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我想知道联想是怎么吞并IBM的?具体真实内容又有什么呢?
- 2、IBM为什么会被联想收购了
- 3、现在是没有IBM了吗?thinkpad和IBM是什么关系?怎么又归联想了?
- 4、lenovo是哪一年收购ibm的_联想为什么收购ibm
- 5、关于联想和IBM的小小疑问
- 6、IBM被收购了?
- 7、联想收购了IBM.那是不是就得到了IBM的技术?
- 8、联想并购IBM PC业务,对于并购双方各有什么好处?
- 9、联想收购了IBM公司???
我想知道联想是怎么吞并IBM的?具体真实内容又有什么呢?
联想电脑并购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生产商IBM个人电脑业务的消息引起世界哗然,业界人士普遍认为此举对双方都有利,创造双赢。相对于一般大众的惊奇,科技人士多半肯定这笔交易对两家公司所造成的双赢局面,不但可以让市场百分之百专注于中国联想电脑获得进军全球的渠道,也让IBM摆脱个人电脑业务的赔钱梦魇。
一、事件产生的效应
1、(可能)最大的直接获益者:联想。通过这次购并,联想发展历程的努力缩短了整整一代人。从30亿美元,一下子进入100多亿美元,一下子跻身全球IT巨头的行列,而且联想换标和赞助奥运的几大举措效应负面转为正面。一举多得,而且间接效应价值将远远超越直接购并耗费的成本。一流的产品、技术、品牌、市场、渠道、管理等直接获得,完全物有所值。这是一次巨大的升华。
2、最大的间接受益者:整个中国IT产业。往往是少数企业的崛起,从而带动整个产业和国家的崛起。三星等公司带动了韩国产业,Infosys等带动了印度的软件业崛起。联想以及华为的全球崛起将直接带动中国高科技产业在全球的崛起。因此,这次购并,对中国高科技产业,乃至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是一次极大的推动和促进。
3、最受冲击的企业:英特尔、微软、惠普和戴尔。英特尔和微软的Wintel联盟使得IBM这十几年在产业界都抬不起头来,联想的崛起将改变产业格局,间接提升IBM的产业地位。惠普和戴尔是在规模上的竞争者,而借助中国力量,联想的崛起将直接威胁惠普和戴尔在PC市场的竞争力量,消减赢利能力,间接制约了对手的竞争力。
4、谁因此受了内伤?这次购并将加速惠普退出PC业务的进程,显然是内伤最深的一个受害者。其次,将极大制约戴尔高歌猛进的前进势头,为戴尔的未来蒙上阴影。更深远的是对台湾地区IT制造业的冲击。这次购并将加速中国在高科技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台湾地区的优势将加速下滑。东芝等日本高科技制造企业也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联想的收获与付出
我们先来总结下联想在此次收购中的收获吧。第一,可以继续使用IBM品牌五年;第二,获得IBM的一些技术,可以弥补联想本身的技术缺陷;第三,联想通过管理合资企业,能够介入到IBM公司PC业务的销售渠道当中,拓宽了企业发展空间。第四,品牌知名度极大提升,这也是此次收购的最大亮点。当然,联想也付出了代价,主要是:一,付出了12.5亿美圆的现金流,代价很大。二,IBM公司PC业务目前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仅约5%,联想的此次收购并不能使自己 成为中国PC市场的绝对霸主。三,联想的此次收购是联想集团战略调整的一个信号,即从多元化发展回归专业化道路。因为在此之前从联想集团拆分出的神州数码据说经营状况并不太好,联想的手机和数码相机业务也不太尽如人意,可以说联想的多元化并不如预期的那么理想。此次收购,意味这联想将至关重要的企业现金流重新投入PC业务,这对联想其他业务而言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当然,联想这么做这也不排除企业理性的回归和自身避免风险的需要。
又不是把整个IBM收购了,只是收购了它的PC部门。因为PC在IBM里不挣钱,所以IBM把PC部门出售给联想了。当时美国政府不太乐意,但后来因为中国加大对美国 的国债投资,国会还是通过了联想对IBM的PC部门的收购。收购的内容是:一收购生产线及相关售后部门,二是收购thinkpak品牌,好像这个品牌只能用五年。所以现在联想在努力地推广ieadpad这个品牌呢。
1、IBM笔记本事业部整体运行成本比较高,以至于亏本,最终导致抛弃.
2、联想这个乡下老农兜里有2钱准备进军国际市场,收购ibm pc业务的话既可以获得技术,还可以用5年ibm的牌子招摇撞骗。
3、于是2个一拍即合,联想用10亿美金收购了IBM公司的Thinkpad笔记本和Thinkcentre台式机业务,联想得到5年的品牌使用权,期间可以得到IBM的所有技术,IBM原班人马继续负责thinkpad等系列。
IBM公司做电脑用料太好 成本太高 在市场上价格竟争不过HP、DELL 常亏本。
联想在中国是老大,一心想走出国门 而IBM是世界品牌
一个想卖 一个想买!
这样就成交了
不是联想吞并IBM,是人家IBM不想要个人PC事业部了,因为那个没有其他部门赚钱!
我对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的看法
联想为什么要收购IBM的PC业务?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联想的发展战略着手。
两年前,联想制定了多元化的经营战略,但中国市场的严酷事实让联想尝进了苦头.多元化经营的失败也让联想清醒地认识到反展还是要*自己的核心业务—PC业务。但是国内市场激烈竞争让联想意识到必须走出国门寻找新的增长点。事实上,国内竞争激烈,国外市场进入缓慢,这是中国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在严峻的现实前面,联想选择了一招险棋,以12.5亿美元的代价并购了IBM的PC业务。
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虽说是险棋,但也是很高明之举。试想一下,如果联想不并购IBM的PC业务部门,而是按照现在的路走下去,虽然中国PC市场在全球市场一支独秀,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会保持高速增长,但是市场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低端有国内厂商价格血拼,高端有欧美日各大品牌无可动摇的优势,联想一不能象新天下那样控制成本,二没有国外品牌的研发实力,当中国市场逐渐开放之后,联想面临的路会越来越窄。而国外市场更是联想无法触及的梦想,联想一没有核心技术,二没有营销渠道,用什么去扩展国外市场?
而IBM有联想梦想拥有的一切,技术,渠道,研发能力,一流的管理团队等等,并且IBM在国内市场几乎很少有跟联想重叠的业务,因此并购之后对联想的国内市场营销方面并不需要太大的调整,也丰富了联想的产品涵盖的范围。当然对IBM本身的营销确实会带来很大的风险,很可能会将IBM一些老客户推向竞争对手。IBM的PC业务在运营体系上已经非常成熟,联想明智地选择了让IBM的品牌独立,请IBM的资深副总裁来担任CEO,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联想是抱着一种尊敬和学习的态度切入到IBM现有业务中。如果两者顺利融合,联想在研发,品牌,渠道等各方面将会发生质的飞跃,而IBM也会给联想在管理方面带来巨大的飞跃,这样的联想才是真正的世界性的PC巨子。
不过并购在PC产业是一次巨大的冒险。在过去的二十年内,无数的并购都最终失败,最明显的就是HP并购compaq的教训,不但丧失了compaq这一金字招牌,HP本身的品牌也没有得到大的提升,属于典型的1+1<2。就算是dell,也有很多失败的案例,比如并购ConvergeNet却最终解散了并购的部门。
而联想采用了“蛇吞象”的方式并购了IBM的PC业务,无疑面临巨大的风险。产品、销售队伍、以及渠道、研发的整合无疑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一招不慎,可能导致满盘皆输。
对于联想来说,风险可谓是非常巨大,因为IBM的业务部门的运营体系非常成熟,虽说目前是蛇吞象,而联想本身的现金有限,能不能支撑起IBM原有的PC业务,一旦支撑不起,只能玩完。不过据说联想准备在美国上市,这倒是聪明的一招,用美国人的钱来收购美国人的公司,但是这样一来中国人很可能最终丧失对于联想的控制权,蛇吞象最终演变成象吞蛇。
对于IBM来说,这次事件确实相当于它的PC业务部门独立,而老美的精明之处在于既剥离了亏损的业务,又找到了买单的接手人,赚到实实在在的美金。但是由于PC业务对IBM其他产品有巨大的协同效应,同时为了维持在企业消费者和个人消费者强大的影响力,IBM也不会完全放手PC业务,会跟联想配合做好两品牌的过渡工作,等平稳过度之后,IBM持有的联想的股份就能够进退自如了。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很欣赏联想这种破釜沉舟的做法,毕竟相比新天下,这个策略要高明得太多了。新天下唯一的武器就是价格,除非他能够象dell一样在控制成本方面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否则没有研发能力的公司如果也能代表民族工业的希望的话,那我们的民族工业还有什么希望。而联想,虽然目前看来成功的希望很小,但是如果能够成功,中国也会拥有真真正正的世界级的企业,而不是象中石油,中石化这样是依赖资源垄断地位进入500强。我是衷心预祝联想获得成功,这也是大大涨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志气。
IBM为什么会被联想收购了
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被联想收购的主要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战略调整:在2000年代,IBM开始进行战略调整,将重点从硬件制造转向高附加值的软件和服务业务。因此,IBM决定剥离部分硬件业务,如个人电脑(PC)部门,以便更好地专注于核心业务。2.财务原因:联想收购IBMPC部门时,IBM的财务状况并不乐观。通过剥离低利润的硬件业务,IBM可以减轻财务压力,提高盈利能力。3.市场竞争:在个人电脑市场上,IBM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尤其是来自戴尔、惠普等竞争对手的压力。将PC业务出售给联想,可以帮助IBM减轻竞争压力,专注于更有价值的业务领域。4.联想的发展需求:作为一家中国公司,联想正处于全球化扩张的阶段。通过收购IBM的PC业务,联想可以迅速获得IBM的品牌、技术和全球市场份额,从而提高自身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5.政府支持:中国政府对于联想收购IBMPC业务表示了支持和鼓励,认为这次收购有利于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总之,IBM被联想收购的主要原因包括战略调整、财务原因、市场竞争、联想的发展需求以及政府支持等多方面因素。通过这次收购,IBM成功剥离了低利润的硬件业务,实现了战略转型;联想则获得了全球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为其全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现在是没有IBM了吗?thinkpad和IBM是什么关系?怎么又归联想了?
联想Lenovo联手IBM,提供完整解决方案
联想和IBM结成了旨在为企业客户提供最佳体验的战略联盟。双方达成了具有重大意义的长期协议,据此,客户可以享受到IBM世界级的客户服务机构和全球融资机构的服务,联想还可利用IBM强大的全球代理和销售网络。
联想的客户可以依靠整个IBM团队——包括销售、服务和金融团队——得到IBM全面的端到端IT解决方案。作为5年承诺的一部分,IBM还将向联想提供服务保证,并向联想的客户提供租赁和融资安排。通过这一长期合作关系,客户将以最低的总体拥有成本获得最好的产品。
众多的研发人才
新联想的客户将从联想与IBM个人电脑事业部卓越的研发能力中受益。新联想设在中国、日本和美国的全球研发中心为全球PC技术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新联想人才济济,他们赢得了数百项技术和设计奖项——包括2000多项专利——而且开创了诸多个业界第一,当然,未来还将有更多。
联想研发团队的最终目标是改善个人电脑拥有者的整体体验,同时降低总体拥有成本。这一承诺使联想在竞争中独树一帜,吸引了那些要求真正通过创新提高生产力的个人电脑客户。
ThinkPad 名字的由来
10年前,IBM研制出一种便携式计算机,如何对它命名让人们绞尽脑汁。一次命名会上,当时的项目负责人随手把一个封皮上印着 "THINK" 这个词的小本子扔到桌上,所有人的目光都随着这个小小的黑色便笺本在空中划过,几乎是慢动作的 "啪"一声落到会议桌上。随后,有人喊到:"一个think pad -能思考的笔记本。这就是最好的名字。我们就叫它ThinkPad吧。"
10年后的今天,ThinkPad已经有太多的事情让我们引以为豪:
ThinkPad曾经登上世界之巅、跨越两极、深入水底、穿越峡谷、畅游太空;
ThinkPad获国际大奖已经创纪录地超过725项;
ThinkPad全球销售量已经超过了1100万台;
ThinkPad在全球500强企业占44%的市场份额;
如果把ThinkPad部门看作一个单独的企业,从收入来看,它将进入《财富》全球500强……
打造一个品牌的经典就像雕琢一件精美的玉器,非有十二分的精心不能成功。IBM ThinkPad十年如一日地对技术不懈的追求,对用户需求高度的责任感,将创造未来更多的传奇。
lenovo是哪一年收购ibm的_联想为什么收购ibm
IBM的THINKPAD品牌在用户心目中一直是高性能电脑的代表,但在二十一世纪初,由于经营的问题,IBM高投入的研发费用与THINKPAD产出的微薄利润不成正比,IBM为了清理不良资产,整合优质资源,2004年将IBMPC(Personalcomputer,个人电脑)事业部整体出售于联想,联想收购IBMPC事业部的同时也接手了ibm5亿的债务。
这个交易是双赢的,此次交易让IBM丢掉了包袱,更专注的致力于服务器等产品的发展,而联想籍THINKPAD品牌的商誉以及诸多专利技术,通过不懈的努力,也坐上了全球PC也老大的地位。
关于联想和IBM的小小疑问
联想只是收购了IBM的PC业务,IBM还有其他的业务
呵呵,IBM是世界级大型IT公司,蓝色巨人。
联想收购的只是IBM的笔记本事业。这个只占IBM得7%的产品范围而已。
具体说是联想与2005年6月收购了IBM的 THINKPAD 笔记本事业部、原班人马和研发中心在东京。
IBM丢掉 thinkpad 笔记本事业后,依然是世界顶级的大企业。联想目前同IBM是比不了的。
IBM只有PC业务被联想收购了,那只是IBM业务中的一小部分!!!
IBM还是很强大的,联想不可能把IBM全部收购的……
嗯,楼上的两位都说得不错~
IBM其实是非常大的,它作为一个生产了近80年电脑的厂商,联想怎么可能直接吞并他?(全部收购就是吞并)它卖出的仅仅是它当初连年亏损的PC业务(个人电脑业务),而其他的部分还是保留的!
IBM的全称是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国际商用机器),从名字也就可以看出来他的主打是商用机器,个人电脑部门已经被联想在04年还是05年就已经收购了(记不太清,不好意思)!现在它主要生产商务机器以及大型电脑,比如在各高科技领域的电脑管理等等~
联想现在旗下品牌的ThinkPad就是IBM的技术,当初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的时候,签的就是5年后IBM的PC技术全部归联想所有,算起来这五年也差不多了,所以再以后生产的电脑Thinkpad上面再只会有联想的Logo,而不会再有IBM!
所以你看到这方面的报道也就不足为奇了,而你看到它的报道看到得少的原因是,现在网上关注都是家用电脑,而不会过度地关注人们生活中用得少或者是用不到的东西!
而IBM在国外的影响力还是非常深远的,有非常多稳定用户!联想在国内是完全地领头羊,但是海外市场还并为完全打开,今后的联想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IBM被收购了?
收购?没有 只是IBM在中国的市场做的笔记本和台式机由联想代理 其他生产厂家什么还是不变的挂名而已谈不上收购。
确实是在2005年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业务,但这也很了不起了,柳传志从一个打车都要砍价的商人做到中国IT的龙头,没有点能力是不行的!
IBM还是IT第一的公司,他只是把他亏钱的PC部门卖给联想,品牌给联想用了3年,去年开始,联想就不能用IBM的品牌了
IBM被联想收购了,注意,联想收购的不是IBM整个公司,而是它的电脑部门。
IBM主要做服务器等高端产品,电脑部门对于IBM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原来苹果电脑的处理器就是IBM做的。
联想收购了IBM.那是不是就得到了IBM的技术?
在联想收购IBM的第一年就推出了一款笔记本 就是这个笔记本出名了 因为跨了一根废线 你说他得到了IBM的技术了吗
联想收购的是ibm的笔记本部门,ibm笔记本部门在被收购前在ibm所有业务里面属于低利甚至亏损项目,所以ibm将它剥离出去,就卖给了需要国际知名度的联想,合同著名联想可以在其thinkpad笔记本系列使用ibm 标志x年,(x好像是5年),然后就不能使用了,这就是为什么ibm笔记本上面逐渐取消ibm标志,只用thinkpad了。
另外你看不到明显的ibm的足迹,是因为现在的T6x系列X6x系列等,是重新换代,要重新设计而已,而新的设计风格可能是联想要求的,所以以前那种强烈的ibm风格可能不见了。
补充1下,你说的ibm技术应该是指软件和软件服务,这是ibm的强项,是另外的部门的,和笔记本部门是两个不同的部门。
联想并购IBM PC业务,对于并购双方各有什么好处?
尊敬的联想用户您好!您可以参考联想技术论坛,这里有全面的知识和分析讨论。
idea论坛:lenovobbs.lenovo.com.cn
think论坛:thinkbbs.lenovo.com.cn
联想乐社区:http://bbs.lenovomobile.com/forum.php
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祝您生活愉快!
PC业务在IBM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等于甩掉包袱.
联想收购可以借这个品牌进入国际市场.
简单的说,联想要名,IBM要钱
没好处的事你会不会做呢?
IBM:剥离了不良资产;得到了最需要的现金流转向开发其他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
联想:得到了国际市场的销售渠道;可以吸收和利用IBM在笔记本上的技术;提升自身品牌形象;合并后的联想有望跻身世界一流PC制造商;
弊病:联想背负了大量债务带来了财务上的压力;缺乏具备国际管理经验的人才;急于追求利润,放弃了IBM的贵族形象,结果反而完全失去了原有的高端市场份额;收购IBM个人PC后盲目乐观,在欧洲品牌PB的收购战里败给了宏基,失去了成为世界第4大PC厂商的机会
实际上从07年开始
欧洲、北美、东北亚的中高端商务用户,都开始逐渐放弃IBM转向了富士通、HP和东芝
联想收购了IBM公司???
只是收购了IBM的PC业务。。。
而且是有期限的~~~并不是永久收购~~~
只是收购了10年。。。
呵呵
你今天才知道.....
楼主火星人吧.....
早就收购了.
2008年的根据联想公布的消息,此次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联想将付出17.5亿美元的成本代价。其中,联想将为此支付给IBM至少6.5亿美元的现金和价值至多6亿美元的联想集团普通股。同时,还将有5亿美元的净负债转到联想名下。具体到资金的来源和调度,联想表示,目前联想有4亿美元的现金,但在此次并购时,联想的股东和投资机构认为全部使用现金完成并购并非最优的方式,因此联想并购动用的资金包括自有现金和部分来自银团的美元贷款,使资产负债率达到27%左右,联想的股东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结构和比例。
但是,联想的解释显然远远不能消除有关各方对此次收购资金方面的疑问。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此次收购联想动用了银行借款使其资产负债率达到27%,虽然依然处于安全线之内,但资金链过于紧张的情况应该是属实的。根据联想2004-2005中期年报显示,联想共有约值31亿元的港币现金,另外还有30亿元的港币银行授信额度。为了完成此次收购,除去股票外,以6.5亿美元现金和5亿美元的负债来看,联想将面临11.5亿美元的现金支出,可以说,为了实现这次收购,联想已经倾囊所有了。因此,业界对于联想能否持续支撑生产投入并规避意外风险自然颇多疑虑。
是否与高盛确定5亿美元过渡性融资协议
此外,考虑到联想还要同时进行包括手机在内的其他领域的发展,这笔现金的支出对联想带来的是更现实的压力。加上目前全球PC业正在进入衰退期,增长乏力,利润越来越薄,把身家都放到PC一搏的联想,未来能否使收益大于今天付出的成本,都需要时间来检验。8日联想宣布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后,9日联想集团(0992,HK)股价每股下跌0.1港元,跌幅达3.7%。分析人士认为投资者对新联想未来前景犹疑不定,是导致成功完成收购后联想股价不升反降的原因。
虽然联想表示要使用贷款,但并未就贷款银团、借贷条件以及其他相关消息做进一步的发布。如果通盘考虑联想的整体业务,如此一笔巨额的资金,即使有银行贷款可以使用,最终能否长期支撑联想包括PC在内的全业务的资金链?10日有消息说联想已与高盛确定了5亿美元的过渡性融资协议,记者随后与联想方面联系,就联想资金是否面临压力以及是否与高盛达成协议进行询问,但记者最终收到的回复仍然是联想在8日新闻发布会上的“官话”内容,实际上是对记者的问题避而未答。显然,联想也意识到这次并购的资金问题实在太敏感,所以一直小心翼翼地避开这个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