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想收购ibm成功的原因,为什么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的谈判是双赢的谈判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2-23 15:23:03 浏览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IBM为什么会被联想收购了

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被联想收购的主要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战略调整:在2000年代,IBM开始进行战略调整,将重点从硬件制造转向高附加值的软件和服务业务。因此,IBM决定剥离部分硬件业务,如个人电脑(PC)部门,以便更好地专注于核心业务。2.财务原因:联想收购IBMPC部门时,IBM的财务状况并不乐观。通过剥离低利润的硬件业务,IBM可以减轻财务压力,提高盈利能力。3.市场竞争:在个人电脑市场上,IBM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尤其是来自戴尔、惠普等竞争对手的压力。将PC业务出售给联想,可以帮助IBM减轻竞争压力,专注于更有价值的业务领域。4.联想的发展需求:作为一家中国公司,联想正处于全球化扩张的阶段。通过收购IBM的PC业务,联想可以迅速获得IBM的品牌、技术和全球市场份额,从而提高自身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5.政府支持:中国政府对于联想收购IBMPC业务表示了支持和鼓励,认为这次收购有利于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总之,IBM被联想收购的主要原因包括战略调整、财务原因、市场竞争、联想的发展需求以及政府支持等多方面因素。通过这次收购,IBM成功剥离了低利润的硬件业务,实现了战略转型;联想则获得了全球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为其全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lenovo是哪一年收购ibm的_联想为什么收购ibm

IBM的THINKPAD品牌在用户心目中一直是高性能电脑的代表,但在二十一世纪初,由于经营的问题,IBM高投入的研发费用与THINKPAD产出的微薄利润不成正比,IBM为了清理不良资产,整合优质资源,2004年将IBMPC(Personalcomputer,个人电脑)事业部整体出售于联想,联想收购IBMPC事业部的同时也接手了ibm5亿的债务。
这个交易是双赢的,此次交易让IBM丢掉了包袱,更专注的致力于服务器等产品的发展,而联想籍THINKPAD品牌的商誉以及诸多专利技术,通过不懈的努力,也坐上了全球PC也老大的地位。

为什么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的谈判是双赢的谈判

最佳回答:首先楼主要了解IBM卖给联想的只是笔记本THINKPAD 和短时间的IBM使用权 联想做为国内的老大但在国际上却并不出名。IBM做为国际老大...
百度知道
联想也因此成为我国率先进入世界500强行列的高科技制造业企业,并拥有IBM的“Think”品牌及相关专利、IBM深圳合资公司、位于日本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研发中心、遍及全球160个国家和地区的庞大分销系统和销售网络。
IBM在并购后的股价上涨了2%,并且在新联想中获得了18.9%的股权,成为仅次于联想控股的第二大股东。
与此同时,IBM当时的副总裁兼个人系统部总经理史蒂芬·沃德还登上了新联想CEO的宝座,联想的前任CEO杨元庆则当上了新联想董事长。
并购后的IBM终于摆脱了沉重包袱,将经营方向转为利润更为丰富的PC游戏操纵杆的微处理器的制造。
对于企业来说,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的行为是一种双赢,而长达13个月的并购谈判更是双方相互妥协的结果。
从并购金额的最终确定到新联想总部的选址问题,无一不是双方相互妥协的结果,但最后均落在了双方的利益平衡点上。
每一个人,都应该努力拼搏,争取一些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但是,努力争取并不代表蛮横抢夺,也不代表咬住不放,而是一种灵活掌握、进退自如的境界,因此,我们要善于退让。

联想收购IBM案例分析

年8月26日,美国官方同意联想以23亿美元(约合141亿元人民币)收购IBM公司的x86服务器业务。2014年9月29日,联想与IBM共同宣布,联想已完成收购IBMx86服务器业务的所有相关监管规定,10月1日正式完成并购。此次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使联想获得相应的品牌、销售渠道、人才和专利技术,在国际化的进程上实现了质的跃进,同时也带动了整个国内同行业的发展。年12月8日,联想集团在北京宣布,以总价12。5亿美元的现金加股票收购IBMPC部门。典型案例:收购IBMPC业务后,怎样将IBM的全球销售网络和联想本身的供应链配合起来?联想先对计划的流程、物流运作的流程,以及订单交付的流程进行改造和完善,并增加了供应链的弹性。

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的动机可以由哪些理论解释?

1.
1)效率理论。可以由效率理论中的规模效益理论解释,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可以给联想带来规模经济。
2)市场实力理论。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增加联想在全球PC市场的占有率,从而增加联想对PC市场的控制。
3)战略发展理论。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助于联想实现国际化战略,有助于联想掌握核心技术和国际营销渠道,通过走国际化的道路促进公司的发展和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
2.
1)经营协同效应。可以给联想带来生产规模经济和管理规模经济。
2)市场份额效应。可以提高联想在全球PC市场的份额。
3)企业发展效应。可以使联想实现规模的快速扩张,实现技术的跨越。
4)战略转移效应。可以使联想实现战略向国际化战略转移。

为什么联想收购ibm会取得成功

12.5亿美元(现金)
联想并未收购IBM。只是在2004年联想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业务.
开始的五年里,可以使用IBM标识.
2009年以后,联想将不能使用IBM标识,只能用thinkpad标识
放弃PC业务也是IBM作为PC行业利润率下降而做出的一个决定。事实证明IBM对于市场的预判是正确的。
如果想从从属关系上讲。IBM和联想现在只是合作关系。“历史性联盟”,这是IBM官网上使用的字眼。

联想收购IBM PC部的动机

自然是看重IBM PC部门的技术和销售网络。
增加市场占有率 以及品牌的影响
  联想并购IBM PC的动机、整合与启示
  心中,IBM就是高品质的象征,有很高的顾客忠诚度;联想可以在国际市场上推出Lenovo的中低端品牌。
  据IBM向美国证交会提交的文件显示,其卖给联想集团的个人电脑业务持续亏损已达三年半之久,累计亏损近10亿美元。联想并购IBM
  PC业务三个月后就实现赢利,意味着并购后的整合初步成功。
  1.战略并购是并购成功的关键
  国际化始终是联想的长期战略。2001年提出“高科技的联想、服务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的企业远景,2002年的技术创新大会,2003年4月8日联想启用新的英文标识(LENOVO),2004签约成为国际奥运会合作伙伴,都是联想国际化的组成部分。此次收购IBM
  PC是联想国际化战略的继续,是联想高层在合适的时间做出的一个合适的决定。
  2.合理选择目标企业是并购成功的根本
  PC业务是亏损的,联想凭什么敢接过这个“烫手的山芋”呢?IBM的PC业务毛利率高达24%却没钱赚,联想的毛利率仅有14%却有5%的净利润。IBM在如此高的毛利率条件下仍然亏损,是其高昂成本所致:一是体系性成本高。整个IBM的管理费用要分摊到旗下的各个事业部,PC部分毛利率相比其他事业部要低得多,利润就被摊薄了,但联想没有这部分费用;二?芾矸延酶摺?BM历来是高投入、高产出,花钱大手大脚,因此管理费用高昂。譬如生产一台PC机,IBM要24美元,联想只要4美元;IBM
  PC每年交给总部信息管理费2亿美元,这里有很大的压缩空间。IBM
  PC本身的业务是良好的,联想控制成本能力很强,二者结合可以使成本大大减少,并很快实现盈利。
  我国企业走向世界最缺少的是品牌和技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联想成长的隐痛。通过收购,联想得到了需要多年积累的资产:高端品牌、核心技术。联想今后可以在IBM搭建的平台上从事业务,可以说,联想已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联想从创立初期,就提出了“贸工技”的发展思路。通过收购,联想可以获得IBM在日本和美国的两个研发中心,并可以获得相关专利,这与当初的目标更接近了一步。
  3.双方互补性强是并购成功的基础
  (1)IBM业务是在全世界的,而联想以前的业务是集中在国内的;(2)IBM最好的产品是高端笔记本,联想是台式机;(3)IBM服务的多为高端客

IBM个人PC业务是什么?联想为什么要收购它?

联想集团发表声明称,PC领域仍然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在近日接受采访时也没有否认联想收购惠普PC业务的可能,他表示积极的并购是企业发展的一个必经之路。
就是IBM的笔记本及台式电脑及一体机业务(不包含服务器及工控机,刀片机)
主要还是炒作,人家的核心技术根本没转给联想,你对比下thinkpad系列,以前的IBM品牌(精品)现在的联想品牌 (垃圾)就知道了
IBM个人PC业务是指IBM面对个人电脑的业务,包括笔记本,台式电脑及一体机业务,但不包含面向企业及政府等部门的服务器,工控机及刀片机等业务。
IBM放弃个人PC是基于IBM第三次平台转型,IBM认为:桌面电脑将越来越不重要,云计算时代即将来临。鉴于此,IBM决定,彻底抛弃桌面个人电脑业务。
而联想是基于以下原因收购:
(1)国内个人计算机市场遭遇瓶颈。
(2)国际化发展战略,并购成为联想国际化路径的首选。
(3)发展品牌、技术、营销渠道的需要。
推动联想收购的原因:
(1)规模效应会使联想获益。
(2)联想商誉的增加大于收购成本。
(3)联想打入国际市场的需要。
(4)管理层驱动力。

IBM笔记本电脑为什么被联想收购了????

因为IBM公司决定不做电脑生意了,IBM转型去以电子商务为主的模式经营软件等其它的虎屋了 答案补充 虽然IBM公司的电脑很好,但是他们的公司一直在亏损,在2002年新上任的CEO就决定整顿公司。
最后看好网上的电子商务专业,就放弃了对电脑的生产,改为对软件、硬件和电子解决方案为主的新企业
因为IBM公司决定不做电脑生意了,IBM转型去以电子商务为主的模式经营软件等其它的虎屋了
只是收购销售权,硬件还是自己做。
把全部精力集中在硬件上IBM会做的更好,就像DELL把精力集中在销售,自己不生产硬件,和IBM相反。
IBM为了盘活不良资产~
2005年5月1日(中国北京和纽约阿蒙克讯)— 联想集团有限公司(HKSE: 992,ADR: LNVGY)与IBM(NYSE:IBM)今天宣布,联想完成了对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务的收购,这标志着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企业从此诞生。
联想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元庆说:“这笔交易的完成对联想是一个历史性的事件,标志着全球个人电脑产业新纪元的开始。新联想将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最高品质、最具创新性的个人电脑产品及服务,为员工提供最佳的工作环境,同时也为我们的股东创造更大价值。”
联想集团首席执行官Stephen Ward说:“凭借公司在品牌、世界级规模和业内领先的高效率等各方面拥有的强大竞争实力,新联想已经成为全球PC领袖。联想拥有领先的产品研发与产品创新能力、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以及遍布全球的分销网络。加上我们与IBM独特的合作联盟,赋予了新联想在全球市场上的强大竞争力。数周内,我们即将以新联想的名义推出全新的产品。”
新联想的强大实力包括国际知名的“Think”笔记本电脑品牌及中国知名的联想品牌,为消费者和企业客户提供优质专业服务的能力,以及在中国这个全球增长最快的IT市场上已经建立的领导地位。新联想在中国个人电脑市场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在全球企业个人电脑市场上占领先地位。
交易简介
根据收购交易条款,联想已支付予IBM的交易代价为 12.5亿美元,其中包括约6.5亿美元现金,及按2004年12月交易宣布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股票收市价价值6亿美元的联想股份。交易完成后,IBM拥有联想18.9%股权。此外,联想将承担来自IBM约5亿美元的净负债。
IBM将录得大约10亿美元的税前收入。这笔收入将在IBM发布的 2005年第二季度财务报告中披露。
此次收购的最终协议于2004年12月8日公布,于2005年1月27日获联想股东批准通过。收购完成表示最终协议中的所有重要条款完成。
在2005年3月31日宣布的另一项交易中,联想引入全球三大私人股权投资公司: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General Atlantic及美国新桥投资集团,同意由这三大私人投资公司提供3.5亿美元的战略投资。根据协议,联想将向这三家私人投资公司共发行价值3.5亿美元的可换股优先股,以及可用作认购联想股份的非上市认股权证。有关这项交易需要召开的股东大会将在2005年5月13日举行。
在获得香港联合交易所审批及联想股东投票通过后,IBM之最终交易代价预期将为约8亿美元现金及价值4.5亿美元的联想股份,此安排将按照目前建议的方案由联想向IBM回购股份达成。
联想管理团队与董事会组成
新联想管理团队由来自双方的高级管理人员组成。杨元庆先生获任命为联想董事会主席,接替联想创始人柳传志先生,任命即时生效。柳传志先生获任命为董事会非执行董事。前 IBM 高级副总裁兼IBM个人系统事业部总经理Stephen Ward先生获任命为联想首席执行官及董事会董事,任命即时生效。
另外,IBM已提名Robert W. Moffat Jr. 先生及周伟焜先生(Henry Chow)进入联想董事会作没有投票权的观察员,任命即时生效。
在私人股权交易完成后,将有三位来自相关私人股权投资公司的代表加入董事会。
联想还宣布朱立南先生获任命为非执行董事,代替辞任董事会职务的曾茂朝先生。
协同效益与成本节约
是次收购较原计划提前成功完成,充份表明交易与整合过程进展顺利。客户服务与产品供应等将保持日常状态不会中断。
联想个人电脑的合并年收入将达约130亿美元,年销售个人电脑约1400万台。Stephen Ward先生说:“我们希望从今天开始,就充分利用联想和IBM 个人电脑事业部在客户群、产品以及地域等方面的互补优势,发挥协同和整合效应。”
公司预期协同效应既来自于采购和营销成本优化,也包括在中长期,由新市场开拓及产品发布、生产制造优化和供应链整合所产生的协同效应。
联想收购的只是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因IBM个人电脑部在联想收购它之前财政多年赤字,
联想因为想通过此次收购获得IBM的电脑技术,特别是在笔记本电脑这一块,因为IBM笔记本电脑在商用笔记本电脑领域置牛耳,并且借此机会联想能以最快的方式进入到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