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硬盘接口类型有哪些,硬盘有几种接口?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2-13 22:33:39 浏览1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硬盘接口有哪几种怎么区分

从整体的角度上,硬盘接口分为IDE、SATA、SCSI、SAS和光纤通道五种。现在的主流硬盘接口是SATA。具体看下图区分。
1、SATA
使用SATA(Serial ATA)口的硬盘又叫串口硬盘。SATA采用串行连接方式,串行ATA总线使用嵌入式时钟信号,具备了更强的纠错能力,与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能对传输指令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错误会自动矫正。串行接口还具有结构简单、支持热插拔的优点。
2、SCSI
SCSI的英文全称为“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是同IDE(ATA)完全不同的接口。SCSI接口具有应用范围广、多任务、带宽大、CPU占用率低,以及热插拔等优点,但较高的价格使得它很难如IDE硬盘般普及,因此SCSI硬盘主要应用于中、高端服务器和高档工作站中。
3、光纤通道
光纤通道的英文拼写是Fibre Channel,最初是专门为网络系统设计的,但随着存储系统对速度的需求,才逐渐应用到硬盘系统中。光纤通道的主要特性有:热插拔性、高速带宽、远程连接、连接设备数量大等。
4、IDE
IDE的英文全称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电子集成驱动器”,它的本意是指把“硬盘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IDE这一接口技术从诞生至今就一直在不断发展,性能也不断的提高,其拥有的价格低廉、兼容性强的特点,为其造就了其它类型硬盘无法替代的地位。
5、SAS
SAS是并行SCSI接口之后开发出的全新接口。此接口的设计是为了改善存储系统的效能、可用性和扩充性,提供与串行ATA (Serial ATA,缩写为SATA)硬盘的兼容性。串行SCSI是点到点的结构,可以建立磁盘到控制器的直接连接。
扩展资料:不同的硬盘接口决定着硬盘与计算机之间的连接速度,在整个系统中,硬盘接口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程序运行快慢和系统性能好坏。
SATA硬盘采用新的设计结构,数据传输快,节省空间,相对于IDE硬盘具有很多优势。SATA硬盘比IDE硬盘传输速度高。SATA可以提供150MB/s的高峰传输速率。
相对于IDE硬盘的PATA40针的数据线,SATA的线缆少而细,传输距离远,可延伸至1米,使得安装设备和机内布线更加容易。SATA还支持热插拔,可以像U盘一样使用。而IDE硬盘不支持热插拔。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硬盘接口类型
硬盘接口通常分为五种类型。
1、SATA接口硬盘:
SATA是Serial ATA的缩写,即Serial ATA。这是一种新型的硬盘接口,与并行ATA完全不同,以串行数据传输命名。 SATA总线使用嵌入式时钟信号,具有更强的纠错能力。与过去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它可以检查传输指令(而不仅仅是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串行接口还具有结构简单和热插拔支持的优点。
2、IDE硬盘
IDE代表一种硬盘,但在实际应用中,人们习惯使用IDE来调用最早的IDE类型硬盘ATA-1。随着接口技术的发展,这种类型的接口已被淘汰,其后期开发分支出更多类型的硬盘接口,如ATA,Ultra ATA,DMA,Ultra DMA等接口都是IDE硬盘。
3、SCSI接口硬盘
SCSI英文称为“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它与IDE(ATA)完全不同。 IDE接口是普通PC的标准接口,SCSI不是专为硬盘设计的接口。一种广泛用于小型计算机的高速数据传输技术。
4、光纤通道硬盘
光纤通道的英文拼写是光纤通道。与SCIS接口一样,光纤通道最初并未设计为硬盘设计的接口技术。它专为网络系统而设计,但随着存储系统需要速度,它逐渐应用于硬盘系统。光纤通道驱动器的开发是为了提高多驱动器存储系统的速度和灵活性,它们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多驱动器系统的通信速度。光纤通道的主要特点是:热插拔,高速带宽,远程连接,大量连接设备等。
5、SAS接口硬盘
SAS是最新一代的SCSI技术,与流行的串行ATA硬盘相同,采用串行技术实现更高的传输速度,并通过缩短连接线来改善内部空间; SAS是并行SCSI接口接口之后的新开发,旨在提高存储系统的性能,可用性和可扩展性,并提供与串行ATA驱动器的兼容性。
扩展资料:硬盘是电脑主要的存储媒介之一,由一个或者多个铝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组成。碟片外覆盖有铁磁性材料。
硬盘有固态硬盘(SSD 盘,新式硬盘)、机械硬盘(HDD 传统硬盘)、混合硬盘(HHD 一块基于传统机械硬盘诞生出来的新硬盘)。SSD采用闪存颗粒来存储,HDD采用磁性碟片来存储,混合硬盘(HHD: Hybrid Hard Disk)是把磁性硬盘和闪存集成到一起的一种硬盘。绝大多数硬盘都是固定硬盘,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盘驱动器中。
磁头复位节能技术:通过在闲时对磁头的复位来节能。
多磁头技术:通过在同一碟片上增加多个磁头同时的读或写来为硬盘提速,或同时在多碟片同时利用磁头来读或写来为磁盘提速,多用于服务器和数据库中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硬盘接口
1.SATA接口。SATA接口是现在使用人数最多的接口,SATA接口具有很强的纠错能力,接口简单,所以使用人数偏多
2.IDE接口,其实IDE是代表一个硬盘的类型,这种接口硬盘在时代的变迁中已经被淘汰了
3.SCSI接口,SCSI接口硬盘不是给普通PC电脑使用的,广泛使用在小型机器上的高速数据的传输
4.光纤通道硬盘接口,专门为网络而设计的,随着操作系统对硬盘速度需求,才开始逐渐应用到硬盘中去
5.SAS接口,这种接口主要是为了改善存储的操作系统效能,提供可用性和扩展性,与串行ATA硬盘的兼容性
6.M.2接口,是为超极本量身定做的新一代接口标准,传输速度巨快的硬盘接口,逐渐成为主流。
以上就是硬盘接口的类型啦
ATA和IDE是一种硬盘,分为 33,66,100,133接口频率.
SATA,就是现在的主流,串口硬盘,SATA1为150频率.
SATA2具说可达到速度可达300M/S.我也没用过,
SCIS,用于服务器,可达万转以上.性能最强
硬盘接口是硬盘与主机系统间的连接部件,作用是在硬盘缓存和主机内存之间传输数据。不同的硬盘接口决定着硬盘与计算机之间的连接速度,在整个系统中,硬盘接口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程序运行快慢和系统性能好坏。从整体的角度上,硬盘接口分为IDE、SATA、SCSI和光纤通道四种,IDE接口硬盘多用于家用产品中,也部分应用于服务器,SCSI接口的硬盘则主要应用于服务器市场,而光纤通道只在高端服务器上,价格昂贵。SATA是种新生的硬盘接口类型,还正出于市场普及阶段,在家用市场中有着广泛的前景。在IDE和SCSI的大类别下,又可以分出多种具体的接口类型,又各自拥有不同的技术规范,具备不同的传输速度,比如ATA100和SATA;Ultra160 SCSI和Ultra320 SCSI都代表着一种具体的硬盘接口,各自的速度差异也较大。
IDE
IDE的英文全称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电子集成驱动器”,它的本意是指把“硬盘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把盘体与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的做法减少了硬盘接口的电缆数目与长度,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强,硬盘制造起来变得更容易,因为硬盘生产厂商不需要再担心自己的硬盘是否与其它厂商生产的控制器兼容。对用户而言,硬盘安装起来也更?奖恪?DE这一接口技术从诞生至今就一直在不断发展,性能也不断的提高,其拥有的价格低廉、兼容性强的特点,为其造就了其它类型硬盘无法替代的地位。
IDE代表着硬盘的一种类型,但在实际的应用中,人们也习惯用IDE来称呼最早出现IDE类型硬盘ATA-1,这种类型的接口随着接口技术的发展已经被淘汰了,而其后发展分支出更多类型的硬盘接口,比如ATA、Ultra ATA、DMA、Ultra DMA等接口都属于IDE硬盘。
SCSI

SCSI的英文全称为“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是同IDE(ATA)完全不同的接口,IDE接口是普通PC的标准接口,而SCSI并不是专门为硬盘设计的接口,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小型机上的高速数据传输技术。SCSI接口具有应用范围广、多任务、带宽大、CPU占用率低,以及热插拔等优点,但较高的价格使得它很难如IDE硬盘般普及,因此SCSI硬盘主要应用于中、高端服务器和高档工作站中。
光纤通道

光纤通道的英文拼写是Fibre Channel,和SCSI接口一样光纤通道最初也不是为硬盘设计开发的接口技术,是专门为网络系统设计的,但随着存储系统对速度的需求,才逐渐应用到硬盘系统中。光纤通道硬盘是为提高多硬盘存储系统的速度和灵活性才开发的,它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多硬盘系统的通信速度。光纤通道的主要特性有:热插拔性、高速带宽、远程连接、连接设备数量大等。
光纤通道是为在像服务器这样的多硬盘系统环境而设计,能满足高端工作站、服务器、海量存储子网络、外设间通过集线器、交换机和点对点连接进行双向、串行数据通讯等系统对高数据传输率的要求。
SATA

使用SATA(Serial ATA)口的硬盘又叫串口硬盘,是未来PC机硬盘的趋势。2001年,由Intel、APT、Dell、IBM、希捷、迈拓这几大厂商组成的Serial ATA委员会正式确立了Serial ATA 1.0规范,2002年,虽然串行ATA的相关设备还未正式上市,但Serial ATA委员会已抢先确立了Serial ATA 2.0规范。Serial ATA采用串行连接方式,串行ATA总线使用嵌入式时钟信号,具备了更强的纠错能力,与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能对传输指令(不仅仅是数据)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错误会自动矫正,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串行接口还具有结构简单、支持热插拔的优点。
主板上的Serial-ATA接口
串口硬盘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并行ATA的新型硬盘接口类型,由于采用串行方式传输数据而知名。相对于并行ATA来说,就具有非常多的优势。首先,Serial ATA以连续串行的方式传送数据,一次只会传送1位数据。这样能减少SATA接口的针脚数目,使连接电缆数目变少,效率也会更高。实际上,Serial ATA 仅用四支针脚就能完成所有的工作,分别用于连接电缆、连接地线、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同时这样的架构还能降低系统能耗和减小系统复杂性。其次,Serial ATA的起点更高、发展潜力更大,Serial ATA 1.0定义的数据传输率可达150MB/s,这比目前最新的并行ATA(即ATA/133)所能达到133MB/s的最高数据传输率还高,而在Serial ATA 2.0的数据传输率将达到300MB/s,最终SATA将实现600MB/s的最高数据传输率。
  民用级,比较老的是IDE接口,现在是SATA接口,分为1、2、3,三代。
  服务器,以前是SCSI接口,现在是SAS接口。
  
从整体的角度上,硬盘接口分为IDE、SATA、SCSI、光纤通道和SAS五种。
查看硬盘接口类型可以通过实际硬盘接口和连接线对比观察
1、IDE接口
IDE的英文全称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电子集成驱动器”,它的本意是指把“硬盘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
把盘体与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的做法减少了硬盘接口的电缆数目与长度,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强,硬盘制造起来变得更容易,因为硬盘生产厂商不需要再担心自己的硬盘是否与其它厂商生产的控制器兼容。
对用户而言,硬盘安装起来也更为方便。IDE这一接口技术从诞生至今就一直在不断发展,性能也不断的提高,其拥有的价格低廉、兼容性强的特点,为其造就了其它类型硬盘无法替代的地位。
2、SATA接口
硬盘SATA接口使用SATA(Serial ATA)口的硬盘又叫串口硬盘,是未来和现在PC机硬盘的主流趋势。
Serial ATA采用串行连接方式,串行ATA总线使用嵌入式时钟信号,具备了更强的纠错能力,与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能对传输指令(不仅仅是数据)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错误会自动矫正,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3、SCSI接口
SCSI的英文全称为“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是同IDE(ATA)完全不同的接口,IDE接口是普通PC的标准接口,而SCSI并不是专门为硬盘设计的接口,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小型机上的高速数据传输技术。
SCSI接口具有应用范围广、多任务、带宽大、CPU占用率低,以及热插拔等优点,但较高的价格使得它很难如IDE硬盘般普及,因此SCSI硬盘主要应用于中、高端服务器和高档工作站中。
4、光纤通道
光纤通道的英文拼写是Fiber Channel,和SCSI接口一样光纤通道最初也不是为硬盘设计开发的接口技术,是专门为网络系统设计的,但随着存储系统对速度的需求,才逐渐应用到硬盘系统中。
光纤通道硬盘是为提高多硬盘存储系统的速度和灵活性才开发的,它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多硬盘系统的通信速度。光纤通道的主要特性有:热插拔性、高速带宽、远程连接、连接设备数量大等。
5、SAS
SAS(Serial Attached SCSI)即串行连接SCSI,是新一代的SCSI技术。
和现在流行的Serial ATA(SATA)硬盘相同,都是采用串行技术以获得更高的传输速度,并通过缩短连结线改善内部空间等。SAS是并行SCSI接口之后开发出的全新接口。此接口的设计是为了改善存储系统的效能、可用性和扩充性,并且提供与SATA硬盘的兼容性。
SAS的接口技术可以向下兼容SATA。具体来说,二者的兼容性主要体现在物理层和协议层的兼容。
在物理层,SAS接口和SATA接口完全兼容,SATA硬盘可以直接使用在SAS的环境中,从接口标准上而言,SATA是SAS的一个子标准,因此SAS控制器可以直接操控SATA硬盘,但是SAS却不能直接使用在SATA的环境中,因为SATA控制器并不能对SAS硬盘进行控制;
在协议层,SAS由3种类型协议组成,根据连接的不同设备使用相应的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其中串行SCSI协议(SSP)用于传输SCSI命令;SCSI管理协议(SMP)用于对连接设备的维护和管理;SATA通道协议(STP)用于SAS和SATA之间数据的传输。
因此在这3种协议的配合下,SAS可以和SATA以及部分SCSI设备无缝结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硬盘接口类型
百度百科-硬盘接口

硬盘的接口种类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1.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
这是1985年由Compaq公司以IBM PC/AT及其兼容机为基本架构开发研制的一种性价比较高的硬盘接口标准,其鲜明特点是硬盘电路板上内建了硬盘控制器、采用40芯电缆联接、支持联接2个容量528MB的硬盘。这种接口以PC/AT机为基础架构,因此称为AT接口,也由于将硬盘本身的控制电路以及硬盘控制器集成在一起,因此也称为IDE 接口。AT接口成为一种标准后,正式定名为ATA(AT Attachment)接口,这是第一代ATA-1标准。
2.EIDE(Enhanced IDE)增强型IDE
由Western Digital、Seagate等公司于1994年开发研制,主要解决了ATA-1标准与BIOS的容量限制,即支持在LBA方式下超过容量528MB的硬盘,同时将最高数据传输率由ATA-1标准的8.3MB/s提高到16.6 MB/s。EIDE为第二代ATA-2标准。不久出现ATA-3标准,它是在ATA-2标准基础上增加了S.M.A.R.T(Self-Monitoring Analysis and Reporting Technology)自我监视分析报告技术以及可以设定密码的安全技术。
3.Ultra ATA 33/66/100/133 IDE
1996年后开发的各种IDE硬盘接口标准主要将目标集中在硬盘外部数据传输速率的提升上。1996年由Intel、昆腾公司合作开发了Ultra ATA/33(ATA-4)标准,其外部数据传输速率最高可达到33.3MB/s;1998年昆腾公司率先推出Ultra ATA/66(ATA-5)标准,传输速率最高达到66.6MB/s,但需要采用80芯数据线,以解决串扰问题;2000年6月,出现了Ultra ATA/100(ATA-6)标准,传输速率最高达到100MB/s;2001年7月,迈拓公司推出Ultra ATA/133标准规范,传输速率提高至133MB/s。
4.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标准
这是目前除了IDE接口标准外的另外一种接口标准,它采用了总线专用技术,可并发操作,并行传输和存取多个SCSI设备数据,可独立于CPU工作,有效减少CPU负荷。目前SCSI标准具有SCSI-1、FAST SCSI、Ultra/2/3/4 SCSI几种,其数据传输速率为5~320MB/s。SCSI标准接口硬盘价格昂贵,主要应用在各种企业级用户和各类服务器上。
总得来说目前硬盘接口可分为两大阵营即IDE(ATA)和SCSI,而IDE又可细分为ATA-1(IDE)、ATA-2(EIDE)、ATA-3(Fast ATA-2)、ATA-4(它包括UltraATA、Ultra ATA/33、Ultra ATA/66)与Serial ATA(它包括Ultra ATA/100、及其它后续的接口类型)。其中前三种接口(ATA-1/2/3)目前已淘汰了,市场上主流的硬盘接口类型为Ultra ATA/66(采用此接口的硬盘,其最大外部数据传输率达到了66.7MB/s),而最新的硬盘接口类型则为Ultra ATA/100(此硬盘接口标准是于2000年6月2日在美国正式确立的,采用此接口的硬盘,其最大外部数据传输率达到了100MB/s)。
得先看什么硬盘,分服务器专用硬盘和普通台式机硬盘,二者接口不同,服务器硬盘有一些使用的是sicas接口,现在服务器基本也都兼容普通台式机硬盘;普通台式机硬盘,以前的时候多为ide接口,数据线就是那种比较宽的排线,现在基本都是sata接口,数据线就是那个大概一根笔那么宽的数据线。
SATA
IDE
SCSI
SCSI 一般是服务器用的
SATA有两种
一种是150M/S的2.0标准的
一种是300M/S的3.0标准的
IDE一般是133M/S或100M/S的
IDE又叫并口
SATA是串口
PC主要用的是IDE
服务器主要用的是SCSI
现在又出了SATA。传输更快速度
不久SATAII的也要出来了
1.SATA接口。SATA接口是现在使用人数最多的接口,SATA接口具有很强的纠错能力,接口简单,所以使用人数偏多
2.IDE接口,其实IDE是代表一个硬盘的类型,这种接口硬盘在时代的变迁中已经被淘汰了
3.SCSI接口,SCSI接口硬盘不是给普通PC电脑使用的,广泛使用在小型机器上的高速数据的传输
4.光纤通道硬盘接口,专门为网络而设计的,随着操作系统对硬盘速度需求,才开始逐渐应用到硬盘中去
5.SAS接口,这种接口主要是为了改善存储的操作系统效能,提供可用性和扩展性,与串行ATA硬盘的兼容性
6.M.2接口,是为超极本量身定做的新一代接口标准,传输速度巨快的硬盘接口,逐渐成为主流。
以上就是硬盘接口的类型啦

硬盘有几种接口?分别是什么?

硬盘有以下几种接口:
1、SATA接口:
这是目前主流的接口类型,机械硬盘基本就是这个接口。固态硬盘也一样,采用2.5英寸设计,很方便习惯用笔记本的人进行升级。
2、mSATA接口:
这个接口其实就是迷你版SATA接口,这种接口的固态硬盘非常小,厚度不到5mm,因此占用空间很低,非常适合轻薄本。mSATA接口固态硬盘虽然小,但是速度上并不差,和SATA接口的SSD读写速度是基本一致的,当然这是理论上。
3、NGFF接口:
这是Intel为超极本特别做出的一款接口,如果闪存芯片只放在PCB板一面的话,不到3mm厚度,两面也不到4mm厚度,要比m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更加小巧。超极本常用这种类型。
速度上,采用PCI-E X2的NGFF接口的SSD读取最高可达700MB/s,写入可达550MB/s,相比m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来说更快。
NGFF接口的固态硬盘与m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相比,厚度与宽度都差不多,但是长度差距很多,厂商一般通过增加长度的方式来加大容量。
4、PCLE接口
苹果笔记本所采用的PCLE,这是与PCI-E总线相联,同时采用mSATA接口的SSD,读写能达到800MB/s左右。
5、ATA 全称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是用传统的40-pin 并口数据线连接主板与硬盘的,外部接口速度最大为133MB/s,因为并口线的抗干扰性太差,且排线占空间,不利计算机散热,将逐渐被SATA 所取代。
6、SCSI
SCSI的英文全称为“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是同IDE(ATA)完全不同的接口,IDE接口是普通PC的标准接口,而SCSI并不是专门为硬盘设计的接口,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小型机上的高速数据传输技术。
SCSI接口具有应用范围广、多任务、带宽大、CPU占用率低,以及热插拔等优点,但较高的价格使得它很难如IDE硬盘般普及,因此SCSI硬盘主要应用于中、高端服务器和高档工作站中。
7、光纤通道
光纤通道的英文拼写是Fibre Channel,和SCSI接口一样光纤通道最初也不是为硬盘设计开发的接口技术,是专门为网络系统设计的,但随着存储系统对速度的需求,才逐渐应用到硬盘系统中。
光纤通道硬盘是为提高多硬盘存储系统的速度和灵活性才开发的,它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多硬盘系统的通信速度。光纤通道的主要特性有:热插拔性、高速带宽、远程连接、连接设备数量大等。
8、SAS
SAS(Serial Attached SCSI)即串行连接SCSI,是新一代的SCSI技术,和现在流行的Serial ATA(SATA)硬盘相同,都是采用串行技术以获得更高的传输速度。并通过缩短连结线改善内部空间等。
SAS是并行SCSI接口之后开发出的全新接口。此接口的设计是为了改善存储系统的效能、可用性和扩充性,并且提供与SATA硬盘的兼容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硬盘

硬盘接口类型

1、SATA接口硬盘
SATA是SerialATA的缩写,即串行ATA。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并行ATA的新型硬盘接口类型,由于采用串行方式传输数据而得名。SerialATA1.0版本硬盘的起始传输速率就达到150MB/s。
而Serial ATA 3.0版本将实现硬盘峰值数据传输率为600MB/s,从而最终解决硬盘的系统瓶颈问题。SATA是一种电脑总线,主要功能是用作主板和大量存储设备(如硬盘及光盘驱动器)之间的数据传输之用。是我们现在使用最常见的硬盘接口。
2、IDE类型硬盘
IDE是一种硬盘类型也是一种接口。一般是并口。
IDE的英文全称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电子集成驱动器”,并行口,它的本意是指把“硬盘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
把盘体与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的做法减少了硬盘接口的电缆数目与长度,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强,硬盘制造起来变得更容易,因为硬盘生产厂商不需要再担心自己的硬盘是否与其它厂商生产的控制器兼容。对用户而言,硬盘安装起来也更为方便。
IDE这一接口技术从诞生至今就一直在不断发展,性能也不断的提高,其拥有的价格低廉、兼容性强的特点,为其造就了其它类型硬盘无法替代的地位。
3、SCSI接口硬盘
SCSI是一种接口,也是一种协议。
SCSI的英文全称为“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是同IDE(ATA)完全不同的接口,IDE接口是普通PC的标准接口,而SCSI并不是专门为硬盘设计的接口,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小型机上的高速数据传输技术。
SCSI接口具有应用范围广、多任务、带宽大、CPU占用率低,以及热插拔等优点,但较高的价格使得它很难如IDE硬盘般普及,因此SCSI硬盘主要应用于中、高端服务器和高档工作站中。
4、SAS接口
SAS是新一代的SCSI技术,和现在流行的Serial ATA(SATA)硬盘相同,都是采用串行技术以获得更高的传输速度,并通过缩短连结线改善内部空间等。
SAS是并行SCSI接口之后开发出的全新接口。此接口的设计是为了改善存储系统的效能、可用性和扩充性,提供与串行ATA (Serial ATA,缩写为SATA)硬盘的兼容性。
5、NGFF接口
这是Intel为超极本特别做出的一款接口,如果闪存芯片只放在PCB板一面的话,不到3mm厚度,两面也不到4mm厚度,要比m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更加小巧。超极本常用这种类型。

主板上接硬盘的插口有几个

主板上接硬盘的插口有2个或4个,具体情况看主板配置情况而定。
硬盘接口是硬盘与主机系统间的连接部件,作用是在硬盘缓存和主机内存之间传输数据。不同的硬盘接口决定着硬盘与计算机之间的连接速度,在整个系统中,硬盘接口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程序运行快慢和系统性能好坏。
扩展资料:
硬盘接口分类:
从整体上,硬盘接口类型可分为IDE、SATA、SCSI 、SAS和光纤通道五种。
1、IDE接口的硬盘
其英文名称: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IDE代表着硬盘的一种类型,但在实际的应用中,人们也习惯用IDE来称呼最早出现IDE类型硬盘ATA-1,这种类型的接口随着接口技术的发展已经被淘汰了。
2、SCSI接口类型
其英文名称为: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SCSI并不是专门为硬盘设计的接口,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小型机上的高速数据传输技术。SCSI接口具有应用范围广、多任务、带宽大、CPU占用率低,以及热插拔等优点。
3、SATA接口类型
其英文名称为: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使用SATA(Serial ATA)口的硬盘又叫串口硬盘,是未来PC机硬盘的趋势。Serial ATA采用串行连接方式,串行ATA总线使用嵌入式时钟信号,具备了更强的纠错能力。
4、SAS接口类型
其英文名称为:Serial Attached SCSI。其可以向下兼容SATA。具体来说,二者的兼容性主要体现在物理层和协议层的兼容。
在物理层,SAS接口和SATA接口完全兼容,SATA硬盘可以直接使用在SAS的环境中,从接口标准上而言,SATA是SAS的一个子标准,因此SAS控制器可以直接操控SATA硬盘,但是SAS却不能直接使用在SATA的环境中,因为SATA控制器并不能对SAS硬盘进行控制。
5、光纤通道
其为英文字母Fibre Channel的缩写。其最初设计也不是为了硬盘设计开发的接口,是专门为网络系统设计的,但随着存储系统对速度的需求,才逐渐应用到硬盘系统中。光纤通道的主要特性有:热插拔性、高速带宽、远程连接、连接设备数量大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主板

电脑硬盘有几种 接口有几种?

硬盘的接口种类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上用的有IDE和串口,串口比IDE的快 IDE(ATA)和SCSI,而IDE又可细分为ATA-1(IDE)、ATA-2(EIDE)、ATA-3(Fast ATA-2)、ATA-4(它包括UltraATA、Ultra ATA/33、Ultra ATA/66)与Serial ATA(它包括Ultra ATA/100、及其它后续的接口类型)。其中前三种接口(ATA-1/2/3)目前已淘汰了,市场上主流的硬盘接口类型为Ultra ATA/66(采用此接口的硬盘,其最大外部数据传输率达到了66.7MB/s),而最新的硬盘接口类型则为Ultra ATA/100(此硬盘接口标准是于2000年6月2日在美国正式确立的,采用此接口的硬盘,其最大外部数据传输率达到了100MB/s)。 一般是服务器用的
SATA有两种
一种是150M/S的2.0标准的
一种是300M/S的3.0标准的
IDE一般是133M/S或100M/S的
IDE又叫并口
SATA是串口 (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
这是1985年由Compaq公司以IBM PC/AT及其兼容机为基本架构开发研制的一种性价比较高的硬盘接口标准,其鲜明特点是硬盘电路板上内建了硬盘控制器、采用40芯电缆联接、支持联接2个容量528MB的硬盘。这种接口以PC/AT机为基础架构,因此称为AT接口,也由于将硬盘本身的控制电路以及硬盘控制器集成在一起,因此也称为IDE 接口。AT接口成为一种标准后,正式定名为ATA(AT Attachment)接口,这是第一代ATA-1标准。
2.EIDE(Enhanced IDE)增强型IDE
由Western Digital、Seagate等公司于1994年开发研制,主要解决了ATA-1标准与BIOS的容量限制,即支持在LBA方式下超过容量528MB的硬盘,同时将最高数据传输率由ATA-1标准的8.3MB/s提高到16.6 MB/s。EIDE为第二代ATA-2标准。不久出现ATA-3标准,它是在ATA-2标准基础上增加了S.M.A.R.T(Self-Monitoring Analysis and Reporting Technology)自我监视分析报告技术以及可以设定密码的安全技术。
3.Ultra ATA 33/66/100/133 IDE
1996年后开发的各种IDE硬盘接口标准主要将目标集中在硬盘外部数据传输速率的提升上。1996年由Intel、昆腾公司合作开发了Ultra ATA/33(ATA-4)标准,其外部数据传输速率最高可达到33.3MB/s;1998年昆腾公司率先推出Ultra ATA/66(ATA-5)标准,传输速率最高达到66.6MB/s,但需要采用80芯数据线,以解决串扰问题;2000年6月,出现了Ultra ATA/100(ATA-6)标准,传输速率最高达到100MB/s;2001年7月,迈拓公司推出Ultra ATA/133标准规范,传输速率提高至133MB/s。
4.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标准
这是目前除了IDE接口标准外的另外一种接口标准,它采用了总线专用技术,可并发操作,并行传输和存取多个SCSI设备数据,可独立于CPU工作,有效减少CPU负荷。目前SCSI标准具有SCSI-1、FAST SCSI、Ultra/2/3/4 SCSI几种,其数据传输速率为5~320MB/s。SCSI标准接口硬盘价格昂贵,主要应用在各种企业级用户和各类服务器上。
以下答案,希望可以帮上你!
DIY装机指的是自行选择电脑的各个硬件,这些硬件包括处理器、主板、内存、显卡、硬盘、机箱、电源等,在保证兼容、合理搭配的同时将所有的DIY硬件搭配组装为一台完整的电脑,也是所谓的“组装机”、“兼容机”,今天小编再来帮大家科普一下硬盘选购知识和硬盘知识,教你如何挑选合适的硬盘。
硬盘分为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以及混合硬盘三个类型,而绝大数的用户都是采用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双硬盘方案,现在混合硬盘市场需要很小,市场上装机常见主要是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我们先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三个类型的硬盘知识吧。
一、硬盘 选购 的类型:
1、机械硬盘(HDD)
是一款传统式硬盘,在没有固态硬盘之前都是搭配的机械硬盘,现在装机搭配机械硬盘多数作为储存副盘。机械硬盘的结构主要是由一个或者多个铝制或者玻璃制成的磁性碟片、磁头、转轴、磁头控制器、控制电机、数据转换器、接口以及缓存等几个部分组成。在机械硬盘在工作的时候,磁头悬浮在高速旋转的磁性碟片上进行读写数据。
优点主要是容量大,价格便宜,技术成熟,硬盘破坏可做数据恢复,而缺点主要是速度相比固态硬盘要慢,发热大,噪音大,防震抗摔性差。
2、固态硬盘(SSD)
固态硬盘是在机械硬盘之后推出的一款新型硬盘,也是现在装机首选硬盘之一,都是设为主盘运用,大大提升系统速度。固态硬盘主要是由多个闪存芯片加主控以及缓存组成的阵列式储存,属于以固态电子储存芯片阵列制成的一种硬盘。
优点主要是相比机械硬盘,读取速度更快,寻道时间更小,能够提升系统、软件、游戏等读写速度,静音、防震抗摔性佳,低功耗、轻便、发热小。而缺点主要是价格偏贵、容量较小,大储存需要的时候,往往需要搭配机械硬盘来运用。
3、混合硬盘(SSHD)
混合硬盘相当于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的结合产品,采用容量较小的闪存颗粒作为储存常用文件,而磁盘才是最为重要的储存介质,而闪存仅仅是起了缓冲的作用,将更多的常用文件保存到闪存内减小寻道时间,从而提升效率。
混合硬盘优缺点主要是读写速度相比机械硬盘要快,但是速度不如固态硬盘,与机械硬盘同样,发热显著,有显著噪音,有震动。
二、硬盘 选购 的品牌
1、机械硬盘:西部数据(WD)、希捷(ST)
2、固态硬盘:三星、Intel、浦科特、Toshiba、建兴、闪迪、金士顿、威刚、WD、影驰、七彩虹、台电等。
一般来说,首选三星、intel、浦科特,不过价格偏贵,其次金士顿、闪迪、Toshiba等,性价比品牌可以影驰、威刚、台电、七彩虹等。
三、硬盘 选购 的容量
同价位情况下,机械硬盘的容量要比固态硬盘要大很多,因此大储存的情况下,必须搭配机械硬盘作为储存运用,除非你是土豪,直接购买大容量的固态硬盘。
固态硬盘容量通常:120G、240G、320G、500G、1T、2T或者以上等。不过现在基本都是选用120G、240G容量为主,因为大容量的固态硬盘价格绝对让你怀疑人生,不过相信经过固态硬盘多年的发展,大容量会越来越主流,越来越便宜。
机械硬盘容量通常:1T、2T、3T、4T或者以上等。一般基本都是选用1T、2T机械硬盘,再大的基本用不到,除非真有这样的储存需要。
四、硬盘 选购 的接口
机械硬盘现在都是SATA3接口,而固态硬盘常见的有:SATA 3接口,PCI-E接口,M.2接口,其中M.2之间也有不一样的规格,主要由2242、2260、2280三种规格。
SATA3接口的固态硬盘是现在运用广泛的,而M.2接口固态硬盘慢慢主流起来,而PCI-E接口一般运用在高端机上,拥有更高的速度体验。
五、硬盘 选购 的尺寸
台式电脑机械硬盘都是3.5英寸,而SATA3接口的固态硬盘是2.5寸的,与笔记本的机械硬盘尺寸相似,因此也可以运用在笔记本上。PCI-E接口的固态硬盘只适于台式电脑,并不合适笔记本,而M.2和SATA的固态硬盘,台式电脑和笔记本都是通用的。
不过对于现在的笔记本和台式电脑来说,M.2接口的固态硬盘外形小巧,打破了SATA接口带来的性能瓶颈,因此装机之家小编坚信,M.2接口的固态硬盘才是未来趋势。
是什么决定了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速度?
固态硬盘主要是颗粒与主控, 固态的颗粒与主控好坏决定了一款固态硬盘的性能,颗粒与主控越好,无疑固态硬盘的速度越强。
SSD的颗粒的传统分类:SLC、MLC、TLC,SLC颗粒要强于MLC,而MLC颗粒又强于TLC,不过SLC颗粒在现在市场基本很少,(装机之家原创)主要是价格偏贵,现在中高端的固态还是MLC颗粒的天下,而TLC颗粒成本较低,性能与寿命不如MLC,定位市场入门级固态硬盘。
SLC = Single-Level Cell ,即1bit/cell,速度快寿命长,价格超贵(约MLC 3倍以上的价格),约10万次擦写寿命。
MLC = Multi-Level Cell,即2bit/cell,速度一般寿命一般,价格一般,约1000--3000次擦写寿命。
TLC = Trinary-Le
有普通机械硬盘,服务器硬盘,还有固态硬盘,有IDE接口,SATA接口,m2固态硬盘接口。
目前有固态硬盘与机械硬盘两种。
接口一般有SATA接口、M.2接口、PCIE接口、MSATA接口等。
硬盘类型有【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
接口类型有【SATA】和【M.2】
机械硬盘均为 SATA 接口
固态硬盘既有 SATA 接口的 ,也有 M.2 接口的
硬盘接口常用的分为五种
1、SATA 接口硬盘:
SATA是Serial ATA的缩写,即串行ATA。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并行ATA的新型硬盘接口类型,由于采用串行方式传输数据而得名。SATA总线使用嵌入式时钟信号,具备了更强的纠错能力,与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能对传输指令(不仅仅是数据)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错误会自动矫正,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串行接口还具有结构简单、支持热插拔的优点。
2、IDE 硬盘
IDE代表着硬盘的一种类型,但在实际的应用中,人们也习惯用IDE来称呼最早出现IDE类型硬盘ATA-1,这种类型的接口随着接口技术的发展已经被淘汰了,而其后发展分支出更多类型的硬盘接口,比如ATA、Ultra ATA、DMA、Ultra DMA等接口都属于IDE硬盘。
3、SCSI 接口硬盘
SCSI的英文全称为“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是同IDE(ATA)完全不同的接口,IDE接口是普通PC的标准接口,而SCSI并不是专门为硬盘设计的接口,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小型机上的高速数据传输技术。
4、光纤通道硬盘
光纤通道的英文拼写是Fibre Channel,和SCIS接口一样光纤通道最初也不是为硬盘设计开发的接口技术,是专门为网络系统设计的,但随着存储系统对速度的需求,才逐渐应用到硬盘系统中。光纤通道硬盘是为提高多硬盘存储系统的速度和灵活性才开发的,它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多硬盘系统的通信速度。光纤通道的主要特性有:热插拔性、高速带宽、远程连接、连接设备数量大等
5、SAS接口硬盘
SAS是最新一代的SCSI技术,和现在流行的serial ATA硬盘相同,都是采用串行技术以获得更高的传输速度,并通过缩短连结线改善内部空间;SAS是并行SCSI接口之后开发出的全新接口,此接口的设计是为了改善存储系统的效能、可用性和扩充性,提供与串行ATA硬盘的兼容性。

硬盘有几种接口?

机械硬盘常见的接口类型有以下五种:
1、SATA接口:串行ATA(英语:Serial ATA,全称: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是一种电脑总线,负责主板和大容量存储装置(如硬盘及光驱)之间的数据传输,主要用于个人电脑。
2、mSATA接口:mSATA (mini-SATA)是迷你版本SATA接口,外型和电子接口与miniPCI-E完全相同,但电子信号不同,两者互不兼容。mSATA接口多用于固态硬盘,适用于需要尺寸较小的存储器的场合(例如Ultrabook)。
3、M.2接口:M.2是计算机内部扩展卡及相关连接器的外观尺寸与针脚的电气接口规范。采用了全新的物理布局和连接器,以取代PCI Express(PCIE)及mSATA接口标准。
最早商业化应用是由Intel 所主推的一种全新接口规范,用以取代 mSATA,并首先导入到笔记本电脑平台,目的同样是为了推动小型化系统的发展,不过 Intel 在制订M.2接口的规范时,并未限制其所使用的信号协议,仅定义了尺寸规格与工作电压等项目,也因此M.2得以兼容于多种接口信号控制器,包括 SATA、PCIe、USB、音频等等,对于厂商在设计产品时,可提供更高的自由度。
4、PCLE接口:苹果笔记本所采用的PCLE,这是与PCI-E总线相联,同时采用mSATA接口的SSD,读写能达到800MB/s左右。
5、ATA接口:全称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是用传统的40-pin并口数据线连接主板与硬盘的,外部接口速度最大为133MB/s,因为并口线的抗干扰性太差,且排线占空间,不利计算机散热,将逐渐被SATA所取代。

硬盘接口类型有哪些

硬盘的接口类型分为一下五种:
1、ATA(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
ATA硬盘是传统的桌面级硬盘,通常也被称为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硬盘,这是一种并行总线硬盘,转速为7200RPM,主流容量通常有80GB、250GB等。
2、SATA(Serial ATA)
SATA口的硬盘又叫串口硬盘,这种硬盘采用点对点的连接方式,支持热插拔,转速为7200RPM,主要容量有750GB、1TB、2TB、4TB等,目前被广泛应用家用PC、某些服务器存储。
3、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
SCSI直译为小型计算机系统专用接口,它是一种连接主机和外围设备的接口,支持包括硬盘、光驱及扫描仪在内的多种设备。SCSI 总线是一种并行总线,常用于企业级存储领域。其优点是适应面广,性能高,硬盘转速快(15000RPM),缓存容量大,CPU占用率低,扩展性远优于IDE硬盘,并且支持热插拔。缺点是价格昂贵,安装复杂。接口速率目前已经发展到320MB/s,基本已经达到极限,将来有被其串行版本SAS取而代之的趋势。主要容量有146GB、300GB。
4、SAS(Serial Attached SCSI)
SAS跟SATA硬盘有点类似,都是采用串行技术以获得更高的传输速度,SAS 的接口技术可以向下兼容SATA ,具体来说,二者的兼容性主要体现在物理层和协议层的兼容。SAS是一种全双工、点对点、双端口的接口,主要用于高性能企业存储领域,这种类型的硬盘转速为15000RPM,主要容量有750GB、1TB、2TB、4TB等,第二代SAS为数组中的每个驱动器提供 6.0 Gbps(6000 MBps)的传输速率。
5、FC(Fiber Channel)
FC即为光纤通道技术,最早应用于SAN(存储局域网络),FC接口是光纤对接的一种接口标准形式,其他的常见类型为:ST、SC、LC、MTRJ等,FC-AL支持全双工工作方式,其利用类似SATA/SAS所用的4芯连接,提供一种单环拓扑结构,一个控制器能访问126个设备。这是一种串行设备,转速高达15000RPM,常见容量为300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