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IBM为什么会被联想收购了
- 2、联想为什么要收购IBM?
- 3、IBM笔记本电脑为什么被联想收购了????
- 4、联想收购IBM的原因是什么?
- 5、lenovo是哪一年收购ibm的_联想为什么收购ibm
- 6、联想收购IBM PC部的动机
- 7、IBM个人PC业务是什么?联想为什么要收购它?
- 8、联想为什么收购IBM服务器
- 9、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的动机可以由哪些理论解释?
IBM为什么会被联想收购了
IBM并不是被联想收购,只是在2004年联想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业务,以及ThinkPad 这个品牌,目前ThinkPad 完全由联想独立运作,并且成为了联想集团一个很重要品牌。卖掉PC部分的业务是IBM战略性的决定,战略调整中,IBM逐渐想把自己塑造为一个软件、服务型企业。
因此,IBM连续出售生产制造部门,硬件业务,将硬盘产品部门出售给日立,个人计算机部门出售给联想,从而实现了对低利润硬件业务的剥离,开始了向高附加值产业的转型。如今IBM的六大业务部门分别为全球技术服务、全球业务服务、系统和技术、软件、全球融资和研发。
PC领域技术门槛低,入行壁垒低,注定了会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市场,由于兼容机快速发展,市场上的低价恶性竞争,PC行业的利润率大幅下降。IBM的发展史上长期服务机构,缺乏对个人消费者需求的敏感性,失去了主流消费者的喜爱。
最终,残酷的价格战成为了压倒研发支出IBM较高的最后一根稻草。1997-2003年间,IBM个人电脑市场份额从8.6%降至5.3%。
扩展资料:
从2001年到2004年6月30日,IBM的PC业务累计亏损了9.65亿美元。2003年上半年,IBM的PC业务销售额为43亿美元,亏损了0.97亿美元,到了2004年上半年,亏损进一步扩大,销售额52亿美元,亏损1.39亿美元。既与企业战略不一致又不能带来利润的业务,被剥离也是十分正常的。
联想收购Thinkpad其实不是联想主动的,是IBM首先发起的,早在2000年年初,IBM就向联想派出代表团,游说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
对于当时的联想,持续性的低价策略抵制国外竞争者来争夺市场份额;但在本土市场上却陷入了恶性竞争、低利润市场的困境。收购Thinkpad顺利帮助联想扩大了全球市场占有率。
2014年9月29日,联想与IBM共同宣布,联想已完成收购IBM x86服务器业务的所有相关监管规定,10月1日正式完成并购。并购对象包括IBM旗下System X、BladeCenter、Flex System blade 服务器和转换器、以x86为基础的Flex整合系统、NeXtScale和iDataPlex服务器以及相关软件、blade networking与维护营运等项目。至此,联想已经成为全球市值超过421亿美元的x86服务器市场中的第三大供货商。
参考链接:IBM中国官网 IBM和Lenovo
联想为什么要收购IBM?
企业的收购有三个动机:
第一个是企业追求更多的利润,即管理层利益的驱动.
第二个是企业追求更高的发展.
第三个是企业的相互融合,可以追求协同效应.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1+1>2的这个不等式,即协同效应.
从联想的初衷来看,他收购IBM的动机就是后面两个.
第一个动机是建立在他们基础之上,能够合并,利润是自然会提高的.
上面两位兄台说的进入国际市场是一种现象.
打入国际市场
借IBM的名声打入国际市场....
联想是发展需要,在扩张,所以收购了IBM的电脑部门;IBM是觉得电脑部门没有盈利,对集团是个拖累,所以卖了,各取所需。
IBM笔记本电脑为什么被联想收购了????
因为IBM公司决定不做电脑生意了,IBM转型去以电子商务为主的模式经营软件等其它的虎屋了 答案补充 虽然IBM公司的电脑很好,但是他们的公司一直在亏损,在2002年新上任的CEO就决定整顿公司。
最后看好网上的电子商务专业,就放弃了对电脑的生产,改为对软件、硬件和电子解决方案为主的新企业
因为IBM公司决定不做电脑生意了,IBM转型去以电子商务为主的模式经营软件等其它的虎屋了
只是收购销售权,硬件还是自己做。
把全部精力集中在硬件上IBM会做的更好,就像DELL把精力集中在销售,自己不生产硬件,和IBM相反。
IBM为了盘活不良资产~
2005年5月1日(中国北京和纽约阿蒙克讯)— 联想集团有限公司(HKSE: 992,ADR: LNVGY)与IBM(NYSE:IBM)今天宣布,联想完成了对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务的收购,这标志着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企业从此诞生。
联想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元庆说:“这笔交易的完成对联想是一个历史性的事件,标志着全球个人电脑产业新纪元的开始。新联想将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最高品质、最具创新性的个人电脑产品及服务,为员工提供最佳的工作环境,同时也为我们的股东创造更大价值。”
联想集团首席执行官Stephen Ward说:“凭借公司在品牌、世界级规模和业内领先的高效率等各方面拥有的强大竞争实力,新联想已经成为全球PC领袖。联想拥有领先的产品研发与产品创新能力、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以及遍布全球的分销网络。加上我们与IBM独特的合作联盟,赋予了新联想在全球市场上的强大竞争力。数周内,我们即将以新联想的名义推出全新的产品。”
新联想的强大实力包括国际知名的“Think”笔记本电脑品牌及中国知名的联想品牌,为消费者和企业客户提供优质专业服务的能力,以及在中国这个全球增长最快的IT市场上已经建立的领导地位。新联想在中国个人电脑市场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在全球企业个人电脑市场上占领先地位。
交易简介
根据收购交易条款,联想已支付予IBM的交易代价为 12.5亿美元,其中包括约6.5亿美元现金,及按2004年12月交易宣布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股票收市价价值6亿美元的联想股份。交易完成后,IBM拥有联想18.9%股权。此外,联想将承担来自IBM约5亿美元的净负债。
IBM将录得大约10亿美元的税前收入。这笔收入将在IBM发布的 2005年第二季度财务报告中披露。
此次收购的最终协议于2004年12月8日公布,于2005年1月27日获联想股东批准通过。收购完成表示最终协议中的所有重要条款完成。
在2005年3月31日宣布的另一项交易中,联想引入全球三大私人股权投资公司: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General Atlantic及美国新桥投资集团,同意由这三大私人投资公司提供3.5亿美元的战略投资。根据协议,联想将向这三家私人投资公司共发行价值3.5亿美元的可换股优先股,以及可用作认购联想股份的非上市认股权证。有关这项交易需要召开的股东大会将在2005年5月13日举行。
在获得香港联合交易所审批及联想股东投票通过后,IBM之最终交易代价预期将为约8亿美元现金及价值4.5亿美元的联想股份,此安排将按照目前建议的方案由联想向IBM回购股份达成。
联想管理团队与董事会组成
新联想管理团队由来自双方的高级管理人员组成。杨元庆先生获任命为联想董事会主席,接替联想创始人柳传志先生,任命即时生效。柳传志先生获任命为董事会非执行董事。前 IBM 高级副总裁兼IBM个人系统事业部总经理Stephen Ward先生获任命为联想首席执行官及董事会董事,任命即时生效。
另外,IBM已提名Robert W. Moffat Jr. 先生及周伟焜先生(Henry Chow)进入联想董事会作没有投票权的观察员,任命即时生效。
在私人股权交易完成后,将有三位来自相关私人股权投资公司的代表加入董事会。
联想还宣布朱立南先生获任命为非执行董事,代替辞任董事会职务的曾茂朝先生。
协同效益与成本节约
是次收购较原计划提前成功完成,充份表明交易与整合过程进展顺利。客户服务与产品供应等将保持日常状态不会中断。
联想个人电脑的合并年收入将达约130亿美元,年销售个人电脑约1400万台。Stephen Ward先生说:“我们希望从今天开始,就充分利用联想和IBM 个人电脑事业部在客户群、产品以及地域等方面的互补优势,发挥协同和整合效应。”
公司预期协同效应既来自于采购和营销成本优化,也包括在中长期,由新市场开拓及产品发布、生产制造优化和供应链整合所产生的协同效应。
联想收购的只是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因IBM个人电脑部在联想收购它之前财政多年赤字,
联想因为想通过此次收购获得IBM的电脑技术,特别是在笔记本电脑这一块,因为IBM笔记本电脑在商用笔记本电脑领域置牛耳,并且借此机会联想能以最快的方式进入到国际市场。
联想收购IBM的原因是什么?
联想为什么要收购IBM的PC业务?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联想的发展战略着手。\x0d\x0a2004年前,联想制定了多元化的经营战略,但中国市场的严酷事实让联想尝进了苦头.多元化经营的失败也让联想清醒地认识到反展还是要有自己的核心业务—PC业务。但是国内市场激烈竞争让联想意识到必须走出国门寻找新的增长点。事实上,国内竞争激烈,国外市场进入缓慢,这是中国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在严峻的现实前面,联想选择了一招险棋,以12.5亿美元的代价并购了IBM的PC业务。\x0d\x0a 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虽说是险棋,但也是很高明之举。试想一下,如果联想不并购IBM的PC业务部门,而是按照现在的路走下去,虽然中国PC市场在全球市场一支独秀,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会保持高速增长,但是市场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低端有国内厂商价格血拼,高端有欧美日各大品牌无可动摇的优势,联想一不能象新天下那样控制成本,二没有国外品牌的研发实力,当中国市场逐渐开放之后,联想面临的路会越来越窄。而国外市场更是联想无法触及的梦想,联想一没有核心技术,二没有营销渠道,用什么去扩展国外市场?\x0d\x0a 而IBM有联想梦想拥有的一切,技术,渠道,研发能力,一流的管理团队等等,并且IBM在国内市场几乎很少有跟联想重叠的业务,因此并购之后对联想的国内市场营销方面并不需要太大的调整,也丰富了联想的产品涵盖的范围。当然对IBM本身的营销确实会带来很大的风险,很可能会将IBM一些老客户推向竞争对手。IBM的PC业务在运营体系上已经非常成熟,联想明智地选择了让IBM的品牌独立,请IBM的资深副总裁来担任CEO,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联想是抱着一种尊敬和学习的态度切入到IBM现有业务中。如果两者顺利融合,联想在研发,品牌,渠道等各方面将会发生质的飞跃,而IBM也会给联想在管理方面带来巨大的飞跃,这样的联想才是真正的世界性的PC巨子。\x0d\x0a 不过并购在PC产业是一次巨大的冒险。在过去的二十年内,无数的并购都最终失败,最明显的就是HP并购compaq的教训,不但丧失了compaq这一金字招牌,HP本身的品牌也没有得到大的提升,属于典型的1+1<2。就算是dell,也有很多失败的案例,比如并购ConvergeNet却最终解散了并购的部门。\x0d\x0a 而联想采用了“蛇吞象”的方式并购了IBM的PC业务,无疑面临巨大的风险。产品、销售队伍、以及渠道、研发的整合无疑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一招不慎,可能导致满盘皆输。\x0d\x0a 对于联想来说,风险可谓是非常巨大,因为IBM的业务部门的运营体系非常成熟,虽说目前是蛇吞象,而联想本身的现金有限,能不能支撑起IBM原有的PC业务,一旦支撑不起,只能玩完。不过据说联想准备在美国上市,这倒是聪明的一招,用美国人的钱来收购美国人的公司,但是这样一来中国人很可能最终丧失对于联想的控制权,蛇吞象最终演变成象吞蛇。\x0d\x0a 对于IBM来说,这次事件确实相当于它的PC业务部门独立,而老美的精明之处在于既剥离了亏损的业务,又找到了买单的接手人,赚到实实在在的美金。但是由于PC业务对IBM其他产品有巨大的协同效应,同时为了维持在企业消费者和个人消费者强大的影响力,IBM也不会完全放手PC业务,会跟联想配合做好两品牌的过渡工作,等平稳过度之后,IBM持有的联想的股份就能够进退自如了。\x0d\x0a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很欣赏联想这种破釜沉舟的做法,毕竟相比新天下,这个策略要高明得太多了。新天下唯一的武器就是价格,除非他能够象dell一样在控制成本方面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否则没有研发能力的公司如果也能代表民族工业的希望的话,那我们的民族工业还有什么希望。而联想,虽然目前看来成功的希望很小,但是如果能够成功,中国也会拥有真真正正的世界级的企业,而不是象中石油,中石化这样是依赖资源垄断地位进入500强。我是衷心预祝联想获得成功,这也是大大涨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志气。
lenovo是哪一年收购ibm的_联想为什么收购ibm
IBM的THINKPAD品牌在用户心目中一直是高性能电脑的代表,但在二十一世纪初,由于经营的问题,IBM高投入的研发费用与THINKPAD产出的微薄利润不成正比,IBM为了清理不良资产,整合优质资源,2004年将IBMPC(Personalcomputer,个人电脑)事业部整体出售于联想,联想收购IBMPC事业部的同时也接手了ibm5亿的债务。
这个交易是双赢的,此次交易让IBM丢掉了包袱,更专注的致力于服务器等产品的发展,而联想籍THINKPAD品牌的商誉以及诸多专利技术,通过不懈的努力,也坐上了全球PC也老大的地位。
联想收购IBM PC部的动机
自然是看重IBM PC部门的技术和销售网络。
增加市场占有率 以及品牌的影响
联想并购IBM PC的动机、整合与启示
心中,IBM就是高品质的象征,有很高的顾客忠诚度;联想可以在国际市场上推出Lenovo的中低端品牌。
据IBM向美国证交会提交的文件显示,其卖给联想集团的个人电脑业务持续亏损已达三年半之久,累计亏损近10亿美元。联想并购IBM
PC业务三个月后就实现赢利,意味着并购后的整合初步成功。
1.战略并购是并购成功的关键
国际化始终是联想的长期战略。2001年提出“高科技的联想、服务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的企业远景,2002年的技术创新大会,2003年4月8日联想启用新的英文标识(LENOVO),2004签约成为国际奥运会合作伙伴,都是联想国际化的组成部分。此次收购IBM
PC是联想国际化战略的继续,是联想高层在合适的时间做出的一个合适的决定。
2.合理选择目标企业是并购成功的根本
PC业务是亏损的,联想凭什么敢接过这个“烫手的山芋”呢?IBM的PC业务毛利率高达24%却没钱赚,联想的毛利率仅有14%却有5%的净利润。IBM在如此高的毛利率条件下仍然亏损,是其高昂成本所致:一是体系性成本高。整个IBM的管理费用要分摊到旗下的各个事业部,PC部分毛利率相比其他事业部要低得多,利润就被摊薄了,但联想没有这部分费用;二?芾矸延酶摺?BM历来是高投入、高产出,花钱大手大脚,因此管理费用高昂。譬如生产一台PC机,IBM要24美元,联想只要4美元;IBM
PC每年交给总部信息管理费2亿美元,这里有很大的压缩空间。IBM
PC本身的业务是良好的,联想控制成本能力很强,二者结合可以使成本大大减少,并很快实现盈利。
我国企业走向世界最缺少的是品牌和技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联想成长的隐痛。通过收购,联想得到了需要多年积累的资产:高端品牌、核心技术。联想今后可以在IBM搭建的平台上从事业务,可以说,联想已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联想从创立初期,就提出了“贸工技”的发展思路。通过收购,联想可以获得IBM在日本和美国的两个研发中心,并可以获得相关专利,这与当初的目标更接近了一步。
3.双方互补性强是并购成功的基础
(1)IBM业务是在全世界的,而联想以前的业务是集中在国内的;(2)IBM最好的产品是高端笔记本,联想是台式机;(3)IBM服务的多为高端客
IBM个人PC业务是什么?联想为什么要收购它?
联想集团发表声明称,PC领域仍然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在近日接受采访时也没有否认联想收购惠普PC业务的可能,他表示积极的并购是企业发展的一个必经之路。
就是IBM的笔记本及台式电脑及一体机业务(不包含服务器及工控机,刀片机)
主要还是炒作,人家的核心技术根本没转给联想,你对比下thinkpad系列,以前的IBM品牌(精品)现在的联想品牌 (垃圾)就知道了
IBM个人PC业务是指IBM面对个人电脑的业务,包括笔记本,台式电脑及一体机业务,但不包含面向企业及政府等部门的服务器,工控机及刀片机等业务。
IBM放弃个人PC是基于IBM第三次平台转型,IBM认为:桌面电脑将越来越不重要,云计算时代即将来临。鉴于此,IBM决定,彻底抛弃桌面个人电脑业务。
而联想是基于以下原因收购:
(1)国内个人计算机市场遭遇瓶颈。
(2)国际化发展战略,并购成为联想国际化路径的首选。
(3)发展品牌、技术、营销渠道的需要。
推动联想收购的原因:
(1)规模效应会使联想获益。
(2)联想商誉的增加大于收购成本。
(3)联想打入国际市场的需要。
(4)管理层驱动力。
联想为什么收购IBM服务器
虽然对IBM来说,X86服务器这块已经没有利润了,再加上各国去IBM化,这才是IBM出售X86服务器的原因。
但对联想来说,IBM服务器性能指标(包括最关键的可靠性)一般,但也秒杀目前的国产服务器。收购后对于行业客户而言,如果更注重性能和可靠性的话,整合完成后联想套上“国产”马甲的IBM X系列服务器势必成为国内企业的采购来源。
联想电脑并购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生产商IBM个人电脑业务的消息引起世界哗然,业界人士普遍认为此举对双方都有利,创造双赢。相对于一般大众的惊奇,科技人士多半肯定这笔交易对两家公司所造成的双赢局面,不但可以让市场百分之百专注于中国联想电脑获得进军全球的渠道,也让IBM摆脱个人电脑业务的赔钱梦魇。
这个说法不准确,联想售后的是IBM低端X86服务器,IBM自己改保留了高端小机。原因很简单,X86服务器利润率对于IBM太低,但比联想的PC还高很多,所以对联想是宝贝。
很高兴为您解答:
联想电脑并购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生产商IBM个人电脑业务的消息引起世界哗然,业界人士普遍认为此举对双方都有利,创造双赢。相对于一般大众的惊奇,科技人士多半肯定这笔交易对两家公司所造成的双赢局面,不但可以让市场百分之百专注于中国联想电脑获得进军全球的渠道,也让IBM摆脱个人电脑业务的赔钱梦魇。
1著名业界人士的想法
龙脉创投公司董事长赵光斗认为,经营品牌的最终目的是赚钱,IBM撑着赔钱的个人电脑品牌已经撑得太久了。他说,IBM卖掉个人电脑业务不仅可以让损益表的亏损减少,把握时机把不值钱的个人电脑品牌,换成一家将有更高成长的个人电脑公司之部分持股,怎么不是个好投资呢!
美洲中国工程师学会旧金山分会方玉山解读说,IBM的个人电脑销售业务已经不行,需要放弃,应集中火力在对企业界提供技术软体服务与服务器业务上。联想是中国最大的个人电脑生产商,接掌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可以发挥专长,有利联想进入世界市场,此交易对双方都有好处。
南方证券香港公司分析人士刘念怀表示,从2001年开始,联想开始面临国内PC市场的逐渐饱和、传统的PC业务增长缓慢、国内外PC品牌的竞争激烈、国际市场销售不甚理想等诸多困境。因此此次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从而获得相应的品牌、销售渠道、人才和专利技术,使联想公司在国际化的进程上实现跃进,对公司的管理者而言是一个充满诱惑的选择
2事件产生的效应 1、(可能)最大的直接获益者:联想。通过这次购并,联想发展历程的努力缩短了整整一代人。从30亿美元,一下子进入100多亿美元,一下子跻身全球IT巨头的行列,而且联想换标和赞助奥运的几大举措效应负面转为正面。一举多得,而且间接效应价值将远远超越直接购并耗费的成本。一流的产品、技术、品牌、市场、渠道、管理等直接获得,完全物有所值。这是一次巨大的升华。 2、最大的间接受益者:整个中国IT产业。往往是少数企业的崛起,从而带动整个产业和国家的崛起。三星等公司带动了韩国产业,Infosys等带动了印度的软件业崛起。联想以及华为的全球崛起将直接带动中国高科技产业在全球的崛起。因此,这次购并,对中国高科技产业,乃至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是一次极大的推动和促进。 3、最受冲击的企业:英特尔、微软、惠普和戴尔。英特尔和微软的Wintel联盟使得IBM这十几年在产业界都抬不起头来,联想的崛起将改变产业格局,间接提升IBM的产业地位。惠普和戴尔是在规模上的竞争者,而借助中国力量,联想的崛起将直接威胁惠普和戴尔在PC市场的竞争力量,消减赢利能力,间接制约了对手的竞争力。 4、谁因此受了内伤?这次购并将加速惠普退出PC业务的进程,显然是内伤最深的一个受害者。其次,将极大制约戴尔高歌猛进的前进势头,为戴尔的未来蒙上阴影。更深远的是对台湾地区IT制造业的冲击。这次购并将加速中国在高科技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台湾地区的优势将加速下滑。东芝等日本高科技制造企业也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联想的收获与付出
我们先来总结下联想在此次收购中的收获吧。第一,可以继续使用IBM品牌五年;第二,获得IBM的一些技术,可以弥补联想本身的技术缺陷;第三,联想通过管理合资企业,能够介入到IBM公司PC业务的销售渠道当中,拓宽了企业发展空间。第四,品牌知名度极大提升,这也是此次收购的最大亮点。当然,联想也付出了代价,主要是:一,付出了12.5亿美圆的现金流,代价很大。二,IBM公司PC业务目前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仅约5%,联想的此次收购并不能使自己 成为中国PC市场的绝对霸主。三,联想的此次收购是联想集团战略调整的一个信号,即从多元化发展回归专业化道路。因为在此之前从联想集团拆分出的神州数码据说经营状况并不太好,联想的手机和数码相机业务也不太尽如人意,可以说联想的多元化并不如预期的那么理想。此次收购,意味这联想将至关重要的企业现金流重新投入PC业务,这对联想其他业务而言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当然,联想这么做这也不排除企业理性的回归和自身避免风险的需要。
转载相关答案,请采纳
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的动机可以由哪些理论解释?
1.
1)效率理论。可以由效率理论中的规模效益理论解释,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可以给联想带来规模经济。
2)市场实力理论。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增加联想在全球PC市场的占有率,从而增加联想对PC市场的控制。
3)战略发展理论。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助于联想实现国际化战略,有助于联想掌握核心技术和国际营销渠道,通过走国际化的道路促进公司的发展和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
2.
1)经营协同效应。可以给联想带来生产规模经济和管理规模经济。
2)市场份额效应。可以提高联想在全球PC市场的份额。
3)企业发展效应。可以使联想实现规模的快速扩张,实现技术的跨越。
4)战略转移效应。可以使联想实现战略向国际化战略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