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为什么很少人使用苹果电脑?苹果电脑不好吗?
- 2、为什么不建议买苹果笔记本
- 3、为什么买苹果电脑的少。买手机的却很多?
- 4、为啥不建议买苹果笔记本
- 5、为什么有人说懂电脑的人不会选择苹果电脑?
- 6、同样是苹果,为何手机风靡全球Mac电脑用户却少得多?
- 7、为什么那么少人用苹果电脑?
- 8、为什么很多人都说苹果电脑不好?
为什么很少人使用苹果电脑?苹果电脑不好吗?
我现在用的就是苹果系统给你回答问题。
怎么说呢,苹果的电脑肯定是好的,但是第一是太贵,第二是系统问题,大多数国人习惯于win系统,雪豹系统的一些操作和win系统不一样。而且很多游戏不支持雪豹系统。
但是如果你是美术,音乐,或者绘图等专业领域的人士,对电脑的要求是能更好的配合你工作的话。不得不说,苹果系统商店的软件及其的好用,比win系统的好很多。
不是不好,苹果电脑在国外很时尚,频繁用于各种场合。但是由于售价较高,同样配置要高出其他品牌许多。因此购买者较少
苹果机的设计外观质量都很好,但是价钱也很贵,苹果机还有个缺点那就是不兼容,买了苹果机后以后操作系统,硬件,都得是苹果的,买了苹果机后以后的维护都绑上去了,连装个软件都得是苹果机专用的。所以说苹果机是有钱人玩的,买了以后以后什么配件等都要用苹果的了,而且在国内售后不知道有没有保障。
苹果电脑,从小白开始,到现在的MacBookPro已经用了五个笔记本了,虽说有些东西不兼容,但如果用作办公和设计(而不是打游戏)那是比其他品牌的电脑不知要好多少倍,特别是操作系统,用过苹果再去W系统简直不可忍受。不断跳出的弹窗、广告等等,真是不可忍受。特别值得一体的是,苹果从MacBookAir开始已经可以支持双系统,解决了W系统不兼容的问题,如果经济上不受限制的话,建议买入苹果,上面只是说性能,从工业设计的角度,那真是一流的,无论是办公场所、还是讲课讲台或是咖啡店沟通交流,你都会因为它而成为视线的焦点。一家之言,使用体会。
因为太贵。苹果的雪豹系统在中国远不如微软
很少人使用苹果电脑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1、在同等配置下,苹果电脑的价格要高于windows系统的电脑不少。
2、和win系统电脑相比,一些常用办公软件会存在功能不可用的情况。
3、苹果Mac是一个生产力工具,这也就意味着在娱乐功能方面,是有所缺失的,所以也不适合游戏玩家。
苹果电脑对于专业设计人员非常好,但是对于普通用户,因为娱乐和游戏功能的欠缺而变得不好。
扩展资料
苹果电脑好用的地方在于提升工作效率:
Mac确实很好用。不过,是针对真正有需求“懂电脑”的朋友们,而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理解的那种“好用”。如果一般人想要购买电脑,并不推荐苹果Mac的。
设计理念的不同,苹果Mac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生产力工具,因此苹果Mac的操作系统MacOS对于专业人员所使用的的各类专业应用,具有更好的性能,比如视频剪辑、音频处理、平面设计等方面,它都有着Windows无法比拟的优势。
举个音频处理的例子:ur242 延迟一般是在10ms左右,但是用Mac却在6ms左右,而且很稳定。另外,它采用的“全能型”雷雳端口,不仅传输速率快,而且还拥有支持外接4k显示器,外接显卡,外接USB拓展坞等等功能,这就是一个绝对优势。
为什么不建议买苹果笔记本
1、游戏。由于生态的限制,苹果笔记本上的游戏少之又少,你几乎玩不了任何的主流游戏,除非安装Windows双系统,这样的话买苹果电脑更没有意义了。所以如果你想用苹果笔记本,那么大学4年就彻底告别电脑游戏了。
2、专业软件限制。往往大三、大四的时候会学习一些本学科的专业软件比如CAD、CATIA之类的,不管是软件适配还是老师的教学都是Windows系统下进行的,而很多专业软件或者小众软件根本不提供苹果电脑的版本。
使用感想:
Mac在系统上给用户带来的体验要明显优于Windows,可惜由于普及程度不如Windows,Mac软件的丰富程度依然是它最大的弱势。
不管怎么说,优缺点都很明显,完全别于WINDOWS的系统会让人很不适应,但是一直使用习惯了就容易被它的细节感动,使用起来还是很舒服的。
为什么买苹果电脑的少。买手机的却很多?
苹果手机因为系统的流程,舒服,易用,满足所以人的需求,所以适合大部分人购买。
电脑大部分是用来作为生产力工具,而苹果电脑因为独立的系统,无法流畅运行工程方面专业软件,同时世面上居多的还是windows系统,因为文件的兼容性也会让人不敢选择
高昂的售价也把很大一部分人拒之门外。
所以苹果电脑只适合多媒体及编程需要,受众人群少,故而买的人少
购买苹果电脑和手机的消费价值观不一样,从而购买苹果电脑的少,买苹果手机的多。
一是实用性不一样。电脑适用于工作、专业等人士,便于操作运用。手机适合用于上网、购物、看视频、打电话等特点。
二是消费群体不一样。电脑大多数购买者是办公、创作、专业等方面的多,消费群体大多是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部门,而手机大多是年轻人购买多。
三是方便性不一样。电脑适用于办公,不方便携带,手机体积小,便于携带。
苹果电脑首先是操作性上确实有点不方便,我用过我妹家一次电脑,确实不好用,具体说不上来哪里不好用,可能没弄清楚系统和操作,在着就是现在的人几乎都是主手机,我同事办公桌前就是电脑,可是她就是用手机看电视和聊微信,电脑不用,现在的人几乎都是目前这个情况
手机几乎人手一部,电脑可不是每人一台。
[黑线]苹果电脑销量也挺好的吧,一般人用不习惯,用习惯的挺好的[灵光一闪][黑线][黑线]
你个人以为少而已,你数据哪里来的苹果电脑人买得少,
都挺多的哟。
因为苹果本基本玩不了 游戏 ,所以都拿苹果本办公用,打 游戏 都用windows
为啥不建议买苹果笔记本
不建议买苹果笔记本是因为软件不兼容。
很多软件没有mac版本,而有mac版本的一些软件功能已被阉割。比如qq,好友的qq空间竟然没有快捷键直接访问。再如mac版迅雷,简直就是垃圾软件。从appstore里能下载的实用软件很有限,而且大部分是收费的。
移动硬盘NFTS格式无法兼容mac系统,移动硬盘的东西可以拷入macbook,但移动硬盘的东西只读,不允许修改,也不允许拷入移动硬盘。要实现此功能,需要另外安装软件,提示一下,这个软件是要收费的。
苹果的劣势:容易磕碰!容易磕碰!容易磕碰!我就轻轻的撞了一下机械键盘,键盘没事!电脑外壳凹了一点点!难受啊,好多软件都没有,只有windows上才有,正版软件巨贵,网上发的破解版容易闪退,散热巨渣,我下个国际象棋,电脑的风扇犹如飞机起飞,关键是键盘巨烫。
苹果笔记本相关介绍
苹果电脑公司由斯蒂夫乔布斯、斯蒂夫盖瑞沃兹尼亚克和RonWayn在1976年4月1日创立。
1977年苹果正式注册成为公司,并启用了新苹果标志。原称苹果电脑,2007年1月9日于旧金山的MacworldExpo上宣布改名。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库比提诺,核心业务是电子科技产品,全球电脑市场占有率为3.8%,它在高科技企业中以创新而闻名。
1977年,发售最早的个人电脑AppleII,1984年,推出革命性的Macintosh电脑。
对于苹果笔记本来讲,它配备了锂电池,可以精确测量相应的电池寿命,因此在使用上更加的省心。锂离子电池优点很多,但如果想要延长相应电池使用寿命的话,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苹果笔记本使用技巧。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苹果电脑
为什么有人说懂电脑的人不会选择苹果电脑?
因为苹果电脑的性能一般般,而且价格还死贵,性价比极低。
不吹不黑,从2017年开始用苹果电脑,就没办法再习惯Win了,纯办公和看点视频,优点流畅,干净,不像win系统用段时间卡顿和各种自动跳出来的小广告,操作习惯了,各种快捷方式,很方便,半天就能熟悉,没有用鼠标的习惯。我的电脑i5,8G,128G,3年多还像新的。缺点,作为办公用,就是国内各大银行的企业银行软件没法用,这是硬伤,没办法装双系统,win系统只偶尔做一下企业查账!如果真要计较,确实价格高,8000多买的,还是i5,win系统的话可以i7了!各有所好吧。
因为苹果同价位综合性能不如巨硬,纯粹靠系统优化保证细分领域统治地位。真正懂电脑的,有需要默默买苹果,没需要的当然不会买。不像苹果教教徒瞎买苹果(有的最后还要刷系统)只为个Logo还要尬吹苹果设备有多强。所以严格说,不是懂电脑不会选苹果,而是懂电脑不会无脑选和尬吹苹果。
这是因为如果一个懂电脑的人就会知道苹果的操作系统是非常麻烦的,对于很多软件使用起来也是非常麻烦的,所以不会用苹果电脑。
苹果电脑主要还有一些问题,就是要用U盾转账什么的Mac系统不支持;而且招投标什么的好像Mac系统也不支持,都需要安装Windows系统才可以这么做。但近年来的苹果电脑基本上都配备上了苹果自研的M1芯片,但是这就可能安装不上Windows了。
苹果公司可以说是近些年来最伟大的科技公司之一,而且他们创造了许多奇迹。就拿他们创造的MAC电脑系列,和iphone手机系列,在世界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说近些年来顶尖,苹果公司他们在其他领域的涉足不足挂齿,但是他们一直在这方面处于世界水平。可是在电脑方面的话,懂行的人他们都说不要购买苹果电脑,这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苹果的电脑系列价格昂贵。首先我们要知道现在的一一台普通的台式电脑的话,价格也在3000~4000左右。而普通的笔记本电脑的话,大概也在6000~7000。但是苹果他们的电脑系列,虽然说在价格方面的确是超级贵,就台式电脑来说的话,它价格可以达到8000到1万左右。玩笔记本电脑的话,大概也要在8000到1万。可想而知,他的电脑价格是多么的昂贵。
二、与其他品牌相同价格的苹果电脑他们的硬件总要落后一个大层次。其其实另外一方面就是我们考虑到现在市场上有很多的电脑品牌,就拿其中的惠普,联想,三星于华硕。他们的一个电脑配置来说的话,基本上要看你选择怎样的价位来选择怎样的配置。就拿7000块钱的华硕进行对比的话,7000块钱可以买到华硕的9代酷睿i5,但是。在苹果系列中只能买到MAC系列中的最低端产品i3。这个价格差距就瞬间出来了。
三、苹果的一个生态链是比较的封闭。在最后一点就是苹果电脑端它里面的一个生态系统是比较封闭,不像其他windows系统里面的那样如此的开放。让很多操作者需以前用的windows系统之后想要再次使用苹果电脑的话,会感觉到很不适应,而且下载东西也是非常的不流畅。
同样是苹果,为何手机风靡全球Mac电脑用户却少得多?
因为他手机确实和安卓系统比起来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在mac端优势没有那么大,而且它的性价比在Mac端没有优势
因为在电脑领域中微软的windows系统牢牢占领的绝大多数市场份额,无论是生态还是对DIY硬件的支持都胜过Mac,另一方面Mac高昂的价格也让用户望而却步,因此Mac电脑用户要少的很多。
因为有些软件在Mac上面没有,并且Mac的售价很昂贵!跟手机相比,Mac不算必需品,所以用户少!
因为MAC系统上所有的软件也都是mac系统专用的,这就导致了一些专业软件的兼容性不行!
因为Mac的系统对软件的支持并没有windows系统多,用户在选择电脑,尤其是用来玩游戏的用户,通常都会选择windows而不是mac,这就导致了Mac无法开发出更多的用户,所以Mac电脑用户少的多。
苹果公司不单纯的推出手机,他们也是有平板和电脑的,但是手机的销售量很高,他们的电脑在我们国内的销售量却并不高,因为苹果的电脑虽然性能也不错,可以说,对比于一些国产的电脑来说,无论是配置还是反应速度,耐用程度都相当的不错,而且也没有特别厚重,但是价格太高了,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苹果的笔记本全新的,就算是不是特别新的一代的电脑,起码也要1万块起,就是买国产的电脑就开始买一些游戏玩,可能说也不过是七八千块,价格上是完全不同的,而且苹果电脑因为系统是MAC的,它和windows系统还有所不同。和软件是没有办法通用的,人们之前如果一直使用的都是windows的系统,也就是使用的是微软的系统,现在突然换系统就会很麻烦。
价格很高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因为苹果手机价格高,人们更愿意花费这个代价,1万块左右是近些年来价值最高的几次了,比如iPhone十一最高价格到11,000左右,但之前也不过就是6000块到8000块,一部手机正常使用,按照苹果手机的寿命来说,三年左右是没问题的,所以综合下来人们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苹果的电脑配置确实很优秀,反应也确实很快,但是大多数人用不到,就像说他可以跑到300公里每小时,但是正常人需要的只是120公里每小时。
苹果电脑在国内的销售量不高,不意味着在美国的销售量不高,因为定价策略和关税的原因到了国内的价格会上升30%,甚至说更多在美国国内的价格自然会有所下降。他们的正常工作薪资水平一周到两周可以购买一部苹果的手机,一个月左右购买一部苹果的电脑也是差不太多的,当然不能是最新的配置。
为什么那么少人用苹果电脑?
真的有很多人喜欢用苹果电脑吗?孕妇效应还是客观事实?苹果电脑有哪5个方面做的比Windows优秀?
苹果电脑的用户比较少,用苹果的一般都是办公,没有win那么普遍,各大软件厂商都把目光放在win上
为什么很多人都说苹果电脑不好?
苹果电脑不好用。苹果电脑不好使用的原因如下:
快捷键不一样。大家都知道,windows和linux 的复制和粘贴的快捷键是 ctrl + c 和 ctrl + v,但是在苹果系统上是 command + c 和 command +v。而相应的在键盘上的位置,相当于普通键盘的 alt 的位置。因此,大家使用苹果系统的第一关,就是键盘快捷键。
鼠标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作为一个 windows 用户,如果离开了鼠标,按是真心不知道应该怎么使用电脑了。纵然有太多的快捷键可以去操作,但是总是需要用到鼠标的。而在苹果系统上,大多数时候只需要使用触摸板就可以了,鼠标是没有什么作用的。除非是精细化的修图,或者类似的特定工作,才有使用鼠标的必要。
菜单栏不跟随窗口,而是始终在屏幕最上方。我相信这一点是很多很多人不习惯使用苹果系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的,这样貌似不太方便,但是却规范了苹果系统软件的开发。在绝大多数苹果软件里,按 comman + ,(都好) 这个快捷键就是打开相应的设置项。
游戏过少。首先我必须要承认一点,如果你是一个游戏玩家,那就不要考虑苹果的电脑。因为苹果电脑是一个生产力工具,而不是娱乐工具。虽然具备一定的娱乐功能,但是肯定没有专业的游戏厂商做得好。微软是专业的游戏厂商,旗下的 xbox 广受欢迎,这点苹果电脑没有可比性。
软件功能缺失。比如,QQ软件在苹果系统上,虽然聊天、传输文件等功能一个不少,但是远程协助的功能却是没有的。诸如此类的问题,让很多人觉得使用苹果电脑不太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