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尼创始人,谁知道sony的创始人是怎么推销自己产品的,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16 11:45:42 浏览1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索尼创始人

索尼创始人是盛田昭夫。
索尼公司名誉会长盛田昭夫,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于1921年出生在日本中部的名古屋。还是个中学生时,他就得学着搞懂米酒业的秘密,在大冬天学习鉴别米酒的发酵情况。几十年后,他坦承:“我从未真正爱上过酒精饮料”。
盛田一家住在名古屋的富人区,跟汽车大王丰田家是邻居,宅第内也有个私人网球场。西方生活方式是天皇本人引入的,但在战前的日本社会中,多半是富裕家庭对之感兴趣。盛田一方面热爱本国文化,有时近乎民族主义者;另一方面又深受西方文化影响,对西方尤其是对美国着迷。
盛田昭夫简介
1921年1月,盛田昭夫出生于日本名古屋市,盛田昭夫家境富裕,父亲掌管着家族的酿酒生意。盛田昭夫不愿意继承家族的酿酒企业,而是对电子产品颇感兴趣。于是在读大学时,选择了物理专业。
1946年5月,盛田昭夫和好友井深大成立了索尼公司,井深大负责技术研究,盛田昭夫负责行销和管理。最开始,公司只能做一些低端产品的生意,盛田昭夫并不满足于此,他有着更大的野心——“做电子行业的卡迪拉克”。
于是,索尼开始努力搞研发,全世界第一台录音机、半导体收音机相继诞生,索尼也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成为了大企业。1960年,索尼在美国成立了分公司,盛田昭夫也举家搬往美国,这在当时算得上是一个壮举。

索尼创始人

索尼创始人井深大 ,盛田昭夫。索尼创始人井深大 ,盛田昭夫。
索尼创始人是井深大和盛田昭夫
索尼是一家全球知名的大型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总部设于日本东京。创始人井深大、盛田昭夫。

关于索尼的品牌介绍 索尼品牌的简介

1、索尼品牌是一个来自于日本的大型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总部位于日本东京,成立于1946年5月,创始人为井深大、盛田昭夫,名列世界最大音乐公司、世界主机游戏三大巨头、美国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
2、索尼是一个涉猎行业非常广的集团,电子游戏、通讯产品、视听、信息技术等行业都有它的足迹,而且索尼还是世界上最早的便携式数码产品的开创者,位列世界500强第116位。
3、索尼是在1996年正式进入中国并开设全资子公司的,该公司在中国销售的产品包括笔记本电脑、彩电、数码相机、家庭影院系统等产品,它们在我国的业务规模达到了五十亿美元,拥有六家工厂。

索尼公司创始人是谁

  索尼公司创始人是盛田昭夫与井深大。

  日本索尼公司是一家全球知名的大型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索尼是世界视听、电子游戏、通讯产品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先导者,是世界最早便携式数码产品的开创者,是世界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商之一、世界电子游戏业三大巨头之一。另外索尼是由原好莱坞八大电影公司其中的三家:哥伦比亚影业公司、米高梅电影公司和联艺电影公司合并而成。索尼也是全世界最大的音乐公司,先后合并了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和贝塔斯曼音乐公司并收购了百代的全部音乐版权业务,索尼还是世界十大专利公司之一,拥有超过300

索尼到底是日本还是美国

索尼是日本的。
索尼(英语:Sony Corporation;日语:ソニー株式会社)是日本一家全球知名的大型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总部设于日本东京都港区港南1~7~1。索尼是世界视听、电子游戏、通讯产品制造商。其旗下品牌有Xperia,Walkman,索尼音乐娱乐公司,哥伦比亚电影集团公司,PlayStation等。
索尼成立于1946年,最初是一家日本公司。该公司的创始人是铃木正夫和盛田昭夫。它最初的名字是东京电子工业公司。在它早期的年份里,该公司主要生产收音机和电视机等消费电子产品。在20世纪60年代,索尼开始进军美国市场。美国成为了该公司的一个重要市场之一,也为索尼的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索尼产品Sony PlayStation5:
1、性能:Sony PlayStation5拥有强大的性能表现。它搭载了AMD Ryzen Zen2处理器和AMD RDNA2架构的显卡,使用PCIe 4.0 SSD硬盘,大大提升了游戏的加载速度和帧数,还支持超高清分辨率(高达8K)和高帧率输出(至少60fps)。
除此之外,Playstation5还支持3D音效,采用了蓝牙5.0和Wi-Fi6等最新的无线通讯技术。
2、使用体验:使用体验:Sony PlayStation5提供了更加出色的游戏体验。它内置了最新的游戏机制,例如快速反应技术、实时光线追踪等,支持3D音效和触觉反馈技术,使得玩家在游戏中更有代入感和身临其境的感觉。
此外,Playstation5还配备了全新的手柄设计,名为DualSense,它采用了触觉反馈和动态触控板,让玩家的操作更加准确。Sony PlayStation5提供了强大的社交互动体验。
以上内容参考:索尼官网-推荐产品

盛田昭夫:被誉为经营之圣的索尼公司创始人之一


盛田昭夫的介绍
盛田昭夫(日文平假名:もりたあきお;平文式罗马字:Akio Morita,1921年1月26日-1999年10月3日),出生于日本爱知县名古屋市,毕业于大阪帝国大学(现大阪大学),日本著名企业家,索尼公司创始人之一,前总裁,被誉为“经营之圣”。

1945年,盛田昭夫毕业于大阪帝国大学理学部物理系。1946年5月7日,盛田昭夫与好友井深大一同创办了“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盛田昭夫出任常务理事,主管营销。1958年,“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正式更名为“索尼”(SONY),盛田昭夫开始进行国际化战略部署。1960年,盛田昭夫出任美国索尼公司社长。
1971年,盛田昭夫在索尼公司上市后先后出任总裁和会长。1979年,在盛田昭夫的主导下,索尼公司研发的“Walkman”随身听开始风靡全球。20世纪80年代,盛田昭夫开始实施“以软件推广硬件产品”策略,并完成海内外资源整合。1993年,盛田昭夫因中风停止了所有工作。1998年,盛田昭夫作为唯一的亚洲人,被《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20位最有影响的商业人士之一。
1999年10月3日上午10点25分,盛田昭夫因患肺炎在东京都济生会中央医院逝世,享年78岁。
盛田昭夫的生平
早年经历
1921年1月26日,盛田昭夫出生在日本爱知县名古屋市的一个富裕家庭,是盛田家族的第15代长子,其祖上经营了数百年的“子日松”酿酒公司在当时以闻名日本。10岁时,盛田昭夫就被家人就带到公司的办公室和酿酒厂,旁听董事会议,但盛田昭夫并未对经营清酒生意产生兴趣。
初中时,盛田昭夫迷恋上了电子技术,并做出了一些简易的电子产品,但因其将课余时间全部用在了个人爱好上,导致学习成绩有所下降,但幸运的是,盛田昭夫最终还是进入了第八高中理工部,并在高三时跟随应用物理学教授浅田常三郎学习物理。

1942年4月,盛田昭夫考入大阪帝国大学理工部学习物理。1944年,23岁的盛田昭夫从大学毕业后为了避免上前线服兵役,而通过关系进入一家日本军队的研究所,在此期间,盛田昭夫结识了没有军方背景的工程师井深大。
成立东通工
1946年5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盛田昭夫受到了井深大的邀请,两人共同出资在东京创办了一家无线电公司“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井深大负责技术和研发,而盛田昭夫则负责技术以外的事宜,之后,盛田酒业公司为东通工投入了19万日元的资金。
1950年,东通工研制出日本第一台磁带录音机,并批量生产出50台,但由于该产品对于日本消费者来说是新鲜事物且价格太高,所以一直没有销路,盛田昭夫转而将磁带录音机销往日本的行政部门,最终在学校、法院取得了不错的反响。
1953年,盛田昭夫将目光投向贝尔实验室研究出的晶体管,并从父亲那里借来2万美金,前往美国购买当时还无人问津的晶体管技术专利,次年,东通工研制出了日本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TR-55”。
1955年,由于晶体管收音机在美国市场起步阶段找不到经销商,于是东通工董事会决定接受一张以其他品牌冠名的订单,但盛田昭夫为了维护企业的品牌形象,不顾董事会的反对而私下拒绝了这笔10万台的订单。
1957年,在盛田昭夫的主导下,东通工研制出了可放入口袋内的便携式半导体收音机,该产品在推出后销量高达150万部,其中大部分销往了美国市场。

索尼时代
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在逐渐迈入国际化时,盛田昭夫感觉公司全名过于冗长,有碍国际化发展,于是就和井深大翻阅字典找寻新名称,最终决定使用“SONY”。1958年1月,盛田昭夫和井深大说服了持反对意见的董事会,正式将“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的名称改为“SONY”(索尼),盛田昭夫开始力推SONY品牌。同年12月,索尼股票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
领导新潮流
索尼的成功创造市场,永远领导新潮流之道不仅仅在于只是夺得市场,更在于善于创造市场,一般的经营者的经营宗旨是跟随市场的需求而经营,而索尼却敢于创造需求,使需求随着索尼的新品而出现,随着它发展而增加。索尼公司创造市场的秘诀就是不断开发新产品,以新制胜。索尼的发展过程可以说是不惜投入创新的过程。
多年来,盛田昭夫领导下的索尼公司每年保持6%的开支用于研究发展新产品,有些年多达10%,比如1991年该公司用于研究开发的预算达15亿美元。盛田昭夫说:“我们的计划是用产品领导潮流,而不是问需要哪一种产品。”索尼公司就是要生产某些市场上从未销售过的产品-实际上是未制造出的产品。
据统计,索尼公司平均每日推出4种新产品,每年推出1000种,其中800种是平均每日推出4种新产品的改进型,其余完全是新创的。索尼公司推出的新产品是全世界效率最高的。除了不惜投入外,索尼还拥有二支庞大的实力雄厚的科技队伍,也就是高科技力量,承担着费神的发展创造任务,因此索尼公司才能在扩大销路时,其它的竞争者们都小心谨慎的抱着焦急的态度在观望。

索尼公司常常是独占市场一年或一年多以后,其他的公司才会相信该种产品会成功,于是其他品牌的同类产品也随着上市了,这期间索尼公司已赚了大把的钱,并且又有了新的创新、新的产品问世,又会以新产品重新占领了市场。
从1955年-1965年10年间,索尼公司生产出领先于世界的半导体收音机、录音、晶体收音机和固态电路的家用电视机,使索尼公司获得了先驱者的名声。从1965年-1975年10年间索尼公司又把彩色电视机等划时代的新产品不断推向市场,使其业务蒸蒸日上。
盛田昭夫的晚年
1989年,索尼买下哥伦比亚影业(Columbia Pictures),结果公司里头的外国员工比日本员工还多。索尼在盛田昭夫的带领之下跨越了国界的藩篱,而这也正是他打从一开始就抱持的理想。
盛田昭夫在1993年中风后辞去索尼董事长的职务,当时公司年营业额已经远远超过亿美元。
盛田昭夫于1999年以78岁辞世,讣文当中赞誉他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家之一。

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的故事

1946年的东京,到处是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残垣断壁,疮痍满目,一片凄凉。这年的5月7日,在东京市区一家被炸毁的名为“白木屋”的百货商店楼上,有两个经历了战火硝烟的年轻人盛田昭夫和井深大,靠借来的527美元作资本,雇来了20名帮手,成立了东京通讯工业公司。这就是当今日本最大的电子公司——索尼公司的前身。现在,这家公司拥有职140多万人,在世界各地设有72家子公司及37家工厂,向17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1万多种不同类型的电子产品,年销售额高达50多亿美元,成为生产电子设备、电子仪器和电子装置的大型跨国公司。索尼公司以500多美元起家,经过40多年的发展,终于跃居日本电子制造业榜首,这无疑是一个奇迹。而创造这一奇迹的头号功臣,当推公司的创办人、现任董事长盛田昭夫先生。

盛田昭夫1921年1月26日生于爱知县的一个酿酒世家。盛田家族是日本最古老、最有名望的从事酿酒业的家族,其生产的名牌米酒“年节松”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作为家中长子,盛田昭夫理应子继祖业。因此,在他念小学的时候,父亲就带他到酿酒公司的办公室参加业务会议,力图使他学会酿酒的经营之道。但盛田却对现代科学技术更感兴趣。他上中学时就对电唱机、收音机等新发明着迷,把放学后的几乎所有时间都花在装修这些电子玩意儿上。他亲手装了一部电唱机和一台无线电接收器,还制作了一张录有他自己声音的唱片,并在自己的电唱机上放了出来。到了高中三年级,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物理专业。后来,他不顾父亲要他选考经济专业以继承祖业的愿望,而考上大阪帝国大学的物理专业。大学4年的学习,为他日后在电子行业的驰骋奔腾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1944年大学毕业后,盛田被征召入伍,在海军里当技术尉官;不久就在海军研究中心仟技术工程师,从事热追踪武器的研究工作。这时,他认识了日本精密仪器会社的总工程师、比他大13岁的井深大先生,两人由此建立了长达40年的合伙关系,并共同创建了索尼公司。

1945年战争结束后,盛田昭夫回到家乡,不久在东京工业大学任教。一天,他偶尔从报纸上看到老友井深大正在筹办一家电讯公司的消息,便立即与井深大取得联系。经过多次磋商,他俩决定共同成立一家新公司。作为家族长子,不继承自己的家业而与别人合伙开办公司,在日本是大逆不道的行为。因此,井深大及其曾是文部大臣的岳父前田先生特地和盛田昭夫一起去他家,与他父亲商谈此事。

出乎意料的是,他们刚说明来意,早有思想准备的父亲便爽快地说:“我确实盼望昭夫能接我的班,掌管家业。但如果孩子为了事业的发达和发挥他的才干,而决心从事别的工作的话,我也认为他应该去干。”然后他笑着对盛田昭夫说,“你放心去干你最喜欢的事业吧。”原来,思想开通的父亲早就看透长子的心思,已安排正在东京早稻田大学读书的三子和昭来继承其家族的米酒酿造业了。事情就这样圆满地解决了。

回到东京,盛田昭夫和井深大就凑了500多美元的资金,在那座被炸毁的百货商店的楼上,创办了东京通讯工业公司。创建工作十分艰难,人手少,工资也发不出来。好在有盛田昭夫的父亲经常借款资助他们,使他们坚定了创业的决心。

当时日本市场上新式电动机和电磁扩音器十分紧缺,盛田昭夫他们抓紧研制,很快就生产出高质量的新型唱机电动机和扩音器,满足了市场需要,也保证了公司的财务周转,使这家小小的公司在强手如林的电子行业站稳了脚跟。

但是,盛田和井深大的真正目标,是致力于创造高科技的电子产品,而不仅仅是做配件生意。

1949年的一天,井深大前往日本广播公司办事,偶然在那里看到一台美国造的磁带录音机。他不禁怦然心动,马上意识到这种高科技商品的巨大潜力。他回去后与盛田一商量,决定买下其生产专利。由于有早期制造钢丝机的经验,试制录音机并不难,而磁带却是个大问题,因为当时日本根本没有。盛田和井深大亲自动手,研制出以日本传统的“和纸”为底、上涂磁性粉的录音粉带。他们经过一年的奋斗,第一台盒式录音机终于在日本问世。只是这种录音机过于笨重,达35公斤,且价格昂贵,每台约500美元,在当时的日本很难卖出去。于是,公司召集有关人员,连续进行10天的智囊大会战,终于找到了降低成本、减小体积的种种办法。公司的第一代电子产品——磁带录音机开始走向市场。

为了推销录音机,他们可费尽了心机。一开始很难打开局面。他们意识到,仅有独特的技术,生产出独特产品,并不等于事业就一定成功,还必须重视商品的推销。于是,盛田昭夫从抓技术转向抓销售。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获知法院的书记员紧缺,不得不超负荷地工作。盛田昭夫立即带着他的产品上门推销,仅日本高等法院就购置了20台,其它法院也纷纷效仿,带去的产品很快销售一空。初战告捷了。

接着,盛田开发了一种H型录音机,它的体积只比公文包大一点。这种H型录音机非常适合用来充当学校的教学工具,盛田就用它很快打开学校的销路,并且普及到全国。

盛田和井深大并不满足,进一步研制更具吸引力的新产品。正在这时从太平洋彼岸传来一个信息: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晶体管,美国西方电子公司仅仅把这种晶体管用于助听器的生产。受过高等教育、具有专门知识的井深大和盛田闻讯后,敏感地意识到这项伟大的发明具有良好的`发展远景。1952年,井深大和盛因飞往美国,进行实地考察,并以2.5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西方电子公司的这项专利。西方公司的工程师殷勤地向他们建议,这东西可以也只能用于制造助听器。当然盛田和井深大对助听器不感兴趣,而是想运用它生产人人可用的电器产品。

回国后,他们欣喜地发现,晶体管和使用了40年的电子管一样能够放大信号,而且反应快、体积小、耗电省、可靠性强,非常有可能取代电子管。不知经过多少次试验和失败,盛田和井深大终于在1957年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袖珍式晶体管收音机。在广告中,他们强调这种收音机小到可以放在衬衫口袋里。实际上,这种当时世界上最小的收音机还是比标准的男衬衣口袋大一点。为此,盛田要求公司所有推销员都穿上特制的衬衫,口袋比普通衬衣的大一点,刚好可以放下这种收音机。

为了给这个即将诞生的“亲生长子”取个响亮的名字,盛田和井深大冥思苦想,最后决定用世界上不管哪个国家都能通用。不论哪个民族的人都不会读错而且易记的“SONY”命名。其含义是由拉丁文的“SONUS”(声音)和英语的“SONNY”(聪明可爱的小孩)两词合并而成,即“聪明可爱的孩子们组成的发声电器公司”。从此,盛田和井深大创办的“东京通讯工业公司”也正式更名为“SONY公司”,即“索尼株式会社”。

打上“SONY”商标首批生产的200万台袖珍式晶体管收音机刚一投放市场,就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出现了爆发性销售的热潮。销售额高达250万美元,正好是购买专利所用资金的100倍。“索尼”的名称也响遍了全世界。1958年1月,索尼公司的股票正式以“索尼株式会社”命名,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

晶体管的采用成了索尼公司迈向开发一系列电子产品的跳板。公司在1958年推出第一个调频晶体管收音机,1959年推出第一台全晶体管电视机,1960年则又推出晶体管录像机,1961年推出第一台小屏幕晶体管电视机。索尼在世界电子行业中由此获得了“先驱者”的美誉。

随着事业的发展,索尼公司把目光转向了海外市场。早在1953年,盛田就去欧洲访问,参观举世闻名的大企业。在荷兰,他参观了菲利浦电气公司,一方面为它取得的巨大成就惊叹不已,另一方面,也感到迷惑不解:在只有1000万左右人口、面积比日本九州岛还小的荷兰,像菲利浦这样大规模的电器制造公司,是怎样从制造灯泡的小工厂发展起来的?深入调查后,他明白了菲利浦是个国际性企业,其本部虽在荷兰,但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早已扩展到世界各国。他恍然大悟:市场与企业的关系如同池塘和鱼的关系,只有在大池塘中,才能养出大鱼来。从此,索尼公司的经营战略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走上了国际企业化的道路。盛田与井深大进行了分工。井深大在国内潜心研究,不断推出新发明,而盛田则在欧洲及北美调查国际市场行情,推销新产品,设立国外分部。

50年代后期,正是美国经济的高涨时期,就业率很高,国民富有进取精神,崇尚新事物、新产品。索尼公司开始进军美国市场,盛田推出的第一张王牌产品就是晶体管收音机。

盛田带着几打袖珍式晶体管收音机的样品,到纽约的零售商店按户推销。“只有人手一台,才能互不干扰,在自己的房间里收听自己喜爱的节目啊。”盛田令人信服的劝说,使一份份的订单蜂拥而至。索尼的产品就这样进入了美国市场。

尽管索尼当时在美国尚没有什么名气,但盛田对自己的品牌十分珍惜。在推销中,有一家大公司特别看好袖珍收音机,开口就说:“如果让我们经销,先订货10万台。”10万台,这简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数字。盛田在进一步商谈细节后竟出乎意料地拒绝了这笔订货。原来,该公司按照惯例都有一个附加条件:必须把他们的OEM商标标在袖珍收音机上,而不能用索尼商标。因为他们公司的名字是块金字招牌,有50多年悠久历史了,而索尼的名字美国人几乎闻所未闻。

对此,这家美国公司的负责人大惑不解:“你们为什么不利用我们的好名声赚一大笔钱呢?”盛田却有自己的见解:“10万台的订货量的确很有诱惑力。如果接受这笔生意,索尼的经营现状就会大大改善。但我拒绝了。因为我今天带来的新产品正是为了我们公司的SONY商标在50年后能风行全世界,能像你们的招牌一样成为金字招牌。如果按你们的条件用OEM商标的话,我的这个梦想就永远不能实现了。”

几年后,当带有“SONY”商标的收音机、电视机、录像机充斥美国市场时,人们才不得不佩服盛田当年的做法。美国“增你智”公司董事长约翰·尼温对此赞叹不已:“如果他接受了那个条件,索尼这个名字在美国就无人知晓了。”

随着在美国的业务的发展,盛田在1960年2月正式创建了“美国索尼公司”。1961年6月,索尼公司在美国市场上发行200万股股票,成为第一家在美国股票市场上市的日本企业。

1967年10月的一个晚上,索尼公司的盛田昭夫、井深大等主要负责人与技术人员一起坐在实验室里,经过整整6年的奋战,世界上第一台单枪三束彩色电视机终于在这里诞生了。盛田认准这种新产品有广阔的市场后,就决定立即在美国就地生产。1972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地亚哥,索尼电视机厂正式投产。“美国制造”的索尼彩电源源不断地进入了美国和中南美市场。

几年后,日本其它一些企业由于大量向美国倾销产品,日美之间出现了严重的贸易摩擦,美国采取措施限制日本商品进口。索尼公司由于已在美国办厂,在这场贸易战中,竟然相安无事,充分证明当初盛田决策的正确性。

1974年,索尼又在英国的布里金德开办了彩电工厂。接着,在亚拉巴马州的多桑开办了音频、视频磁带厂。1981年在法国的贝思尼创建了一家磁带厂。1988年,索尼又作出惊人之举,以34亿美元收购了美国哥伦比亚影片公司,从而以咄咄逼人之势闯入了好莱坞。

“菲利浦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30多年前,盛田昭夫参观荷兰菲利浦公司发出的豪言壮语终于被证实了。如今,索尼公司已在西欧、美国、东欧、巴西、中国等地开辟了广阔的市场,公司的出口额占总营业额的60%以上,其经营的项目也由单一的电器转为多元,成为与通用汽车公司、西门子、菲利浦等并驾齐驱的第一流跨国大公司,蜚声全世界。

索尼公司能得到如此飞速的发展,与盛田昭夫一贯重视人才开发、不拘一格使用贤才有极大的关系。他曾写过一本非常畅销的书——《学历无用论》。他认为,学历无用并非看不起学历,而是不能光是以学历来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以资历为主和看重学历的做法是阻挡许多年轻有为的工作人员发挥自己能力的一大障碍。因此,索尼公司必须以“人尽其才,根据实际成绩和工作能力来安排人才”作为指导思想,才能使索尼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盛田自己便率先实践这一思想。1971年他接替井深大担任索尼公司总裁。1979年他就公开表示:我不想恋栈太久,这样会损害下一代人的志气。我也不在乎继承人是否是我的儿女,我只是需要一位能干的人来领导索尼。

3年后,一位男中音演员出身的人出人意料地坐在了索尼公司总裁的宝座上。

他叫大贺典雄。他与盛田相识纯属偶然。1950年,盛田生产了第一台磁带录音机。当时,大贺还是东京艺术大学声乐系的学生。他以一个歌唱家的眼光写信给盛田,用未经斟酌的语句告诉他,这种机器的性能不好,声音失真太厉害,歌唱家需要的是一面镜子——听得见他声音的镜子,因此,他认为这种录音机只不过是一堆废物。对他的尖锐批评,盛田非但不生气,反而认为他所谓的镜子想法非常中肯恰当,具有挑战性,就给大贺回信,聘请他担任公司的兼职顾问。

1954年,大贺大学毕业后到柏林留学,接受为期3年的音乐深造,并在欧洲参加巡回演出。在这一时期内,盛田依旧积极地与大贺取得联系,坚持不断地把工资寄给大贺,并要求他留学回国后继续帮索尼干事。盛田所做的一切令大贺深为感动。1959年,他们两人结伴前往欧洲旅行,盛田想通过这次旅行为索尼推销调频晶体管收音机等产品。最后他们乘船从英国出发转道纽约回国。在4天零10小时的漫长旅程中,他俩无所事事,只是不停地促膝谈心。盛田昭夫发现大贺典雄的音乐造诣对以声音和影像为主的索尼很有用处,而大贺也颇懂得一些经营之道,于是就对他说:“你作为一位声乐家是一流的,但是,我认为你作为实业家的才能将更加突出。”就这样,在盛田的鼓励下,这位男中音歌唱家弃艺经商,跨进了实业界的大门。

大贺典雄最初担任索尼公司磁带录音机生产部门的总经理。1961年,盛田又提拔他为产品设计部部长。几年后,他又出任索尼与美商组建的合资企业“哥伦比亚—索尼唱片公司”的社长。大贺没有辜负盛田的期望,工作十分勤奋,在经营战略上也很有研究。他还发挥自己在声乐方面的特长,在选择录音曲目、保持音色纯正方面非常在行。为了发展新兴的唱片业,在80年代初,大贺着力于开发可在数控状态下复制音乐的激光唱片。他先后与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和卡拉扬合作,推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激光唱片和激光唱机。他领导的唱片公司也逐步发展成为日本第一流的唱片公司。

1982年9月,索尼公司董事长盛田昭夫在股东非常大会上正式宣布任命大贺典雄为公司新任总裁。“伯乐”盛田作出的这项明智、正确的决策,获得了股东们的一致赞扬。

在盛田和大贺的共同努力下,索尼公司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手提式CD磁碟唱机、随身听、3.5英寸小型软式磁碟片、超速录像机系统、8毫米“伴君走”55型摄像机、家用立体音响组合、电子摄影机、高清晰度电视摄像机……一个个领先世界的新产品伴随着索尼公司的美名传遍了全球。

盛田昭夫如今虽年逾七旬,但对事业的勃勃雄心仍不减当年,正为实现他的“世界的索尼公司”而四处奔波着。40多年来,他就像一只不知疲倦的蜜蜂,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了解各国的市场行情和推销产品,累计飞行里程达5000多万公里,等于绕地球130周。现在一他一如既往,遍访五大洲,正在为绘制索尼公司21世纪的宏伟蓝图而终日辛勤工作着。

早稻田大学有哪些名人毕业于此

西欧创始人樫尾忠雄,索尼创始人井深大,索尼会长出井伸之,三星创始人李秉哲,三星会长李健熙,日本地下铁先驱早川徳次,优衣库创始人,日本首富柳井正,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石桥湛山、北原白秋、文艺泰斗坪内逍遥,福田康夫、江户川乱步、野田佳彦等。
100年来,早稻田大学培养了众多的政界、经济界和文化界的著名人士,如陈独秀,李大钊,廖仲恺,廖承志,宋教仁,彭湃、石桥湛山、北原白秋、坪内逍遥、福田康夫、江户川乱步、村上春树、菅野洋子、吉野弘幸、大河内一楼等。

谁知道sony的创始人是怎么推销自己产品的,

  1946年,盛田昭夫与井深大共同创立了索尼公司的前身“东京通信工业”。可以说,盛田昭夫的努力不仅在世界范围内树立了索尼的品牌形象,还为“日本制造”走向世界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对日本民族工业的发展来说,盛田昭夫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尽管目前索尼业绩不佳,但从品牌战略上来看,笔者认为盛田昭夫的很多理念都值得我们仔细思考,也值得中国企业家好好学习。
  如今,国内很多厂家都爱标榜自己采用了美国、德国、日本等外国厂家的技术,希望通过挂一个外国厂家的牌子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打通自己的市场和销路。而索尼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想打造出一个品牌,企业家必须有坚定的技术和品牌自信。盛田昭夫在公司创立时曾立下这样一条誓言,即“开发任何公司无法仿造的独家产品”。这是索尼公司从一个仅有20名员工的小公司发展成为世界著名跨国企业的秘密。盛田、井深等索尼高层,曾用很长的时间,花了很大气力培育消费者对公司产品的信心。他们在世界各种高端媒体不断宣传下述口号,如“专业制造商的索尼”、“创造世界最先进产品的索尼”、“技术的索尼”、“日本诞生的世界性品牌的索尼”等,这些宣传语让“索尼技术优越”的这一观念深入人心。
  与国内许多肯花大价钱收购国外知名品牌的企业家不同,盛田昭夫并没有那种“背靠大树好乘凉”的心态。1955年,公司研制出三极管收音机。当时,盛田决定到世界最大的市场美国推销自己的产品。一家在当时闻名世界的制造商曾对盛田说,只要你们将收音机贴上我们的品牌生产,我们就购买10万台。那家美国公司说,“我们是用了50年才确立的品牌,假如你们不利用我们的品牌,那就太愚蠢了。”但盛田却拒绝了这个要求,他说,“我想,贵公司在以前,也曾经是一家无名的小公司。”而后,他以索尼的名义与美国某大代理公司签订合同,随后的销量记录表明,盛田昭夫的决定并没有错。
  立志把索尼建设成世界性企业让盛田昭夫把目光放得更远,而不是局限于短期利益。1960年,索尼在美国建立销售公司,1963年,盛田干脆全家移居美国,全力在美国推销该公司的产品。他花大价钱在纽约第5大道租下一套房子住下,参加各种聚会,结交了很多商业上的朋友。他还找到美国最好的广告公司,宣传其生产的收音机。索尼每年支付给这家公司的广告费为75万美金,而索尼当时一年的销售额也不过300万美元。
  回想当年,索尼内部曾经存在“正名”之争。盛田认为,要成为世界性企业,就首先要“正名”。当时,公司要从“东京通信工业”改为“索尼”,反对者众多,连该公司的关系银行都觉得,原来的名称已有知名度,不必更改。但盛田觉得,公司名称,须让使用各种语言的人都能读来琅琅上口,否则企业就无法走出日本列岛。所以,盛田昭夫力排众议,终于让索尼这个名字风行世界。
  品牌的力量是强大的。从日本市场来看,上个世纪90年代后,商品价格结构发生巨变,尽管廉价商品大量出现,这丝毫没有影响高级品牌的畅销。在市场上,著名品牌价格往往是同类普通产品的十多倍。比如,领带一般在小商店中的售价为500至1000日元,而在高级百货店、机场等则要卖到2万日元,价格相差20倍以上。一块羊羹,超市价格仅为128日元,而名牌厂家生产的羊羹则要1400日元,相差有10倍之多。一般厂家的CD唱机卖6980日元,而驰名品牌则卖17800日元。品牌给厂家带来的利润十分可观。从世界市场上看,可以说,日本经济能够长期坐住世界第二把交椅,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日本企业培育出了一大批世界著名品牌,这些企业的产品无疑正维护着“日本制造”在世界消费者心中的地位。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有一些品牌也开始进入世界市场,但与世界巨型跨国公司相比,还微不足道。在遍布日本各地的100日元廉价店中,多数产品来自中国,很多产品属资源消耗型,其中不少产品在出口中竞相压价。这种产品长期出口,既不利于环境保护,也不利于国内产业技术的提升,更不利于在世界范围内树立中国的品牌形象。四十多年前,盛田昭夫闯荡美国市场,为改善“日本制造”的国际形象四处奔波。如今,中国也急需一批这样有魄力、有自信的品牌大师带领中国走出廉价品制造工厂的尴尬处境。
  目前世界上的品牌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地利传统型,如依云矿泉水等等,另外一种是认知价值型,如古琦(GUCCI)皮包,最后就是大量生产型,如名牌电脑等。在培养前两种品牌上,中国都具有一些有利条件。比如,在地利传统型方面,我们拥有很多观光资源和老字号。而在培养认知型品牌上,中国人能工巧匠辈出,只要加强技术训练与培养,再加以广泛宣传,要创造出高质量、高技术的认知型品牌也有一定的优势。
  而在大量生产型品牌方面,旗舰企业的主导作用是不可缺少的。这是因为,往往只有这些旗舰企业才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有能力承受巨大的投入,以及相对较为漫长的研发周期,培育自己的独创技术与产品。可以说,索尼的品牌战略对日本工业的发展的积极作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索尼公司常花10年研究一个产品,一旦认为具有市场潜力,立即建立大量生产体制,价格均要高出其他产品。大量生产可以降低成本,而高价格确保了大量资金可以被投入到质量检查、流通渠道的建设以及广告上,此外,还有很多资金可以被投入到下一代产品的研究上。而这种良性循环的形成则有赖于企业家能有超脱于眼前利益的长远目光。
  今后,“中国制造”能否摆脱“品质低下,价格低廉”的国际形象,很大程度上要寄希望于我们是否能产生一批像盛田昭夫那样的民族英雄般的品牌大师,能否找到中国自己的品牌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