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第一台电脑诞生于哪一年,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哪一年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2-09 07:17:42 浏览1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哪一年

1946年。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中文名为埃尼阿克。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哪一年?

1946年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埃尼阿克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制成的,那时,随着火炮的发展,弹道计算日益复杂,原有的一些计算机已不能满足使用要求,迫切需要有一种新的快速的计算工具。这样,在一些科学家、工程师的努力下,在当时电子技术已显示出具有记数、计算、传输、存储控制等功能的基础上,电子计算机就应运而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命名为"埃尼阿克",是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埃克特等人研制成功的。它装有 18 000多只电子管和大量的电阻、电容,第一次用电子线路实现运算。"埃尼阿克"每秒能做 5 000次加法,或者400次乘法。如果用当时最快的机电式计算机做40点弹道计算,需要两小时,而"埃尼阿克"只要3秒钟,这在当时,的确已是很了不起的成绩。然而"埃尼阿克"还不完善,实际上它没有存储器,只有用电子管做的寄存器,仅仅能寄存10个数码。当需要换算别的题目时,得重新焊接连线,很费时间
1946年2月14日
1946年2月14日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脑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方要求宾州大学莫奇来(Mauchly)博士和他的学生爱克特(Eckert) 设计以真空管取代继电器的“电子化”电脑——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 电子数字积分器与计算器), 目的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
这部机器使用了18800个真空管,长50英尺,宽30英尺, 占地1500平方英尺,重达30吨(大约是一间半的教室大,六只大象重)。它的计算速度快,每秒可从事5000次的加法运算,运作了九年之久。吃电很凶, 据传ENIAC每次一开机,整个费城西区的电灯都为之黯然失色。
另外,真空管的损耗率相当高,几乎每15分钟就可能烧掉一支真空管,操作人员须花15分钟以上的时间才能找出坏掉的管子,使用上极不方便。曾有人调侃道:“只要那部机器可以连续运转五天,而没有一只真空管烧掉,发明人就要额手称庆了”。
从第一台计算机诞生至今已过去50多年了,在这期间,计算机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首先是晶体管取代了电子管,继而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处理器和存贮器上的元件越做越小,数量越来越多,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和存贮容量迅速增加。
1994年12月,美国Intel公司宣布研制成功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它每秒可进行3280亿次加法运算(是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6600万倍)。如果让人完成它一秒钟进行的运算量的话,需要一个人昼夜不停地计算一万多年。
当年的“埃尼阿克”和现在的计算机相比,还不如一些高级袖珍计算器,但它的诞生为人类开辟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使得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96年2月14日,在世界上每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50周年之际,美国副总统戈尔再次启动了这台计算机,以纪念信息时代的到来。
(人民网资料)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哪一年?计算机之父又是哪一位?有谁来做答... ...

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 (1946/02/15)
1946年2月15日,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在美国研制成功。它当时由1.8万个电子管组成,是一台又大又笨重的机器,体重达30多吨,占地有两三间教室般大。它当时的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加法运算。这在当时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脑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托马斯。约翰。沃森 “IBM的创始人”也就是计算机之父。
约翰·冯·诺依曼 被人们称为“现代电子计算机之父”。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903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脑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托马斯。约翰。沃森 “IBM的创始人”也就是计算机之父。
约翰·冯·诺依曼 被人们称为“现代电子计算机之父”。

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哪一年

1、1946年。

2、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这台计算机的名字叫做“ENIAC”,它的中文译名为“埃尼阿克”,是由美国科学家莫克利和艾克特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发明出来的,是当时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

3、名字叫做“ENIAC”的这台计算机,是由当时的美国军方出资进行研究的,这台计算机研发出来之后,美国军方就利用它进行弹道的计算。这台计算机当时被研发出来之后,体型十分巨大,它整个整体占地达一百七十平方米,它的重量高达三十吨。

4、“ENIAC”的这台计算机,每秒钟可进行5000次运算,在当时的环境下看来,是十分不可思议的。计算机这项发明研究可以说是人类史上里程碑式的科学技术发明之一。

世界上第一台电脑诞生于哪年哪个国家?

美国
美国
美国ENIAC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它的名字叫埃尼阿克(ENIAC),它由18000多个电子管组成,体重达30多吨,占地有两三间教室那么大,是一台又大又笨重地机器。别看埃尼阿克如此笨重,然而它却是今天世界上所有电子计算机地老祖宗。它的诞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
埃尼阿克每秒种运行5000次加法运算。它的运算速度比手摇式计算机快1000倍,这在当时已经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速度了。
乔治?6?1斯蒂比兹----数字计算机之父
1995年元月31日,美国加利福尼亚计算机历史协会发布讣告沉痛宣布:达特默斯大学医学院退休教授乔治·斯蒂比兹(George Stibitz ,1904-1995)博士,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于汉诺威市他的寓所,终年90岁。讣告不仅称他是实现计算机远程遥控的第一人,而且也是举世公认的“数字计算机之父”。
几乎在相同时期,美国科学家斯蒂比兹与德国工程师楚泽独立研制出二进制数字计算机。有趣的是,斯蒂比兹的Model-K计算机与楚泽的Z-3计算机采用的元件
相同,都是使用电话继电器,研制的地点都在自己家里。唯一的区别是楚泽选择了起居室,而斯蒂比兹的发明却诞生于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在哪一年诞生的?????

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ENIAC”于1946年2月14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发明人是美国人莫克利(JohnW.Mauchly)和艾克特(J.PresperEckert)。
美国国防部用它来进行弹道计算。它是一个庞然大物,用了18000个电子管,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耗电功率约150千瓦,每秒钟可进行5000次运算。 ENIAC以电子管作为元器件,所以又被称为电子管计算机,是计算机的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由于使用的电子管体积很大,耗电量大,易发热,因而工作的时间不能太长。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哪一年?名称是什么?

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
时间:1946年2月14日。
名字:"ENIAC"。
诞生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发明人:是美国人莫克利(JohnW.Mauchly)和艾克特(J.PresperEckert)。
诞生过程:1943年美国国防部批准了由Pennsyvania大学John Mauchly教授和John Presper Echert工程师提出的制造一台由电子管构成的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电子数字积分器和计算器)的计划,其目的是计算新型火炮的弹道轨迹。ENIAC于1946年2月14日交付使用,它由17468个电子管、6万个电阻器、1万个电容器和6千个开关组成,重达30吨,占地160平方米,耗电174千瓦,耗资45万美元。这台计算机每秒只能运行5千次加法运算。1945年ENIAC的顾问von Neumann在EDVAC(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Computer,电子离散变量计算机)计划中首次提出了存储程序的概念。这个思想几乎同时被英国的科学家Turing想到。1946年,von Neumann在Princeton Institute进行高级研究时,设计了一台存储程序的计算机IAS,虽然IAS直到1952年也未能问世,但IAS的总体结构得到确认,并成为后来通用计算机的原型。

求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哪一年? 英文回答 紧急!

February
14,
1946
gave
birth
to
the
world's
first
electronic
digital
computer
ENIAC(埃尼阿克),
It
is
composed
of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s
Moore
School
of
Mohr's
commitment
to
the
development
team,
It
was
born
as
a
man
opened
up
a
new
era
of
information,
making甫稜颠谷郯咐奠栓订兢
the
human
society
has
undergone
tremendous
changes,
The
main
task
is
to
analyze
the
track
of
shell。
1.1946年2月14日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埃尼阿克),
2.它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莫尔学院的莫尔小组承担研制的,3.它的诞生为人类开辟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使得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4.主要任务是分析炮弹轨道。

第一台真正意义上得计算机诞生于哪一年?

寻访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在哪里?很多人会回答诞生在美国,并且会认为1946年2月14日在费城开始运行的ENIAC计算机(电子数字式积分器和计算机)是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然而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台计算机的诞生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在其官方文件中仅称它是世界“第一台全电子数字计算机”,为什么它的主人不称它是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呢?
1997年10月21日,英国伦敦泰晤士河南岸的帝国战争博物馆开始举办一个有关二战期间破译密码的展览,展览中赫然出现了“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科洛萨斯’”的字样。据称,“科洛萨斯”比ENIAC计算机问世早两年多,在二战期间曾破译了大量德军机密,战争结束后,它被秘密销毁了。
11月14日,记者驱车来到“科洛萨斯”计算机当年的服役地点、伦敦以北约80公里处的布莱奇利园区,在那里采访了布莱奇利园区基金会主任托尼·塞尔先生。布莱奇利园区是二战期间英国主要密码破译力量所在地,目前已辟为一个战争博物馆。
塞尔先生并不急于向记者介绍“科洛萨斯”计算机,而是先向记者介绍了很多二战期间盟军与德、意、日军之间破译密码的斗争。在一台从德军那里缴获的“洛伦茨”加密机旁,塞尔先生讲述了这种加密机的故事。“洛伦茨”加密机是二战后期包括希特勒在内的德军高级将领之间通信用的主要加密机,破译经它加密过的密码难度非常大,希特勒至死都认为“洛伦茨”是不可战胜的。
研制“科洛萨斯”计算机的主要目的是破译经“洛伦茨”加密机加密过的密码。塞尔先生说:“使用其他手段破译这种密码需要6至8个星期,而使用‘科洛萨斯’计算机则仅需6至8小时,因而自它投入使用后,德军大量高级军事机密很快被破译,盟军如虎添翼。”
“科洛萨斯”计算机是1943年3月开始研制的,同年底运到布莱奇利园区。19 44年1月10日,“科洛萨斯”计算机开始运行。
塞尔先生带领记者来到一处很不起眼的建筑中,在那里记者见到了尚未完工的“科洛萨斯”计算机的复制品。塞尔先生向记者出示了照片、图表等有关原始资料,并指出,“科洛萨斯”计算机知名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它原先属于高级军事机密,直到70年代有关材料才逐渐解密,而且二战期间研制的10台同类计算机在战争结束后均被秘密销毁。他说:“‘科洛萨斯’计算机作为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地位已被逐渐公认。”
“科洛萨斯”计算机呈长方体状,长4.9米,宽1.8米,高 2.3米,重约4吨。它的主体结构是两排机架,上面安装了2500个大小形状如同电灯泡的电子管。它利用打孔纸带输入信息,由自动打字机输出运算结果,每秒可处理5000个字符。它的耗电量为4500瓦。
“科洛萨斯”计算机研制工作的负责人是汤米·费劳尔斯博士。现年88岁的费劳尔斯目前在伦敦北区过着隐居生活,据其亲友介绍,他的身体非常虚弱。
塞尔先生不无遗憾地指出,尽管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英国,但英国没有抓住由计算机引发的技术和产业革命的机遇。相比之下,美国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鼓励发展计算机技术和产业,从而崛起了一大批计算机产业巨头,大大促进了美国综合国力的发展。他说,目前全世界范围兴起了一场以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为龙头的又一次信息技术革命,谁能更好地把握这一机遇,谁就有可能在21世纪立于不败之地。
对我来说,2002年6月27日(那天我家买了电脑)
1-3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从世界第一台计算机到1976年苹果电脑,从实木鼠标到3d鼠标
第一台计算机
1946年2月14日
ENIAC问世。这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它给人类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影响。仅就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而言,在10年的服役生涯中,它所进行的运算比有史以来人类运算量的总和还要多。今天,电子计算机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并引领人类迈入“信息时代”、“计算机时代”、“互联网时代”。这一切,都肇始于ENIAC。但谁又能想到,当初制造这台计算机的理由仅仅是为了代替200多名疲惫的计算快手。
2月14日,一个特别的日子,空气都散发着浪漫的气息。不用多说,这个日子作为情人节已被世界公认。但鲜为人知的是,这天还发生过一个重大事件:有人认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就在这天诞生。
选对总统的庞然大物
谁是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真正发明者?围绕这个问题,计算机界纷争了许多年,甚至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多年来,人们都认定莫齐利和艾克特发明的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但不少人引经论典,认为阿塔纳索夫(JohnVincentAtana?soff)和贝利(CliffordBerry)发明的ABC计算机,才是真正的“鼻祖”。
后来,又有新的史料表明,英国于1943年就曾秘密制造出一台专用电子计算机,并在二战期间建立过殊荣。但这台名为“巨人”(Colossus)的计算机主要用来破译德军的密码,而且很长时间内都属于高级机密。
今天人们庆祝情人节,没有谁会去热衷于考究哪一个来由才权威。我们需要的仅仅是一个统一的日子,让大家一起庆祝而已。对于电脑的生日也是一样。
57年前的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ENIAC(TheElectronicNumeri?calIntegratorAndComputer)在费城开始运行,宣告人类从此进入了电子计算机时代。
当年,人们看到的ENIAC不是一台机器,而是满满一屋子的庞然大物,密密麻麻的开关按钮,东缠西绕的各类导线,忽明忽暗的指示灯,人们仿佛来到一间正在开工中的纺织车间。ENIAC有8英尺2高,3英尺宽,100英尺长,总重量有30吨之巨。
那是一个奇异的时代:电子计算机如同十月怀胎一样,进入呱呱坠地的时刻。许多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统计工作者甚至心理学家,都怀着热情和决心,纷纷改行转到研制高速计算机的行列中来。他们中间就有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摩尔工程学院的约翰·莫齐利和他的学生约翰·艾克特。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枪炮的弹道计算和火力表的测试日趋重要。每一个弹道参数都需用几个不同的微分方程来计算。美国陆军军械部为此大伤脑筋,他们为此雇佣了200多名计算快手,还是不够用。军方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的计算机器,把计算弹道参数的时间提速到以秒计。为此,军械部下属的弹道实验室找到艾克特和莫齐利,由他们负责研制新的计算机器。
1943年4月,摩尔学院和弹道实验室达成协议,由摩尔学院开发研制一种新的电子计算设备。同年5月31日,莫齐利提出了总体设计方案,艾克特则负责电路的研制。经过两年的努力,1945年春天,“ENIAC”已开始试运行。1946年年底,“ENIAC”分装启运,运往阿伯丁军械试验场的弹道实验室,开始了它的计算生涯。除了常规的弹道计算外,它后来还涉及诸多的科研领域,如天气预报、原子核能、宇宙线、热能点火、风洞试验设计等。它还为第一颗原子弹的问世出了一把大力。
50年代,ENIAC第一次为社会公众所知,是被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租用预测1952年的美国大选结果。选举之夜,当ENIAC仅仅利用5%~7%的选票就预测艾森豪威尔将赢得胜利时,广播公司的所有专家却拒绝报道。苦恼的工程师们只好同意调整机器程序以求与评论家们保持一致。但是,ENIAC依然坚持艾森豪威尔将大获全胜。当计算机的预测被最后证实时,美国传媒界轰动了。专家们不得不公开承认ENIAC确实略胜一筹。机器预测艾森豪威尔将获得438票,实际得票为442票,预测惊人地只有不到1%的误差率。ENIAC走向辉煌的巅峰。
1955年10月2日,“ENIAC”功德圆满,正式退休。1945年正式建成以来,实际运行了80223个小时。这十年间,它的算术运算量比有史以来人类大脑所有运算量的总和还要多。
斗嘴的巨人
ENIAC退休了,一个全新的电脑时代却开始了。继续驱动这个新时代的轮到了晶体管和集成电路。
二战结束后,贝尔实验室开始研制新一代的电子管,具体由肖克利负责。1947年圣诞节前两天的一个中午,肖克利的两位同事沃尔特·布莱登(WalterBrattain)和约翰·巴丁(JohnBardeen),用几条金箔片,一片半导体材料和一个弯纸架制成一个小模型,可以传导、放大和开关电流。他们把这一发明称为“点接晶体管放大器”(Point-ContactTransistorAm?plifier)。因为发明晶体管,肖克利和另两位同事荣获1956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一种用以代替真空管的电子信号放大元件,是电子工业的强大引擎,是计算机革命的关键,被媒体和科学界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发明”。也因此有人说:“没有贝尔实验室,就没有硅谷。”
20世纪重大的发明创造数不胜数,那么哪一件是最重要的?必然有不少答案。但是,如果我们将集成电路摆出来,晶体管也要退让三分。因为通过这项发明,微电子学成了所有现代技术的基础,也成了IT业发展最核心的动力。在竞争激烈的高科技领域,这样的发明无疑意味着金钱和荣誉。因此,如同谁是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人一样,围绕“谁是集成电路发明人”的问题,也成了一幕富有戏剧性的争斗。
1959年2月,德州仪器的杰克·基尔比为他发明的“微型电路”申请了专利。与此同时,仙童公司的罗伯特·诺伊斯却没有为他的集成电路申请专利,直到1959年7月才补了这一手续。显然,基尔比拥有第一个专利,但他的设计不够实用;是诺伊斯的平面处理设计成了后来微电子革命的基础,但他在专利申请上却是后手。这场争执似乎更像是个人的冲突,但是两人背后的公司却在整个60年代里相互控告。最后,法庭也只好一分为二,将集成电路的发明专利授予了基尔比,而将关键的内部连接技术专利授予了诺伊斯。两人也就成为集成电路的共同发明人。
基尔比成了全国闻名的发明家,诺伊斯更是由于创办了英特尔公司成了传奇人物。双方似乎都皆大欢喜,倒是基尔比对“共同发明人”这个词还心有不甘:“我不那么乐意,我认为这是诺伊斯博士的说法。”
斗嘴归斗嘴。诺伊斯因为英特尔的成功,名利双收,成为硅谷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而基尔比也获得了足够多的荣誉。2000年10月10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基尔比与另外两位科学家共同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他们为信息技术所作出的基础性贡献。基尔比分享了近百万美元的一半。这一次他笑得分外开心和自信,因为除了集成电路,他还是袖珍计算器的发明者之一,拥有60多项美国专利。
以小胜大的霍夫
一个想法就可以改变整个世界。有了晶体管,就有了集成电路;有了集成电路,就有了微处理器的发明;有了微处理器,就有了PC之火;有了PC,就有了互联网腾飞的基础。这是一环紧扣一环的技术创新之链。可以说,ENIAC所开启的计算机产业主要借助于三项最重要的发明:一项是贝尔实验室肖克利等三人发明的晶体管,一项是诺伊斯和基尔比发明的集成电路,另一项则是特德·霍夫1971年发明的微处理器。
微处理器这种机器是如此富于创造性和革命性。一开始,没人知道拿它来做什么用。然而,在两年之内,人们开始认识到微处理器带来的创新使计算机工业产生了根本的变革。艾克特和莫齐利的巨大工厂开始浓缩进了小小的微型宇宙中。
与前两项产品的发明者不同,霍夫既没有享受到巨大的财富,也没有因此获得什么特别的荣耀。霍夫却很知足:“如果我们没有在1971年发明‘4004’微处理器,那么别人也会在一两年里发明它”。迄今,这位发明人还未得到公众的充分认识。但是,霍夫的发明如此重要,他完全可以跻身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列。
今天,英特尔董事会主席安迪·格罗夫表示:“这款微处理器在当时代表了英特尔产品的未来,但在最初面市的15年,我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最终,这款微处理器却成了英特尔商业领域的标志性产品。”
在过去的30年里,微处理器已经无处不在。仅在2000年一年就发货3.85亿只。Linley分析公司的首席分析师林雷·吉文纳普表示:“微处理器的面市对每个人的生活都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这么说毫不夸张。在微处理器发明之前,计算机全都是庞大的‘怪兽’。”
到今天,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已有57年了。半个世纪中,计算机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处理器和元件越来越小,数量越来越多,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和存储容量迅速增加。如今,组装一台万亿次计算机已经十分寻常。
ENIAC诞生在一间巨大的房间里;后来的计算机逐渐走出玻璃房,进入办公室,占据了我们的桌面;然后,又纷纷走入家庭;今后,电脑将无所不在。ENIAC开启的事业远远没有抵达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