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zuk手机被联想放弃了吗
- 2、联想手机怎么样,为什么联想手机衰落
- 3、联想 p2 与联想zuk z2手机哪个好
- 4、联想手机为什么一直做不起来,干不过小米和华为呢?
- 5、为什么联想手机现在在国内几乎销声匿迹了?
- 6、大家对于联想zuk系列都有什么看法?
- 7、zuk还会再出新手机吗,听说联想放弃这个牌子了?
- 8、联想的前世与今生
- 9、联想还会推出联想品牌手机吗?
zuk手机被联想放弃了吗
日前,网友发现ZUK官网直接被链接到MOTO,在百度中搜索ZUK也会显示MOTO官网,进一步坐实了ZUK产品线被取消的事实。作为联想的互联网品牌,ZUK虽不能说是大红大紫,但也颇有人气;但随着联想主推收购品牌MOTO,从今年初就开始传出团队解散等消息,现在看来的确是回天乏术。
真的已经放弃了 我还等新品呢 哎
是的,这个品牌已经被放弃了,原来的团队去了MOTO
联想手机怎么样,为什么联想手机衰落
联想作为全球著名的电子厂商,其知名的产品应当是电脑产品,不过联想公司除了制造电脑之外,也有制造手机,那么使用联想手机的人实在联想手机怎么样呢?今天随着科技进步的持续发展,联想手机在市面的经常出现也较为少了,那么到底联想手机衰败了呢,接下来我们一同理解下吧!一、联想手机怎么样:1、联想手机的势头只不过没有其他国产手机的好,而且销售量也是在减少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联想手机在某短暂内曾多次风行过。联想公司旗下发售的最后一款手机名字为ZUKEdge,这款手机并不是一款曲面屏手机,而是依赖缩窄边框以及上下两部分打造出的全面屏,还是迎合的市场所需的大屏幕手机,也顺应了手机的主流持续发展方向,不过在卖出方面还是不尽人意。2、ZUKEdge在配备上使用了高通骁龙821旗舰处理器,顶级的Adreno530图形芯片,辅以最低6GBRAM+64GBROM的储存组合,也是目前市面上性能尤为强大的智能手机之一。像这样一款外观设计不俗,同时也是性能优越的手机,也只能成为联想手机中的最后一款了,不过作为联想公司旗下的最后一款手机,也意味著联想手机将从市场上消失。二、联想手机为什么衰败:联想手机怎么样,平心而论,联想手机在大多数品牌手机中却是不俗的了,就算去年上市的ZUKEdge手机在配备上,使用了骁龙820处理器+6G+128G的超旗舰,这可是号称刷新了九项“全球第一”的手机,那为什么联想手机的还是不温不火呢,接下来我们明确理解下:1、对产品的研制不够推崇在2006~2015的联想研制开支中,2015年代的研制费用只占到2.6%,比任何时候都低1.9%。这十年以来,联想总计投入研制成本44.05亿美元,却也是华为公司一年的研制开支。2、缺少创意,产品辨识度不够联想手机没有什么特出的特色,也就没有辨识度,在这样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没有创意,没有辨识度的手机,只能被出局。3、市场营销力度严重不足综合以上多点对联想手机的叙述,大家实在联想手机怎么样呢。联想手机还是有很引人注目的地方,比如颇费一番周折创建的ZUK品牌,以及Moto多年的技术总计,期望联想手机在旋即之后需要重返第一集团的行列。王者之心2点击试玩
联想 p2 与联想zuk z2手机哪个好
如图所示,请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P2c72手机采用高通骁龙MSM8953,64位八核处理器,主频2.0GHZ, 搭配4GB RAM + 64GB ROM。屏幕采用5.5英寸,1080P(1920*1080)高清Amoled康宁大猩猩3代全贴合屏,并配备了前置500万像素,后置1300万像素的摄像头。电池容量5100MAH。
联想ZUK Z2采用骁龙820 四核处理器,主频2.15GHZ, 搭配4GB RAM + 64GB ROM。屏幕采用5.0英寸,1080P(1920*1080)分辨率的IPS屏幕,搭配后置1300万后置+800万前置像素的摄像头,电池容量3500MAH。
联想手机为什么一直做不起来,干不过小米和华为呢?
联想不论是手机还是电脑,都做得非常不错的。其实主要是他不想在手机这方面发展,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电脑这一块儿了。
因为联想的主营业务是做电脑,他的重心不在手机上面,所以他做出来的手机比不过小米和华为。
因为联想手机的质量很差,如果你用过联想手机,你就知道它的手机到底有多卡顿,所以干不过小米和华为。
从目前来看联想始终把自己的重心放在PC业务上,在手机上并没有投入太多的精力,自然是很难成功的。
1.朝三暮四的联想品牌和其他品牌相比,联想的手机系列都太短命了;大家比较熟悉的比如VIBE、乐檬、黄金斗士等系列,只推出两款手机就销声匿迹了。名气最大的ZUK,勉强算做到了三代。ZUK系列手机都是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并且市场反响非常不错,不到三年就成为知名度很高的品牌,最后还是不了了之。就算是现在大火的荣耀,在刚开始推出的时候市场反响并不好,但是随着产品不断迭代更新,最终才成为了独立的优秀手机品牌。想要积累用户和口碑的话,一个系列的手机肯定要持续的更新换代。联想在这点上做的明显有问题,朝三暮四自然不会有好结果。
2.创新不足的同时性价比不高其实现在市场上只有两种手机,一种是追求高性价比,一种是主打创新科技,但是联想手机在这两点上都不占优势。联想手机的做工一直都算不太细致,总是给人整机比较粗糙的感觉。现在手机在系统问题上也落后其他主流的机型,再加上每款手机发布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什么亮点,自然得不到消费者的青睐。
3.线上线下竞争力都不足毫不客气的说小米和荣耀的成功离不开线上营销,OV的成功离不开大量的线下实体店。在所有手机厂商都瞄准线上的时候,联想却想要布局线下营销;不知是OV的实力太强还是联想执行力太差,最终线下也没看到几家联想的实体店。想要布局线上呢?但是联想明显有点玩不转线上营销;再加上品牌和产品的一些问题,自然销量越来越差。其实还有个原因算是受到了联想公司的拖累,联想的名声现在并不好,消费者爱屋及乌自然也不会太喜欢联想手机。联想现在已经旗下的手机业务并入摩托罗拉,从此以后再无联想手机了。
为什么联想手机现在在国内几乎销声匿迹了?
联想作为中国传统的电子设备制造企业。PC行业的龙头老大,但是在手机行业过了几年风光日子后就急转直下。现在基本上在国内,已经彻底掉队。联想曾经作为中华酷联的领军人物之一。本来以为收购了摩托罗拉之后会大发光彩。谁知道却江河日下?现在基本上已经是沦为市场上的其他人。
我认为联想的衰落,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过于依赖传统的电信供应商合作渠道。就是我们所谓的充话费送手机。在那个时候,联想就被打上了,低端制造而且用户体验不佳的形象。而且联想的老总都是做传统制造业出身。缺乏互联网思维运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落伍就显得很正常了。第二就是产品线的不合理。在2015年,姗姗来迟台推出了移动互联网手机品牌,zuk。但不到俩年的时间就把这条产品线彻底废黜。实在是让很多粉丝心寒。
高端的摩托手机发展错了方向又不愿掉头。走模块化的发展方式,那现在这条路证明太超前。而且摩托的手机卖的又非常的贵,只能在欧美市场凭借摩托之前的高端形象来苟延残喘。2016年。联想手机在中国的出货量已经不足500万台。未来的发展方式就取决于是否联想愿意转型发展。
大家对于联想zuk系列都有什么看法?
作为联想旗下的一款新品牌,zuk在2015年的时候由联想附属的神奇工场推出的一款主打性价比的手机,并在同年推出首款手机和操作系统。
次年神奇工场宣布zuk重新回到联想旗下,作为联想的一款子品牌想借此依靠联想的强大实力更好的在竞争激烈的手机市场占有一席之地。随后联想推出了zukz2这款手机,说实在的性价比一般般。
我觉得现在手机市场的大部分都是大屏手机,而z2主打的是小屏旗舰机,配置方面用的是骁龙820和正面指纹按压,拍照是800万和1300万的结合,但是像素功能不知道怎么样,除了5寸的显示屏其他的都还好。
这一点我觉得是zuk的定位错误了,作为互联网的新兴品牌必须要在外观上惊艳消费者,而zuk的手机设计上中规中矩,屏幕还不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损失了很多潜在客户。
zuk的最后一款手机Edge是zuk的最好的一款产品,配置上和外观设计上都可以满足许多人的需求,但是这款手机并没有挽回zuk的悲惨命运了,这是市场决定了一个品牌的发展。
zuk显然没有完成联想重新杀回手机市场的愿望,几年上半年人们还在期待z3的出现时,就有人发现zuk的官网已经进不去了,进去就是直接跳转到托罗拉的官网,显然联想已经放弃了这个品牌。
所以要想在竞争那么激烈的手机市场存活下去,必须要深刻的了解消费者的心理,显然zuk作为一个失败的案例,会给人们留下太多值得借鉴的东西。
但联想确实拿到了众多更具有实力的手机厂商做梦都想拿到的5G+855而且还是首发,。这就耐人寻味了。因为在手机领域??联想做的并不好,。这个不好是致命的不好。亏损是拖累联想的各种业务。不扭转败局就会生生拖死联想。那吗有啥好策略让联想手机打个翻身仗呢。联想盯上了5G技术,因为谁想用5G就得换手机??,换卡不好使了,。联想看到了救命稻草,想用5G就必须换手机,这得有多大的市场呀?就中国又要换多少手机呀?所以联想必须拿到5G而且还是首发,。这就难办了,投华为肯定用不上5G,在想弄到首发就更不可能了。,只有投高通才可能用上5G而且还是首发,。其实各家手机大佬都不傻,这个级别掌舵人都是人中精英,都是奇才,投谁的票对自己有利早就在好几年前就谋划好了的。他们的眼光比普通人要早好几年,。投高通活,投华为死。基于对企业生存考虑联想没得选。这样聪明的人一准知道投高通的后果。可联想能咋办。不投高通就得死呀。所以联想才投高通,投了高通才有机会拿到5G首发,才有可能公关。华为拿到5G联想连公关的机会都没有。。。现在事实证明联想拿到了高通5G+骁龙855而且还是首发。联想,想靠此手机大洗牌的时机打翻身仗。分析完毕。
去年6月份入手的edge,只要1600多,真的是赚到了,总体来说这部手机性价比方面很到位,无论颜值还是系统都是相当不错的,对于网上黑他的那些东西真不知道说什么好,全面屏的概念早就在这部手机上体现了。要说缺点就是他的像素了,首先他的屏不是最好的,但柔光屏也可以接受,其次是拍照方面,拍照总感觉不够清晰,有点糊,拍出来的照片那像素有些低,和苹果拍的放大一比差距好大。总的来说,还是很期待ZUK能复出的,其他能出下一个更完美的产品,给时下智能机市场再增加点火爆吧!
一直很关注,希望联想能崛起,虽然有不舍,但zuk还是去了,也许,这不是终结。尤其是edge,很想有一个,但后来发现moto的也不错,但愿联想能于时光中再次抓住自己的辉煌
网友们特别想知道的是,第一轮不支持华为,造成的后果是什么?对这个问题,希望联想集团不要回避!到目前为止,联想集团的高官毫无自责之意,一再狡辩,妥当吗?有用吗?如果只考虑本企业利益,而不考虑国家利益,与贩毒企业有何区别?2017年918,联想台湾官网搞了个"日本武士祭",感谢大日本帝国!联想还有爱国心吗?!
我觉得这个对于zuk这个系列,我是很有发言权的。因为这个刚出来不久,我就买了zuk系列的手机,那时候是zuk1。当时因为自己的手机不是全网通,需要一个全红的手机,而且价位在一千,到两千左右,所以就看到了这部手机,这部手机性价比非常的高。
那是在两年前的时候,它的配置就已经达到了骁龙810处理器,4GB的运行内存加64G的超大储存。这在当时很难有手机的性价比能与他与之媲美,当时也就是三星有,三星的s6有这个配置吧!可以说性价比是绝对的彪悍。你认为现在,用了两年还一点都不卡。比同期,那些oppo a57呀,vivo都好多了。很多同学都买了oppo手机,结果现在都卡的要死,不过我现在是换的手机,但是原来的手机也是不卡。说上缺点的就是屏幕的分辨率不是太高,而且,他的系统啊,感觉不是那种,开放式的系统,他的壁纸是换不了的,他的壁纸只能换一,种颜色,不能把你的图片当做壁纸。现在zuk2已经出来了。采用的是骁龙820处理器,颜值比第一代有所提升,性价比也是非常的高,适用于商务型人士使用,要不是,它已经停产了的话,我还会买第二代的,但是zuk手机已经不再更新。
一代性价比如此之高的手机就这样陨落了,我还是挺为他伤心的!联想是ok,手机没落的原因可能是他没有把精力放在研究手机上吧,因为联想是一个,以电脑为主的公司嘛。其次也是因为,它的性价比太高了,成本太高了,所以,负担不起后面的,开发经费。没利可图,所以直接没有啦。如果,你需要一个一千多块钱的手机,其实现在选择zukpro,还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它的超高性价比完全可以满足你的日常需要。最值得注意的就是它的home键非常的好用。时间长的接触式,返回主页面清楚一下是返回上一级,向左滑动是切换上一个应用向右滑动是切换下一个应用。反正用惯了就ok的home键用其他的,home键,都有点不习惯。
zuk还会再出新手机吗,听说联想放弃这个牌子了?
联想zuk手机还会继续更新系统的。建议关注联想手机zuk社区。
联想并没有放弃zuk,以下是最新zuk edge手机的介绍:
zuk edge采用最新的骁龙821处理器,配备了一块屏占比高达86.4%的5.5英寸1080p TDDI屏幕,搭配4/6+64GB的内存组合,后置1300 万,前置800 万摄像头,内置了一块 3100mAh的大电池,正面隐藏式指纹设计,能带来非常不错的体验。
联想的前世与今生
说起来,联想成立的时间,比华为还要早三年,是真正的中国计算机行业先驱。
1984年, 北京中关村坐着三个几近崩溃的年轻人,因为,在不久前,中科院计算机所给他们的20万创业启动资金被骗了14万。出师未捷钱先丢,这对于三人来说,不亚于晴空霹雳,可是,生性坚韧的他们不愿就此放弃。至此,中关村街头出现了三个沿街叫卖电子小物件的落魄青年,这三个人就是 柳传志、王树和、张祖祥。
谁能想到,中科院旗下新技术发展公司员工却沦落到沿街叫卖电子小物件的地步。沿街叫卖的生活没持续多久,三人脑中不由自主的浮现出这八个字“不能这样沉沦下去”。
而当这个念头产生时,三人再也无法抑制心中的冲劲,也正是这个念头,造就了后来风光无限的“联想”。
念头产生后,三个也开始思考,毕竟我们的力量,还不足以挽救公司的生命,我们还得寻找帮手!随后三人一合计,目标一致的选择了当时在国内赫赫有名的“倪光南”作为自己的帮手。
倪光南其人
1939年8月1日,倪光南出生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时值抗战,从小就听父母讲述逃难的经历,他对“国弱被人欺”有着切肤之痛。倪光南从那时起就明白,国家应该富强起来,才不会被人欺负。
1961年7月,倪光南以5年全5分的成绩学从南京工学院毕业,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工作。1981年8月,倪光南应邀到加拿大国家研究院工作,他当时在国外的年薪是国内工资的70倍。
然而仅仅两年之后,他就毅然回国,并且自掏腰包,购买了足够研制几台汉字微机样机的关键器材,带回国内。他说: “如果我不回来,我此后所做的一切,不会对中国制造有所帮助。”在倪光南的心中,有一个 科技 产业的兴国梦。
柳传志在1970年进入计算所,相对于默默无闻的柳传志,倪光南是“明星科学家”,柳传志对他钦佩不已。
但是,倪光南凭什么答应我们,我们只是一家濒临倒闭的小公司”王树和如是说道。
是啊,那时的倪光南如日中天,并且还在一年前谢绝加拿大那边的重金挽留,论实力地位,倪光南都不可能看上这家濒危公司。在当时,纵观全国,也只有倪光南一人掌握芯片核心技术,也正是因为此,倪光南被无数高 科技 企业所看中。不过,对于这些企业的好意,倪光南拒绝了,因为他从小就立志做一张属于中国的“汉卡”。
就是这样一位大神,抛弃加拿大优厚待遇,拒绝国内诸多大公司的邀请,如此特立独行,那他,会选择我们吗?三人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这一个念头。此时,他们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有多么幼稚,倪光南凭什么来他们这座小庙。
就在王、张二人准备放弃之时,柳传志开口了:当初籍籍无名的刘备都可以三顾茅庐去请诸葛亮,为什么我们要轻易放弃呢?
与王、张二人不同,柳传志从小就生活在穷苦人家,生活的磨难给了他无穷的毅力,所以即使明知前路不可知,可他依旧不愿放弃。因为对柳传志来说,放弃意味着死亡,所以,只要有希望,他就回去争取。
或许是柳传志这一番话起了作用,也或许是王、张二人也不甘心就此放弃,所以,三人决定前往倪光南家中,开口尝试一番。
倪光南为何到联想工作
1984年,计算机已经进入中国市场,但是因为无法处理汉字,没法推广普及。怎么办?只能研发出具备汉字处理功能的“汉字处理产品”。倪光南自掏腰包从国外买回来的关键器材,起了大作用。
倪光南主持研发的第二项汉字处理的产品取得成功,技术转让给4家企业,一共生产了600台。在此基础上,倪光南课题组将LX-80移植到PC,继续推动联想式汉卡的开发工作。
对于柳传志抛出的橄榄枝,倪光南答应了,他相信柳传志能很好地推广他的科研成果。应邀出任公司的总工程师,倪光南提出了三个条件: 一不做官,二不接受采访,三不出席宴请。他想一门心思搞研发,不被外界所打扰。
本以为倪光南会提出什么苛刻要求,却不曾想如此简单,所以三人也是欣然同意。
加入公司不到一年,倪光南凭借技术积累,成功打造了第一款使用于PC的“联想式汉卡”,也正是得益于一代“联想式汉卡”的诞生,这家濒危公司成功走上正轨,转危为安,同时为了纪念“联想式汉卡”所带来的改变,在1989年,这家公司正式改名为“联想”。
一人一“汉卡”,续了三人创业梦,同时,也让这个前途未卜的公司带去未来。
在柳传志三人沉浸于一代“联想汉卡”所取得的成绩时,倪光南却并不乐观,他说:目前一代汉卡使用的Z80芯片是来自美国的,我们还无法真正做到独立研发,所以,联想需清醒,只有做到真正的技术自主才有话语权!
因为一代汉卡取得的成绩,三人对倪光南所言是毕恭毕敬,毅然同意了倪光南建议。
1988年,倪光南于香港组建了技术研发部门,成立一年后,技术研发部便在倪光南的指挥下,研发出第二代汉卡芯片,而且还是完全自主研发的中国芯片。
此时的联想,凭借倪光南成立的技术研发部研发的产品,成功将公司营收提升至千万水准。
在二代汉卡推出后,倪光南并未满足。
1991年,倪光南团队推出第一款自主研发的打印机芯片,同时因为打印机芯片的先进性,联想迎来当时打印机界巨头惠普的青睐,最后还同惠普达成合作,始联想的发展更加顺利。
1993年,倪光南推出一个金融平台软件。
1994年,倪光南带领团队成功研发了程控交换机。说起交换机就不得不提起华为,不少人都知道华为早期就是靠组装交换机起家,然后逐渐走自研道路并且最终成长起来的企业。但你可能不知道,在当时,联想推出的一个程控交换机所获得的收益就已经超越华为一年的收入,而在技术层面,华为更是拍马难及。所以,如果从公司 历史 来看,华为是不如联想的,但可惜,柳传志把好牌打烂了。
在联想的日子,倪光南几乎是两耳不闻窗外事,没日没夜的进行研发投入。但是,随着研发投入的不断深入,一个影响联想发展的弊端却渐渐凸显出来。
新技术的研发没有借鉴者,也没有参考目标,所以注定一切都将是摸着石头过河。摸着石头过河注定要走很多弯路,而在这之中必定要耗费诸多资金。
倪光南团队的每一次突破,都需要联想支出大量资金,而最为关键的是,倪光南团队并非一番风顺,他们研发的东西不一定会受到市场青睐,如此前推出的:四型汉卡跟单扳机等就不受市场待见。
同时柳传志还发现了一个诀窍,那就是“获得市场并不一定要靠自主技术,只要客服满意我们的方案,就可以了”
是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还是向市场收购?
于柳传志来说,从小生长在穷苦家庭的孩子更渴望利益的到来以及规避不必要的风险,毕竟技术投入需要很多资金,而这些资金还不一定有回报。
于联想来说,成立不到十年,公司积蓄也没多少,人力物力也不足以支撑倪光南团队的技术研发。
分歧
1995年6月30日,联想集团的会议室内,倪光南和柳传志分别坐在第一排的两边。联想中层以上的干部,200多人参加了这次会议。虽然大家都感觉有什么大事要发生,但是都保持沉默,不敢妄议。
随即,联想董事会宣布: 解除倪光南总工程师和董事职务。
柳传志起身发言,声泪俱下。他表示: 在任何一个岗位上都不会忘记科教兴国——这样一个大目标,而内心感到全心全意为了这样一个大目标工作,永远是最幸福的人。
被解除职务的倪光南院士坐在台下,镇定自若。会议散场,倪光南和柳传志各自默默离开。十年时间,他们从风雨同舟变成了背道而驰。
事情起因要从1993年说起,那年,倪光南率队成立了“联海微电子设计中心”,立誓要做中国自己的CPU。
技工贸,还是贸工技?
是优先发展科学技术,还是紧跟市场先赚钱?倪光南和柳传志关于发展方向的争论,被当时的媒体称为“技术派”与“市场派”的一次决斗。
倪光南坚定地认为,必须自主掌握核心技术,抢占制高点。他计划对标Intel,从芯片设计入手发展“中国芯”。
1994年,倪光南与复旦大学、长江计算机公司达成合作意向,中科院承诺由联想牵头,组织有实力的计算机企业一起参与,制定一个国家投资计划。但在最后一刻,此前和倪光南步调一致的柳传志第一次说了“不”。
柳传志的理由是,芯片项目投入和风险巨大,不是联想的实力可以支撑。倪光南是“技术至上,并不清楚整个市场是怎么回事”。柳传志的路径是先利用成本优势占领市场,做大做强,再做技术开发。
科学家并不在乎失败多少次,因为只需要成功一次就够了。但是企业家不这么认为,因为一失足就可能成为千古恨。
两人谁也无法说服对方,极度自信而又固执己见是他们的共同点,最终造成了水火不容的局面。每次开会,都成了两人的“争吵会”,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大半年。直到1995年6月的那次会议,倪光南被解除职务。
倪光南被解除职务后,其主持的理想ASIC芯片、程控交换机等项目被陆续终止。1996年的一次大会上,联想从提倡了十年的“技工贸”道路转向“贸工技”。倪柳之争,划上句号。
但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尤其是中国 科技 公司被美屡次制裁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忍不住去想象: 如果当时走倪光南的技术路线,今日的联想和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将会如何?
即便是在被解聘之后,倪光南院士还是向联想呼吁“ 请不要解聘我的工作成果”,“希望我的这些工作成果,不要受到牵连”,然而事与愿违。
被免去总工程师职务的他,成了一个闲人,什么工作也不需要做。1999年,联想对外发布公告,正式解聘倪光南。
作为联想的创始人之一,倪光南离开了工作15年的联想,没拿到半点股份。扫地出门,不过如此。他却坦言:“自己终于解脱了,获得了新生。”
2004年是联想的巅峰,在这一年,联想收购了IBM 的PC 业务,而联想此举,也算是开创了先河,因为在此前,只有外企收购中国企业的份,还从来没有国企收购外企的先例。
也正是因为此事,人民网还发表了一篇-《联想三代CEO的接力与演进》,文中,人民网高度赞扬联想取得的成绩。
也正是从这时起,联想成为国人骄傲的品牌,而杨元庆则成为中国企业家的杰出代表。
然而事件后续的发展却出乎大众预料,在收购IBM 一年后,联想就发布声明,宣布将公司总部从北京迁到纽约。而这,也为后来的“美帝良心想”埋下伏笔。
而后,随着5G投票事件被曝光后,联想头上的“美帝良心想”光环愈加夺目。
19年4月份,联想2018年的财务报告出炉,18年全年联想营收超过500亿美元,为此联想CEO杨元庆还意气风发的向外界表示:这是联想最好的时刻!
而在19年5月份,美国对中国进行贸易制裁,中国高 科技 行业受到冲击,系统、芯片惨遭制裁,全体国人同仇敌忾之际,杨元庆却淡然表示:全球化是趋势,联想不打算做操作系统跟芯片。
同月,当媒体采访CFO 黄伟明对于“美国增加中国企业关税”问题的对策时,联想高层黄伟明却表示:联想在全球设有制造基地,如果美国对中国增加关税,联想会考虑将部分生产线转移到不受关税影响的国家。
联想今日之局面,不仅仅是因为多元化和并购导致流动性变差。
第一,也是最直接的原因是业务层面不重视研发。在“做大”和“做强”之间,联想选择的是前者。
阿里的CTO,工程院院士王坚,对联想有过一番尖锐的批评,“有一家公司大家很熟悉,叫联想,它就在中关村,看起来我们的物理的距离很近,但实际上它们的距离比这个硅谷还要远,我想差异就是联想缺乏 科技 创新的动力”。
后来,杨元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进行了反驳,“我觉得联想从来不缺创新的动力,我们的创新源源不断。”
事实如何?实际上,如果不是这次回科创板,很少有人会关注到联想集团在研发上的投入这么少,约占收入的3%,和科创板格格不入。
另一个能体现研发在企业内部地位的是,薪酬。
截止2021年3月31日,联想集团的销售人员和研发人员分别为10963人和10216人,相差无几。
21财年,联想集团销售人员工资及激励费用为110.97亿元,费用化部分的研发人员薪酬为59.75亿元,考虑上资本化率,按照同等比例计算,研发人员的整体薪酬约为73亿元。
简单计算可知,联想集团21财年销售人员的平均年薪是101.2万元,研发人员的平均年薪为71.5万元,比销售人员低三成。
第二,是战略摇摆导致管理混乱。
联想的管理,不得不提的是手机业务的四次换帅。从刘军到陈旭东、乔健再到常程、陈允明,行业发展的大好红利,在换帅中消磨殆尽。
一个领导者一种风格,联想手机的产品线也众多,乐phone、乐檬、moto、zuk、VIBE,联想使用过太多品牌,根本无法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认知,“联想”的品牌优势被淹没。
频繁换帅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有媒体提到,联想高层比较在乎短期效益,没有长远的计划,如果在一年内没有做出成绩,就会被调离原来的岗位,尽管做出成绩可能需要两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第三,则是一些偶发事件。
一直以来,关于联想产品国内外两套定价的消息就活跃在各大网站上。尽管联想称有战略层面的考虑、两国环境的差异,还是引起了国内消费者的强烈不满。
在中美贸易战中,中兴华为被制裁,有媒体问联想如何应对,杨元庆的回应被解读为联想是一家全球性公司,不是一家中国公司。
后来,联想的高管在接受采访时也表达,联想可以、也完全有能力把生产线转移到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避免关税政策的影响。
容易引发歧义的话、事后不够有力的回应,再加上5G投票事件,一桩桩事件反复让联想被动陷入舆情。
以上三个原因,归根结底是在企业的文化上。
谷歌有句话,“企业文化可以把战略当早饭吃掉”。自上而下的价值导向能让战略的执行更高效,部门间的沟通成本更低,整个企业的运转效率更胜一筹。
联想的价值观从选择“贸工技”这样一条最容易走的路时就定下了。当然,在造不如买的年代,贸工技是遵从了 历史 潮流的一个选择。
收购IBM PC业务更是让联想坚定了这条路。
比如,自研的低端手机因运营商退补后表现不佳,联想在重视用户体验、升级产品、改变传统经销商模式等方面下功夫甚少,转而采取并购高端手机的方式重振手机业务。
这样的不冒险文化,让联想变得平庸。
结语
我无意去评价一家企业的好坏与得失,也无意去评价一个企业家的选择,更无意于联想近日陷入的舆论危机,公道自在人心。只是说起联想, 免不了要长叹一声!这本来是可以成为一家高 科技 公司,成为一家和华为一样的伟大公司,但它却可能要被人们慢慢遗忘,消失在时间的长河之中!
联想还会推出联想品牌手机吗?
你好!
如果的智能 手机 品牌实在是太多了,竞争力也是非常大,近日有消息称联想即将关闭 联想手机 品牌是怎么回事,那么联想还会推出联想品牌手机吗?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关于联想还会推出联想品牌手机吗?据称,联想集团今后将不再推出联想品牌手机,联想将把移动业务的重心转移到 Moto 和 ZUK 上,Lenovo 品牌手机将会退出历史舞台。
传说以后不会有lenovo品牌的 手机 了,而都会借MOTO的名推出,个人觉得不见得明智,毕竟MOTO已经没多少影响力了,当然 zuk 这个子品牌依旧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