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美国F-105“雷公”战斗轰炸机
- 2、美国B-24“解放者”轰炸机
- 3、美国B-25“米切尔”轰炸机
- 4、美国B-29“超级堡垒”轰炸机
- 5、美国B-17“空中堡垒”轰炸机
- 6、美国B-29“超级堡垒”轰炸机
- 7、美国B-52“同温层堡垒”轰炸机
- 8、美国F-15E“攻击鹰”战斗轰炸机
- 9、美国B-1“枪骑兵”轰炸机
- 10、美国XB-70“瓦尔基里”式轰炸机
美国F-105“雷公”战斗轰炸机
美国F-105“雷公”战斗轰炸机
基本参数
机身长度:19.63米
机身高度:5.99米
翼展:10.65米
最大起飞重量:23834千克
最大速度:2208千米/小时
最大航程:3550千米
F-105“雷公”(Thunderchief)战斗轰炸机是由美国共和飞机公司研制的战斗轰炸机,也是美国空军第一种超音速战斗轰炸机。该机于1955年10月22日首次试飞,1958年装备部队。1984年,所有F-105战斗轰炸机均退出现役。
F-105战斗轰炸机采用全金属半硬壳式结构,悬臂式中单翼。全动式平尾的位置较低,用液压操纵。动力装置为1台J75-P-19W涡轮喷气发动机,加力推力为109千牛。F-105前机身左侧装有1门20毫米的6管机炮,备弹1029发。
该机的内部武器舱很大,可载1枚1000千克或4枚110千克的炸弹或核弹。此外,翼下有4个挂架,机腹下有1个挂架,可按各种方案携带核弹、常规炸弹、AGM-12空对地导弹和AIM-9空对空导弹等。
战地花絮
F-105虽然是战斗轰炸机,但主要用于对地攻击,空战性能较差。1964年,美国军方对F-105B进行了特殊改装,开始了在“雷鸟”飞行表演队的短暂飞行,但仅六次表演之后,由于机身结构承受过载过大而发生了一次重大事故,表演飞机不得不又换回F-100“超佩刀”战斗机。
美国B-24“解放者”轰炸机
美国B-24解放者轰炸机
B-24解放者式轰炸机是美国于二战期间,投入使用的一种重型轰炸机,由团结飞机公司研制。
研发历史
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陆军航空队,已拥有波音公司的B-17等轰炸机,然而国际局势是不单有纳粹党重新武装的德国,还有军国主义的日本。美国军方意识到要面对这两个潜在对手时B-17的战斗力恐怕还是不足,于是在1939年1月,向团结飞机公司要求研发比B-17载弹量更大和航程更远的重型轰炸机。
团结飞机公司以其已研发的MODEL-32机体和MODEL-31飞题的机翼作为蓝本,故研发速度很快。1939年12月29日XB-24完成首次试飞,之后,团结飞机公司为其命名为解放者,在二战期间总共有5家飞机工厂生产了18482架解放者,总产量为各种美国轰炸机之冠。
机体结构
B-24轰炸机因要有一个能装载3600千克的炸弹舱,而令它有着大而阔的机身,远看其至有点像飞艇。其炸弹舱被翼梁分成前后两部分,其间有利用机体结构形成的通道连接,炸弹舱门并非一块向下打开的坚固铝板而是薄薄的铝片,投弹前会像拉开窗帘布般拉起。
机翼为了令机身有着最大结构强度而采用高肩翼,为了有良好的低速稳定性和能载最多燃料,其机翼很细长,至于其尾翼采用H形设计。XB-24为无加装防卫机枪的后来才在实战型加上,总的来说,虽然B-24的防卫机枪设计五花八门,但也同样问题多多而且也没有像B-17轰炸机那样有效。
作战性能
B-24轰炸机的飞行性能不算好,速度慢而且操纵不灵活。由于燃料管道设计的问题,在其机翼中段的燃料箱中的燃料,会渐渐沿着燃料管道流到炸弹舱,而有可能引起火灾。而其高肩翼设计,令其一旦在地面上坠毁时机身会被机翼的重量压碎。在海上坠毁时,其炸弹舱门的薄铝片会被首先撞破,然后整架B-24就会像被撞破船底的船般很快沉没。
再加上B-24的乘员紧急逃生设备设计不佳,令B-24的乘员死亡率高于B-17。B-24在二战时除了用于空军作为轰炸机之外,也有用于海军作为反潜巡逻机。因此也加装上各种反潜和反舰攻击的装备,而除了H形双垂直尾翼之外也生产过单垂直尾翼。
美国B-25“米切尔”轰炸机
美国B-25“米切尔”轰炸机
基本参数
机身长度:16.13米
机身高度:4.98米
翼展:20.6米
最大起飞重量:15910千克
最大速度:442千米/小时
最大航程:2174千米
B-25“米切尔”(Mitchell)轰炸机是美国北美航空公司研制的双发中型轰炸机,其最初设计代号是NA-40-1,1939年1月首次试飞时,恰逢美国陆军航空兵展开中型轰炸机的竞标,北美航空公司修改设计后参加了竞标。
生产型B-25于1940年8月首次试飞,1941年初开始服役,总产量为9816架。除美国外,还有其他二十多个国家使用。直到1979年,B-25轰炸机才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B-25轰炸机综合性能良好、出勤率高而且用途广泛。该机早期型号装有1门75毫米榴弹炮和12挺12.7毫米重机枪,后期型号取消了机炮,改为18挺12.7毫米重机枪,拥有极强的自卫火力,甚至可以作为攻击机使用。该机的动力装置为2台赖特R-2600-92“双旋风”发动机,单台功率为1267千瓦。
战地花絮
B-25轰炸机在太平洋战争中有许多出色表现。该机曾使用类似鱼雷攻击的“跳跃”投弹技术,即飞机在低高度将炸弹投放到水面上,而后炸弹在水面上跳跃着飞向敌舰,这提高了投弹的命中率,并且炸弹经常在敌舰吃水线以下爆炸,增大了杀伤力。B-25轰炸机还承担了著名的“空袭东京”任务,并且顺利完成了使命。
美国B-29“超级堡垒”轰炸机
美国B-29“超级堡垒”轰炸机
基本参数:
机身长度:30.2米
机身高度:8.5米
翼展:43.1米
最大起飞重量:60560千克
最大速度:574千米/小时
最大航程:5230千米
B-29“超级堡垒”轰炸机
B-29“超级堡垒”(Super Fortress)轰炸机是美国波音公司设计的四发重型轰炸机,1942年9月首次试飞,1944年5月开始服役,总产量为3970架。除美国陆军航空队外,澳大利亚皇家空军、英国皇家空军和苏联空军也有装备。
B-29轰炸机汇集了当时诸多先进科技,其崭新设计包括加压机舱、中央火控和遥控机枪等。由于使用了加压机舱,飞行员不需要长时间戴上氧气罩及忍受严寒。该机装有10挺12.7毫米勃朗宁重机枪,并可携带9000千克炸弹。动力装置为4台赖特R-3350-23发动机,单台功率为1640千瓦。
战地花絮
B-29轰炸机的设计构想是作为日间高空精确轰炸机,但在战场使用时B-29轰炸机却多数在夜间出动,在低空进行燃烧轰炸。该机是二战末期美军对日本城市进行焦土空袭的主力。向日本广岛及长崎投掷原子弹的任务也是由B-29轰炸机完成。
美国B-17“空中堡垒”轰炸机
美国B-17“空中堡垒”轰炸机
基本参数:
机身长度:22.66米
机身高度:5.82米
翼展:31.62米
最大起飞重量:29710千克
最大速度:462千米/小时
最大航程:3219千米
B-17“空中堡垒”轰炸机
B-17“空中堡垒”(Flying Fortress)轰炸机是美国波音公司研制的四发重型轰炸机,1935年7月首次试飞,1938年开始服役,总产量为12731架。除美国外,还有其他二十多个国家采用。二战后,B-17轰炸机在巴西空军一直服役到1968年。
B-17轰炸机是世界上第一种安装雷达瞄准具、能在高空精确投弹的重型轰炸机,拥有较大的载弹量和飞行高度,并且坚固可靠,在遭受重创后仍能坚持返回基地。该机的动力装置为4台赖特R-1820-97“旋风”涡轮增压星型发动机,单台功率为895千瓦。
战地花絮
B-17轰炸机是开创“战略轰炸”概念的先驱。1940年,B-17轰炸机因白天轰炸柏林而闻名于世。1943~194年,美国陆军航空队在德国上空进行的规模庞大的白天精密轰炸作战中,B-17轰炸机更是表现优异。除欧洲大陆战场外,少数B-17轰炸机还在太平洋战场上担任部分对日本船只及机场的轰炸任务。
美国B-29“超级堡垒”轰炸机
美国B-29“超级堡垒”轰炸机
B-29“超级堡垒”轰炸机,亦称B-29“超级空中堡垒”,是美国波音公司设计生产的四发动机重型螺旋桨战略轰炸机。
研发历史
早在美国参加二战以前,美国陆军航空队司令亨利·阿诺德便希望能够发展一种长距离战略轰炸机,应对要对纳粹德国做出长程轰炸的可能。
波音公司以之前非常成功的B-17“空中堡垒”为蓝本,设计出划时代的XB-29,击败对手联合飞机公司设计的B-32。
1941年5月,战争阴霾日渐浓密,美国军方决定向波音订购250架B-29,另外准备再订购250架。当时每架B-29作价60万美元,订单总值达30亿美元。作为各种飞机中体积最大、重量最高、翼展最宽、机体最长以及速度最快的B-29,在接受订单时其实只曾做过风洞试验,尚未真正试飞,因而B-29计划有“30亿美元的豪赌”之称。
机体结构
由于B-29轰炸机的规格要求亦十分严格,其设计在当时来说非常复杂,在时间紧迫之下,设计及生产一开始便出现严重问题。首先是B-29的发动机莱特R-3350在当时非常的不可靠,在作战负载下经常过热。
发动机过热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所有的B-29,直到战后使用另一款发动机的B-29D服役才彻底获得解决。此外,飞机的中央火控及遥控火炮亦经常失灵。因为B-29经常变更设计,1944年出厂的大部分B-29不是被运往前线,而是先飞到改装工厂进行改装。
作战性能
B-29不单是二战时各国空军中最大型的飞机,同时亦是当时集各种新科技的最先进的武器之一。原先B-29的设计构想是作为日间高空精确轰炸机,但在战场使用时B-29却多数在夜间出动,在低空进行燃烧轰炸。B-29是二战末期美军对日本城市进行焦土空袭的主力。
美国B-52“同温层堡垒”轰炸机
美国B-52“同温层堡垒”轰炸机
基本参数:
机身长度:48.5米
机身高度:12.4米
翼展:56.4米
最大起飞重量:220000千克
最大速度:1000千米/小时
最大航程:16232千米
B-52“同温层堡垒”(Stratofortress)轰炸机是美国波音公司研制的八发动机远程战略轰炸机,1952年4月首次试飞,1955年开始装备美国空军,先后发展了A、B、C、D、E、F、G和H等多种型别,总产量为744架。截至2014年,B-52轰炸机仍然在美国空军服役。
B-52轰炸机的机身结构为细长的全金属半硬壳式,侧面平滑,截面呈圆角矩形。前段为气密乘员舱,中段上部为油箱,下部为炸弹舱,空中加油受油口在前机身顶部。后段逐步变细,尾部是炮塔,其上方是增压的射击员舱。
动力装置为8台普惠TF33-P-3/103涡轮风扇发动机(单台推力为76千牛),分4组分别吊装于两侧机翼之下。B-52轰炸机不同型号的尾部装有不同的机枪,如G型装有4挺12.7毫米机枪。该机载弹量非常大,能携带31500千克各型核弹和常规弹药。
战地花絮
由于B-52的升限最高可处于地球同温层,所以被称为“同温层堡垒”。20世纪90年代是B-52轰炸机使用的鼎盛时期,有600多架各型B-52在美国空军服役,此后大多数早期型号陆续退役。
美国F-15E“攻击鹰”战斗轰炸机
美国F-15E“攻击鹰”战斗轰炸机
F-15E是麦道公司在F-15“鹰”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双座超音速战斗轰炸机,绰号“攻击鹰”。
基本参数
机身长度:19.43米
机身高度:5.63米
翼展:13.05米
空重:14515千克
最大速度:3060千米/时
最大航程:4445 千米
结构解析
F-15E在外形上与F-15D基本相同,重新设计了发动机舱以及部分结构,武器挂架增加了一倍。除原有挂架外,在每个保形油箱边还有6个挂架。
F-15E采用了具有自动地形跟踪能力的数字式电传操纵系统和先进的电子座舱显示系统,其战术电子战系统整合了许多反制手段:雷达警告接收器、雷达干扰器、干扰丝与热焰弹发射器,以获得全面的反搜索与反追踪能力。
作战性能
F-15E战斗轰炸机能够使用美国空军大多数的武器,包括AIM-7“麻雀”导弹、AIM-9“响尾蛇”导弹AIM-120先进中程空对空导弹等进行空战,并且仍装备1门20毫米M61A1机炮。
F-15E装备了红外线夜间低空导航及脑准系统,使它能够在夜间及任何恶省天气条件下进行低空飞行,并目使田精确制导或无制导武器打击地面目标。
美国B-1“枪骑兵”轰炸机
美国B-1“枪骑兵”轰炸机
基本参数:
机身长度:44.5米
机身高度:10.4米
翼展:41.8米
最大起飞重量:216400千克
最大速度:1529千米/小时
最大航程:18000米
B-1“枪骑兵”轰炸机
B-1“枪骑兵”(Lancer)轰炸机是美国北美航空公司研制的超音速轰炸机,B-1A原型机于1974年12月23日首次试飞,后由于造价高昂遭到卡特总统取消,直到1981年里根总统上台后才恢复订购。新的B-1B于1983年3月首飞,1985年开始批量生产,总产量为100架。
B-1轰炸机的最大特点是可变后掠翼布局、翼身融合体技术,其机身和机翼之间没有明显的交接线,极大地减少了阻力,并增加升力。该机起飞时,变后掠翼处在最小后掠角位置,以获得最大升力。高速飞行时,收回到大后掠角的状态,以减小阻力,提高飞行速度。B-1轰炸机没有安装固定机炮,有6个外挂点,可携挂27000千克炸弹。
战地花絮
B-1轰炸机首次投入实战是在1990年12月的“沙漠之狐”行动,对伊拉克进行空中轰炸。1999年,6架B-1轰炸机投入北约各国对塞尔维亚所进行的联合轰炸任务,并在仅占总飞行架次2%的情形下,投掷了超过20%的弹药量。
美国XB-70“瓦尔基里”式轰炸机
美国XB-70瓦尔基里式轰炸机
XB-70瓦尔基里式轰炸机,是一架美国空军在冷战时代开发的,实验性3倍音速超高空战略轰炸机。
研发历史
XB-70轰炸机的开发计划起源于1955年,美国空军需要一架可以取代B-52的战略轰炸机。因此以一架能够用3倍音速的速度飞行于超高空、可以搭载常规炸弹与核武器的大型远程轰炸机,作为基本需求,召集了相关厂商进行竞图作业。
与同期的B-58轰炸机类似,美国空军非常愿意尝试全新的技术,因此给予承包商极高度的设计弹性,全权决定武器系统的设定。参与B-70竞标的航空制造公司包含了波音与北美两家,1958年时由北美中选。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苏联在防空导弹技术方面有幅度不小的进步,让美国空军意识到防空导弹的存在,成为原本利用高度与速度渗透敌方防御的策略一个很严重的威胁。因为以当时的技术,像XB-70这种超高空、超高速的飞机,在操控灵巧方面的表现是非常局限的。飞机需要非常大的回转半径进行转向,因此很容易就被敌人算出飞行轨道而进行拦截。
除此之外,XB-70的庞大机身会产生非常大的雷达反射截面,更进一步提升防空导弹锁定它的效率。相反的,针对超高空飞行用的超薄三角翼设计,因为结构较脆弱,因此也不适合进行强化后改作低空穿透飞行用途,以躲避对方雷达搜寻。
结果,原本完全为了符合任务要求而特别设计的构造,成为限制它提升任务弹性的枷锁。美国空军在几番思考后决定将它改作侦察机用途,在1959年时宣布XB-70计划将转成侦察用的RS-70。XB-70作为一种武器来发展的目的虽然胎死中,但通过它的实际飞行,美国航空界获得许多重要的资料,间接帮助了超音速客机的实现。
机体结构
XB-70轰炸机是一架三角翼基本构型的大型喷气机,其主翼后掠角约65.5度,两侧翼端采液压可变设计,可根据需要在25度~70度之间切换。第一架原型机的最大下折角度只到65度,第二架原型机才可以下折70度,这两块下折主翼的面积已经非常接近,康维尔公司设计的B-58轰炸机的全部翼面积。XB-70的推进力来自6具,由通用出品的J93-GE 3型涡轮喷气发动机。
除了在空气动力学设计上的实验性之外,XB-70还有许多其他前瞻的设计。例如以当时来说极为先进的舱内电子设备,使得它得以简化机组人员至4名,分别是正驾驶、副驾驶、炸射官与防卫系统操作官。不过在实际量产的试验版XB-70上,只有正副驾驶的配置。
作战性能
XB-70原本是要用来取代B-52同温层堡垒式轰炸机,以超音速、超高空飞行的方式突破敌对国家的防空网。但由于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地对空导弹的技术逐渐提升,对XB-70的潜在威胁大增,再加上该计划昂贵的开发费用,使得它在经济效益上比不过作用类似的洲际弹道导弹。最后终于遭到下马,已经制造出来的原型实验机也被改为研究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