丝固定,可以轻松拆下。

右侧的接口小板负责提供电源按钮以及3.5mm音频插孔,旁边是用2颗螺丝固定的指纹模块。

因为机身太薄,两个喇叭间的连接也换装了软排线。

然后我们来拆下看看电池。泰坦使用了一组45Wh的电池,容量属于中等水平,不过考虑到机身厚度,已经算是不错了。

从背面可以看出,电池由不同厚度的电芯组合而成,而这也是为了更大限度利用机身内不规则空间安放更大电池容量。

拆掉屏幕,因为触摸屏幕本身是全贴合的,所以无法进一步再拆解。可以看到两侧的屏轴分别用3颗螺丝与机身固定,用料看起来也很坚固。

揭开C壳的一层麦拉,可以看到下面密密麻麻的键盘固定螺丝来保证敲击时不会变形。受限于机身厚度,泰坦的键盘是和C壳一体化的,中间位置可以看到小红点的背面固定结构。如果键盘出现故障,虽然可以更换,但需要拆装很多颗螺丝。

之后看一下C壳,因为键盘固定螺丝极多,所以笔者就不进行拆卸。整体来看,虽然泰坦把机身厚度压缩到了极致,但本身的可维修程度依然很高,键盘、触摸板、指纹等容易损坏的部件都是用螺丝固定在C壳的,没有烦人的胶水。电池更是在较好利用空间的基础上保持了极易更换的特点,这比隔壁小白的设计不知高到哪里去了。主板和硬盘网卡扩展板的位置也贴了导热片,细节设计和用料很到位。

最后看一眼搭配的手写笔,手写笔尾部用力可以拔出,里面是一节AAAA电池也就是俗称的9号电池,原厂电池为美国劲量,质量很好。

作为ThinkPad今年的新轻薄旗舰,X1 Titanium内部给我们展示出来的,是笔记本电脑发展至今,最极致的设计与做工。它告诉了我们如果不考虑成本去设计一台能够量产的轻薄本,究竟能达到什么高度水平。同时,作为笔记本电脑的发明者以及商务本一哥,X1 Titanium也是ThinkPad与大和实验室的炫技展示。在未来,如果半导体技术进一步发展,能够把诸如雷电控制器之类芯片统统集成到SOC内部,我们可能会看到体积更加极致的便携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