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英特尔T8300T8500相当于英特尔奔腾双核B920i3i5的哪些型号?
- 2、T8300笔记本CPU相当于台式机的E多少CPU?
- 3、酷睿二代T8300和I3 哪个好?
- 4、fx8300相当于英特尔什么水平的cpu?
- 5、哪种CPU更强悍?
- 6、i3 330m 酷睿T8300
- 7、酷睿2双核: T8300怎么样,i3怎么样,哪个更好?
- 8、帮忙比较一下T7300与T8300
- 9、酷睿和酷睿2
英特尔T8300T8500相当于英特尔奔腾双核B920i3i5的哪些型号?
桌面级相当办公级别E5300,同类移动端和i3 4012, B940的性能相当。
性能和Intel 奔腾双核 E5200相当。
Intel 酷睿2双核 T8300详细参数:
基本参数:
适用类型笔记本
CPU系列酷睿2双核 移动版
CPU频率:
CPU主频2.4GHz
外频200MHz
倍频12倍
总线类型FSB总线
总线频率800MHz
CPU插槽:
插槽类型BGA479,PGA478
CPU内核:
核心数量双核心
线程数双线程
制作工艺45纳米
热设计功耗(TDP)35W
内核电压1-1.250V
晶体管数量410百万
核心面积107平方毫米
CPU缓存:
二级缓存3MB
技术参数:
超线程技术不支持
虚拟化技术Intel VT
64位处理器是
Turbo Boost技术不支持
病毒防护技术支持
显卡参数:
集成显卡否
其他参数:
工作温度105℃
其它性能空闲状态
增强型Intel SpeedStep动态节能技术
T8300笔记本CPU相当于台式机的E多少CPU?
性能和Intel奔腾双核E5200相当。
x120e的显卡相当于hd5450的性能。整体性能处于主流笔记本的低端位置。2010年英特尔主推i3、i5、i7新型处理器,作为高端机的ThinkPad自然也不能免俗,性的硬件变化带来的性能提升时有目共睹的,只要价格上较之以往不会太高,用户还是能够接受的。
扩展资料:Intel酷睿2双核T8300详细参数:
1,基本参数:适用类型笔记本。
2,CPU系列酷睿2双核:移动版。
3,CPU频率:CPU主频2.4GHz,外频200MHz,倍频12倍。
4,总线类型FSB总线,总线频率800MHz。
5,CPU插槽:插槽类型BGA479,PGA478。
6,CPU内核:核心数量双核心。
7,线程数双线程:制作工艺45纳米。
8,热设计功耗(TDP)35W:内核电压1-1.250V。
9,晶体管数量410百万,核心面积107平方毫米。
10,CPU缓存:二级缓存3MB。
11,技术参数:超线程技术不支持。
酷睿二代T8300和I3 哪个好?
2个都差不多。T8300过时了有点, 最好还是选I5的
楼上朋友能不睁眼说瞎话吗?T8300跟i3差不多?T8300连第一代酷睿i的精简版奔腾P6000都不如!还有,T3000是赛扬双核,不是奔腾!
懂屁阿,T8300 是酷睿2代,跑分4万多,i3-2370跑不到3万
其实T8300比第一代i3的最低端型号差一点点,但是比奔腾 P6300高那么一点点,实际使用感觉不出来的。
fx8300相当于英特尔什么水平的cpu?
编号为8300的英特尔CPU有两个,一个是酷睿2双核E8300,另一个是酷睿2四核Q8300。这两个型号的U都是基于酷睿2架构,插槽为LGA775.英特尔T8300,CPU主频:2400MHz,接口类型Socket478,针脚数478Pin,核心数量双核心,核心类型Penryn(双核心)。
就这两款显卡性能做对比,肯定是fx8300性能强,运行大型单机游戏,i3
6100和fx8300就不是一个级别的,虽然fx8300游戏性能比高端的i5要弱一些,但比i3
强多了。
fx8300性能类似i5
4460四核。
单核性能肯定比不上i3,但现在新出的游戏,都支持多核心优化,根据网友的游戏评测,fx8300的整体性能和i5普通型号 i5 4460是一个级别的 ;
哪种CPU更强悍?
1,目前桌面级最强单核性能的CPU是i7 6700K。
2,最强的多核性能CPU是E5 2699 v3或E7 8890 v3。
3,默认频率最高以及功耗、温度最高的CPU是FX9590。
4,家用的顶级CPU是i7 5960x。
5,根据个人的需求来选择对于的CPU。
运算速度快就好。
比如
主频高
缓存大
因特尔
AMD的太垃圾啦、
这要从何说起?你觉的你的手和脚,哪个作用更强点呢?
评价CPU的好坏,有很多方面的,定点运算,缓存,主频…
知识有限,实在评价不了,请原谅!
英特尔CPU 比较稳定 AMD的CPU比较便宜 两家性能相当。
下面组个英特尔CPU 型号表:
名称 处理器号 时钟速度 名称 处理器号 时钟速度
赛扬 420 1.6GHz 酷睿2双核 E8400 3GHz
赛扬 430 1.8GHz 酷睿2双核 E8300 2.83GHz
赛扬 440 2.0GHz 酷睿2双核 E8200 2.66GHz
赛扬 530 1.73GHz 酷睿2双核 E8190 2.66GHz
赛扬 540 1.86GHz 酷睿2双核 E7200 2.53GHz
赛扬 550 2.0GHz 酷睿2双核 T9500 2.6GHz
赛扬 560 2.13GHz 酷睿2双核 T9300 2.5GHz
赛扬 M530 1.73GHz 酷睿2双核 T8300 2.4GHz
赛扬 M520 1.60GHz 酷睿2双核 T8100 2.1GHz
赛扬 M450 2GHz 酷睿2双核 E6850 3GHz
赛扬 M440 1.86GHz 酷睿2双核 E6750 2.66GHz
赛扬 M430 1.73GHz 酷睿2双核 E6700 2.66GHz
赛扬 M420 1.6GHz 酷睿2双核 E6600 2.4GHz
赛扬 M410 1.46GHz 酷睿2双核 E6550 2.33GHz
赛扬 M390 1.7GHz 酷睿2双核 E6540 2.33GHz
赛扬 M380 1.6GHz 酷睿2双核 E6420 2.13GHz
赛扬 M370 1.5GHz 酷睿2双核 E6400 2.13GHz
赛扬 M360J° 1.4GHz 酷睿2双核 E6320 1.86GHz
赛扬 M360 1.4GHz 酷睿2双核 E6300 1.86GHz
赛扬 M350J° 1.3GHz 酷睿2双核 E4700 2.6GHz
赛扬 M350 1.3GHz 酷睿2双核 E4600 2.4GHz
赛扬 M340 1.5GHz 酷睿2双核 E4500 2.2GHz
赛扬 M330 1.4GHz 酷睿2双核 E4400 2GHz
赛扬 M320 1.3GHz 酷睿2双核 E4300 1.8GHz
赛扬 M310 1.2GHz 酷睿2双核 T7800 2.6GHz
赛扬 M523 933MHz 酷睿2双核 T7700 2.4GHz
赛扬 M443 1.20GHz 酷睿2双核 T7600 2.33GHz
赛扬 M423 1.06GHz 酷睿2双核 T7500 2.2GHz
赛扬 M383 1.0GHz 酷睿2双核 T7400 2.16GHz
赛扬 M373 1.0GHz 酷睿2双核 T7300 2GHz
赛扬 M353 900MHz 酷睿2双核 T7250 2GHz
赛扬 M333 900MHz 酷睿2双核 T7200 2GHz
赛扬 D365 3.60GHz 酷睿2双核 T7100 1.8GHz
赛扬 D360 3.46GHz 酷睿2双核 T5750 2GHz
赛扬 D356 3.33GHz 酷睿2双核 T5600 1.83GHz
赛扬 D355 3.33GHz 酷睿2双核 T5550 1.83GHz
赛扬 D352 3.2GHz 酷睿2双核 T5500 1.66GHz
赛扬 D351 3.2GHz 酷睿2双核 T5470 1.6GHz
赛扬 D350 3.2GHz 酷睿2双核 T5450 1.66GHz
赛扬 D347 3.06GHz 酷睿2双核 T5300 1.73GHz
赛扬 D346 3.06GHz 酷睿2双核 T5270 1.4GHz
赛扬 D345J° 3.06GHz 酷睿2双核 T5250 1.5GHz
赛扬 D345 3.06GHz 酷睿2双核 T5200 1.6GHz
赛扬 D341 2.93GHz 酷睿2双核 L7500 1.6GHz
赛扬 D340J° 2.93GHz 酷睿2双核 L7400 1.5GHz
赛扬 D340 2.93GHz 酷睿2双核 L7300 1.4GHz
赛扬 D336 2.8GHz 酷睿2双核 L7200 1.33GHz
赛扬 D335J° 2.8GHz 酷睿2双核 U7700 1.33GHz
赛扬 D335 2.8GHz 酷睿2双核 U7600 1.2GHz
赛扬 D331 2.66GHz 酷睿2双核 U7500 1.06GHz
赛扬 D330J° 2.66GHz 酷睿2四核 Q9550 2.83GHz
赛扬 D330 2.66GHz 酷睿2四核 Q9450 2.66GHz
赛扬 D326 2.53GHz 酷睿2四核 Q9300 2.5GHz
赛扬 D325J° 2.53GHz 酷睿2四核 Q6700 2.66GHz
赛扬 D325 2.53GHz 酷睿2四核 Q6600 2.4GHz
赛扬 D320 2.4GHz 酷睿2至尊 QX97751 3.2GHz
赛扬 D315 2.26GHz 酷睿2至尊 QX9770 3.2GHz
赛扬 D310 2.13GHz 酷睿2至尊 QX9650 3GHz
奔腾 M780 2.26GHz 酷睿2至尊 X9000 2.8GHz
奔腾 M770 2.13GHz 酷睿2至尊 QX6850 3GHz
奔腾 M765 2.1GHz 酷睿2至尊 QX6800 2.93GHz
奔腾 M760 2GHz 酷睿2至尊 QX6700 2.66GHz
奔腾 M755 2GHz 酷睿2至尊 X7900 2.8GHz
奔腾 M750 1.86GHz 酷睿2至尊 X7800 2.6GHz
奔腾 M745 1.8GHz 酷睿2至尊 X6800 2.93GHz
奔腾 M740 1.73GHz 酷睿2至强 X3360 2.83GHz
奔腾 M735 1.7GHz 酷睿2至强 X3350 2.66GHz
奔腾 M730 1.6GHz 酷睿2至强 X3320 2.5GHz
奔腾 M725 1.6GHz 酷睿2至强 E3110 3GHz
奔腾 M715 1.5GHz 酷睿2至强 X5482 3.2GHz
奔腾 M705 1.5GHz 酷睿2至强 X5472 3GHz
奔腾 M778 1.6GHz 酷睿2至强 X5460 3.16GHz
奔腾 M758 1.5GHz 酷睿2至强 X5450 3GHz
奔腾 M738 1.4GHz 酷睿2至强 E5472 3GHz
奔腾 M718 1.3GHz 酷睿2至强 E5462 2.8GHz
奔腾 M773 1.3GHz 酷睿2至强 E5450 3GHz
奔腾 M753 1.2GHz 酷睿2至强 E5440 2.83GHz
奔腾 M733J 1.1GHz 酷睿2至强 E5430 2.66GHz
奔腾 M733 1.1GHz 酷睿2至强 L5420 2.5GHz
奔腾 M723 1.0GHz 酷睿2至强 E5420 2.5GHz
奔腾 M713 1.1GHz 酷睿2至强 L5410 2.33GHz
奔腾4 670 3.8GHz 酷睿2至强 E5410 2.33GHz
奔腾4 661 3.6GHz 酷睿2至强 E5405 2GHz
奔腾4 660 3.6GHz 酷睿2至强 X5272 3.4GHz
奔腾4 651 3.4GHz 酷睿2至强 X5260 3.33GHz
奔腾4 650 3.4GHz 酷睿2至强 E5205 1.86GHz
奔腾4 641 3.2GHz 酷睿2至强 X7350 2.93GHz
奔腾4 640 3.2GHz 酷睿2至强 X5365 3GHz
奔腾4 631 3GHz 酷睿2至强 X5355 2.66GHz
奔腾4 630 3GHz 酷睿2至强 X3230 2.66GHz
奔腾4 551 3.4GHz 酷睿2至强 X3220 2.4GHz
奔腾4 541 3.2GHz 酷睿2至强 X3210 2.13GHz
奔腾4 531 3GHz 酷睿2至强 L7345 1.86GHz
奔腾4 524 3.06GHz 酷睿2至强 L5335 2GHz
奔腾4 521 2.8GHz 酷睿2至强 L5320 1.86GHz
移动式P4 552 3.46GHz 酷睿2至强 L5310 1.6GHz
移动式P4 548 3.33GHz 酷睿2至强 E7340 2.4GHz
移动式P4 538 3.2GHz 酷睿2至强 E7330 2.4GHz
移动式P4 532 3.06GHz 酷睿2至强 E7320 2.13GHz
移动式P4 518 2.8GHz 酷睿2至强 E7310 1.6GHz
奔腾D D960 3.6GHz 酷睿2至强 E5345 2.33GHz
奔腾D D950 3.4GHz 酷睿2至强 E5335 2GHz
奔腾D D945 3.4GHz 酷睿2至强 E5320 1.86GHz
奔腾D D940 3.2GHz 酷睿2至强 E5310 1.6GHz
奔腾D D935 3.2GHz 酷睿2至强 E7220 2.93GHz
奔腾D D930 3GHz 酷睿2至强 E7210 2.4GHz
奔腾D D925 3GHz 酷睿2至强 7150N 3.5GHz
奔腾D D920 2.8GHz 酷睿2至强 7140M 3.4GHz
奔腾D D915 2.8GHz 酷睿2至强 7140N 3.33GHz
奔腾D D840 3.2GHz 酷睿2至强 7130M 3.2GHz
奔腾D D830 3GHz 酷睿2至强 7130N 3.16GHz
奔腾D D820 2.8GHz 酷睿2至强 7120M 3GHz
奔腾D D805 2.66GHz 酷睿2至强 7120N 3GHz
奔腾双核 E2220 2.4GHz 酷睿2至强 7110M 2.6GHz
奔腾双核 E2200 2.2GHz 酷睿2至强 7110N 2.5GHz
奔腾双核 E2180 2GHz 酷睿2至强 5160 3GHz
奔腾双核 E2160 1.8GHz 酷睿2至强 5150 2.66GHz
奔腾双核 E2140 1.6GHz 酷睿2至强 5148LV 2.33GHz
奔腾双核 T2370 1.73GHz 酷睿2至强 5140 2.33GHz
奔腾双核 T2330 1.6GHz 酷睿2至强 5130 2GHz
奔腾双核 T2310 1.46GHz 酷睿2至强 5120 1.86GHz
奔腾双核 T2130 1.86GHz 酷睿2至强 5110 1.6GHz
奔腾双核 T2080 1.73GHz 酷睿2至强 5080 3.73GHz
奔腾双核 T2060 1.6GHz 酷睿2至强 5063 3.2GHz
奔腾至尊 965 3.73GHz 酷睿2至强 5060 3.2GHz
奔腾至尊 955 3.46GHz 酷睿2至强 5050 3GHz
奔腾至尊 840 3.2GHz 酷睿2至强 5030 2.67GHz
酷睿单核 T1400 1.83GHz 酷睿2至强 3085 3GHz
酷睿单核 T1300 1.66GHz 酷睿2至强 3075 2.66GHz
酷睿单核 U1500 1.33GHz 酷睿2至强 3070 2.66GHz
酷睿单核 U1400 1.2GHz 酷睿2至强 3065 2.33GHz
酷睿单核 U1300 1.06GHz 酷睿2至强 3060 2.4GHz
酷睿双核 T2700 2.33GHz 酷睿2至强 3050 2.13GHz
酷睿双核 T2600 2.16GHz 酷睿2至强 3040 1.86GHz
酷睿双核 T2500 2GHz 酷睿2至强 7041 3GHz
酷睿双核 T2400 1.83GHz 酷睿2至强 7040 3GHz
酷睿双核 T2300 1.66GHz 酷睿2至强 7030 2.8GHz
酷睿双核 T2300E 1.66GHz 酷睿2至强 7020 2.66GHz
酷睿双核 T2700 2.33GHz 安腾 9150M 1.66GHz
酷睿双核 T2600 2.16GHz 安腾 9150N 1.6GHz
酷睿双核 T2500 2GHz 安腾 9140M 1.66GHz
酷睿双核 T2400 1.83GHz 安腾 9140N 1.6GHz
酷睿双核 T2300 1.66GHz 安腾 9130M 1.66GHz
酷睿双核 T2300E 1.66GHz 安腾 9120N 1.42GHz
酷睿双核 L2500 1.83GHz 安腾 9110N 1.6GHz
酷睿双核 L2400 1.66GHz 安腾 9050 1.6GHz
酷睿双核 L2300 1.5GHz 安腾 9040 1.6GHz
酷睿双核 U2500 1.2GHz 安腾 9030 1.6GHz
酷睿双核 U2400 1.06GHz 安腾 9020 1.42GHz
酷睿2单核 U2200 1.2GHz 安腾 9015 1.4GHz
酷睿2单核 U2100 1.06GHz 安腾 9010 1.6GHz
酷睿2双核 E8500 3.16GHz
i3 330m 酷睿T8300
I3 330M 强一些 T8300 大约差5%吧
其实T8300 也是极其强悍的
i3 330m 能强一些
差一个等级吧
一个是中端 一个是高端
不过T8300也很不错了 但是好像已经下线了
如果想买笔记本 还是买i3的吧
酷睿2双核: T8300怎么样,i3怎么样,哪个更好?
相较而言当然是i3更好,T8300貌似已经下了,你要是选的本本还是买i3的吧
当然是i3的好啦,i3是超限成四核
帮忙比较一下T7300与T8300
酷睿2T8300和T7300性能比没有多大差别。处理主频8300的是2.4GHZ,7300是2.2GHZ。只有这个差别,但是差别不大,说实话平常的运行根本卡不出来,不存在什么质的飞跃。
Txxx是Intel移动版双核CPU的型号,也就是笔记本CPU,其中分为T2
T5
T7及T8系列。T2系列为低端产品,如T2330
T2350;T5为中端产品,如T5450
T5470;T7为高端产品,如T7250
T7500;T8为刚刚上市的最新的45NM工艺产品,也属于高端,并有逐步替代T7系列的趋势,如T8100
T8300等。
T2使用的是Core
1的核心构架,T5和T7是Core2的核心构架,因此在节能和效率方面比T5和T7要差一个档次,T5和T7的区别主要是前段总线频率和二级缓存,T5可以说是T7的缩水产品。
整体性能评价(摘抄IT168.com)
如果以T7500为标准
10分,则
T9300为12.5分
T8500为11分、
T8300为10.5分、
T8100为9.5分
T7700为10.5分、T7500为10分、
T7300为9.5分、
T7100为8.5分
T5470为7.5分
T5450为7分
T2390为6分、
T2370为5.5分、
T2330为5分
Intel
酷睿2双核
T7300(2.0GHz)
Intel
酷睿2双核
T7500(2.2GHz)
Intel
酷睿2双核
T9500(2.6GHz)
Intel
酷睿2
X7900
(2.8GHz)
Intel
酷睿2双核
E6850(3.0GHz)
Intel
酷睿2双核
U7700(1.33GHz)
Intel
赛扬双核
T1400(1.73GHz)
Intel
酷睿2双核
P7500
(1.6GHz)
Intel
酷睿2双核
SL7100
1.2GHz
Intel
酷睿2双核
T9300(2.5GHz)
Intel
酷睿2双核
T8300(2.4GHz)
Intel
酷睿2双核
T8100(2.1GHz)
Intel
酷睿2双核
T7800(2.6GHz)
Intel
酷睿2双核
T7700(2.4GHz)
Intel
酷睿2双核
T7600(2.33GHz)
Intel
酷睿2双核
T7400(2.16GHz)
Intel
酷睿2双核
T7250(2.0GHz)
Intel
酷睿2双核
T7200(2.0GHz)
Intel
酷睿2双核
T7100(1.8GHz)
Intel
酷睿2双核
T5750(2.0GHz)
Intel
酷睿2双核
T5600(1.83GHz)
Intel
酷睿2双核
T5550(1.83GHz)
Intel
酷睿2双核
T5470(1.6GHz)
Intel
酷睿2双核
T5450(1.66GHz)
Intel
酷睿2双核
T5300(1.73GHz)
Intel
酷睿2双核
T5270(1.4GHz)
Intel
酷睿2双核
T5500(1.66GHz)
Intel
酷睿2双核
T5250(1.5GHz)
Intel
酷睿2双核
T5200(1.6GHz)
Intel
酷睿2双核
L7700(1.8GHz)
Intel
酷睿2双核
L7500(1.6GHz)
Intel
酷睿2双核
L7300(1.4GHz)
Intel
酷睿2双核
L7200(1.33GHz)
Intel
酷睿2双核
U7600(1.2GHz)
Intel
酷睿2双核
U7500(1.06GHz)
Intel
酷睿双核
T2600(2.16GHz)
Intel
酷睿双核
T2450(2.0GHz)
Intel
酷睿双核
T2400(1.83GHz)
Intel
酷睿双核
T2300E(1.66GHz)
Intel
酷睿双核
T2250(1.73GHz)
Intel
酷睿双核
T2050(1.6GHz)
Intel
酷睿双核
U2500(1.2GHz)
Intel
酷睿双核
U2400(1.06GHz)
Intel
酷睿双核
T2350(1.86GHz)
Intel
酷睿双核
L2400(1.66GHz)
Intel
酷睿单核
T1400(1.83GH
查看原帖>>
酷睿2T8300和T7300性能比没有多大差别。处理主频8300的是2.4GHZ,7300是2.2GHZ。只有这个差别,但是差别不大,说实话平常的运行根本卡不出来,不存在什么质的飞跃。
Txxx是Intel移动版双核CPU的型号,也就是笔记本CPU,其中分为T2 T5 T7及T8系列。T2系列为低端产品,如T2330 T2350;T5为中端产品,如T5450 T5470;T7为高端产品,如T7250 T7500;T8为刚刚上市的最新的45NM工艺产品,也属于高端,并有逐步替代T7系列的趋势,如T8100 T8300等。
T2使用的是Core 1的核心构架,T5和T7是Core2的核心构架,因此在节能和效率方面比T5和T7要差一个档次,T5和T7的区别主要是前段总线频率和二级缓存,T5可以说是T7的缩水产品。
整体性能评价(摘抄IT168.com)
如果以T7500为标准 10分,则
T9300为12.5分
T8500为11分、 T8300为10.5分、 T8100为9.5分
T7700为10.5分、T7500为10分、 T7300为9.5分、 T7100为8.5分
T5470为7.5分 T5450为7分
T2390为6分、 T2370为5.5分、 T2330为5分
Intel 酷睿2双核 T7300(2.0GHz)
Intel 酷睿2双核 T7500(2.2GHz)
Intel 酷睿2双核 T9500(2.6GHz)
Intel 酷睿2 X7900 (2.8GHz)
Intel 酷睿2双核 E6850(3.0GHz)
Intel 酷睿2双核 U7700(1.33GHz)
Intel 赛扬双核 T1400(1.73GHz)
Intel 酷睿2双核 P7500 (1.6GHz)
Intel 酷睿2双核 SL7100 1.2GHz
Intel 酷睿2双核 T9300(2.5GHz)
Intel 酷睿2双核 T8300(2.4GHz)
Intel 酷睿2双核 T8100(2.1GHz)
Intel 酷睿2双核 T7800(2.6GHz)
Intel 酷睿2双核 T7700(2.4GHz)
Intel 酷睿2双核 T7600(2.33GHz)
Intel 酷睿2双核 T7400(2.16GHz)
Intel 酷睿2双核 T7250(2.0GHz)
Intel 酷睿2双核 T7200(2.0GHz)
Intel 酷睿2双核 T7100(1.8GHz)
Intel 酷睿2双核 T5750(2.0GHz)
Intel 酷睿2双核 T5600(1.83GHz)
Intel 酷睿2双核 T5550(1.83GHz)
Intel 酷睿2双核 T5470(1.6GHz)
Intel 酷睿2双核 T5450(1.66GHz)
Intel 酷睿2双核 T5300(1.73GHz)
Intel 酷睿2双核 T5270(1.4GHz)
Intel 酷睿2双核 T5500(1.66GHz)
Intel 酷睿2双核 T5250(1.5GHz)
Intel 酷睿2双核 T5200(1.6GHz)
Intel 酷睿2双核 L7700(1.8GHz)
Intel 酷睿2双核 L7500(1.6GHz)
Intel 酷睿2双核 L7300(1.4GHz)
Intel 酷睿2双核 L7200(1.33GHz)
Intel 酷睿2双核 U7600(1.2GHz)
Intel 酷睿2双核 U7500(1.06GHz)
Intel 酷睿双核 T2600(2.16GHz)
Intel 酷睿双核 T2450(2.0GHz)
Intel 酷睿双核 T2400(1.83GHz)
Intel 酷睿双核 T2300E(1.66GHz)
Intel 酷睿双核 T2250(1.73GHz)
Intel 酷睿双核 T2050(1.6GHz)
Intel 酷睿双核 U2500(1.2GHz)
Intel 酷睿双核 U2400(1.06GHz)
Intel 酷睿双核 T2350(1.86GHz)
Intel 酷睿双核 L2400(1.66GHz)
Intel 酷睿单核 T1400(1.83GHz)
Intel 酷睿单核 T1350(1.86GHz)
Intel 酷睿单核 T1300(1.66GHz)
Intel 酷睿单核 U1500(1.33GHz)
Intel 酷睿单核 U1400(1.2GHz)
Intel 酷睿单核 U1300(1.06GHz)
Intel 奔腾双核 T2390(1.86GHz)
Intel 奔腾双核 T2370(1.73GHz)
Intel 奔腾双核 T2330(1.6GHz)
Intel 奔腾双核 T2310(1.46GHz)
Intel 奔腾双核 T2130(1.86GHz)
Intel 奔腾双核 T2080(1.73GHz)
Intel 奔腾双核 T2060(1.6GHz)
奔腾-M 1.5GHz
奔腾-M 733 1.1GHz
赛扬 540 1.86GHz
赛扬-M 900MHz
奔腾-M 725
赛扬-M 550
赛扬-M 540 1.86GHz
赛扬-M 530 1.8GHz
赛扬-M 520 1.6GHz
赛扬-M 440 1.86GHz
赛扬-M 430 1.73GHz
赛扬-M 420 1.6GHz
赛扬-M 410 1.46GHz
赛扬-M 380 1.6GHz
赛扬-M 373 1.5GHz
AMD Athlon 64 X2 TK-57 1.9GHz
AMD Athlon 64 X2 TK-56 1.8GHz
AMD Athlon 64 X2 TK-55 1.8GHz
AMD Athlon 64 X2 TK-53 1.7GHz
AMD Turion 64 X2 TL-66 2.3GHz
AMD Turion 64 X2 TL-64 2.2GHz
AMD Turion 64 X2 TL-60 2.0GHz
AMD Turion 64 X2 TL-58 1.8GHz
AMD Turion 64 X2 TL-56 1.8GHz
AMD Turion 64 X2 TL-62 2.1GHz
AMD Turion 64 X2 TL-53 1.7GHz
AMD Turion 64 X2 TL-52 1.6GHz
AMD Turion 64 X2 TL-50 1.6GHz
AMD Turion 64 MK-38 2.2GHz
AMD Turion 64 MK-36 2.0GHz
AMD Turion 64 MT-34 1.8GHz
AMD Sempron 3600+ 2.0GHz
AMD Sempron 3500+ 1.9GHz
AMD Sempron 3400+ 1.8GHz
AMD Sempron 3200+ 1.6GHz
VIA C7-M 1.5GHz
VIA C7-M 754 1.5GHz
酷睿和酷睿2
现在的酷睿2 更早以前是服务器领域的处理器架构
改良后应用到台式机,一出生就是酷睿2
【酷睿简介】
英特尔处理器的名称,英文名是Core,服务器版的开发代号为Woodcrest,桌面版的开发代号为Conroe,移动版的开发代号为Merom。,分双核、四核、八核三种。酷睿处理器采用800MHz-1333Mhz的前端总线速率,45nm/65nm制程工艺,2M/4M/8M/12M/16M L2缓存,双核酷睿处理器通过SmartCache技术两个核心共享12M L2资源。
英特尔公司已经结束使用长达12年之久的“奔腾”的处理器转而推出“Core 2 Duo”和“Core 2 Quad”品牌。core2 quad logo
“奔腾”作为消费者所熟悉的一个品牌将逐渐转向经济型产品。
[编辑本段]【酷睿一代】
英特尔先推出的CORE用于移动计算机上市不久即被CORE2取代。
【酷睿二代】
core2 extreme logo2006年5月9日– 英特尔公司在京宣布,英特尔 酷睿?2双核处理器将成为该公司未来强大的、具有更高能效的处理器的新品牌,两个月后将要发布的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处理器都将采用这个新品牌。
包括DUO双核和QUAD四核,即将推出八核,但没有单核(现在有了,在笔记本配置里看到过)
应用的核心“Merom用于移动计算机”“Conroe用于桌面计算机”“Woodcrest用于服务器”
英特尔2006年7月份将推出的是65纳米“Merom用于移动计算机T”“Conroe用于桌面计算机E”“Woodcrest用于服务器XEON ITANIUM” 双内核处理。
架构体系已经完全摒弃了Pentium M和Pentium 4 NetBurst。
“酷睿”是一款领先节能的新型微架构,设计的出发点是提供卓然出众的性能和能效,提高每瓦特性能,也就是所谓的能效比。早期的酷睿是基于笔记本处理器的。
酷睿2:英文Core 2 Duo,是英特尔推出的新一代基于Core微架构的产品体系统称。于2006年7月27日发布。酷睿2,是一个跨平台的构架体系,包括服务器版、桌面版、移动版三大领域。其中,服务器版的开发代号为Woodcrest,桌面版的开发代号为Conroe,移动版的开发代号为Merom。
【酷睿一代和二代区别及演变过程】
2006年7月27日,Intel全球同步正式发布了代号Conroe和Merom的新一代台式机和笔记本处理器,包括Core 2 Duo和Core 2 Extreme两个品牌,处理器中文名“酷睿2双核”和“酷睿2至尊版”。Intel原计划在发布Conroe四周之后再发布Merom,但鉴于二者基于同样的核心架构,而且已经归于同一品牌Core 2 Duo之下(最顶级的X6800为Core 2 Extreme),所以分两次发布意义不大,故而将Merom提前与Conroe一同推出。其中桌面和移动平台都叫做Core 2 Duo,可以看出Intel为统一桌面和移动双平台架构的特别用心。Intel正在逐渐淡化桌面处理器和移动处理器的差别,将Conroe和Merom同命名为Core 2 Duo即可见一斑,因此一同发布也不足为奇。
Core 2 Duo在单个芯片上封装了2.91亿个晶体管,并且在功耗降低40%的同时提供满足当前和未来应用所需的极高性能,功耗的降低得益于它是基于上一代移动平台Core Duo的核心技术开发而来。但具体强大到什么程度其结果很有可能出乎您的意料之外。暂且可以透露一下,这次测试用的T7200在超频测试中达到2.64GHz频率时Supei pi 一百万位测试用时20秒,而要达到这个成绩需要采用 NetBurst 架构的 Pentium 4 处理器超频到6GHz左右,或者 AMD 的 K8 处理器超频到4GHz左右。足见其性能的强大和核心架构的先进。此外,Conroe处理器还支持Intel的VT、EIST、EM64T和XD技术,并加入了SSE4指令集。由于Core的高效架构,Conroe不再提供对HT的支持。
有一点要特别说明:由于Core和 Conroe两个单词在结构上颇为类似,因此有不少消费者往往将Core和Conroe混淆。实际上,我们把Core音译为酷睿,它是Intel下一代处理器产品将统一采用的微架构,而Conroe只是对基于Core微架构的Intel下一代桌面平台级产品的代号。除Conroe处理器之外,Core微架构还包括代号为Merom的移动平台处理器和代号为Woodcrest的服务器平台处理器。采用Core的处理器将被统一命名。由于上一代采用Yonah微架构的处理器产品被命名为Core Duo,因此为了便于与前代Intel双核处理器区分,Intel下一代桌面处理器Conroe以及下一代笔记本处理器Merom都将被统一叫做Core 2 Duo。另外,Intel的顶级桌面处理器被命名为Core 2 Extreme,以区别于主流处理器产品。
此次发布的Conroe/Merom共计10款,其中代号以E和X开头的5款面向台式机,以T开头的4款面向笔记本。
英特尔初期发布Core微架构处理器包含E6000桌面系列和T7000、T5000移动系列,E6000系列处理器外频为266MHz,前端总线频率为1066MHz,拥有2MB(E6300、E6400)或4MB(E6600、E6700) 二级缓存,面向高性能市场;稍后推出的E4000系列外频相对低一些,为200MHz,前端总线800MHz,定位低于E6000系列,发布时间将延后至2007年第一季度。除普通版Conroe之外,Intel还将发布Conroe XE处理器取代现有的旗舰产品Pentium XE——即X6800。
虽然桌面平台的Conroe的前端总线为1066MHz,但这次的主角移动版处理器Merom前端总线均为667MHz(Merom处理器原本是属于下一代移动平台Santa Rosa上的处理器产品,现在不得不在Santa Rosa平台推出之前先把Merom处理器推向市场,并可以顺利地植入目前的Napa平台上面。为了在Intel 945芯片组上面运行,其前端总线为了适合于Intel 945芯片组,而仍然保留667MHz的前端总线设计。而今后出现的Santa Rosa平台上的Merom处理器其前端总线就改为800MHz。这种情景与当年推出400MHz的Dothan为适应Intel 855芯片组的做法十分相似)。二级缓存则加大为4MB(低端的T5000系列仍为2MB),意味着缓存中可以寄存更多等待处理数据,减少处理器与内存以及外围设备间数据传输的瓶颈,提高指令的命中率,大大提高执行效能。
随着Napa平台上Yonah处理器被替换成Merom处理器,这也意味着英特尔移动处理器开始进入64位元双核技术时代,Yonah作为双核移动处理器的首战英雄将开始退居其后。
Core架构的Merom处理器确实性能强劲。在多项测试中,频率2GHz的T7200能战胜频率2.33GHz的T2700就是最好的证明。但是您同时也注意到了,在移动平台Merom虽然性能强劲,但并没有给您带来太大的惊喜。虽然胜过Yonah,但幅度都不大,而且在一些测试项中,频率稍低的T7200也是输给了T2700的。因此可能在移动平台Core微架构的优势不像桌面平台那样出彩——一颗频率最低的E6300也可以全歼高频率的Pentium D。究其原因就是Yonah本身就比较优秀,而不像NetBurst那样失败,况且Core微架构本身就是在Yonah微架构改进而来,成绩不会形成太大的反差也在情理之中。
现在有必要对Core 微架构做一个简单的概括:Core微架构是Intel的以色列设计团队在Yonah微架构基础之上改进而来的新一代微架构。最显著的变化在于在各个关键部分进行强化。为了提高两个核心的内部数据交换效率采取共享式二级缓存设计,2个核心共享高达4MB的二级缓存。其内核采用较短的14级有效流水线设计,每个核心都内建32KB一级指令缓存与32KB一级数据缓存,2个核心的一级数据缓存之间可以直接传输数据。每个核心内建4组指令解码单元,支持微指令融合与宏指令融合技术,每个时钟周期最多可以解码5条X86指令,并拥有改进的分支预测功能。每个核心内建5个执行单元子系统,执行效率颇高。加入对EM64T与SSE4指令集的支持。由于对EM64T的支持使得其可以拥有更大的内存寻址空间,弥补了Yonah的不足,在新一代内存消耗大户——vista操作系统普及之后,这个优点可以使得Core微架构拥有更长的生命周期。而且使用了Intel最新的五大提升效能和降低功耗的新技术,包括:具有更好的电源管理功能;支持硬件虚拟化技术和硬件防病毒功能;内建数字温度传感器;提供功率报告和温度报告等。尤其是这些节能技术的采用对于移动平台意义尤为重大。
[编辑本段]【酷睿特性】
全新的Core架构,彻底抛弃了Netburst架构
制造工艺为65nm或45nm
全线产品均为双核心,L2缓存容量提升到4MB
晶体管数量达到2.91 亿个,核心尺寸为143平方毫米
性能提升40%
能耗降低40%,主流产品的平均能耗为65瓦特,顶级的X6800也仅为75瓦特
前端总线提升至1066Mhz(Conroe),1333Mhz(Woodcrest),800Mhz(Merom)
服务器类Woodcrest为开发代号,实际的产品名称为Xeon 5100系列。
采用LGA775接口。
Xeon 5100系列包含两种FSB的产品规格(5110采用1066 MHz,5130采用1333 MHz)。拥有两个处理核心和4MB共享式二级缓存,平均功耗为65W,最大仅为80W,较AMD的Opteron的95W功耗很具优势。
台式机类Conroe处理器分为普通版和至尊版两种,产品线包括E6000系列和E4000系列,两者的主要差别为FSB频率不同。
普通版E6000系列处理器主频从1.8GHz到2.67GHz,频率虽低,但由于优秀的核心架构,Conroe处理器的性能表现优秀。此外, Conroe处理器还支持Intel的VT、EIST、EM64T和XD技术,并加入了SSE4指令集。由于Core的高效架构,Conroe不再提供对 HT的支持。
[编辑本段]【酷睿创新特征】
英特尔酷睿(TM)微体系结构,是一款领先节能的新型微架构,设计的出发点是提供卓然出众的性能和能效,提高每瓦特性能,也就是所谓的能效比。英特尔酷睿(TM)微体系结构面向服务器、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等多种处理器进行了多核优化,其创新特性可带来更出色的性能、更强大的多任务处理性能和更高的能效水平,各种平台均可从中获得巨大优势:
服务器可以更快速,更低的功耗为企业节省大笔开支,创新技术保证安全稳定的运行。
台式机可以在占用更小空间的同时,为家庭用户带来更多全新的娱乐体验,为企业员工带来更高的工作效率。
笔记本电脑用户可以获得更高的移动性能和更耐久的电池使用时间。
下面让我们来详细了解英特尔酷睿(TM)微体系结构的几大主要创新,能够为您带来哪些好处。
英特尔宽位动态执行(Intel Wide Dynamic Execution)
当今衡量一款处理器的性能水平,已经不能再单纯的以频率的高低考量,而是更强调“每瓦特性能”,也就是所谓的能效比。“性能=频率×每个时钟周期的指令数”是英特尔提出的对性能的创新理解,英特尔宽位动态执行通过提升每个时钟周期完成的指令数,从而显著改进执行能力。
英特尔酷睿(TM)微架构拥有4组解码器,相比上代Pentium Pro (P6) / Pentium II / Pentium III / Pentium M架构拥有3组可多处理一组指令,简单讲,每个内核将变得更加“宽阔”,这样每个内核就可以同时处理更多的指令。
英特尔酷睿(TM)微体系结构在提升每个时钟周期的指令数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例如新加入宏融合(Macro-Fusion)技术,它可以让处理器在解码的同时,将同类的指令融合为单一的指令,这样可以减少处理的指令总数,让处理器在更短的时间内处理更多的指令。为此英特尔酷睿(TM)微体系结构也改良了ALU(算术逻辑单元)以支持宏融合技术。
英特尔智能功率能力(Intel Intelligent Power Capability)
英特尔智能功率能力,可以进一步降低功耗,优化电源使用,从而为服务器、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提供个更高的每瓦特性能。新一代处理器在制程技术方面做出优化,采用了先进的65nm应变硅技术、加入低K栅介质及增加金属层,相比上代90nm制程减少漏电达1000倍。
值得注意的是,英特尔加入了超精细的逻辑控制机能独立开关各运算单元,具体来讲,酷睿(TM)微体系结构采用先进的功率门控技术。以往功率门控技术实现起来十分困难,因为元件开关过程需要消耗一定的能源,而且由休眠到恢复工作也会出现延迟,但英特尔酷睿(TM)微体系结构已经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该特性,可以智能地打开当前需要运行的子系统,而其他部分则处于休眠状态,这样将大幅降低处理器的功耗及发热。
英特尔高级智能高速缓存(Intel Advanced Smart Cache)
以往的多核心处理器,其每个核心的二级缓存是各自独立的,这就造成了二级缓存不能够被充分利用,并且两个核心之间的数据交换路线也更为冗长,必须要通过共享的前端串行总线和北桥来进行数据交换,影响了处理器工作效率。
英特尔酷睿(TM)微结构体系结构采用了共享二级缓存的做法,有效加强了多核心架构的效率。这样的好处是,两个核心可以共享二级缓存,大幅提高了二级高速缓存的命中率,从而可以较少通过前端串行总线和北桥进行外围交换。
英特尔高级智能高速缓存还有其他方面的优势,每个核心都可以动态支配全部二级高速缓存。当某一个内核当前对缓存的利用较低时,另一个内核就可以动态增加占用二级缓存的比例。甚至当其中的一个内核关闭时,仍可以保持全部缓存在工作状态,另外也可以根据需求关闭部分缓存来降低功耗。
这样可以降低二级缓存的命中失误,减少数据延迟,改进处理器效率,增加绝对性能和每瓦特性能。
英特尔智能内存访问(Intel Smart Memory Access)
英特尔智能内存访问是另一个能够提高系统性能的特性,通过缩短内存延迟来优化内存数据访问。英特尔智能内存访问能够预测系统的需要,从而提前载入或预取数据,反映到用户的直接使用体验上,就是大幅提高了执行程序的效率。
以前我们要从内存中读取数据,就需要等待处理器完成前面的所以指令后才可以进行,这样的效率显然是低下的。而英特尔酷睿(TM)微体系结构中加入一项名为内存消歧的能力,它可以对内存读取顺序做出分析,智能地预测和装载下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数据,这样能够减少处理器的等待时间,减少闲置,同时降低内存读取的延迟,而且它可以侦测出冲突并重新读取正确的资料及重新执行指令,保证运算结果不会出错误,大大提高了执行效率。
英特尔高级数字媒体增强(Intel Advanced Digital Media Boost)
上面提到了“性能=频率×每个时钟周期的指令数”这个新概念,而英特尔高级数字媒体增强也同样是为了提高每个时钟周期的指令数而诞生,它可以提高SIMD流指令扩展指令(SSE/SSE2/SSE3)的执行效率。之前的处理器需要两个时钟周期来处理一条完整指令,而Intel酷睿微体系结构则拥有128位的SIMD执行能力,一个时钟周期就可以完成一条指令,效率提升明显。
当前SSE指令集已经十分普遍地用于主流的软件中,包括绘图、影像、音频、加密、数学运算等用途,单周期128位SIMD处理器能力令处理器拥有高能效表现。
基于以上这些先进的创新特性,英特尔酷睿(TM)微体系结构提供了比前代架构更卓越的性能和更高的能效,为服务器、台式机和移动平台带来了振奋人心的全新高能效表现。
[编辑本段]【酷睿全部型号】
Pentium Extreme系列
可能有人会认为这是奔腾系列产品
但是它跟以前的奔腾有本质区别 不是沿用从前的NETBURST架构而采用的是CONROE新架构
PE 2140 1.6Ghz 800FSB 1MB L2 CACHE X86-EM64T 65nm 19W实际功耗
PE 2160 1.8Ghz 800FSB 1MB L2 CACHE X86-EM64T 65nm 19W实际功耗
PE 2180 2.0Ghz 800FSB 1MB L2 CACHE X86-EM64T 65nm 19W实际功耗
PE 2200 2.2Ghz 800FSB 1MB L2 CACHE X86-EM64T 65nm 19W实际功耗
PE 2220 2.4Ghz 800FSB 1MB L2 CACHE X86-EM64T 65nm 19W实际功耗
PE 5200 2.5Ghz 800FSB 2MB L2 CACHE X86-EM64T 45nm (Wolfdale新架构)
Core 2 Duo Extreme系列
E4300 E4400 E4500 22W实际功耗 65nm
E6300 E6400 E6500 E6600 E6700 E6800 1033-1600FSB 最大6MB CACHE 65nm 22-65W实际功耗
即将上市的E8XXX系列,45nm 更低功耗,更高主频
笔记本CORE T系列
T2XXX(65nm) (其中T2370、T2330、T2310、T2130、T2080、T2060、T2410、T2390是移动版的奔腾双核)
T5XXX(65nm)
T6XXX(45nm)
T7XXX(65nm)
T8XXX(45nm)
T9XXX(45nm)
笔记本酷睿2双核 P系列
P7500(MacbookAir)
P8XXX
笔记本酷睿双核 U系列
U2XXX
U7XXX
笔记本酷睿双核L系列
L2XXX
L7XXX
酷睿2双核家族
E8500 45 纳米 6 MB 二级 3.16 GHz 1333 MHz
E8400 45 纳米 6 MB 二级 3 GHz 1333 MHz
E8200 45 纳米 6 MB 二级 2.66 GHz 1333 MHz
E8190 45 纳米 6 MB 二级 2.66 GHz 1333 MHz
T9500 45 纳米 6 MB 二级 2.60 GHz 800 MHz
T9300 45 纳米 6 MB 二级 2.50 GHz 800 MHz
T8300 45 纳米 3 MB 二级 2.40 GHz 800 MHz
T8100 45 纳米 3 MB 二级 2.10 GHz 800 MHz
E6850 65 纳米 4 MB 二级 3 GHz 1333 MHz
E6750 65 纳米 4 MB 二级 2.66 GHz 1333 MHz
E6700 65 纳米 4 MB 二级 2.66 GHz 1066 MHz
E6600 65 纳米 4 MB 二级 2.40 GHz 1066 MHz
E6550 65 纳米 4 MB 二级 2.33 GHz 1333 MHz
E6540 65 纳米 4 MB 二级 2.33 GHz 1333 MHz
E6420 65 纳米 4 MB 二级 2.13 GHz 1066 MHz
E6400 65 纳米 2 MB 二级 2.13 GHz 1066 MHz
E6320 65 纳米 4 MB 二级 1.86 GHz 1066 MHz
E6300 65 纳米 2 MB 二级 1.86 GHz 1066 MHz
E4600 65 纳米 2 MB 二级 2.40 GHz 800 MHz
E4500 65 纳米 2 MB 二级 2.20 GHz 800 MHz
E4400 65 纳米 2 MB 二级 2.00 GHz 800 MHz
E4300 65 纳米 2 MB 二级 1.80 GHz 800 MHz
T7800 65 纳米 4 MB 二级 2.60 GHz 800 MHz
T7700 65 纳米 4 MB 二级 2.40 GHz 800 MHz
T7600 65 纳米 4 MB 二级 2.33 GHz 667 MHz
T7500 65 纳米 4 MB 二级 2.20 GHz 800 MHz
T7400 65 纳米 4 MB 二级 2.16 GHz 667 MHz
T7300 65 纳米 4 MB 二级 2.00 GHz 800 MHz
T7250 65 纳米 2 MB 二级 2.00 GHz 800 MHz
T7200 65 纳米 4 MB 二级 2.00 GHz 667 MHz
T7100 65 纳米 2 MB 二级 1.80 GHz 800 MHz
T5750 65 纳米 2 MB 二级 2.00 GHz 667 MHz
T5600 65 纳米 2 MB 二级 1.83 GHz 667 MHz
T5550 65 纳米 2 MB 二级 1.83 GHz 667 MHz
T5500 65 纳米 2 MB 二级 1.66 GHz 667 MHz
T5470 65 纳米 2 MB 二级 1.60 GHz 800 MHz
T5450 65 纳米 2 MB 二级 1.66 GHz 667 MHz
T5300 65 纳米 2 MB 二级 1.73 GHz 533 MHz
T5270 65 纳米 2 MB 二级 1.40 GHz 800 MHz
T5250 65 纳米 2 MB 二级 1.50 GHz 667 MHz
T5200 65 纳米 2 MB 二级 1.60 GHz 533 MHz
L7500 65 纳米 4 MB 二级 1.60 GHz 800 MHz
L7400 65 纳米 4 MB 二级 1.50 GHz 667 MHz
L7300 65 纳米 4 MB 二级 1.40 GHz 800 MHz
L7200 65 纳米 4 MB 二级 1.33 GHz 667 MHz
U7700 65 纳米 2 MB 二级 1.33 GHz 533 MHz
U7600 65 纳米 2 MB 二级 1.20 GHz 533 MHz
U7500 65 纳米 2 MB 二级 1.06 GHz 533 MHz
[编辑本段]酷睿四核
台式四核
面向台式机的英特尔? 酷睿?2 四核处理器采用强大的多核技术,能有效处理密集计算和虚拟化工作负载。最新型英特尔? 酷睿?2 四核处理器基于 45 纳米英特尔? 酷睿? 微体系结构,具有速度快、温度低、噪音小的优点,可满足下一代高线程应用的带宽需求,是台式机和工作站的理想选择。
此外,利用可选英特尔? 博锐? 处理器技术,您可以通过无线方式在防火墙以外远程隔离、诊断和修复受感染的台式机和移动工作站,即使远程电脑处于关机状态,或操作系统无法响应。
Q9650
12 MB 二级高速缓存
3 GHz
1333 MHz
Q9550S
12 MB 二级高速缓存
2.83 GHz
1333 MHz
Q9550
12 MB 二级高速缓存
2.83 GHz
1333 MHz
Q9505S
6 MB 二级高速缓存
2.83 GHz
1333 MHz
Q9505
6 MB 二级高速缓存
2.83 GHz
1333 MHz
Q9450
12 MB 二级高速缓存
2.66 GHz
1333 MHz
Q9400S
6 MB 二级高速缓存
2.66 GHz
1333 MHz
Q9400
6 MB 二级高速缓存
2.66 GHz
1333 MHz
Q9300
6 MB 二级高速缓存
2.50 GHz
1333 MHz
Q8400S
4 MB 二级高速缓存
2.66 GHz
1333 MHz
Q8400
4 MB 二级高速缓存
2.66 GHz
1333 MHz
Q8300
4 MB 二级高速缓存
2.50 GHz
1333 MHz
Q8200S
4 MB 二级高速缓存
2.33 GHz
1333 MHz
Q8200
4 MB 二级高速缓存
2.33 GHz
1333 MHz
65 纳米
Q6700
8 MB 二级高速缓存
2.66 GHz
1066 MHz
Q6600
8 MB 二级高速缓存
2.40 GHz
1066 MHz
笔记本四核
面向笔记本电脑的英特尔? 酷睿?2 四核处理器采用强大的多核技术,能有效处理密集计算和虚拟化工作负载。面向笔记本电脑的英特尔? 酷睿?2 四核处理器为最耐久的电池使用时间而优化,可提供您在移动中进行多任务和多媒体处理所需要的性能。
最新的四核英特尔? 酷睿?2 四核处理器构建在 45 纳米英特尔? 酷睿? 微体系结构上,可支持更快、更冷却、更安静的移动体验,从而提供您支持下一代密集线程应用所需要的全部带宽。
此外,利用可选的英特尔? 博锐? 技术,您可以通过无线方式在防火墙以外远程隔离、诊断和修复被感染的台式机和移动工作站,即使远程电脑处于关机状态,或操作系统无法响应也不受影响。1
Q9100
12 MB 二级
2.26 GHz
1066 MHz
Q9000
6 MB 二级
2.00 GHz
1066 MHz
i7-820QM
8 MB
1.73 GHz
最大 3.06 GHz
45 W
1333/1066 MHz
4
i7-720QM
6 MB
1.60 GHz
最大 2.80 GHz
45 W
1333/1066 MHz
4
920XM
8 MB
2.0 GHz
高达 3.20 GHz
55 W
1333/1066 MHz
4
看这里:http://baike.baidu.com/view/634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