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东芝推出的第四代BGA SSD怎么样?
- 2、东芝bg3和bg4区别
- 3、6.4GBs读速固态硬盘、黑科技XL闪存,没有什么是东芝做不到的
- 4、东芝存储器推出采用96层3D闪存的1TB(1) PCIe? Gen3 x4L单封装SSD
- 5、CFE存储卡的DIY体验
- 6、surfacepro8硬盘温度
- 7、thinkpade14gen2用户指南?
- 8、戴尔灵越5000系列笔记本怎么样
- 9、功能与性能的全面蜕变 宾得单反K-7评测
东芝推出的第四代BGA SSD怎么样?
在CES展会期间,东芝发布了新一代BG4系列M.2硬盘,这是东芝第四代BGA封装的BG系列硬盘,这一代升级到了96层堆栈的3D TLC闪存,最大容量可达1TB,相比前代BG3系列翻倍。除了容量变大之外,BG4系列M.2硬盘的性能提升了,读取速度可达2.2GB/s,写入速度1.7GB/s,低功耗状态的功耗低至5mW,单芯片封装的它体积非常小巧,适合各种移动设备。
东芝的BG系列SSD硬盘主打轻薄、小巧,使用的是单芯片封装,将主控及NAND闪存封装在一起,所以规格也比较特殊,BG4可以是M.2 1620或者可拆分的M.2 2230规格,厚度还比BG3系列减少0.2毫米。
东芝BG4硬盘的NAND闪存升级到了最新的96层堆栈3D TLC闪存,相比64层堆栈的3D TLC闪存容量更大,所以最大容量提升到了1TB,是之前的两倍。此外,BG4的主控也从之前的PCIe 3.0 x2通道提升到了PCIe 3.0 x4通道,性能更强,连续读取速度2.25GB/s,连续写入1.7GB/s,随机读取330K IOPS,随机写入190K IOPS。
除了性能跟提升,东芝还优化了BG4硬盘的功耗,读取功耗减少20%,写入功耗减少7%,还支持额外的低功耗状态,功耗可低至5mW。此外,东芝还改进了BG4硬盘的HMB(Host Memory Buffer)技术,加速了读取访问范围,优化了后台闪存管理。
东芝的BG4系列硬盘容量有128GB、256GB、512GB及1TB,目前已经向部分客户提供样品,今年晚些时候正式上市。 想了解更多有关科技、数码、游戏、硬件等专业问答知识,欢迎右上角点击关注我们【超能网】头条号。
东芝bg3和bg4区别
区别如下:最近东芝推出了新一代NVMESSD固态硬盘系列BG4,由系列的名称已经能看到,新一代的BG4所采用的将会是第四代单芯片球阵列封装方式(BGA)的SSD固态硬盘产品。并且相比上一代的BG3在性能提升上将会有让人印象深刻的效果。首先BG4系列将会是使用96层的3DBiCSTLCNAND存储芯片,而不是我们相对熟悉的64层。而使用这样的存储芯片不仅能带来整体容量的提升,并且还在能耗部分得到约20%的下降控制。同时BG3系列所使用的是NVMePCIe3.0x2接口,而BG4则使用NVMePCIe3.0x4接口,拥有更大的数据吞吐量。而BG4系列相比BG3系列并不仅限于容量提升或接口改变,对于用户使用体验相当重要的书写性能上,BG4能实现2250MB/s和1700MB/s的顺序读写速度呈现,相比BG3提升了50%和70%。同样,随机读/写IOPS分别从BG3的150000和100000飙升到380000和190000。
6.4GBs读速固态硬盘、黑科技XL闪存,没有什么是东芝做不到的
每年8月在加州举办的FMS闪存峰会已经拉开帷幕,作为闪存发明者的东芝存储,用新品布满了自家的展台:从未来黑 科技 XL-Flash闪存到每秒6.4GB读取的PCIe固态硬盘,从服务器级别的NVMe-oF闪存阵列到指尖般大小的迷你SSD卡,可谓是琳琅满目。
东芝XL-FLASH闪存:可部分替代内存
位于性能金字塔尖的是有着"存储级内存"之称的XL-FLASH技术,使用4KB Page、16-Plane以及SLC结构设计,可谓是什么对性能有利就用上什么。容量比3D TLC小1/2左右,却能换来10倍的存取延迟降低,可谓是性能怪兽级产品。
东芝CM6:满血版PCIe 4.0固态硬盘
近期使用群联PS5016-E16主控搭配东芝第四代BiCS闪存的PCIe 4.0固态硬盘让玩家们欢呼雀跃。但5GB/s远不是尽头,东芝在FMS上展示了6.4GB/s读速的CM6企业级固态硬盘。
如大家见到的一样,CM6并非我们常见的M.2结构,而是更适于企业级存储散热条件的2.5寸U.2接口,它支持PCIe 4.0 x4以及NVMe 1.4标准。根据具体型号的不同,CM6可提供800GB到30TB不等的存储容量。如果大家钱包够鼓的话,通过U.2转PCIe的转接卡也能在AMD X570平台上使用它。
东芝RD500/RC500:个人NVMe固态硬盘
企业级的SSD产品并不是普通消费者能够负担起的,好在东芝同样为我们准备了实惠好用的PCIe 3.0 x4接口NVMe固态硬盘RD500/RC500系列。RD500使用8通道主控,顺序读取3.4GB/s。
RC500使用4通道主控,配备了同等级不多见的外置DRAM缓存以提升性能。RD500和RC500均使用了东芝第四代BiCS 3D TLC闪存,预计在今年第四季度上市,面向个人消费者。
BG4:能效比超群的迷你SSD
NVMe固态硬盘虽然性能出众,但也普遍面临发热集中、温度较高的难题。BG4是东芝推出的单芯片PCIe NVMe固态硬盘,在FMS现场的演示中,BG4以1.7瓦功耗发挥出147.58 KIOPS的随机存取效能,展现出了不俗的能效比。
BG系列同样有个人零售型号在售,那就是RC100系列。为适应普通个人电脑安装使用,RC100将体型从BG系列的M.2 2230放大至M.2 2242,依旧是NVMe SSD中娇小可人的代表。
PLC闪存:你听说过它吗?
几年前,东芝首次在FMS闪存峰会上谈及QLC(4bit per cell)闪存构型,几年后的今天QLC已经开始进入量产阶段。东芝96层堆叠3D QLC拥有1.33Tb/die的存储密度,单个闪存颗粒就能为大家提供TB级的存储空间。
今年的FMS闪存峰会上,东芝谈及了PLC,即每个单元可存储5比特数据的闪存。
尽管PLC的预期寿命会比QLC更低一些,但它能够令固态硬盘的容量越来越大、价格越来越便宜。在家用电脑使用负荷一定的情况下,大容量的固态硬盘同样能提供可以信赖的耐久度。
东芝存储器推出采用96层3D闪存的1TB(1) PCIe? Gen3 x4L单封装SSD
东京-全球领先的存储器解决方案供应商东芝存储器株式会社今日宣布推出BG4系列,这是一款全新的单封装NVMe? SSD(固态硬盘)系列,容量高达1,024GB(2)。它将先进的96层3D闪存和全新的控制器集成于一个封装,能提供最佳的(3)读取性能。BG4系列目前仅对PC OEM客户进行小规模样品出货,并预计将在2019年第二季度(4-6月)扩大出货规模。
这一全新的单封装SSD系列采用PCIe? Gen3x4通道结构并基于NVM ExpressTM 1.3b版协议规格,提供最高可达2,250 MB/s(4)的顺序读取性能,并通过改进闪存管理提供最高可达380,000 IOPS(4)的业内领先的(5)随机读取性能。BG4单封装SSD适用于小型并需要高速数据处理的系统,比如超薄笔记本PC、物联网嵌入式系统以及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启动系统。
此外,BG4系列在顺序和随机写入性能方面比上一代BG3系列分别提高了大约70%(6) 和90%(6)。而在电力效率方面,BG4系列得益于东芝存储器先端的BiCS FLASHTM闪存和全新打造的SSD控制器,在读取时的电力效率提高高达20%(7),写入时的电力效率提高高达7%(7)。
BG4单封装SSD系列将提供四种容量,分别为128GB、256GB、512GB和1,024GB,前三款具有1.3毫米厚的超薄外形(8)。并且提供用于表面贴装的单封装型M.2 1620(16 x 20毫米)或可拆卸的模块型M.2 2230(22 x 30毫米)两种外形尺寸规格以供选择,为超薄和轻型移动PC的设计带来了更大的灵活性。
东芝存储器株式会社(Toshiba Memory Corporation)的美国子公司东芝存储器美国公司(Toshiba Memory America,Inc.),将在“CES?(消费电子展)2019”期间,展示其全新的BG4系列产品。届时该产品的样机展览将在Venetian? Resort(威尼斯度假酒店)的专属展间内举行。
*PCIe是PCI-SIG公司的注册商标。
*NVM Express和NVMe是NVM Express公司的商标。
*本文所提及的所有公司名称、产品名称和服务名称可能是其各自公司的商标。
(1)实际容量为1,024GB。容量定义请参见脚注(2)。
(2)容量定义:东芝存储器株式会社定义1千兆字节(GB)为1,000,000,000字节,1兆兆字节(TB)为1,000,000,000,000字节。但是计算机操作系统记录存储容量时使用2的幂数进行表示,即1GB = 2^30字节= 1,073,741,824字节, 1TB = 2^40 字节 = 1,099,511,627,776字节,因此会显示较少的存储容量。根据不同的文件大小、格式、设置、软件和操作系统,可用存储容量(包括各种媒体文件示例)将存在差异,如微软操作系统和/或预装软件应用程序或媒介内容。实际的格式化容量可能存在差异。
(3)截至2019年1月9日,东芝存储器株式会社基于单封装SSD产品的调查结果。
(4)该性能是根据东芝存储器株式会社的测试标准,使用128KiB单元顺序访问测得的BG4系列1,024GB产品的顺序读取性能,使用4KiB单元随机访问测得的BG4系列1,024GB产品的随机读取性能。本文所述的顺序读取和随机读取性能仅为参考数据,可能与规格说明书中的BG4产品数据有所不同。
(5)截至2019年1月9日,东芝存储器株式会社基于单封装SSD产品的调查结果。
(6)基于东芝存储器株式会社测试条件下BG4系列(BG4 1,024GB产品)与BG3系列(BG3 512GB产品)的最佳性能。
(7)基于东芝存储器株式会社测试条件下BG4 PCIe? Gen3x4通道产品与BG3 PCIe? Gen3x2通道产品的功率/性能比。
(8)128GB、256GB和512GB单封装型产品的厚度为1.3毫米,1,024GB单封装型产品的厚度为1.5毫米。
CFE存储卡的DIY体验
这几年,数码相机的存储卡,进化的频率很高。专业、准专业的单反和无反相机,为了适应高速连拍和高规格视频的需要 ,有的升级了一个卡槽为CFE,还有的干脆把双卡槽全部升级为CFE。这样一来,价格昂贵的大容量CFE存储卡令使用者生畏,于是头脑灵活者便想出了替代方法—自己动手,组装CFE存储卡。
组装包括卡套(或叫外壳)和芯片两部分。卡套是参照成品CFE卡的物理尺寸和结构,数控铣床加工,现在某宝和某鱼有卖,从几十圆到二百多圆不等。芯片主要用的是东芝(现在叫铠侠)的BG4、2230、SSD。这个得益于接口协议和产品CFE卡是完全相同的。
因为DIY动议比较晚,加上做功课,庆幸绕过了SSD打磨的弯路,直接买了拆机的、写入数据量比较少的、东芝1T的BG4、2230SSD。卡套先后买了200圆上下的各一只。
先说结果吧,200多圆的卡套,据厂家说是为了适应尼康相机而改了卡套侧面卡口尺寸,致使我手头所有的品牌读卡器都插不进去而无法读卡。同时两只卡套里的SSD在内部都是斜坡放置,和卡套背板接触面不平,散热是个问题。用R5试录8K,只3分40秒,就因为过热而死机。同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东芝1T的SSD,主芯片厚度要比512G、256G都厚,和后盖之间没有了导热硅脂的空间。再有卡套后盖如果是卡扣结构,现有材料极易变形,如果是螺丝结构,又会减少散热面积。同时,现在的芯片涨价,如果买新的SSD价格也不低了,买所谓拆机的,又难以保证通电时间和写入数据量的真实性。最后,就是卡套的加工,其选用材料、结构、工艺流程、精度都受销量的制约而无法突破。
鉴于以上,DIY的CFE存储卡,有动手能力的,喜欢玩玩的,可以一试;专业的摄影人,在意散热性能、在意存储卡的牢固可靠、在意拍摄数据的重要性的,还是在工厂化的产品中选一款,这个DIY还是不试为好。
surfacepro8硬盘温度
30度。根据查询聚优网可知,surfacepro8硬盘温度为30度。SurfacePro8搭载的硬盘是东芝的BG4OEM版,TLC颗粒,体积非常小,速度表现良好。
thinkpade14gen2用户指南?
要说上一次买笔记本还是10年前,买的是当时比较火的ideapad v450,但是没想到坚持了10年还活着,中间经历了windows XP, windows 7,windows10三个时代,最后更换了SSD和加了内存任然可以满足家用要求;
大概5年前公司给从台机换了笔记本办公,用的是扬天E40-70,i5 4200+4G+HDD的配置用的真的痛苦,2年前加了4G内存更换了860 EVO SSD,第一次体验到了SSD的NB;
不过一台电脑用了5年了,实在是审美疲劳,公司新配的扬天K43c配置是高了不少,但也还是傻大粗的造型,而且目前的没坏也换不了,唉还是打算自己买一台,毕竟天天在用的家伙,毕竟都0202年了,必须要搞一台跟的上时代的笔记本;
中间也看过不少品牌和型号,其实就只是办公,不玩任何游戏,配置方面不是要求太高,主要就是看着舒服,拿着舒服是主要需求;最后主要锁定在菊花的14寸型号上面,3:2的屏办公是非常好的,但是实在是受不了镜面屏反光和键盘太硬的手感;GF用的X390好东西,外形,手感,质感都非常好,但是13寸太小了点;赶上AMD YES的时代,差点买了小新14 2020,最后还是不太喜欢它的设计,特别是电源键那么小一点感觉和整个键盘不协调;所以因未X390的缘故还是决定等T14 AMD版;中间看到了E14,对比已发布的T495以及X390的实际感受来说,质感看起来还是要差不少,但是毕竟便宜了那么一大截;但从E14的整体设计,以及接口布局(喜欢电源,HDMI,USB A,耳机接口都有并且在左边)来说还是比较符合要求的,R5 4500+16G+512的配置来说肯定是满足办公需求的,最后买了E14;
开箱什么的就不上图了,手机拍照也毕竟渣渣,首先上一张开盖图吧:
从布局做工来说,感觉是非常不错的,主板非常规则和规整,占据了大概60%的空间,剩余的空间是45Wh的电池;使用了双热管散热肯定是没问题的;左边风扇和电池之间是SSD1,尺寸好像是2240?反正挺小的,专门去查了下说是东芝BG4系列的TLC产品,NB的地方是只有1个芯片搞定存储和主控,其实集成度太高也不一定是好事,现在只能看看后期的实际使用情况了,对应D壳上有散热硅胶会将热量传导到金属D壳,好评;风扇右边是无线网卡,这个没啥研究,啥WIFI6的暂时先不管了;再过来是DDR4内存,实际上面还有一个屏蔽盖,内存是板载8G+插槽8G,肯定是够用了;再过来就是SSD2插槽,可以再加一个SSD;其实这个非常规整的做工也是决定买E14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比扬天E40-70,真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啊(办公室渣图凑合看
戴尔灵越5000系列笔记本怎么样
戴尔灵越5000系列笔记本无论从颜值、性能上来看都是很不错的。最初的灵越5000系列是以“书卷”的外观设计抢走了消费者的眼球,随后的“浮点”A面颇有后工业时代的怀旧感,与很多品牌在主流产品线上放弃设计,或采用公模不同,灵越5000系列一直在产品背后有着可以坐下来慢慢细聊的故事——尽管笔记本电脑已经不再是科技创新的风口浪尖,但对待产品认真的态度还是必须要有的。超窄边框设计的诞生之初便是为了让机身更为轻薄小巧,所谓的将14英屏幕装入13英寸模具、15.6英寸屏幕装入14英寸模具事实上就是通过窄边框来约束A面的长和宽,当然,这必须是要在保证机身日趋轻薄的前提下。这样的设计语言同样最早来自于XPS 13,CNC工艺赋予了这款笔记本令人惊叹的视觉体验,现在这个超窄边框设计也出现在了灵越这样的主流产品上:无论是13英寸、14英寸还是15英寸的机型,窄边框在主流机型中都非常极致,特别在播放电影时很有视觉冲击力。灵越5000 13拥有更大的高色域全面屏和更小巧的机身。轻薄耐用,机身小巧,可选配白金银和马卡龙粉。整台电脑轻至1.08kg,厚度仅14mm,可以随带随走,方便随时移动办公。屏幕搭配72%NTSC高色域和300尼特亮度,即使在室外使用,饱和的色彩也能带来清晰的享受。配置上可选择全新英特尔第11代处理器i7-1165G7,4核心8线程,最大睿频达到4.7GHz,拥有强劲的综合运算能力和图像处理能力。同时可搭配新一代GeForce MX350 2GB独显,兼顾你的办公和游戏需求。灵越5000 14英寸和15英寸都采用酷睿第十代处理器14英寸可选配NVIDIA 2GB 独立显卡,而15英寸最高可选配Nvidia MX330 2G独立显卡。这一代的独显在性能、功耗上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屏幕表现来看,两款产品都配备全高清IPS防眩光屏,色彩十分鲜艳,即使在强光下,细节也十分清晰。灵越5000 15更是内置了Lid-Open Sensor芯片,关机状态也能实现开盖即亮。实用的养眼模式帮助在夜晚观看视频时色彩光线柔和不刺眼,舒舒服服实现办公看视频。所以说,无论是从整体的设计、配置还是功能配备上,灵越5000系列都可以称为是亲民的主流本,而且它还充分考虑了现在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尽力用技术去满足消费者需求。这一切的一切,都体现出灵越5000为存在感和生存而做出的努力。想要了解更多产品详情和优惠信息,点击即刻获得:戴尔官网
因为之前推荐型号被封号,我这边不给您具体牌子型号,只告诉你如何选择。我买笔记本从来都是看配置再看品牌的。
第一,你肯定要买的是近半年内生产的电脑,这样有利于你5年时间甚至更长时间使用;
第二,你要清楚你能出多少钱,比如2千到3千只能是低端电脑,4千左右价位能买中端的电脑;
第三,你要考虑自己是否考虑续航时间,考虑续航选择低电压(U)的CPU。另外要清楚自己的笔记本是用来做什么的。如果做设计,视频等那就应该不考虑CPU后面数字上有个U的笔记本。
第四,你应该要考虑比较好的系列,然后再同款系列中考虑型号。比如四代I5和五代i5比较,你肯定要选择五代i5,然后在这个系列里面看型号比较。当然这方法也不全对,毕竟低电压(CPU带U字)的五代i5和标压的五代i3(CPU带M字)性能差不多。.
第五,你要看看纳米数字是多少,纳米数字越小,做工精细;
第六,你要看看显卡阶梯图,再瞧一瞧显卡的三级缓存,数字越大,越好。对了
如果你只是上网普通娱乐,集成显卡就行,如果要玩3D游戏,设计等。还是主要考虑独立显卡。选择显卡比如,N卡和A卡,A卡发热量大些,作图专用。如果要长时间运行,比如玩游戏,剪辑,那你就考虑N卡。选择N卡,比如。740和840这两个显卡,第一个数字8大,那就是840效果好点,但是840比740性能只高了百分之五,若740和820比较,很多人误以为是8好,那就不对,这个反而是740好。
第七,你也要考虑主频,主频越高,说明电脑处理速度越快;当然像CPU是低电压的电脑,你也要关注它的睿频。
第八,就是你考虑硬盘型号是sata三代,是选择固态
还是混合,肯定是固态好,不过很多人买较便宜的混合,还要考虑硬盘转速7200,当然5400也可以;
第九,就是你考虑内存规格和大小,内存规格现在主流是DDR3,性能是DDR2的两倍;一般32位系统最高支持3.2G内存,64位系统,最好是4G内存。
第十,就是你考虑屏幕选择尺寸,宽屏16比9 还是16比10等。亮度值越大越好。分辨率随你选择。最后你看看中关村在线对比笔记本品牌吧。
戴尔酷睿i5笔记本电脑 ,里面好几个系列,价格在5000-5999元之间。戴尔的笔记本还不错,可以看看它的灵越 系列。
5000 普通办公是完全可以的,打游戏不怎么推荐,芯片可选i5 i7 MX230 250 色域72 45,有8G*1 4G*2的内存,512 1T固态硬盘 1920*1080全高清屏 电池有42WH 51WH 14 15.6英寸可选 配65W充电头 价格4000-6200不等
戴尔灵越5000系列笔记本值得入手
戴尔灵越5000系列笔记本挺不错的。它的配置如下:i5-10210U 处理器;MX250 2GB 独立显卡;8GB 内存;512GB 固态硬盘;14英寸 1080P分辨率 66%sRGB色域 IPS屏;厚 20mm;机身重 1.42kg;适配器重 328g。
优点为续航表现不错,USB Type-A接口数量较多,售后服务好,标配2年上门服务。缺点为显卡温度墙设定保守,屏幕素质一般,高负载下表面温度较高。
戴尔 灵越 5000 fit最大的特点是搭载独显的状态下拥有较好的续航能力。它的电池容量为51Wh。售后方面,这台电脑支持2年硬件上门保修,无需自行寄送或是去门店,这个售后服务是同类产品里比较好的。
作为一台独显轻薄本,灵越 5000 fit的内部拥有一个额外的内存插槽,外部的接口比较齐全,3个全尺寸USB、HDMI、全功能Type-C,遗憾的是没有SD卡槽,被TF卡槽取而代之。噪音方面,它的满载人位分贝值为45.6dB,属于一般水平。
扩展资料:
升级建议
这台笔记本电脑拆机不难,卸下底面螺丝即可揭开后盖。双通道8GB内存已经足够日常影音娱乐使用,机器自带一个内存插槽,可更换升级单根内存,最终组成不对称双通道内存使用。
固态硬盘是512GB的东芝BG4,支持PCIe 3.0 x4和NVMe,注意该硬盘尺寸为2230。如有需要,可自行更换固态硬盘。
功能与性能的全面蜕变 宾得单反K-7评测
" 【IT168评测中心】
35mm及小画幅数码单反相机由佳能、尼康主导的局面短时间是不会被改变的,即便说索尼要带来三足鼎立之势,那也还需要画个问号。而大家对于宾得的期待,尽管没有那么弥散到街头巷尾,但几乎所有的期待都是深切的,这自然源于宾得多年的积淀。我们也一样,当初在宾得新机发布消息开始蔓延的时候,想着至少也会是个APS-H画幅的机型吧,但事实上,新的K-7带来的革新并未如此彻底,那么K-7因何而来呢?
宾得K-7(点此查看大图
)
任何一个品牌都需要积淀的,如同人生的阅历。但是积淀得太厚,就会让新的行动迈不开脚步,如同人生的阅历太过丰富,就再难以保持激情。对于宾得来说,在多年光学技术、传感器研究的积淀上,如何冷静应对劲敌的强势,推出一款掷地有声的中高端产品,将是积淀之后蜕变的第一步。毕竟在高清视频、高速响应、高动态成像甚至专业功能设计的各条战线上,K20D已经老去。全新的K-7,将与尼康DX旗舰D300、佳能中端利器EOS 50D开始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全新的K-7有多少无与匹敌的绝技,我们将在文中揭晓。
"产品优点:
1.系统响应速度较快
2.提供诸多实用功能
3.成像画质细腻
"产品缺点:
1.菜单访问效率不高
"《王子与公主的故事 宾得K-7多角度写真》
一文中,我们对K-7的外观进行了大量展示,下面我们分析它在外观设计上与以往的宾得机型有多少不同。尽管从外形尺寸和重量来看,K-7与之前的最高级型号K20D相差无多,甚至更小一些。但最明显的蜕变从轮廓就可以看出来了,K-7显得更加方正、敦实,没有了之前机型的俊秀,风格多了几分沉稳和内敛。
宾得K-7(点此查看大图
)
宾得K-7(点此查看大图
)
细节设计也是有相当多变化的。同样使用SD卡的K-7并没再保持存储卡仓锁定的设计方式,整体变得更简单了。这可能是在有限机身面积上为新功能键所做的让步,这种让步还包括防抖功能开关省略(K-7需要通过菜单设置来开关防抖功能)、Fn按钮被整合。对于这些变化带来的可靠性和方便性损失,我们只能乐观地认为蜕变总是需要一些阵痛的。
宾得K-7的按钮界面(点此查看大图
)
宾得K-7的模式转盘(点此查看大图
)
当然,也有一些进步的,比如AF/AE LOCK按钮的位置比之前机型位于角点的设计更加易于使用。模式转盘也增加了一重锁定系统,必须按下中心的按钮才能切换模式,使用起来更加保险。
宾得K-7的机顶(点此查看大图
)
机顶的设计也有些变化,K-7的感光度范围宽泛,从ISO 100可以提升到ISO 6400,而且高感光度成像效果会比之前的机型更好,所以感光度设置功能的访问频率会比之前更高,基于此在机顶设计了专门的ISO感光度调整钮,能够帮助用户高效地进行拍摄控制。
由于外形风格的变化,K-7在手中的感觉总体更加厚实一些,少了些之前宾得机型的那种“秀气”。但此前机型广受好评的地方也被继承下来,比如机身手柄对侧的造型,就很好地满足了左手操作部分的便利性。
宾得K-7的机身侧面(点此查看大图
)
不过以上这些并不是我们要说的“大幅提升”的内容。或许宾得并不愿再提起,但有一点事实是,宾得前代机型K20D的反光镜动作不那么安静,比起别的品牌机型甚至可以说是“剧烈”。这在K-7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经过重新设计后,K-7的反光镜动作非常轻柔,噪音很小,甚至可能超越了尼康和佳能的新机。勿需再担心反光镜动作会引起照片模糊,甚至它都不太会打扰到你周围的人。
宾得K-7的取景器(点此查看大图
)
另外一点,新的棱镜和对焦屏带来的取景器视野更加明亮,画面覆盖率也更高一些,让我们通过K-7来观察拍摄场景能获得更好的体验,无论是构图、对焦都更加得心应手。而此前被广为诟病的视野倾斜问题,在K-7这里也得到了有效解决,因为我们可以微调CMOS的状态,从而校正取景视野和拍摄画面的一致性,以获得更加精确的取景范围。这是在单反相机设计里的一个创举,它或许是解决防抖CMOS位置移动的一个不得已之举,但能改进拍摄体验,总是值得肯定的。
宾得K-7提供“构图微调”功能
笔者使用并评论过不少的数码单反相机,也经常在文章里讨论菜单系统的“柔性”。拍摄者要与相机交流,菜单系统就是拍摄者指令与机器语言之间的一个中介,因此菜单系统的设计好坏直接关系到拍摄者指令能否被准确、高效地传达。菜单设计包括项目数量、结构布局方式、甚至配色和字体等细节,拍摄体验和拍摄效率都会受此影响。给系统保留一定的“柔性”,使其能够贴合不同的用户习惯,则是中高端数码相机与其他机型的一项重要区别。比如甲用户喜欢用前拨轮来设置光圈,乙用户则喜欢用后拨轮,如果相机提供相应的自定义选项,那么他们的不同习惯就都可以得到满足。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柔性”。
宾得K-7的菜单系统
宾得K-7的菜单系统总的特点是柔性较好,但结构显得冗繁。由于功能的增加,而且进一步拓展了用户自定义空间,所以K-7的菜单项目比此前任何一款宾得相机的都多。但K-7仍然采用此前的菜单结构方式,菜单层级较少,访问体验不够简洁。
宾得K-7的信息菜单
得益于大尺寸高精度的液晶显示屏,K-7也能在待机状态下显示当前系统设定情况,包括测光参数、图像品质、效果风格、对焦方式等。这样配合机顶的状态显示屏,就可以帮助拍摄者更完整地监控相机状态。
宾得K-7的自定义菜单
宾得K-7的拨轮和按钮控制方式设置
宾得K-7支持白炽灯自动白平衡设置
仅K-7的自定义菜单就多达37项,曝光方式、图像效果和控制方式都可以进行详尽的个人化,大多数按钮、拨轮的操作方式都可以自定义。其中比较特别的是K-7可以选择在白炽灯光源下的自动白平衡设定,能够更好解决我们在常见的白炽灯下拍摄照片时的照片色调问题。
前文我们说到,K-7比之前的任何一款宾得数码单反相机的菜单系统都要复杂,这也意味着K-7提供了比之前机型更加丰富的功能。
K-7提供的曝光补偿范围达到±5EV
这些丰富的功能更多的体现在细节处,但实际使用中能够体会到这些功能带来的好处。随着数码相机的宽容度增加,拍摄一些特殊场景的时候需要的曝光补偿效果也要更加苛刻,而K-7提供的曝光补偿范围达到±5EV,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K-7提供“扩充包围”曝光功能
K-7提供多种数码滤镜
K-7提供多重曝光和间隔拍摄功能
除了常规的曝光包围拍摄之外,K-7还可以进行白平衡、饱和度等多种方式的包围拍摄,能够在一次拍摄中活得不同的照片效果。而多种数码滤镜则丰富了K-7的单幅图像表现力,多重曝光和间隔拍摄则有助于科研应用、特殊效果表现。
K-7支持显示屏色彩设置
K-7支持畸变和色散补偿
如果你对显示屏效果非常依赖,那么显示屏色彩设置功能就非常有必要,不过设置显示屏色彩是一件非常专业而且繁琐的事情,K-7提供了这项功能,从效果来看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挑剔的专业需求。而“镜头像差校正”则能让画面效果更加完美,不过需要DA或DFA镜头支持。
实时取景功能对于现在的数码单反相机来说似乎已经不值得一提,但K-7在基础的对比检测对焦、人脸识别之后,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尝试,比如通过锁定反光镜来进行实时取景的高速连拍,提供了电子水平仪,甚至可以自动进行水平补正,这为建筑、风光等题材的拍摄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K-7支持实时取景
K-7还提供了专门的摄像模式,并且支持最高1536x1024像素的录制分辨率(3:2画幅,清晰度介于720P和1080P之间),摄像的图像效果非常细腻,不过Motion JPG格式的存储方式占用空间比较大。此外K-7提供的录像曝光控制方式也稍有开放,允许用户固定光圈。
K-7的录像模式
K-7录制的短片,点击下载
虽然通过K-7内置麦克风录制的音效一般,并且易受操作噪音干扰。不过K-7提供了外接麦克风插口和HDMI,拍摄和播放效果能得到进一步扩展。
响应速度此前一直是宾得数码单反相机的一个弱项,作为一个新的系列,K-7比之前的宾得机型在响应速度和对焦等基础性能等更各个方面都有所提升。
宾得K-7(点此查看大图
)
宾得K-7提供11个自动对焦点
1/8000秒的最高快门速度预示着K-7开辟了宾得的一个全新系列,而配合5.2幅/秒的连拍速度,K-7基本上也可以跻身高速单反的行列了。SAFOX VIII+宽区自动对焦系统提供11个自动对焦点,其中9个是十字形的,让K-7在对焦速度和精度方面也有所提升。
K-7配合手柄(点此查看大图
)
随着K-7宾得推出了专用手柄D-BG4,在操作体验和电力性能方面都对K-7进行了增强。K-7使用的D-LI90电池容量为1860mAh,充满电池后,不使用内置闪光灯来续拍摄幅数可以接近1000幅。
在白平衡设定方面,K-7提供了较多的选择,包括多种场景白平衡模式以及自定义白平衡、色温设置等,同时也支持色温微调。甚至日光灯白平衡都包括好几种类别,使用起来足够简单,也能表现专业。
K-7的白平衡设定
K-7的成像色彩风格设定
成像色彩风格方面,K-7在几种风格模式的基础上,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控制项目,可以对成像色彩效果进行更细致的调节。在常规的鲜明设置下,K-7的成像色彩就已经非常鲜艳。
K-7自然模式色彩效果
K-7鲜明模式色彩效果
K-7的动态范围优化功能比以前的机型也更加丰富,它支持对高光和阴影进行分别调节,并且能够在相机内进行自动高动态(HDR)照片合成。
K-7的动态范围优化设置
K-7的阴影校正效果
K-7在相机内合成的高动态照片效果
通过实际测试发现,比起高光校正,K-7的阴影校正的效果更加明显,也就是说系统对灰阶响应曲线的调节效果明显,但并不会明显提升相机的成像宽容度。当然HDR合成照片的效果会相当明显。而正常情况下,从我们拍摄的大量样片来看,K-7的成像宽容度不小,与其他品牌同级别相机相比似乎更大一些。
K-7所使用的CMOS是全新开发的,虽然比起前一款CMOS的感光度范围并未提升,但成像品质却是有所提升的。此外K-7也提供高感光度降噪功能,并且可以设置“高感光度”的定义范围。我们看以下各档感光度下拍摄的样片切片:
ISO 1600开启降噪功能的拍摄效果
从拍摄效果来看,K-7的成像在低感光度下非常细腻,细节层次生动自然。画面颗粒感在ISO 800时开始表现得比较明显,但画面的整体色彩倾向在最高感光度下才明显偏移。总体表现好于K20D不少,综合有效像素和成像品质来看,K-7的表现不输于尼康D300和佳能EOS 50D。
从大量的测试样片来看,K-7的平均测光效果仍然偏暗,保持了宾得一贯的“保守”风格。此外,遇到天气不好的时候,K-7拍摄出来的画面反差较小,这跟它较大的成像宽容度应该不无关系。总体看来,无论是色彩再现,或是层次与反差,K-7的表现都还是比较自然、漂亮的。以下是K-7拍摄的测试样片,存储为最大尺寸、最高质量的JPG。
从大量的测试样片来看,K-7的平均测光效果仍然偏暗,保持了宾得一贯的“保守”风格。此外,遇到天气不好的时候,K-7拍摄出来的画面反差较小,这跟它较大的成像宽容度应该不无关系。总体看来,无论是色彩再现,或是层次与反差,K-7的表现都还是比较自然、漂亮的。以下是K-7拍摄的测试样片,存储为最大尺寸、最高质量的JPG。
" IT168评测中心观点:
在使用过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对K-7的印象由清晰变得深刻,这或许源于一直对宾得新机的种种期待。作为一个全新的系列,K-7的出现终于让宾得单反可以轻松地甩掉“慢性子”帽子,能够在响应速度上与佳能、尼康的新机一决高下,这是最让笔者欣喜的地方。当然,在成像效果、曝光过程和控制方式方面的更加灵活,使得K-7也能满足更多不用的用户习惯,同时丰富的功能对于提升拍摄效率和应对更广泛的拍摄领域来讲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但系统设计唯一不足的地方在于菜单的结构布局,在变得丰富的内容之下已然不够高效。
宾得K-7(点此查看大图
)
成像性能出色。我们可以对K-7给出这样一个简单的结论,无论从画面的色彩、层次还是细节表现上。鲜艳的色彩是宾得单反相机一直保持的一个特点,这在K-7身上得到了原汁原味的继承,尤其对蓝色和红色的表达,很明快、饱满。K-7有着比较高的成像宽容度,因此为了再现自然界里那些丰富而微妙的层次变化,我们应该合理地使用它的宽容度优化功能和色彩风格设置。综上所述,宾得K-7在之前的机型基础上,确实做出了明显的变革,在“还原逼真影像、领悟摄影精髓”的道路上能够成为摄影师一个强有力的伙伴。
" 声明:本文评测内容基于宾得公司提供的工程样品,我们的评测结论只对送测样品个体负责,不保证该个体能代表市售产品的总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