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台电脑的诞生,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2-05 10:31:22 浏览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

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计算机是1948年出现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实验室
1946年2月14日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
工作中的ENIAC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脑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方要求宾州大学莫奇来(Mauchly)博士和他的
学生爱克特(Eckert) 设计以真空管取代继电器的"电子化"电脑--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 电子数字积分器与计
算器), 目的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 这部机器使用了18800个真空管,长50英
尺,宽30英尺, 占地1500平方英尺,重达30吨(大约是一间半的教室大,六只大
象重)。它的计算速度快,每秒可从事5000次的加法运算,运作了九年之久。由
於吃电很凶, 据传ENIAC每次一开机,整个费城西区的电灯都为之黯然失色。
  另外,真空管的损耗率相当高,几乎每15分钟就可能烧掉一支真空管,操作
人员须花15分钟以上的时间才能找出坏掉的管子,使用上极不方便。曾有人调侃
道:「只要那部机器可以连续运转五天,而没有一只真空管烧掉,发明人就要额
手称庆了。
两位发明人莫奇来和爱克特
ENIAC使用的电子管

第一台计算机什么时间、诞生在哪个国家?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脑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1、第一代电脑又称"电子管计算机"。2、以电子管为主要电路元件的电子计算机。3、第一台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2月14日在美国制成,取名埃尼阿克(eniac)。4、1946-1957年生产的电子计算机都是第一代电子计算机。
1946年2月14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方为了解决计算大量军用数据的难题,chéng lì le yóu bīn xī fǎ ní yà dà xué mò qí lì hé āi kè tè lǐng dǎo de yán jiū xiǎo zǔ ,kāi shǐ yán zhì shì jiè shàng dì yī tái diàn zǐ jì suàn jī 。
经过三年紧张的工作,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终于在1946年2 月14日问世了。它由17468个电子管、6万个电阻器、1万个电容器和6千个开关组成,重达30吨,占地160平方米,耗电174千 瓦,耗资45万美元。zhè tái jì suàn jī měi miǎo zhī néng yùn háng 5qiān cì jiā fǎ yùn suàn ,jǐn xiàng dāng yú yī gè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即"埃尼阿克")。
第一台计算机诞生至今已过去50多年了,在这期间,计算机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首先是晶体管取代了电子管,继而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处理器和存贮器上的元件越做越小,数量越来越多,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和存贮容量迅速增加。
1994年12月,美国Intel公司宣布研制成功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它每秒可进行3280亿次加法运算(是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6600万倍)。如果让人完成它一秒钟进行的运算量的话,需要一个人昼夜不停地计算一万多年。 当年的"埃尼阿克"和现在的计算机相比,还不如一些高级袖珍计算器,dàn tā de dàn shēng wéi rén lèi kāi pì le yī gè zhǎn xīn de xìn xī shí dài ,shǐ dé rén lèi shè huì fā shēng le jù dà de biàn huà 。
1996年2月14日,在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50周年之际,美国副总统戈尔再次启动了这台计算机,以纪念信息时代的到来。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什么时候?

最早的电子数字计算机,是由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的物理系副教授约翰·阿坦那索夫(John Vincent Atanasoff)和其研究生助手克利夫·贝瑞(Clifford E. Berry , 1918-1963)于1939年10月制造的。
约翰·阿塔那索夫是保加利亚移民的后裔,1903年10月4日生于美国纽约州哈密尔顿,是保加利亚科学院外籍院士。
曾获得计算机先驱奖、1990年IEEE授予的“电气工程里程碑奖”(Electrical Engineering Milestone)、布什授予的全国技术奖章、1970年,保加利亚政府授予的Bulgarian Order of Cyril and Methodius,First Class。
1978年,入选依阿华州发明家名人堂。1983年,依阿华州立大学校友会授予他杰出成就奖。1995年6月15日,在马里兰州的家中去世,享年92岁。
扩展资料
通常说到“世界公认的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大多数人都认为是1946年诞生的“ENIAC”,它主要是用于计算弹道。是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莫尔电工学院制造的。
但它的体积庞大,它由17468个电子管、6万个电阻器、1万个电容器和6千个开关组成,占地面积170多平方米,重量约30吨,消耗近150千瓦的电力。显然,这样的计算机成本很高,使用不便。
这个说法被计算机基础教科书上普遍采用,事实上在1973年根据美国最高法院的裁定,最早的电子数字计算机,应该是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的物理系副教授约翰·阿坦那索夫和其研究生助手克利夫·贝瑞于1939年10月制造的“ABC”(Atanasoff-Berry-computer)。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误会,是因为“ENIAC”的研究小组中的一个叫莫克利的人于1941年剽窃了约翰·阿坦那索夫的研究成果,并在1946年时,申请了专利。由于种种原因直到1973年这个错误才被扭转过来。
后来为了表彰和纪念约翰·阿坦那索夫在计算机领域内作出的伟大贡献,1990年美国前总统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授予约翰·阿坦那索夫全美最高科技奖项——“国家科技奖”。
1973年10月19日,美国明尼苏达州一家地方法院经过135次开庭审理,当众宣判:“莫齐利和埃克特没有发明第一台计算机,只是利用了阿塔纳索夫发明中的构思。”
并且判决莫齐利和埃克特的专利无效,理由是阿塔纳索夫早在1941年,就将他对计算机的初步构想告诉给莫齐利。但是阿塔纳索夫所在的爱荷华州立大学并没有为ABC计算机申请专利,而且打官司的也不是几位计算机设计者本人,而是两家计算机公司,Honeywell和Sperry Rand公司。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电脑

第一台计算机是什么时候诞生的,被称为计算机之父的是谁?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脑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冯·诺依曼被称为“计算机之父。计算机(computer)俗称电脑,是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是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所组成,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可分为超级计算机、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五类,较先进的计算机有生物计算机、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计算机发明者约翰·冯·诺依曼。计算机是20世纪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明之一,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以强大的生命力飞速发展。它的应用领域从最初的军事科研应用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已形成了规模巨大的计算机产业,带动了全球范围的技术进步,由此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计算机已遍及一般学校、企事业单位,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信息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在何时何地诞生的?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脑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一. 1946年2月15日,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
二. 计算机分类 :
1、巨型计算机(Supercomputer),也称超级计算机,它采用了大规模并行处理的体系结构,CPU由数以百计、千计的处理器组成,有极强的运算处理能力,大多5使用在军事、科研、气象、石油勘探等领域。
2、小巨型计算机(Mini Supercomputer),与巨型机相同,但使用了更加先进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与制造技术,因而体积小、成本低,甚至可以做成桌面机形式,放在用户的办公桌上,便于巨型机的推广使用。
3、主机(Mainframe),或称主干机、大型机。
4、小型计算机(Super Minicomputer)
5、工作站(Workstation),指SGI、SUN、DEC、HP、IBM等大公司推出的具有高速运算能力和很强图形处理功能的计算机。
6、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也称个人电脑(PC机)或微型计算机,它们价格便宜、性能不断提高,适合个人办公或家庭使用。
三.
查尔斯·巴比奇(Charles Babbage)
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
威廉·肖克利(William Shockely)
阿兰·图灵(Alan Taring)
高登·摩尔(Gordon Moore)
格莱斯·霍普(Grace Hopper)

世界上第一台电脑的名子叫什么,发明者是谁,用了多少个电阻,占地多少平方米,最少几个人操作?

1946年2月14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莫尔电机学院,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许多来宾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这里,因为他们要参加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的揭幕典礼。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外形奇怪、浑身闪闪发光的庞然大物。它,就是世界上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这个庞然大物占地面积达170平方米,重达30吨。在揭幕仪式上,“埃尼阿克”为来宾表演了它的“绝招”———分别在1秒钟内进行了5000次加法运算和500次乘法运算,这比当时最快的继电器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要快1000多倍。这次完美的亮相,使得来宾们喝彩不已。然而谁又知道,在这个庞然大物诞生的过程中,有多少人为之倾注了无数的心血!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脑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这部机器使用了18800个真空管,长50英
尺,宽30英尺, 占地1500平方英尺,重达30吨(大约是一间半的教室大,六只大
象重)。它的计算速度快,每秒可从事5000次的加法运算,运作了九年之久。由
於吃电很凶, 据传ENIAC每次一开机,整个费城西区的电灯都为之黯然失色。
1946年生。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叫 ENIAC(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的简称,英文全称为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它于1946年2月15日在美国宣告诞生。承担开发任务的“莫尔小组”由四位科学家和工程师埃克特、莫克利、戈尔斯坦、博克斯组成,总工程师埃克特当时年仅24岁。
ENIAC:长30.48米,宽1米,占地面积170平方米,30个操作台,约相当于10间普通房间的大小,重达30吨,耗电量150千瓦,造价48万美元。它包含了17,468 真空管7,200水晶 二极管, 1,500 中转, 70,000 电阻器, 10,000 电容器,1500继电器,6000多个开关,每秒执行5000次加法或400次乘法,是继电器计算机的1000倍、手工计算的20万倍。
关于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疑问
在国内的绝大部分媒体上都会出现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上世纪1946年由美国人毛克利(John Mauchly)发明的ENIAC文字记载,但另一种说法却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由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的约翰· 文森特·阿塔纳索夫(John Vincent Atanasoff)教授和他的研究生克利福特·贝瑞(Clifford Berry)先生在1937年至1941年间开发的“阿塔纳索夫-贝瑞计算机(Atanasoff-Berry Computer,简称ABC)”。
而在国内的朋友们竟很少有人知道此事真相, 不少国内的作者在他们的专著、教材中,甚至科普活动中,仍然宣传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因此,做为一名IT工作者有必要本着科学的精神,替前人 澄清事实,希望通过此文有助于纠正这个在国内知识界长期存在的重大学术误会,以正视听。
经证实,世界上的第一台计算机应为“ABC”。1941年,“ENIAC”的发明者之一莫科里在阿坦纳索夫家借住5天,借此机会盗取了研究成果及想法,之后与埃克特一起制造了“ENIAC”并申请了专利,被世人称为“现代计算机之父”而阿坦纳索夫并未重视自己的重大发明“ABC”,学校也没有重视此项发明,并拆掉了“ABC”。后经过美国法院判决,推翻并吊销了莫科里的专利,“现代计算机的基本想法是来自约翰-文森特-阿坦纳索夫”。

第一台电脑是什么时候?

问题一:第一台电脑是在什么时候诞生在哪个国家的? 1946年2月14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方为了解决计算大量军用数据的难题,成立了由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奇利和埃克特领导的研究小组,开始研制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经过三年紧张的工作,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终于在1946年2 月14日问世了。它由17468个电子管、6万个电阻器、1万个电容器和6千个开关组成,重达30吨,占地160平方米,耗电174千 瓦,耗资45万美元。这台计算机每秒只能运行5千次加法运算,仅相当于一个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即埃尼阿克)。 第一台计算机诞生至今已过去50多年了,在这期间,计算机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首先是晶体管取代了电子管,继而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处理器和存贮器上的元件越做越小,数量越来越多,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和存贮容量迅速增加。1994年12月,美国Intel公司宣布研制成功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它每秒可进行3280亿次加法运算(是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6600万倍)。如果让人完成它一秒钟进行的运算量的话,需要一个人昼夜不停地计算一万多年。 当年的埃尼阿克和现在的计算机相比,还不如一些高级袖珍计算器,但它的诞生为人类开辟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 代,使得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96年2月14日,在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50周年之际,美国副总统戈尔再次启动了这台计算机,以纪念信息时代的到来。 ――――摘自百科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问题二:第一台电脑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举世公认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诞生在战火纷飞的二次世界大战,它的出生地是美国马里兰州阿贝丁陆军试炮场。鲜为人知的是,阿贝丁试炮场研制电子计算机的最初设想出自于控制论之父维纳(L.Wiener)教授的一封信。早在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维纳就曾来过阿贝丁试炮场。当时弹道实验室负责人、著名数学家韦伯伦(O.Veblen)请他为高射炮编制射程表。在这里,他不仅萌生了控制论的思想,而且第一次看到了高速计算机的必要性。 多年来,维纳与模拟计算机发明人布什一直在麻省理工学院共事,结下深厚的友谊。 1940年,在给布什的信中,维纳写道,现代计算机应该是数字式,由电子元件构成、采用二进制,并在内部储存数据。维纳提出的这些原则,为电子计算机指引了正确的方向。

问题三:第一台电脑什么时候发明的 第一台计算机(ENIAC)于1946年2月,在美国诞生。提出程序存储的是美国的数学家 冯^诺依曼, 在美国陆军部的资助下,与1943年开始了ENIAC的研制,1946年完成;负责人是John W.Mauchly 和J.Presper Eckert,重30 吨,用了18000 个电子管,功率25 千瓦,主要用于计算弹道和氢弹的研制。
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尽管只有60年的时间,但它的诞生却是人类数百年努力的积累。早在17世纪,一批欧洲数学家就已开始研制计算机。1642年,为了协助担任税务局长的父亲,年仅19岁的法国数学家帕斯卡成功地制造了第一台钟表齿轮式机械计算机,但仅能做加减法运算。在此基础上,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于1678年发明了可做乘除运算的计算机。但这些机械计算机的性能过于落后,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一百多年后,英国数学家巴贝奇于1822年设计出了一种更为先进的计算机。遗憾的是,由于当时工业水平所限,巴贝奇的设计根本无法实现。
此后一百年间,人类在电磁学、电工学、电子学领域不断取得重大进展,为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战爆发后,美国陆军军械部为研制和开发新型大炮,在马里兰州的阿伯丁设立了“弹道研究实验室”。极为繁重的计算任务令那里的研究人员大伤脑筋。尽管实验室雇用了200多名计算快手,还是捉襟见肘。他们迫切需要一种新的计算机器,以提高工作效率。就在人们一筹莫展之时,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机学院的莫克利博士提出了试制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设想。他的设想吸引了陆军军械部,他们立即要求莫尔学院拟定一份研制计划。
按照科学家们的估计,制造一台电子计算机所需的经费为15万美元,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因此遭到了军方内部很多人的坚决反对。眼看研制电子计算机的计划就要夭折,美国著名数学家维伯伦博士坚定地站到了支持者的行列里,他最终说服了美国军方。经过两年多的紧张研制,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终于在1946年2月14日问世。而它的开发经费几经追加,最后达到48万美元。

问题四:世界上第一台电脑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1946年2月14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莫尔电机学院,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许多来宾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这里,因为他们要参加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的揭幕典礼。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外形奇怪、浑身闪闪发光的庞然大物。它,就是世界上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这个庞然大物占地面积达170平方米,重达30吨。在揭幕仪式上,“埃尼阿克”为来宾表演了它的“绝招”―――分别在1秒钟内进行了5000次加法运算和500次乘法运算,这比当时最快的继电器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要快1000多倍。这次完美的亮相,使得来宾们喝彩不已。然而谁又知道,在这个庞然大物诞生的过程中,有多少人为之倾注了无数的心血!

问题五:世界上第一台电脑是什么时候诞生的 ?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脑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名叫ENIAC(爱尼阿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方要求宾州大学莫奇来(Mauchly)博士和他的学生爱克特(Eckert) 设计以真空管取代继电器的“电子化”电脑――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 电子数字积分器与计算器), 目的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
这部机器使用了18800个真空管,长50英尺,宽30英尺, 占地1500平方英尺,重达30吨(大约是一间半的教室大,六只大象重)。它的计算速度快,每秒可从事5000次的加法运算,运作了九年之久。吃电很凶, 据传ENIAC每次一开机,整个费城西区的电灯都为之黯然失色。
另外,真空管的损耗率相当高,几乎每15分钟就可能烧掉一支真空管,操作人员须花15分钟以上的时间才能找出坏掉的管子,使用上极不方便。曾有人调侃道:“只要那部机器可以连续运转五天,而没有一只真空管烧掉,发明人就要额手称庆了”。
从第一台计算机诞生至今已将近60年了,在这期间,计算机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首先是晶体管取代了电子管,继而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处理器和存贮器上的元件越做越小,数量越来越多,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和存贮容量迅速增加。
当年的“埃尼阿克”和现在的计算机相比,还不如一些高级袖珍计算器,但它的诞生为人类开辟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使得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问题六:中国的第一台计算机什么时候生产 中国第一台计算机是在1958年诞生的,中国科学院计算所与北京有线电厂共同研制;字长31位,内存容量为1024字节,运算速度每秒450次,1958年8月1日该机可以表演短程序运行。

问题七:中国第一台电脑是什么时候有的 1958年,中国第一台计算机--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1500次。 1959年,中国研制成功104型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每秒1万次。 1960年,中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7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3年,中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电子计算机--109机研制成功。 1964年,441B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5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DJS-Ⅱ型操作系统编制完成。 1967年,新型晶体管大型通用数字计算机诞生。 1969年,北京大学承接研制百万次集成电路数字电子计算机 --150机。 1970年,中国第一台具有多道程序分时操作系统和标准汇编语言的计算机--441B-Ⅲ型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问题八:第一台电脑是什么时候出来的 阿塔纳索夫-贝瑞计算机(Atanasoff-Berry puter,简称ABC)是法定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爱荷华州立大学的约翰?文森特?阿塔纳索夫(John Vincent Atanasoff)和他的研究生克利福特?贝瑞(Clifford Berry)在1937年设计,不可编程,仅仅设计用于求解线性方程组,并在1942年成功进行了测试。

问题九:第一台电脑是什么时间发明的 它于1946年2月15日在美国宣告诞生 ENIAC――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问题十:世界上的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在哪一年?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
△时间:1946,地点: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命名:ENIAC
△使用了18000支电子管,占地170平方米,重30吨,功率140千瓦,价格40多万美元,5000次加(减)/秒,1955年10月停止使用,服役9年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什么时候诞生的?

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由美国人莫克利和艾克特发明的,叫做’ENIAC’。它是以电子管作为元器件,整个计算机用了18000个电子管,体积庞大。它主要工作就是帮助美国国防部进行弹道计算。这也就是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式计算机。
扩展资料:
计算机的发展:
再往后是以晶体管为主要元器件的第二代计算机,这代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第三代计算机是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构成计算机的主要功能部件。
第四代则是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在这个时期开创了微型计算机的时代,计算机从科学计算走向了普通家庭。
第一台个人电脑是在1981年8月由IBM公司推出的IBM5150,它是为商业、学校和家庭设计,系统易于使用。第四代计算机发展至今已经在家庭中得到普及,几乎每个人都会上上网,聊聊天,看视频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电脑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于1946年诞生,它的名字叫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于1946年诞生,它的名字叫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And Calculator),中文名:埃尼阿克。
  计算工具的演化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不同阶段,例如从“结绳记事”中的绳结到算筹、算盘计算尺、机械计算机等。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了各自的历史作用,同时也启发了电子计算机的研制和设计思路。
  1889年,美国科学家赫尔曼·何乐礼研制出以电力为基础的电动制表机,用以储存计算资料。
  1930年,美国科学家范内瓦·布什造出世界上首台模拟电子计算机。
  1946年2月14日,由美国军方定制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And Calculator)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了。ENIAC(中文名:埃尼阿克)是美国奥伯丁武器试验场为了满足计算弹道需要而研制成的,这台计算器使用了17840支电子管,大小为80英尺×8英尺,重达28t(吨),功耗为170kW,其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的加法运算,造价约为487000美元。ENIAC的问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表明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在以后60多年里,计算机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没有任何一门技术的性能价格比能在30年内增长6个数量级。
?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脑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方要求宾州大学莫奇来(Mauchly)博士和他的学生爱克特(Eckert) 设计以真空管取代继电器的“电子化”电脑——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 电子数字积分器与计算器), 目的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
这部机器使用了18800个真空管,长50英尺,宽30英尺, 占地1500平方英尺,重达30吨(大约是一间半的教室大,六只大象重)。它的计算速度快,每秒可从事5000次的加法运算,运作了九年之久。吃电很凶, 据传ENIAC每次一开机,整个费城西区的电灯都为之黯然失色。
另外,真空管的损耗率相当高,几乎每15分钟就可能烧掉一支真空管,操作人员须花15分钟以上的时间才能找出坏掉的管子,使用上极不方便。曾有人调侃道:“只要那部机器可以连续运转五天,而没有一只真空管烧掉,发明人就要额手称庆了”。
从第一台计算机诞生至今已过去50多年了,在这期间,计算机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首先是晶体管取代了电子管,继而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处理器和存贮器上的元件越做越小,数量越来越多,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和存贮容量迅速增加。
1994年12月,美国Intel公司宣布研制成功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它每秒可进行3280亿次加法运算(是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6600万倍)。如果让人完成它一秒钟进行的运算量的话,需要一个人昼夜不停地计算一万多年。
当年的“埃尼阿克”和现在的计算机相比,还不如一些高级袖珍计算器,但它的诞生为人类开辟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使得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96年2月14日,在世界上每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50周年之际,美国副总统戈尔再次启动了这台计算机,以纪念信息时代的到来。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自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ENIAC诞生以来,计算机技术获得了迅猛发展。根据所用电子元器件的不同,计算机已历经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4个阶段。。
①第1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 -1958年)。其主要特点是:硬件方面,采用电子管作为基本逻辑电路元件,主存储器采用水银延迟线存储器、磁鼓和磁芯等,外存储器则采用磁带:软件方面,只能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计算机体积庞大、运算速度慢、功耗大、可靠性差、价格昂贵;应用以科学计算为主。4
②第2代:晶体管计算机(1958- 1964 年)。其主要特点是:硬件方面,采用晶体管作为基本逻辑电路元件,主存储器主要采用磁芯,外存储器开始采用磁盘;软件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还出现了以批处理为主的操作系统;计算机的体积大大缩小,耗电减少,重量减轻,可靠性提高,性能比第1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应用以科学计算和各种事务处理为主,并开始用于工业控制。4
④第4代: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年至今)。其主要特点是:硬件方面,计算机的逻辑部件由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主存储器采用半导体存储器,计算机的外围设备多样化、系列化;软件方面,实现了软件固化技术,出现了面向对象的计算机程序设计思想,并广泛采用了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
③第3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64- 1971 年)。其主要特点是:硬件方面,计算机的主要逻辑部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主存储器开始采用半导体存储器:软件方面,对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进行了标准化,并提出了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计算机的体积进一步减小,运算速度、运算精度、存储容量及可靠性等主要性能指标大为改善;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和普及程度有了迅速发展。小
1946年诞生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存放在美国华盛顿的史密森博物馆。
埃尼阿克,美国造的。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于1946年诞生,它的名字叫ENIAC,全称为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即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
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也是继ABC(阿塔纳索夫-贝瑞计算机)之后的第二台电子计算机。
ENIAC是图灵完全的电子计算机,能够重新编程,解决各种计算问题。它于1946年2月14日在美国宣告诞生。 承担开发任务的“莫尔小组”由四位科学家和工程师埃克特、莫克利、朱传榘、戈尔斯坦、博克斯组成。
ENIAC长30.48米,宽6米,高2.4米,占地面积约170平方米,30个操作台,重达30英吨,耗电量150千瓦,造价48万美元。
它包含了17,468根真空管(电子管)7,200根晶体二极管,1,500 个中转,70,000个电阻器,10,000个电容器,1500个继电器,6000多个开关,计算速度是每秒5000次加法或400次乘法,是使用继电器运转的机电式计算机的1000倍、手工计算的20万倍。
扩展资料:ENIAC这个庞然大物每秒能进行5000次加法运算(据测算,人最快的运算速度每秒仅 5次加法运算),每秒400次乘法运算。它还能进行平方和立方运算,计算正弦和余弦等三角函数的值及其它一些更复杂的运算。
这在当时可是很了不起的成就!原来需要20多分钟时间才能计算出来的一条弹道,现在只要短短的30秒!这可一下子缓解了当时极为严重的计算速度大大落后于实际要求的问题。
由于当时冯·诺依曼正参与原子弹的研制工作,他是带着原子弹研制过程中遇到的大量计算问题加入到计算机的研制工作中来的。因此可以说,ENIAC为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的诞生也出了不少力。
但即使在当时看来,ENIAC也是有不少缺点的:除了体积大,耗电多以外,由于机器运行产生的高热量使电子管很容易损坏。只要有一个电子管损坏,整台机器就不能正常运转,于是就得先从这1.8万多个电子管中找出那个损坏的,再换上新的,是非常麻烦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ENI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