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六代轰炸机,为何我国轰6轰炸机,总受到美国高度关注?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4-05 07:03:54 浏览1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美国6代机曝光,采用B2轰炸机鹰嘴设计


还在讨论五代机该怎么实现超音速巡航、如何搞定“忠诚僚机”,其实世界航空工业发展已经进入下个阶段。来自美国《战区》栏目报道,美国率先推出6代机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真家伙曝光,这次公开机型虽然还不是最终成品,但它属于下一代空中优势(NGAD)有人驾驶战机平台竞标方案之一,也是目前唯一公开的直家伙。
6代机真家伙
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发布宣传新视频,将下代空中优势(NGAD)载人平台,也就是6代机融入其中。在完整的视频中,可以看到一架E-2D“鹰眼”预警机,属于美国海军使用的最新版本,它还是美国海军可预期未来最强舰载预警机。此外视频中还有E/A-18G“咆哮者”电子战飞机,这也是美军最强的舰载电子战飞机,如果不出意外当6代机出现后,它们还将奋战在一线。
新宣传片中6代机造型,跟2021年度更早的一条视频内容类似,但这次提供了全机身广角视图。唯一不足之处,就是画质相对差了点只能看到基本轮廓,外观造型有点像B-2和F-22的混合体。这款机型设计上相当符合6代机要求,飞机体积非常大,具备更大航程、有效载荷,以及具有低可探测性方面的优势,同时也没有配套垂直尾翼飞控系统应该不赖。
2021年视频照片
新视频中版本
细节设计上,可以看到顶部有低可探测进气口,很明显是双发重型机标准,围绕着机身有很长的脊线。毕竟是以B-2、B-21隐形轰炸机为设计专长,因此参考一些要素也很正常,这款6代机有类似于B-2“鹰嘴”设计。此外采用单座飞行员驾驶舱,可能之后还有双座版本,要不然并不符合NGAD携带无人机的设计思路。
类似于B-2的“鹰嘴”
机背进气道
其实美国早就开始打造“下一代空中优势”(NGAD)六代机,用来取代F-22隐形战斗机的位置,需要执行任务更加多样化在体型方面也更大。战机由一系列先进子系统组成,包括常规载人平台,以及无人驾驶“忠诚僚机”平台结合。参与竞标厂家不少,除了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外,还包括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以及波音公司等,不过目前只有诺斯罗普·格鲁曼拿出真机,其他厂家都是发布CG图做宣传。
性能要求类似决定了设计风格雷同,大家采用的都是无尾翼布局,而且普惠和通用还在研制配套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以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概念图来看,体型和F-111战斗轰炸机类似,机长22米、翼展19米,作战半径将是F-22的两倍,可以达到1000海里以上(约1852公里)。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CG图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CG图
诺斯罗普·格鲁曼6代机效果图
大家会发现,不论哪家产品都采用双发设计,而且将两台发动机深埋在机身中,两个菱形尾喷口位于机身上表面。这是一种效果很好的低探测性设计,可以阻挡陆基雷达探测,以及各方位大多数红外探测器侦察。而且驾驶舱似乎视野很有限,特别是后方能见度基本没有,再加上机背进气道设计基本放弃近距格斗。
当然随着机载传感器更加丰富,飞行员不用肉眼也能获得更强大的战场感知能力,因此驾驶舱视野不再像以前那么重要。在美国2023财政年度国防预算中,将投入17亿美元用于六代机研制,预计于2030年成功取代F-22隐形战斗机。未来NGAD战机将和F-35,以及改进后的F-15X和F-16战斗机,甚至更老的A-10攻击机组成未来空中主力。
NGAD概念设计
六代机和各种主力战机对比图
作为现在唯一曝光的美国6代机方案真飞机,再加上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比较擅长的隐形战机设计能力,或许在不远的将来视频中战机将会飞上蓝天。由于六代机标准还没有统一,新的武器如超远程导弹、激光武器等是否会装备都是一个未知数,但是我们也希望中国也有类似机型,在航空发展新阶段能够保持同步甚至领先。

美国新型隐身轰炸机B-21的十大卖点


美国新型隐身轰炸机B-21的十大卖点
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Northrop Grumman)公司公布了他们的最新研制的号称第六代远程隐身轰炸机,代号为B21 Raider,中文名字翻译成突袭者。本着老王卖瓜自卖自夸的形态,该公司也对这款最新的战斗机进行了全面的包装和宣传。特别关注到的是他们给出了B21 的10个制胜法宝,这让他们深信能够让B21在未来的局部冲突和战争中利于不败之地。而且还特别针对性的指出在对中国的防区和军舰上保持优势。那么今天我们来解读下他们给出的10大买点,到底实力如何?
首先在开始之前,美国军方对该款战机的要求如下:
B21应该具备超远程的部署能力,并且在复杂战场上能够有较强的存活能力。多种武器和携带弹种让他具有灵活的打击配置。要求B21能够穿透并且打击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不得不说,这要求已经非常高了,那么接下来看看B21是如何做到的呢?
1.第六代战机
B21被设计美国的第六代隐身战略轰炸机。其采用了最新的隐身涂层材料,这让他的雷达反射截面会进一步缩小。这或许能让一个尺寸如此巨大的轰炸机在雷达上看起来却像一个轻型战斗机甚至更小。不得不说,隐身技术美国经过此前的B2以及更早期的F117的发展,已经能在隐身材料和外观气动学等方面进行长足的改进,有理由相信。B21的隐身技术更为先进,更难被敌人发现。
另外B21还具备改进的网络中继功能,他能够适用于复杂的局势和环境中,并能完成复杂的战斗任务。至于是哪种网络中继功能,后文会继续介绍。
如果按照美国空军战斗机的发展历程,F22和F35算是第五代战斗机的话,那么接下来的确是第六代战斗机的时代。之前就有耳闻美国第六代战斗机的试飞和设计新闻。只不过率先等来的是B21这款第六代轰炸机,而不是战斗机。
2.隐身能力
诚如刚刚介绍第六代隐身轰炸机中所讲的,此处该公司将隐身技术作为独立的卖点来介绍。不过并没有详细展开使用了哪种最新的技术细节。只是提到了采用改进的隐身涂层和空气动力学设计。不过我们也能猜到,隐身技术无论如何发展,确实离不开以上两点,只不过隐身的效果的实验性数据目前还没有公开。
3.海军的中坚力量
B21被设计成能够穿透敌人的战略纵深,这应该是通过隐身能力实现的。另外它可以携带普通炸弹和核弹头作业,并且具备更为先进的传感器和数据链功能。可以在空中对美海军的水面舰艇进行支援。所以他被定义我美海军有力的支援力量。
这不难看出,B21更多是美国的远洋部署。因为之前有新闻预计,美国空军需要至少200架的B21,以满足其全球的战略部署。可以想见,美国预计使用B21在世界各地军事基地中部署,并且可以起飞支援他们海军舰队的作战。
4.数字化的轰炸机
这一条从字面上还是挺玄乎的。该公司主要介绍了B21轰炸机从设计之初就采用了数字化的软件开发和模拟。也就是从最初的设计环节,使用了大量的数学建模和数值模拟。并且采用了很多的模拟软件进行了各种计算和测量等。所有这些结算结果都改变了B21的底层设计,让他具备更优异的结构和外形,减少空气阻力,增加巡航速度等。
这和第六代战斗机的设计是相辅相成的。之前报道中美国在设计中的第六代战斗机也是全程采用了虚拟化的设计和全方位的模拟仿真技术。有理由相信,经过精密计算和设计过的战斗机能够从底层机具备更加优异的性能。
5.云计算技术
这一条乍一听,感觉更像互联网技术。运计算更多被用于互联网的架构和服务体系中。但是用到了最新的武器上,这个说法还是很新鲜。格鲁曼公司特别强调,B21采用了云计算的虚拟环境,能够将战场数据进行全方位的虚拟和仿真。而且还特别使用了数字孪生这样的字眼。
这个技术大概含义就是将战场采集到的地势,环境,气候,敌人的点位信息等全方位在后台中进行数字重建和再现。这就让B21的指挥官和决策者能够在云平台上进行最终的决策。这种基于全景再现和数字仿真技术下的判断会让指挥官更少的犯错误。不过需要非常强大的战场感知能力才能实现。显然格鲁曼公司对此信心满满
6.开放式的架构体系
这一点我觉得是比较虚的。格鲁曼公司是这样描述的:开放式架构体系能够让公司更为快速和敏捷的改变B21的设计。由于采用了之前提到的模块化设计和数字仿真技术等。这让该公司对他的改进很容易。可以快速从试验数据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改变飞机的结构设计和武器配置等,以达到最优解。不过这一点更像是对之前数字化和云计算的总结,多少有点凑字数的嫌疑。。。
7.强大的设计团队
这个毋庸置疑,格鲁曼公司为了设计B21隐身轰炸机,高达8000名雇员参与了设计和开发工作。这些人都是公司的精英,也是美国武器制造商的佼佼者。另外B21使用的零部件来自美国400家供应制造商,如此众多的供应链真的让人感叹,B21的设计和开发必然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工程。
8.全方位支持
格鲁曼公司通过长期和美国空军的合作关系,能够支持空军对B21的后续改进。可以实现在后续使用环节上的不断优化。快速更新和迭代能力。不过这一点多少也有些凑字数嫌疑。
9.全球打击能力
这一点并不是吹牛。B21被设计成具备全球部署和打击的一款远程隐身轰炸机。隐身的特性让他当仁不让的成为战场的影子杀手。之前开篇我们就提到了,B21隐身的特点以及长续航能力,能够部署到全球的任意空军基地,对美国海军远洋作战的水面舰艇提供防区外的打击能力。能够远距打击敌人的海面舰艇甚至是路基打击力量。
美国空军要求B21能够在整个打击体系中作为一个中坚力量,作为一张王牌的存在。他能可以精确打击任意指定的目标。好吧,这胃口不可谓不大,但是从当今世界的战略轰炸机的身份上看,这个定位是合理的。
10.突袭者的称号
最后介绍的是“Rader”突袭者这个名字的由来。为了纪念二战中的杜立特空袭事件。当时美国的杜立特中校带领80名飞行员驾驶16架B-25中型轰炸机进行了精准的轰炸任务,改变了二战的局势。我们都知道美国的战斗机和军舰一直有用二战的战役,将军和人名进行命名的习惯。突袭者这个称号还是非常响亮和有纪念意义的。
综上所述,虽然这篇介绍稿件充满了褒奖和自夸的成分。但是不难看出,美国空军以及格鲁曼公司对B21是寄予厚望。特别是B21也担负着美国空军未来最复杂的战斗任务和最苛刻的生存环境。预计2023年B21突袭者会迎来他的首飞,到那时,我们可以一睹真容,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美六代机浮出水面


美六代机浮出水面美国国防部为推进六代机研制,签署了总价为48.8亿美元的巨额合同。据悉,洛马和波音等5家企业获得了上述合同,将力争在10年内推出所谓“自适应发动机”。
据了解,这款发动机具有变循环特性,能够高度融合机身结构,进行模态切换操作。在一名叫刘易斯的前美空军首席科学家看来,上述计划虽有困难,不过仍具备技术突破的可能。如果能实现的话,将为六代机的研发积累宝贵经验,甚至继续被其他战机所使用,发挥显著作用。
美空军方面表示,在持续推进动力系统更新过程中,XA100等新型发动机不断被创造出来,由此显著提升F35战机的速度等性能指标。从上面论述来看,美国非常期待拥有新型空中战机系统。
就在上述消息被宣布之际,一款疑似美军六代机的飞机正曝出正停靠在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42号工厂内。同时结合网络上信息来看,美国的六代机应该具有三角形样式的头部构造。
虽然仅仅通过这些信息,我们不能最终认定那就是美军的六代机,不过这却因此引发网友们的猎奇。 作为全球知名军工企业,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比肩洛马公司,同对方持续展开激烈竞争。
据悉,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曾推出过B-2轰炸机等先进机型。如果上述5家公司能够联合推进的话,美国的六代机项目是有可能搞出来的。
从战力上看,单架F22可以迎战上百架四代机。但五代机已不是美国人的专利,中俄两国也拥有了相关技术。 如此一来,美国空军只有加快六代机研制,才能保持代际技术优势。为此它们曾将F22战机生产线关闭,并抛出了F/A-XX六代机计划,但并未受重视。
而在2013年美国终于正式启动六代机研制项目,明确了机动性、超音速等详细指标,同时还要兼顾人机集成、反区域拒止/介入等特征。对此,美国人十分乐观地表示,六代机将显著压制他国战机。虽然如此,但我们也不要灰心,因为大家几乎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美军六代机已试飞,性能到底有多先进?

根据媒体报道,近日美国空军秘密研制的第六代战机已经试飞,而且美空军采购主管威尔·罗珀在2020年9月15日公开承认了下一代战斗机的存在,他声称一架全尺寸样机在现实世界中飞行过,美空军将非常迅速地将这款战斗机投产,这意味着世界上第一种六代机已经问世。
到底这种第六代机的性能如何呢?现在美国方面高度保密,也没有报道显示其性能,但从美国六代机研制过程中可粗略地分析一些大概来。
一些强国很早前就已经宣布研制第六代飞机计划,其中包括美国、英国、俄罗斯、意大利、瑞典、日本、德国、西班牙、和法国。
在早期阶段,第六代战斗机概念具有如下几个鲜明的特征。
1、更多的模块化设计超出了机翼的要求,主要的飞机部件可以在数小时内更换出去,以优化任务要求并简化未来升级的准备。
2、仅单座驾驶舱,其训练大多发生在模拟器中。
3、可选地配备有能够执行遥控或AI控制任务的同一机身。
4、控制一群无人机在控制战斗机中扮演防御和侦察的角色。
5、战场数据与作为网络节点的飞机融合在一起,能够接收数据并将其中继到其他平台,例如其他飞机、地面车辆或卫星,并在机载上处理该数据以动态生成新的目标列表或实时更新任务参数。
6、随着无人机在敌方空域内进行侦察并向仍安全地留在敌方空域之外的战斗机提供目标数据,无人机可以增加射程。
7产生更大的电力,可以装备定向能量武器,例如激光CIWS。
8、虚拟驾驶舱头盔显示器,可让飞行员360度视野并取消驾驶舱显示器。
美国空军定义的六代战机是“在范围、持久性、生存能力、以网络为中心的态势感知系统、人机集成和武器效果等方面具有增强能力的战斗机”。
2010年11月4日的第六代战机设计征集通知书中指出:“未来的系统将必须对抗配备下一代先进电子攻击、先进的集成防空系统、被动检测、集成自我保护、定向能量武器和网络攻击功能的对手。它必须能够在2030-2050年的时间范围内存在的防访问/拒绝区域环境中运行。”
第六代战斗机有望使用先进的发动机,例如自适应多功能发动机技术,以实现更长的航程和更高的性能。空军的目标是到2018年实现里程碑A的决定,量产版本可能在2021年准备就绪,涉及下一代自适应循环发动机开发的公司包括通用电气和普惠。
2013年11月,空军研究实验室发布了要求提供激光武器的信息,该激光武器可以安装在下一代空中优势战斗机上。空军对3类激光武器感兴趣:低功率的照明、跟踪、瞄准和击败敌方的传感器;具有保护能力,以消灭进来的导弹;强大的力量进攻敌方飞机和地面目标。第六代战机装备的武器将是定向能量武器。
美国第六代战斗机将把人工智能作为飞行员的决策辅助工具,其概念类似于F-22和F-35如何使用先进的传感器融合技术。它们还将具有定位、导航和计时功能,并具有通信功能,可在两个服务的飞机之间进行大数据移动。
与小型传统战斗机相比,美国空军的第六代战斗机可能更大,结合超远程、超音速、隐身性和机动性,类似于中型轰炸机。
不管怎么说,美国已经试飞的第六代战斗机在不久的将来将会真正量产,对于第五代机将具有压倒性优势,并逐步淘汰美国现有的空优战机F22。
该机不但具有F35和F22的隐形能力,而且可以同时实现有人和无人驾驶。
美军6代机包含隐身性能、电子战、新型计算机处理和算法、增强的自主性、超音速武器、超级巡航技术以及机身侧面的“智能外壳”。六代机的超级巡航技术可以让战机在不使用加力燃烧的情况下保持高速机动以此率先令对手耗尽燃料。技术的采用将直接拉大和如今现役五代机之间的差距,其整体战斗力甚至是现今五代机的数倍。六代机拥有直接和卫星连接的功能,可以随时和其他战机共享战时信息
包括“网络中心战”能力、人机集成系统等“新概念”,还提出了大航程、高机动性等指标,明确指出六代机必须有能力应对区域拒止/反介入(A2/D2)作战体系。
六代机首飞只是一个概念,只是在实验室完成了虚拟的测试!真正的实物也就是第一架验证机还是个壳子,美国现在的疫情加上国内的矛盾,这个飞机壳子状态要保持多久谁也不知道!但是美国惧怕中国优先发布六代机,抢在中国前公布符合美方自大傲慢霸权的思维!因为六代机中国已经进入验证阶段,说明至少有成品!这是美国无法忍受的,只能提前宣布实验室虚拟首飞!
美国对六代机的抢先研发, 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探索并确定六代机的标准。目前对于六代机,还没有准确的标准,到底是无人化、还是能飞到外太空、隐身能力再加强、续航能力、更快的超音速巡航等等,一切都在探索。
以F22为例,立项是在1971年,研制的时间是在1985年-2001年,首飞是1997年,服役是在2005年。在研制的时候有两个项目竞争,一个是洛克希德·马丁的YF22,还有一个是诺斯罗普·格鲁曼的YF23,最终是YF22项目获胜,这就是现在的最强战机F22了。
目前美国空军与美国海军,两个军种对飞机的使用是有不同要求的,两军种分别对六代机进行研制。目前首飞的是美国空军的六代机,是一架试验性的验证机,离定型还有一段不远的距离。三流企业卖苦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专利,超一流企业卖标准。 实际意义就是想提早做好广告。
六代机指的是,比美国F-22、F-35、俄罗斯苏-57以及中国歼-20更先进的战斗机。与五代机相比,六代机的性能、作战能力以及多功能性要全面领先。 六代机究竟什么样?
(1)超强的隐身能力。首先是隐身外形,有更优良的气动布局,还会喷涂更先进的雷达吸波涂料,雷达反射信号、红外热信号大幅度降低,对手很难发现它的踪迹。还有人猜测,六代机会采取等离子隐身技术。
(2)激光武器将颠覆空战模式。美国空军提出从2021年开始为战斗机装备激光炮吊舱,具有一定的炫目和杀伤能力。未来,六代机装备的激光炮功率会更大,具备完全的硬杀伤能力,不仅可以拦截来袭的空对空导弹和防空导弹,还能悄无声息地攻击对方的战斗机和处于上升段的弹道导弹。所以,未来的六代机可能也具备反导能力。
(3)超机动性能。在机动性能方面,相比五代机,六代机能够完成一些更加高难度的动作。由于采用可变弯度机翼,配合高推比的发动机,六代机将可以在亚音速和超音速飞行中表现出超强的机动性能。 未来的战斗机超级聪明。人工智能会辅助飞行员操控飞机,飞行员更多的时候只需要决策。这种融入AI的六代机,是普通的五代机和四代机无法战胜的。
(4)高超音速巡航。美军第六代战机将采用双发无垂尾外形,速度将高于5马赫,如果采用亚音速巡航方式,其续航时间将高达50小时,作战半径将会达到史无前例的上万公里,如果采用高超音速巡航方式,其作战半径则超过1600公里。
(5)雷达功率更大。六代机将采用智能蒙皮天线技术,通过将天线、传感器、发射机、接收机、信号和信息处理机、射频电缆、电力电缆、电控制电缆和温控设备等嵌入飞机蒙皮内,使战机探测发现敌人的距离更远,发现的时间更早更准确。 网络作战能力更加突出。通过内置的各种数据链,六代机将能够更加全面地感知战场态势,收集来自陆、海、空、天各节点的信息,真正具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一体化作战能力。
机载武器更加先进。相比现役五代机,六代机除了能够挂载更加先进的全向攻击导弹外,还将配备用于近距离防身的激光与微波定向能武器,可以全天候执行多种任务。通过使用激光或微波定向能武器,六代机可以实现对五代机的近距离“秒杀”,使五代机防不胜防。

美国6代机真家伙亮相


美国6代机真家伙亮相
随着研制难度和研发成本的不断提升,全球战斗机的发展在进入第五代隐身战机之后,其研发门槛明显提升了一大截,这使得很多老牌航空强国都出现了“掉队”现象。所以,全球能独立研制出五代机的只有中、美、俄三国,像韩国、土耳其也是在有外力帮助的情况下才造出五代机/“准”五代机原型机。
而就在很多国家连五代机还没玩明白的时候,美国《战区》栏目报道称,美国诺格(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发布的最新宣传片率先亮出了其正在研制的第六代战斗机概念模型(疑似实体机真家伙),而这也是美国空军下一代空中优势(NGAD)有人驾驶战机的有力竞标方案之一。
不仅如此,在2023年5月18日,美国空军官网也报道称,已向业界发布了第六代战斗机的机密招标,而根据美国各款战机的研发惯例可知,一款战斗机开始正式竞标,也就是表明参与竞标的研制单位的竞标方案都已经完成预研。
即将或者已经进入了实体机竞标的全新阶段,这一点也与诺格放出的疑似六代机的实体模型机/静力机相符合。
美国之所以如此着急和大力研制第六代战斗机,主要是因为对于美国空海军来说,不管是F-22还是F-35这些五代机,对我国的歼-20战机都已经没有了明显的优势。甚至还可以说综合性能还落后于歼-20,所以美国意图通过研制出六代机,通过战机的性能代差来“碾压”歼-20战机。
根据已经透露出来的一些信息以及下一代战机发展要求可知,第六代战斗机也确实可以“碾压”包括歼-20在内的一众五代机。
比如为了追求极致的隐身性能,六代机会尽可能的减少多余的翼面,比如采用无尾飞翼布局,或者即便是有翼面大概也只剩下一对鸭翼或者一对垂尾,最多是保留一个翼面。
此外还会对发动机尾喷口进行隐身处理(包括雷达波隐身和红外隐身处理),比如采用类似F-22战机的那种二元矢量发动机喷口处理、或者将发动机喷口内埋处理等。
再去掉“多余”的翼面之后,六代机若是想继续保持较强的机动性,除了会采用(二元/轴对称)矢量发动机来增强自身的机动性之外,以及还会新增其他设计来提升战机的机动性。
比如将机翼的翼尖等部分设计成可动的,在平飞以及非高机动飞行时保持不动以保证隐身性能,只需要在进行高机动动作时偏转即可。
而除了高隐身、高机动等性能之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预计六代机的尺寸将会大幅增加,以使得六代机拥有更大的航程和更大的载重,参考美国洛马的六代机竞标方案概念图。
预计六代机的最大起飞重量会增加到50吨左右、作战半径也会超过2000公里或者2500公里,在定位上与战斗轰炸机较为类似。美国等一众六代机的PPT方案几乎都采用了背负式进气道的设计,而为了不影响战机的大仰角飞行或者高机动飞行。
可能这种方案的机腹处还设计了两个可闭合的进气口,在进行大仰角飞行时再打开机腹处的进气道,这样既不影响战机的机动也能增强隐身性。当然了,未来能够保证六代机的各项超前设计,预计六代机还需要配备新一代的变循环发动机才可以。
不过,美国想在六代机的研制上甩开我国并不容易,虽然我国在研制新武器方面一向十分低调,但也多多少少透露了不少有关研制六代机的信息。
比如在2023年1月份,航空工业雷达所宣传片《神鹰》中放出了疑似我国第六代战机的CG概念视频,这表明我国的六代机其实也已经在研制中了。

未来能造六代战机的有哪些国家?

我认为美国、中国、俄罗斯三个国家是具有这个能力的,以美国的军事实力和未来发展战略,肯定是会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进行研发的,中国向来自力更生,自主创造也一定会有制造六代机的能力的
目前正在研制六代机的国家分别有,中国,俄罗斯,欧盟,日本,印度,美国。我觉得最有能力造出6代战机的国家是中国,因为我国科学人才济济,综合实力雄厚,
美国、俄罗斯、中国、日本、德国、欧盟这六个国家\组织在未来可以研制出6代战机,对于印度大家都懂,他有6代是不是真的就不知道了。
六代机的项目美国已经开始研发,以后有可能。俄罗斯也有这个计划,还有些国家在没有研制五代机的情况下,就已经宣布了
未来也就只有中美两个国家,因为其它国家连五代机都没有研制,何况六代机,六代机就是在五代机的研制基础上改造的。
如今全球范围内综合性能最领先的轰炸机当属美国的B-2,B-2最尖端的技术主要体现在拥有超低的可侦性(相对于雷达),此外还具备降低红外、可见光和噪声讯号的能力。B-2吸收了B-1B、B-52和F-117轰炸机的全部优点,B-2长21米,高约5.2米,起飞重量超过170吨,装配4台F-118-GE-100型涡扇发动机,载油量约76吨,赋予了B-2超过12000公里的作战航程,一次空中授油补给可实现18000公里的跨洲际航行,单次执行战备巡航时长不低于11小时,是美利坚执行全球投射的中坚力量。
B-2采用的是单一飞翼气动布局,也叫全翼轰炸机,这种气动布局把隐身性能发挥到了极致,这架战机就是由诺思罗普·格鲁曼和波音公司联合研制的超级战略轰炸机。
谈六代机为何要讲B-2,是因为它的很多技术延展相对接近于概念六代机的标准线。
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的数年中美利坚和中国曾研制过多个新概念超高音速隐身验证机,我们直接EG:
X-29A验证机
杜鲁门公司1977研制的X-29A,这是一款人类进入航电数字化之后的第一架前掠翼验证机,采用全动鸭翼、前掠机翼、外边翼前掠设计,是上世纪80年代美国比较知名的一款验证机,为后续的F-22\F35战机积累的大量宝贵实测数据。
X-36验证机
NASA与波音公司联合研制的X-36型无尾技术敏捷型验证机,1997年首飞成功采用二维设计理念(纯平面设计),采用模拟遥控驾驶(无人驾驶),尺寸大小约为同期同类四代机约30%的面积。主要验证战机的隐身能力和超高音速巡航能力,共计建造了2架,然后就进了博物馆了,主因是取消鸭翼气动纯靠航电飞控系统才能保持稳定的一架验证机。
据业内人士称,X-36战机的理念是很超前的,同时这非常可能是NASA在为未来六代机项目铺路。

“六代机”时代即将到来


六代机时代即将到来
尽管F-35的上市让五代机加速扩散,但在特殊的政治门槛和巨大的技术壁垒背景下,装备五代机的国家依然屈指可数。况且,具备独立研发五代机能力的国家更是仅有中美俄三国。对于绝大多数国家而言,五代机尚且难以寻觅,六代机更是遥不可及。拥有五代机足以笑傲蓝天。而这些已经站在金字塔尖的国家为何还要耗尽心思发展六代机呢?
一方面,五代机亮相至今已近30年,技术特点早已不是秘密,随之而来的是制约和对抗五代机的技战术也层出不穷,代际间的巨大优势被平衡了许多,五代机不再安全。
另一方面,中俄五代机的快速突破和F-35的普及,让五代机正成为各国军火库的标配,各国空战装备的技术水平已处同一层次,差距只在数量。对于追求无限优势的武器装备而言,这是最原始的发展动力。
当然,已公开六代机计划的主要国家中,也有各自的特殊原因。而这些原因,也直接导致了它们在研发起点、进度,以及设计上的差异。
美国:一马当先,对于美国而言,展开六代机的研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时机条件均已具备。此前,美军曾多次计划重启F-22生产线以应对新的全球挑战。但经过评估,这一计划耗资巨大且无法在技术上取得对战略对手的明显优势,不如直接发展六代机。
同时,作为世界航空领域的领跑者也是最先发展五代机的国家,美国对下一代空中作战平台的探索和研究已开展多年,技术储备已足够,进入六代机的研发显得顺理成章。
2010年11月,美国空军向工业界发布了一份信息征询通告,要求工业界提供关于可在2030年左右形成初始作战能力的新战机计划草案。在此指引下,波音、洛·马、诺·格公司等主要军工企业均推出了各自下一代战斗机的概念设计。2015年初,美空军正式启动“下一代战斗机”项目,名为F-X,当时预计2018年完成需求分析工作。
波音公司为美国海军设计的六代机概念图,可以看到其去掉了垂尾,机身比较宽大,洛·马公司发布的六代机概念图,最大特点是尾翼下折,虽然美空军发布的“2030空中优势”研究中,并未将F-X称为“六代机”,但从目前透露的相关技术要求上看,F-X较现役五代机改变较大。
首先,F-X的气动外形将更加简洁,并且机身更大,上述军工企业不约而同地在概念设计中都取消了垂直尾翼。其次,F-X的最高速度将超过5马赫,同时还要求在起飞、亚音速、跨音速、超音速和高超音速飞行状态下均能稳定操作。
第三,F-X将继续增强隐身性能,尽可能在速度和隐身上实现完美平衡。最后,主动式激光防御系统将成为F-X的标配,人工智能技术和更加强大的网络联通能力也在配置清单之中。
按照美军的传统,海空军向来都是同时发展不同款式的新型战机,从目前美国海军公布的下一代舰载战斗机的相关信息来看,主要战技需求与F-X基本相仿。即便F-X不是六代机,它也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美军对六代机的技术认定,基本勾勒出了未来美军六代机的大致轮廓。
诺·格公司公布的六代机概念图,外形与该公司曾研发的B-2轰炸机比较相似,美国空军关于六代机的设想,更像一款高超音速飞行器俄罗斯:筹划已久,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受困于经济条件,在先进军事技术发展上大幅落后于曾经的对手。
随着俄强力复苏,面对西方世界的战略围堵,其国家安全战略渐趋外向,与美国分庭抗礼的意味愈发浓厚。这些决定了其在尖端武器装备研发上必须走在前列,六代机是绕不开的一环。而现实中,苏-57在五代机的竞速中已经落后且性能并不突出,这也促使俄急于在六代机发展的起点上取得领先。
虽然俄罗斯早在2016年3月就宣布开始研发六代机,随后也放出了不少概念设计图,但实质性的消息披露的并不多。从媒体的相关报道来看,苏霍伊公司正在研制的“猎人”隐身无人机很可能成为俄六代机的原型机。
该机采取无尾飞翼式气动布局,起飞重量达到20吨,最高速度可达1 000千米/小时,具备自主完成各种作战任务的能力,还可能安装新型雷达,强化对隐身战机的探测能力。
俄罗斯的“猎人”无人机很可能成为其六代机的原型机,其采用了飞翼式布局,有趣的是,不久前,俄红星电视台一档现场直播节目曝光了疑似俄六代机的模型。该型战机最突出的特点是垂直尾翼尺寸较大,这与传闻中俄曾经发展的一种名为“鸽子”的新型战机外形特征比较相似,这种设计能够有效增加升力并减少阻力。
可见,俄下一代战机的核心指标依然是强大的机动能力,这也符合俄系战机一贯的设计思路。据称,俄空天军六代机将具备高超音速飞行能力,最高速度将达到5~6马赫,首架原型机预计于2025年首飞,也有可能会提前到2023年。
国外媒体描绘的俄罗斯六代机想象图,其进气口类似于SR-71“黑鸟”的设计,不过,从近年来俄在发展新型装备上的“不靠谱”行为来看,其六代机到底长什么样、什么时间能现身还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这是什么战斗机

B-2隐形战略轰炸机是冷战时期的产物,由美国诺思罗普公司为美国空军研制。1979年,美国空军根据战略上的考虑,要求研制一种高空突防隐形战略轰炸机来对付苏联90年代可能部署的防空系统。1981年开始制造原型机,1989年原型机试飞。后来对计划作了修改,使B-2轰炸机兼有高低空突防能力,能执行核及常规轰炸的双重任务。
美国的B-2隐形轰炸机http://baike.baidu.com/image/245e8bcacbdb2dc6c91768f0
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B-2隐形轰炸机
B-2隐形战略轰炸机是冷战时期的产物,由美国诺思罗普公司为美国空军研制。1979年,美国空军根据战略上的考虑,要求研制一种高空突防隐形战略轰炸机来对付苏联90年代可能部署的防空系统。1981年开始制造原型机,1989年原型机试飞。后来对计划作了修改,使B-2轰炸机兼有高低空突防能力,能执行核及常规轰炸的双重任务。
美国的B2远程隐形轰炸机,1979年开始研制,兼有高低空突防能力,能执行核及常规轰炸的双重任务。
具体请看http://baike.baidu.com/view/97033.htm
这不是战斗机,是美国的B-2隐形轰炸机。
这不是战斗机,是美国的B-2A"幽灵"战略隐形轰炸机.
这是美国的B-2隐形轰炸机,其雷达横截面灰常小,以至于一般国家的防空雷达根本看不到该轰炸机的飞行,在此次的利比亚空袭中,B-2轰炸机从美国本土出发,无中转飞行,横跨几大洲,直接载弹轰炸利比亚的本土防空雷达阵地及导弹阵地等,为扫清卡扎菲的防空力量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种飞翼式的气动设计,现在非常的流行,以至于在传感器飞机项目、美国海军X-45、X-47、波音公司设计的第六代战斗机、以及未来的B-3下一代隐形轰炸机项目均采用的是这种飞翼设计

为何我国轰6轰炸机,总受到美国高度关注?


为何我国轰6轰炸机,总受到美国高度关注
中国的轰-6在国际轰炸机群体中属于性能较为落后的,美国的B-52、B-1B,俄罗斯的图-95MS、图-22M3,在航程以及载重上都高于轰-6。
但我国轰-6每一次出动,美国似乎都未曾无视,其国内媒体或多或少都会进行一定的报道。美国为何总是会高度关注轰6轰炸机呢?
首要原因自然是轰-6的威胁,虽然和美俄装备的这些轰炸机比,轰-6的性能有着明显差距,但在东亚这块地方已经足够,这在很大程度上涉及到了我国的地缘政治,以及中美之间的军事博弈。
美国最主要的输出手段就是军事封锁,像日本、韩国以及澳大利亚的美国驻军,和美国部署的第一和第二岛链,都是为封锁而存在的。一旦突发什么紧急情况,这些地方的美军就能迅速出动,进行威慑。
如果是在对手军事力量较弱时,美国的这种手段能起到很好的效果。然而一旦对方的军事力量发展起来,美国这种手段也就不攻自破了。
像中国的东风系列导弹,有多款中程弹道导弹都能覆盖美国第一岛链,甚至第二岛链内大部分范围。基于此,我们也就不怕其部署在这些地区军力的军事威慑了。
美国部署在这些地区的军事力量,要担心可能存在的突然性的军事打击。而轰-6,无疑是一款性价比极高,且也有足够能力对美国军事力量进行打击的战机。
它的作战范围涵盖了整个东亚陆地区域,也能突破美国的第一岛链。
中国的空中加油机发展也有了很大起色,轰-6在可见的未来甚至能到达美国第二岛链。如果国际局势紧张,中国的轰-6突然起飞,美国自然需要关注。
即使轰-6无法到达美国本土,但美国驻守在日韩、澳大利亚的军事力量,也要担心一下自身的安危。在完全取得制空权的情况下,纯粹的轰炸机可是一个好东西,因为它的经济性很高。
我国未来可能存在的军事冲突,很多国人脑子里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东风快递”,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了轰炸机的作用。尤其是中国歼-20实现量产后,中国空军有了相当空优能力。
“东风快递”固然强力便捷,但其成本也很高。一枚中程弹道导弹的造价保底都有数千万美元,像东风-17这类射程在1500~2500公里左右的导弹,其造价也不会低于百万美元。
在昂贵的同时,“东风快递”的毁伤效果其实也没有大众想象中那么理想。东风导弹上核弹头,其威力自然很大,一颗下去“大地白茫茫一片真干净”。但若是只用常规弹头,那其威力能达标,但轰炸面积却不如轰炸机扔的炸弹。
不考虑空优的成本,轰炸机出动就基本只考虑三个成本。第一是飞机烧的油费,第二是飞机出动回来后的维护费用,第三就是飞机扔下去的炸弹了。
如果轰炸机扔最普通的铁炸弹,视当量和国家的生产成本,一枚的价格在几十到几千人民币不等。如果扔带制导能力的空对地导弹,那单枚价格可能也在几千到十多万人民币之间。相较于动不动就百万美元或千万美元的东风导弹,轰炸机的成本优势显而易见。
在同等成本之下,轰炸机造成的毁伤面积远大于导弹。一枚带普通弹头的东风导弹,打过去也就炸毁一栋大楼。我们给它的毁伤面积估算大一点,能炸毁一个足球场。而在真正的战争中,战场纵深又何止一个足球场。所以一旦打仗,靠精准制导导弹打击对面,没个几百枚到几千枚打不下来。
就算这一枚导弹200万美元,1千枚导弹那就是20亿美元。20亿美元全部换成铁炸弹,能把国土面积在几万平方公里的国家“犁”好几十遍了。草皮下面的蚯蚓都能全部用炸弹给它翻出来,整个国家没有一栋能看出形状的建筑。
若是中国取得完全的制空权,那出动轰-6还是发送东风快递,也就不难选了。中国的军费虽然多,但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况且东风导弹生产所需的时间久,铁炸弹或制导炸弹生产所需的时间很短。
万一战争打得时间比较久,军队还要考虑弹药的库存问题,导弹这种需要时间生产的东西在非必要情况下能省一点是一点。
轰-6虽然横向对比不如美国的B-52、B-1B,以及俄罗斯的图-95MS、图-22M3,但等未来中国的轰-20服役,它恐怕还要接着干活。
其原因就主要是经济性,此外中国周边如果不考虑美国和俄罗斯的影响,其实对于轰炸机的先进性要求并不是很高。美国的轰炸机性能强悍,主要是考虑到了美国是全球性的军事霸权国家,需要考虑轰炸机长距离打击下的经济性。轰炸机航程长、一次性多带点东西,那经济性对比之下就高了。
像美国打伊拉克,几款轰炸机要是航程不长,载重不大还真的很麻烦。俄罗斯主要的对手是北约,而北约除开美国本土,欧洲地区也需要俄罗斯重视。那么俄罗斯对轰炸机的突防能力、载重等方面就有需求。所以美俄轰炸机强,都是因为其有需求。
中国对轰炸机的需求不大,不考虑美俄,中国对轰炸机就没啥航程和速度上的要求,在载重上有一点要求。轰炸机多带炸弹,能提升作战效率。如果考虑美俄可能的军事冲突,那“6爷”也是很重要的角色,因为它经济性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