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ThinkPad X1 Carbon 2021和X1 Nano对比-哪一款更加值得购买
- 2、thinkpadx1nano00cd和04cd区别
- 3、联想ThinkPad X1 Nano评测:仅重907克的电脑
- 4、yoga和carbon和nano散热
- 5、carbon是什么意思
- 6、X1 carbon和X13的比较以及我对笔记本的选择
- 7、x1nano沉浸黑和纹理黑的区别
- 8、Carbon(非金属元素)详细资料大全
- 9、nano是什么意思
ThinkPad X1 Carbon 2021和X1 Nano对比-哪一款更加值得购买
ThinkPad X1 Carbon X1 Carbon是老派的商务本作风,接口齐全,重量1.15kg。你看看,才1kg刚刚出头一丁点的carbon,就能做到两个USB A,两个USB C,一个HDMI接口。
ThinkPad X1 Nano X1 Nano则是放飞之作。有些人就是想要极致的轻薄,不在乎接口、扩展性这些东西。于是,解决方案就来了:
Nano做到了907g的重量,纯C口的接口
对笔记本电脑来说,1kg是个分水岭。nano难能可贵之处在于把重量直接干到了900g左右,其实是很了不得的。
对比详情 便携:
如果你是空中飞人,天天坐飞机出差。一年200天以上在飞机上,请选择X1 Nano。
如果学生/办公室为主,建议X1 Carbon 21,你会体会到牺牲一些便携换来的大屏幕的舒适。
性能:
X1C 21散热不俗,首次双风扇设计。整体比前几代在性能上更加激进,但是我相信温度和噪音也不会少。
X1N和C属于同一代,不会差太多。
接口:
如果你的老设备多,都是USB-A,可以考虑一下是换设备还是换机器?本人的设备已经全部USB-C,对于每个人而言,这是迟早的。
选购建议 犹豫党大部分是,性能需求俩都能满足,就是在两者区别上拿捏不定的,比如:
接口不是经常用,又怕要用的时候不够的
2. 1K屏怕糊,4K屏怕耗电的
3. 键程短点可以接受,但又觉得长点更好的(大多是老X1C用户会难以割舍)
犹豫这些地方的,我的建议是上Nano,原因如下:
2K屏商务正合适
907克很轻,质变的那种,可携带的场景更多
现在投屏很普及,强迫症选手拜访客户带上官方送的转接器也够用,很轻
网盘也很普及,强迫症选手可以买个a口和c口都有的u盘
键盘依然很出色
.
.
.
thinkpadx1nano00cd和04cd区别
thinkpad x1 carbon和nano的主要区别是在屏幕尺寸,电池容量,轻薄重量,接口方面不一样,这款ThinkPad X1 Carbon 接口丰富些,屏幕尺寸大些,电池容量大些。
而ThinkPad X1 Nano主要是尺寸更小些,机身更轻薄些,外出携带更方便些。
屏幕方面的区别:联想thinkpad x1 nano目前是13英寸,2k分辨率,16:10的屏幕比例,04cd款是14英寸,有4k和1080p分辨率两种,16:9的屏幕比例;
电池容量区别:thinkpad x1 nano的电池容量是48wh,04cd款是51wh,相比来说,x1 carbon 电池容量更大些;
接口方面区别:thinkpad x1 nano的接口没有04cd的丰富;
重量厚度区别:thinkpad x1 nano比
04cd更加轻薄些。
联想ThinkPad X1 Nano评测:仅重907克的电脑
关于联想的争议一直很多,但不可否认ThinkPad系列笔记本电脑确实有一群忠实的粉丝。当然了,这是因为ThinkPad确实有过人之处。一般来说,它的产品在整体性能、键盘手感和电池续航方面,都是非常出色的。
最近,联想发布了ThinkPadX1 Nano笔记本电脑,不仅升级了显示屏,而且对经典的外观设计也进行了修改,使得新款ThinkPad在保持造型特点的情况下更具现代感。
ThinkPad X1 Nano净重仅907克,它也成为了最轻的一款ThinkPad。那么问题来了,这么轻薄的笔记本电脑会不会有很多缺点呢?
从外观来看,联想并没有为了轻薄而在质感方面让步。ThinkPad X1 Nano看起来与2019年的ThinkPad X1 Carbon差不多,二者的手感也差不多。不过,这只是我的主观感觉,具体的差别还是要看参数。
根据联想给出的数据,ThinkPadX1 Carbon重量为1.09公斤,而最新的ThinkPad X1 Nano重量为0.91公斤。再来对比一下其他同类产品,戴尔XPS 13重量为1.2公斤,苹果MacBook Air M1重量为1.27公斤,甚至三星的超薄Galaxy Book Flex重量都达到了1.15公斤。
尽管重量如此的轻,ThinkPadX1 Nano结构却特别的结实。由于机身使用了哑光碳纤维材料,即使偶尔用一只手托住它,也不会有扭曲变形的现象。联想官方给出的信息是,这款便携笔记本电脑符合军用标准MIL-STD-810H,它能在沙漠、山区等一些比较恶劣的环境中正常运行。
ThinkPad X1 Nano的左侧保留了两个USB-C Thunderbolt 4(雷电4)接口有一个耳机插孔,如果说你需要连接很多设备,两个USB-C接口可能不够,那就要另外再买转接器了。
笔记本电脑右侧只有电源按钮以及通风孔,我更希望联想能把电源按钮设计在C面(装键盘的那一面),那样操作起来要方便很多。
ThinkPad X1 Nano的C面确实也没有空着,上面装了一个小小的指纹传感器,就在触控板的旁边。所以,这台笔记本电脑除了可以通过显示屏上方的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外,还能够通过指纹识别进行登录。
其实ThinkPad系列早就有指纹识别和人脸识别功能了,只不过,这么轻的设备还能保留这些功能,确实让人意外。另外,联想为摄像头设计了物理开关,这一点应该好评,隐私保护的意识我们都应该有。
关于显示屏ThinkPadX1 Nano也带来了一些新意。那就是它的屏幕是16:10的宽高比,这意味着它的13英寸显示屏会比旧款ThinkPad要高,屏幕上可以显示更多内容。仅凭这一点,新款ThinkPad就有一种回归经典的味道。
说实话,我认为笔记本电脑都应该用16:10的宽高比。加大的可视范围对于工作效率的提升还是很大的。不过要强调一点,戴尔和苹果使用16:10的屏幕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所以联想并不是走在前面的。而惠普最新的Spectre x360 13仍然还是16:9。
除了尺寸,ThinkPadX1 Nano的显示屏效果也很不错。这是一个2K面板,支持杜比视界(Dolby Vision),能够提供丰富的色彩,亮度也达到了450尼特。可以说,这块屏幕是对旧款ThinkPad X1 Carbon屏幕的全面改进。可惜,这块屏幕并不是触摸屏,而且它的效果还是不如三星Galaxy Book Flex的QLED屏幕那么靓丽。
ThinkPad X1 Nano配有杜比全景声(Dolby Atmos)扬声器和四个360度麦克风。这样设计是为了在视频聊天的时候对方能接收到更多你周围的声音。比如,当你用ThinkPad X1 Nano与网络另一端的父母聊天时,他们可能想听到房间里孩子的声音。
跟其他笔记本电脑一样,ThinkPadX1 Nano的音频缺乏低音效果,听起来没有厚重感,但这不是ThinkPad的问题,而是整个同类笔记本电脑共同的缺陷。
ThinkPad X1 Nano还有一项新的状态检测功能,当你坐在笔记本电脑前面时,它会自动唤醒系统以便更快地投入工作。它使用的是有60度可视范围的IR摄像头,其实惠普早已经在它的设备中提供了同类功能,不过根据我的测试,ThinkPad X1 Nano的准确率更高,使用起来更容易。每次,当我回到办公桌前时,屏幕都会自动亮起来。
在我的印象中,以往的ThinkPad与其他笔记本电脑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的键盘。新款ThinkPad X1 Nano的键盘同样出色。按键之间的距离非常合理,按起来很舒适,按键的行程比较深,而且按键反馈让人非常满意。
当然了,我一直就不喜欢键盘中间的小红点,直接把它禁用就好。另外,联想为什么不能把左下角的Fn功能键和Ctrl键换个位置呢?把Fn功能键放在最左边让我感觉很别扭,因为大多数Windows键盘都是Ctrl键在左,Fn键在右的。
虽然键盘是ThinkPadX1 Nano的强项,但触控板就却远远没有那么优秀了。它的响应速度不如微软、戴尔甚至三星的笔记本电脑。当我在触摸板上滑动手指时,感觉光标有拖拽感。这当然不是致命的问题,它仍然能够正常工作,也可以用手势控制,但触摸板的使用频率还是很高的,希望以后的ThinkPad在这方面能有所改进。
有了英特尔第11代酷睿处理器的加持,ThinkPadX1 Nano性能果然强大。我的日常工作需要在浏览器里打开大量的页面,还要用PS进行图片编辑,同时后台也会挂着一些即时通讯软件。这些对于ThinkPad X1 Nano来说,完全不是问题。
我特意用它玩了一局《英雄联盟》。虽然这一台笔记本电脑搭载第11代酷睿i7处理器,配有16GB内存,用的也是英特尔Xe显卡,但我还是认为它不适合玩大型 游戏 ,也不适合用于视频编辑工作。毕竟,这只是一台身材小巧的便携性笔记本电脑。
在用ThinkPad X1Nano工作的这一天里,它的电量消耗很慢,于是我对它的续航期望越来越高。直到我开始用它来播放视频和打《英雄联盟》,它的电量消耗开始变快了。
在视频持续播放测试中,ThinkPadX1 Nano的最终结果是9小时2分钟。这比我们测试过的大多数超便携笔记本电脑都要短,几乎已经要低于英特尔Evo标准的9小时了。
虽然ThinkPad X1Nano的续航时间多少让人有点失望,但它非常快的充电速度确实让人吃惊。联想的宣传是在一小时内可以充电到80%,这与我的实际测试结果相符。
作为一款轻巧便携的笔记本电脑,ThinkPad X1 Nano的功能给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不仅是目前最轻便的一款ThinkPad笔记本电脑,而且还有比旧款更好的显示屏和扬声器。
当然,为了降低重量,电池续航能力显然受到了影响。如果你要的是一款放进包里背一整天也不会累的笔记本电脑,那么ThinkPad X1 Nano是值得考虑的。否则,9999元的起售价格,其实还有很多其他选择。比如苹果、戴尔等等,那些产品可能外观看起来更 时尚 ,续航也更长,而且相同价位的屏幕更出色。
对于“超便携笔记本电脑“这一类产品,大家有什么想法欢迎一起在评论区交流哦~
yoga和carbon和nano散热
yoga和carbon和nano散热,正好在比较这两个,我昨天刚刚寄到的X1 yoga和我女朋友去年买的4代carbon。Yoga的OLED屏确实感觉更亮一些,色彩对比度也好一些,当初就是冲着这个OLED屏买的。但是YOGA会比Carbon重一点(也可能是因为我的配置高一些,配置影不影响重量不太清楚。。)。
散热似乎是carbon好一些,风扇响的时候声音非常短促,很有军工的感觉,是我听过最特别的风扇声。yoga的风扇感觉就和普通的笔记本差不多,但是肯定比我之前的surface好很多。
触屏方面的功能就不用比较了,只有yoga有。个人感觉用笔画个画,抱着看个电影什么也挺爽的。看你有多少触屏方面的需求了,越多yoga越适合。
先就这么多了,我自己也还在继续比较中。我现在还是用的这个carbon,yoga正在下载一些软件。有什么问题可以再问我。
carbon是什么意思
carbon的意思是:碳;二氧化碳;碳纤维;复写纸;副本;碳原子;炭精棒。
碳:铁和碳的合金。其它成分是为了使钢网性能有所区别。以下以字母顺序列出重要的钢网,他们包含以下成分,存在于所有的钢网,是最重要的硬化元素。有助于增加钢网的强度,我们通常希望刀具级别的钢网拥有。碳纤维:大致分为原厂样式与改装型, 材质上有生铁、 PFRP、 FRP包覆Carbon(碳纤维)等等。
卡本:新产品,主要有碳纤维布、碳纤维板、芳纶纤维布和各种结构胶等,目前已是国内产品为丰富的企业之一。 卡本(Carbon)结构加固材料性能优良,是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委员会推荐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工业、民用建筑、路桥、水利。碳元素:极少,但碎片所含物质元素却完整地保存下来。溅落在月球表面的地球岩石的碳元素成份。
碳:
碳是一种非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IVA族。意为“煤,木炭”。碳是一种很常见的元素,它以多种形式广泛存在于大气和地壳和生物之中。碳单质很早就被人认识和利用,碳的一系列化合物有机物更是生命的根本。碳是生铁、熟铁和钢的成分之一。 碳能在化学上自我结合而形成大量化合物,在生物上和商业上是重要的分子。
碳既以游离元素存在(金刚石、石墨等),又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主要为钙、镁以及其他电正性元素的碳酸盐)。它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存在,是大气中少量但极其重要的组分。预计碳在地壳岩石中的总丰度变化范围相当大,但典型的数值可取180ppm;按丰度顺序,这个元素位于第17位,在钡、锶、硫之后,锆、钒、氯、铬之前。
X1 carbon和X13的比较以及我对笔记本的选择
最近在关注笔记本电脑,主要是因为追随了自己快四年的thinkpad X270确实有些厚重,虽然是12.5寸屏幕的”娇小“身材,为了续航塞进了一块大电池,再加上按照老旧的thinkpad模具的设计,重量确实令人有点咋舌。不过有一说一,thinkpad笔记本质量确实是好,这款笔记本是我当初在入职隆基泰和之前买的,追随着我快四年的时间了,从来都是任劳任怨,从来没有罢工停业,质量非常的稳定,而且键盘手感真是没有辜负thinkpad家族的优良传统,全尺寸键盘,键程设计非常合理,手感非常的优秀,对比我家里所使用的华为笔记本,那简直领先的不要不要的。基于这些原因,即使再换笔记本,我也还是倾向于选择thinkpad。
不过研究了一下thinkpad现在的笔记本,我却有些失望,轻薄是做到位了,但键程手感都有些牺牲,像我之前非常欣赏的X1 nano,其接口的匮乏令我有些顾虑,键程的缩短更是让我这种习惯打字的人无法接受。最近看到X13新出的2021款还不错,可以保证接口的扩展性,性价比也要高于X1 nano,但非全尺寸键盘让我也有些顾虑,毕竟对于我这种经常用电脑码字的民工级别的人来说,一台办公利器还是很重要的,不过综合考虑其性价比,还是很值得关注的。所以后续重点关注全尺寸键盘的X1 Carbon和X13了。
X1 Nano: 长292.8mm;宽207.7mm;高13.87mm
X270:? 长305.5mm;宽208.5mm;高20.3mm
X13 (2021款): 长305.8mm;宽217mm;高17.9mm
X1 Carbon: 长315mm;宽221.6mm;高14.9mm
公司的L14:长335mm;宽255mm;高30mm
对于X1 Carbon 2021和X13 2021的选择和比较,我的看法是这样的:这两台笔记本都可以说不辜负ThinkPad的美誉,在模具的成熟度、质量稳定性方面,两者都能胜任商务办公的需求。但对于这两款相同配置存在着3000-4000元价差的电脑,大家该如何选择呢?
1.X1 carbon作为thinkpad的旗舰系列,无论是细节做工还是材质使用,以及售后服务体系,都胜过X13,所以追求逼格高大上的人群,可以直接跳过X13,直接上Carbon;
2.由于X13是非全尺寸键盘,所以关注键盘手感、商务办公重度电脑用户,建议还是上Carbon,除非你的手特别小,否则全尺寸和非全尺寸确实有差距;
3.从体重来说,Carbon还是更轻薄一些,这个从两个电脑的厚度就能看出来,当然X13的重量控制也做的不错,如果更看重产品的设计感和重量的用户,选择Carbon;
4.类似于我这样的屌丝阶层,多花几百块钱都舍不得的人群,不用说别的,努力克服键盘所带来的不适,选择便宜的X13。
至于华为和微软,一是质量和稳定性确实还达不到thinkpad的水准,二是键盘手感跟thinkpad还有差距,对于我这种需要经常写文件的人来说,还是选择一个办公利器好一些。
不过话说回来,我当初买这款X270还真的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可以说满足了我各方面的需求。我对电脑的要求是“all in one”,就是希望用一台设备来解决我商务办公娱乐所有的需求,当然最核心的需求就是四方面:
1.质量好,皮实耐用,我可不想某天做重要工作的时候电脑突然罢工。从商务本来说,目前其他品牌在质量和稳定性上确实和thinkpad的商务系列(我说的是X1和定位仅次于X1的X系列);
2.键盘好用,对于我这种经常码字的工薪阶层来说,还是需要经常自己用电脑编制文件的,而且我也经常喜欢写一些小文章,所以这个功能必须要好用。XX270是全尺寸键盘,键盘手感也是好的不要不要的,打字写文章确实非常的给力;
3.待机和续航能力强。虽然我出差不多,但是在之前做咨询顾问的阶段所养成的习惯,习惯于随时随地就拿出电脑来处理点事情,因此对电脑和手机的续航总是有焦虑,低于90%就感觉严重的不踏实。X270居然是thinkpad最后一款双电池设计的笔记本电脑,能够热插拔外接电池,如果对外出能否找到电源心理没底的话,大不了包里多装一块电池备着。这个优势后来的笔记本都已经摒弃了,让我感到非常的兴奋,即使将来性能不行了要退休,也值得放在家里好好收藏,以供后人瞻仰;
4.容量大。毕竟除了工作的文件之外,我还有很多的学习视频、参考资料、影音资料,所以电脑硬盘小的话完全无法满足使用需求。比如微软的laptop,基本都是128G或者256G,没啥卵用。X270是128G+1T双硬盘(貌似这个设计后来也被摒弃了,真是可惜)。
x1nano沉浸黑和纹理黑的区别
沉浸黑比较透,纹理黑有质感。ThinkPad X1 Carbon凭借着极致轻薄的设计、坚固的碳纤维机身、超长的续航时间等特点受到了许多商务人士的青睐,成为轻薄商务本的标杆产品。ThinkPad X1 Carbon 2020在整体外观上与前代基本一致,依旧延续了简约精致的设计,浑身透漏出满满商务的气息。这次还是有沉浸黑和纹理黑两种配色,我们拿到的是非常经典的沉浸黑版本。
Carbon(非金属元素)详细资料大全
碳是一种非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IVA族。它的化学符号是C,它的原子序数是6,电子构型为He2s22p2。碳是一种很常见的元素,它以多种形式广泛存在于大气和地壳之中。碳单质很早就被人认识和利用,碳的一系列化合物——有机物更是生命的根本。 拉丁语为Carbonium,意为“煤,木炭”。汉字“碳”字由木炭的“炭”字加表固体非金属元素的石字旁构成,从 炭字音。
基本介绍 中文名 :碳 外文名 :Carbon 元素符号 :C 原子序数 :6 原子量 :12.01 元素类型 :非金属单质 化学领域,计算机领域, 化学领域 性状 碳单质通常是无臭无味的固体。单质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取决于它的晶体结构,外观、密度、熔点等各自不同。 碳的单质已知以多种同素异形体的形式存在: 石墨 金刚石 富勒烯(Fullerenes,也被称为巴基球) 无定形碳(Amorphous,不是真的异形体,内部结构是石墨) 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 六方金刚石(Lonsdaleite,与金刚石有相同的键型,但原子以六边形排列,也被称为六角金刚石) 赵石墨(Chaoite,石墨与陨石碰撞时产生,具有六边形图案的原子排列) 汞黝矿结构(Schwarzite,由于有七边形的出现,六边形层被扭曲到“负曲率”鞍形中的假想结构) 纤维碳(Filamentous carbon,小片堆成长链而形成的纤维) 碳气凝胶(Carbon aerogels,密度极小的多孔结构,类似于熟知的矽气凝胶) 碳纳米泡沫(Carbon nanofoam,蛛网状,有分形结构,密度是碳气凝胶的百分之一,有铁磁性) 最常见的两种单质是高硬度的金刚石和柔软滑腻的石墨,它们晶体结构和键型都不同。金刚石每个碳都是四面体4配位,类似脂肪族化合物;石墨每个碳都是三角形3配位,可以看作无限个苯环稠合起来。 常温下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溶于水、稀酸、稀碱和有机溶剂。 同位素 目前已知的同位素共有十二种,有碳8至碳19,其中碳12和碳13属稳定型,其余的均带放射性,当中碳14的半衰期长达五千多年,其他的均全不足半小时。 在地球的自然界里,碳12在所有碳的含量占98.93%,碳13则有1.07%。C的原子量取碳12、13两种同位素丰度加权的平均值,一般计算时取12.01。 碳12是国际单位制中定义摩尔的尺度,以12克碳1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1摩尔。碳14由于具有较长的半衰期,被广泛用来测定古物的年代。 成键特点 碳原子一般是四价的,这就需要4个单电子,但是其基态只有2个单电子,所以成键时总是要进行杂化。最常见的杂化方式是sp3杂化,4个价电子被充分利用,平均分布在4个轨道里,属于等性杂化。这种结构完全对称,成键以后是稳定的σ键,而且没有孤电子对的排斥,非常稳定。金刚石中所有碳原子都是这种以此种杂化方式成键。烷烃的碳原子也属于此类。 根据需要,碳原子也可以进行sp2或sp杂化。这两种方式出现在成重键的情况下,未经杂化的p轨道垂直于杂化轨道,与邻原子的p轨道成π键。烯烃中与双键相连的碳原子为sp 2杂化。 由于sp2杂化可以使原子共面,当出现多个双键时,垂直于分子平面的所有p轨道就有可能互相重叠形成共轭体系。苯是最典型的共轭体系,它已经失去了双键的一些性质。石墨中所有的碳原子都处于一个大的共轭体系中,每一个片层有一个。 化合物 碳的化合物中,只有以下化合物属于无机物: 碳的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碳酸盐、碳酸氢盐 氰一系列拟卤素及其拟卤化物、拟卤酸盐:氰、氧氰,硫氰 其它含碳化合物都是有机化合物。由于碳原子形成的键都比较稳定,有机化合物中碳的个数、排列以及取代基的种类、位置都具有高度的随意性,因此造成了有机物数量极其繁多这一现象,目前人类发现的化合物中有机物占绝大多数。有机物的性质与无机物大不相同,它们一般可燃、不易溶于水,反应机理复杂,现已形成一门独立的分科:有机化学。 存在形式 碳存在于自然界中(如以金刚石和石墨形式),是煤、石油、沥青、石灰石和其它碳酸盐以及一切有机化合物的最主要的成分,在地壳中的含量约0.027%。碳是占生物体干重比例最多的一种元素。碳还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地球上循环于大气层与平流层。 在大多数的天体及其大气层中都存在有碳。 发现 金刚石和石墨史前人类就已经知道。 富勒烯则于1985年被发现,此后又发现了一系列排列方式不同的碳单质。同位素碳14于1940年被发现。 单质的精炼 金刚石 金刚石即钻石可以找到集中的块状矿藏,开采出来时一般都有杂质。用另外的钻石粉末将杂质削去,并打磨成形,即得成品。一般在切削、打磨过程中要损耗掉一半的质量。 石墨 用途 在工业上和医药上,碳和它的化合物用途极为广泛。 测量古物中碳14的含量,可以得知其年代,这叫做碳14断代法。 石墨可以直接用作炭笔,也可以与粘土按一定比例混合做成不同硬度的铅芯。金刚石除了装饰之外,还可使切削用具更锋利。无定形碳由于具有极大的表面积,被用来吸收毒气、废气。富勒烯和碳纳米管则对纳米技术极为有用。 碳是钢的成分之一。 碳能在化学上自我结合而形成大量化合物,在生物上和商业上是重要的分子。生物体内大多数分子都含有碳元素。碳化合物一般从化石燃料中获得,然后再分离并进一步合成出各种生产生活所需的产品,如乙烯、塑胶等。 总体特性 理化特性 名称:碳 符号:C 原子序号:6 相对原子质量: 12.0107 原子属性:非金属 周期数:2 元素族区:IVA族 密度:2267 kg/m3、 硬度:0.5 (石墨);10.0 (钻石) 颜色和外表:黑色(石墨);无色(钻石) 地壳含量:(ppm)4800 原子属性 原子量 12.0107 原子量单位 原子半径(计算值) 70(67)pm 共价半径 77 pm 范德华半径 170 pm 电子构型 [氦]2s22p2 电子在每能级的排布 2,4 氧化价(氧化物) 4,2(弱酸性) 晶体结构 六方(石墨) 立方(钻石) 物理属性 物质状态 固态(反磁性) 熔点 3773 K(3500 °C) 沸点 5100 K(4827 °C) 摩尔体积 5.29×10-6m3/mol 汽化热 355.8 kJ/mol(升华) 熔化热 无数据(升华) 蒸气压 0 帕 声速 18350 m/s 其他性质 电负性 2.55(鲍林标度) 比热 710 J/(kg·K) 电导率 0.061×10-6/(米欧姆) 热导率 129 W/(m·K) 第一电离能 1086.5 kJ/mol 第二电离能 2352.6 kJ/mol 第三电离能 4620.5 kJ/mol 第四电离能 6222.7 kJ/mol 第五电离能 37831 kJ/mol 第六电离能 47277.0 kJ/mol 最稳定的同位素 同位素 丰度 半衰期 衰变模式 衰变能量 MeV 衰变产物 12C 98.9 % 稳定 13C 1.1 % 稳定 14C 微量 5730年 β衰变 0.156 14N (注:在没有特别注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是国际标准基准单位单位和标准气温和气压。) 元素符号: C 英文名: Carbon 中文名: 碳 相对原子质量: 12.011 常见化合价: -4,+2,+4 电负性: 2.55 外围电子排布: 2s2 2p2 核外电子排布: 2,4 同位素及放射线: C-11[20.3m] *C-12 C-13 C-14[5730y] C-15[2.5s] 电子亲合和能: 121.85 KJ·mol-1 第一电离能: 1086 KJ·mol-1 第二电离能: 2353 KJ·mol-1 第三电离能: 4621 KJ·mol-1 单质密度: 3.51(金刚石)/2.25(石墨) g/cm3 单质熔点: 3550.0(金刚石)/3500.0(石墨) ℃ 单质沸点: 4827.0 ℃ 原子半径: 0.91 埃 离子半径: 0.16(+4) 埃 共价半径: 0.77 埃 常见化合物: 各种有机物 CaC2 H2CO3 CO2 CO NaCO3 NaHCO3 发现人: 远古就被发现 时间: 0 地点: 未知 名称由来: 拉丁文: carbo(木炭)。 元素描述: 同素异形体包括钻石和石墨。是宇宙中含量第六的元素。 元素来源: 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燃烧有机物得到。 元素用途: 焦炭用于炼铁,活性炭用于过滤,其他用途极为广泛。放射性同位素碳14用于测定远古遗物的年代。 计算机领域 Carbon 是苹果电脑作业系统(是 Macintosh 时代,而不是当前的 Mac OS X 时代)的应用程式编程接口(API)之一。 Carbon和Cocoa,Toolbox,POSIX,JAVA并列成为Mac OS X五个主要的API。与Cocoa相较之下,Carbon是非面向对象(Procedural)程式语言API,而Cocoa是面向对象(Object Oriented)的程式语言API。Carbon是比Cocoa更为低层次的API,比较类似于微软视窗作业系统的Win32 API。 调用Carbon的程式可以使用包括C,C++在内的多种程式语言。而Cocoa只能支持Obejctive-C和Java。在从Power PC平台向Intel平台转移的过程中。使用Carbon的程式比使用Cocoa的程式需要更多的修改。
nano是什么意思
nano的意思:
毫微;纤
nano的例句:
1、Nano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Vision In Gas Industry.
纳米技术及其在燃气行业的应用前景。
2、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simulation in Nano technology.
数值算法及计算机拟合在纳米技术中的应用。
3、If you think nano technology is all in the future, think again.
如果你认为纳米技术都是未来的事情,那就再想想。
4、Latent fingerprints development by use of four different size nano zinc oxide.
4种粒径的纳米氧化锌粉末显现指印效果的比较。
5、Optim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profile control with nano micron polymer.
纳微米级聚合物调驱技术优选及应用。
6、Solid Phase Synthesis of Carbon Nanofibers Using Nano Graphite as Carbon Sources.
以纳米石墨为碳源固相合成纳米炭纤维的研究。
7、Theory of Ultrasound Micro/ nano Particle Manipulation and Research of Acoustic Field Design.
超声操控微纳米颗粒的理论及声场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