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积电卖给美国,台积电花费1亿美元,搬运核心单元无尘室到美国,到底是为什么?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04 17:57:32 浏览1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台积电搬迁到美国中国是什么反应

台积电搬迁到美国中国是不表态,不评论,是不屑一顾的反应。
台积电搬往美国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将会导致很多人员失业。当然影响更大的则是台湾,台积电是台湾岛内最重要的企业之一。在经济上,台积电作为世界芯片制造业的龙头,即使在新冠疫情导致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受到严重冲击,多家芯片制造厂都停工的情况下,使台岛经济在逆境中都还能保持增长,因此还被岛内民众称为“护岛神山”。在2021年仅半导体就占台湾出口的34.8%,这就体现了台积电在台湾的经济实力。
同时,台积电搬往美国也会对我国的芯片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而美国也在逐渐实现他今年刚颁布的实行的对芯片的制裁,要将芯片的核心技术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中。这可能在未来几年中国的芯片行业会发展缓慢,但是作为一个越挫越勇的中华民族,这些困难都阻止不了我们前进的脚步,及时目前看来会有短时间段的影响,但我相信在这个逆境中,更能激发我们的意志,更加加快我们对于芯片技术的掌握及开发,使我们能更快的掌握芯片技术,并走在科技创新的前沿,早日实现我们科技强国的愿景。
4、台积电会成功吗?
搬往美国这个举动和当年的富士康一模一样,虽然没有把全部产业搬过去,但是几乎将产业里80%的核心技术都已经准备搬去美国。这些人才依然使用原先培养的技术人才,但是很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基层劳动力都会从美国市场重新进行招录,这个成本基本是国内市场的两倍以上,可想而知去了美国的劳动力成本会增加多少?并且在台积电前往美国发展之后,国内相关的企业也会抓住这些机会迅速崛起,实现国内芯片的自给自足。而台积电则会渐渐失去芯片制造巨头的地位。所以他在美国建厂能不能成功,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不过对于我国的环境还是需要改变的,对于科技型人才的待遇需要改善,人才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每一个人才都是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于每一个人才的流失都让我们痛心。我们不能让那些默默奉献,不露面的,为了我国发展呕心沥血的人寒了心。

台积电美国投资加码至400亿美元

最近,据多家媒体报道,全球最大的晶圆代工厂台积电宣布将在美国建设一座价值400亿美元的芯片制造厂。该投资计划称为“Phoenix”项目,将于2021年开始动工,预计于2024年产生第一批芯片。
这个项目将成为该公司迄今为止最大的一项投资,而且也是近年来美国制造业领域面临贸易保护主义的一个例证。
台积电是全球最大的晶圆代工厂之一,为英特尔、苹果和高通等公司制造芯片。在全球范围内,除了台湾本身的工厂外,该公司拥有的唯一一个大型晶圆代工厂就是在2018年在山东建立的。
该公司计划在美国阿利桑那州建立这座新厂,但该地区并没有传统的晶圆代工行业,因此需要快速招募和培训数千名工人。台积电表示,他们计划在美国能够与上游和下游企业更接近的位置建厂,以便位于该地区的半导体产业生态环境更加完整。
台积电芯片代工的下游客户是苹果、高通和英特尔等技术公司,其中苹果在今年早些时候表示,暂停将自己的芯片制造业务交给英特尔。这代表着苹果将转向台积电寻求新的解决方案,台积电也因此成了苹果在未来几年里“iPhone、iPad和Mac”的惟一获得者。
据报道,台积电选择美国作为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潜在的贸易和技术保护主义成为风险。这样一来,据公司透露,这个项目所在的州可以享受到一定的税收优惠,尤其是在就业方面,预计到2029年该公司在阿利桑那州的生产基地将能够创造17000个直接和间接就业机会。
此外,台积电此时这样做还有些正在孕育中的技术,例如5G和大数据中心处理速度需要相应的芯片实现,但是在采用这些技术的CES展上提到却少了台积电。而另外一家被称为全球第一芯片代工公司台积电虽然没有参展,但是在其官方微博发布声明,指出需要的技术“在台积电这里应有尽有”,因此也从另一个角度上证实了此次投资的必要性。
总之,台积电的新项目将对美国和全球的半导体产业都产生重大影响。该项目将刺激就业,增强美国在全球电子产品制造业领域的竞争力,并推动芯片产业生态系统的发展。

台积电为何受制于美国

在台积电成长的过程中,台积电接受了很多的注资,因此股权十分的分散,并且张忠谋本人占股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不足8%,而大部分占股都是来自各种注资机构。并且台积电最大的股东是来自美国花旗银行的一个托管账号,拥有着20.5%的占股,整整高了台积电第二大股东14.1%,这个一针见血的原因,使得台积电不得不一定程度上受制于美国。但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美国托管账号占股20.5%但是却并没有实际的控制权,实际控制权应该还是在张忠谋手中,这就是同股不同权,但是台积电中有着美国的注资和技术,因此美国一定程度上来说,对台积电还是有极大限制的。拓展资料:一、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中文简称:台积电,英文简称:tsmc,属于半导体制造公司。成立于1987年,是全球第一家专业积体电路制造服务(晶圆代工foundry)企业,总部与主要工厂位于中国台湾省的新竹市科学园区。2017年,领域占有率56%。2018年一季度,合并营收85亿美元,同比增长6%,净利润30亿美元,同比增长2.5%,毛利率为50.3%,净利率为36.2%,其中10纳米晶圆出货量占据了总晶圆营收的19%。截止2018年4月19日,美股TSM,市值2174亿美元,静态市盈率19。2018年8月3日晚,台积电传出电脑系统遭到电脑病毒攻击,造成竹科晶圆12厂、中科晶圆15厂、南科晶圆14厂等主要厂区的机台停线等消息。台积电证实,系遭到病毒攻击,但并非外传遭黑客攻击。8月4日,台积电向外界通报已找到解决方案。二、2020年7月16日,在台积电二季度业绩说明会上,发言人在会上透露,未计划在9月14日之后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继续供货。而美国政府5月15日宣布的对华为限制新规于9月15日生效。2020年7月13日,台媒钜亨网曾报道,台积电已向美国政府递交意见书,希望能在华为禁令120天宽限期满之后,可继续为华为供货。2020年8月26日,台积电(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罗镇球在2020世界半导体大会上表示,台积电的5纳米产品已经进入批量生产阶段,3纳米产品在2021年面世,并于2022年进入大批量生产。2021年10月26日,台积电宣布推出N4P 制程工艺。

台积电往美国搬家伤害了谁?

在2018年7月11日,台湾一家半导体制造业的巨头公司-台湾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TSMC)在官网宣布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将在美国阿利桑那州建设价值200亿美元的晶圆厂。这是台湾半导体公司自成立以来规模最大投资。
事实上,在此之前就曝出消息台积电与谷歌、苹果合作投资建厂。但是,面对新建晶圆厂的不断侵蚀,台湾是否能抵抗和反制美国?此次搬家选美国,台湾是否会因此遭受伤害?
让我们一探究竟。
台积电搬家原因分析
据台湾高层证实,世界主要经济大国之一的美国在科技领域扮演着主导角色,早在大众眼中,美国就拥有着全世界最先进、最强劲的芯片技术。而相较之下,台湾逐渐丧失了其在市场份额上的优势。
当然,作为制造业务重心的台湾,不得不寻找市场份额的替代品引领新的产业方向,并且,一直以来台湾就承载着半导体行业制造的核心区域。因此,在这种市场发展形势下,台积电被迫开始寻求新的战略突破口和更大的市场增长性。
台湾遭受的伤害
2018年,TSMC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将达到55.9%,世界排名第一的地位毋庸置疑。如今,随着工厂搬到美国,台湾是否会遭受到打击?据分析,这个势头比较难说,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经济增长方面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那么,具体说,影响因素在哪里呢?第一个原因就是在就业方面。为了换取美国纳税人的优惠,台积电承诺会创造1300个全职职位和5000个施工工作机会,这意味着TAIWAN的招聘数目降低,与此同时,庞大的人员流动等问题也将会随之而生。其次,在半导体行业方面,这一决定将基本上剥夺了TAIWAN乃至整个地区参与该项目的机会,这也会给整个台湾的半导体产业带来压力,尤其是对于那些与台积电竞争的其他公司之间,这是严峻的挑战。
为什么选择美国?
问题来了,为什么选择美国呢?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无论如何都是利益的驱使。首先,美方做出的数十亿美元的税收优惠方案是TSMC非常看中的,这样TAIWAN就可以提高出口价格、实现资产回报率,同时使中国厂家产生竞争困扰。其次,在全球贸易风险加剧的背景下,如果TAIWAN公司销售价格过低可能违反美国相关法律,甚至会被制裁。再次,对于科技产业,找到核心人才十分重要。阿里桑那州可以说是美国科技天堂,拥有很多具有科技创新精神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加之宽松的当地管理政策和采用先进的科技对整个项目的实现意义重大。
结语
总体而言,TSMC向美国转移生产线或带来不同程度的经济影响,但这并都没有给TAIWAN半导体产业带来太大影响。同样,很多行业巨头在美国需要发起产业变革,美国才能真正成为全球产业领先的中流砥柱。作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芯片代工公司,TSMC毫无疑问还会有一个更久远的规划和更广阔的市场,我想这个决定只不过是在实现自身的利益驱使之下做出的必然决策罢了。
当然,在这个「美国优先」时代,更多外貌上充满爱国主义的行动似乎也只是时间问题了。我们应该学会借鉴世界的先进经验,利用自己的长处迎接激烈竞争的未来。

台积电搬到美国中国允许吗

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此前在出席某活动时直言,台积电是在美国政府敦促下才选择这样做。
台积电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半导体制造企业,是台湾半导体产业重要支柱。对台积电而言,赴美设厂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生产效率,还可以摆脱对台湾地区芯片加工技术的依赖。
需要指出的是,美国政府之所以推动台积电赴美设厂,除了为解决“芯片荒”问题外,更主要的是希望通过帮助台湾半导体产业实现升级,进而打压台湾在芯片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
对于美国方面的“挟持”,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在做出任何决定之前,台积电都会确保员工、股东和台湾地区的利益得到充分保护,“美国政府不应该用台积电去推动自己的政治议程”。
中国谈不上阻不阻止台积电搬美国,因为美国的苹果和高通都是台积电的大客户,就是因为美国怕台积电芯片提供卡脖子,以优惠政策请台积电在美国建厂。而中国一样可以购买台积电的芯片产品,其次中国大力发展研究自己的芯片产业才是重中之重。

孙兴杰:拜登画了个大饼,台积电投资美国能吃到多少?

直新闻:美国总统拜登高调参加了台积电在美国新工厂的典礼,并且宣布制造业回归美国,您有什么观察?特约评论员孙兴杰:对拜登总统来说,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投资是一个符号,是他上任之后不断推动产业补贴政策的一个成果,比如说《通胀削减法案》《芯片与科学法案》等,这些法案促成了台积电的投资。但事实并非如此,台积电到美国投资也不是拜登政府法案的结果,至少从时间线上看是没有因果联系的,至于说,台积电在美国投资是不是代表制造业回归美国,也是拜登个人的意愿。从拜登高规格参加台积电的典礼我们能够看到这么几个现象:第一,制造业回归或者说加强对战略科技的介入已经成为美国两党的共识,台积电投资美国跨越了特朗普和拜登,拜登也将这一项目作为自己的政绩,并不在乎这其实是特朗普“美国优先”口号的一部分。第二,美国政府已经将战略科技产业作为安全战略的重心,除了通过一系列法案之外,还改变了以往的经济政策的理念基础,以强势姿态扶持或者改变企业的决策。与拜登一起出席活动的还有一众美国科技巨头,至少在形式上形成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互动,事实上,美国创新和产业的发展并不是纯粹依靠市场推动,政府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冷战期间,美国政府在关乎美国国家安全的领域投入巨资进行研发,从而推动了技术创新和新产业的出现。现在美国政府将半导体产业视同为阿波罗登月计划,因此,这是美国将半导体产业战略化和安全化的表现,不仅是两党的共识,也可能是政企共识,相关的企业当然会获得数额不菲的补贴和扶持。第三,台积电投资美国并不全是市场行为,也涉及到产业从台湾向美国的转移,半导体产业在空间中的重新分配。对台湾地区来说,台积电在美国的投资代表着产业转移,相关的人才和配套也要到美国,现在岛内有些人担心台湾产业被掏空,也不是杞人忧天。台积电在半导体产业领域具有优势地位,大规模转移无疑是消耗台湾的产业实力,对东亚地区的产业链也会形成不小的冲击。除此之外,半导体产业最终还是要回到商业逻辑上来,在美国投资也要权衡利弊,尤其是看美国有没有相关的配套设施以承接台积电,并且能够降低台积电的成本,现在来看,美国还没有做好这样的准备,制造业相关的配套设施、人力和人才培养也跟不上,至于说拜登政府画的补贴大饼,台积电能吃到多少还是个问题。直新闻:有媒体报道说,“苹果公司加快将部分产能搬离中国”,您有什么观察?特约评论员孙兴杰:的确最近一些消息也传出,苹果公司在调整其全球化的布局,越南、印度越来越受到苹果公司的重视,尤其是最新机型的组装和生产不仅在中国,还分配到了印度,由此带来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那就是苹果公司是不是将生产组装基地从中国转移到东南亚和印度去了。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看到苹果公司是一个全球化的企业,它也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和产业发展的方向,因此,苹果的动向就非常受人关注。苹果的市值、体量以及在产业体系中的影响是巨大的,从两个角度来看,一个是战略层面,一个是商业层面。从战略层面来说,苹果公司的调整会带来相关产业全球布局的变化,背后则是相当数量的就业岗位,在全球经济竞争越来越体现为产业链、供应链竞争的时代,苹果的确具有强烈的战略含义。正因如此,苹果的一举一动都可能被过度解读。特朗普政府时期就要求苹果公司回归美国,苹果也计划将一部分生产转移到美国,但是很有意思的是,在美国政府的关税战以及疫情初期的混乱之下,美国唯一的苹果工厂也关门了。这其中我们能够看到全球化的苹果公司跟追求“美国优先”的美国政府的战略未必是契合的。战略的另一个含义在于,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来自先进生产力,中国是苹果最重要的生产基地,尤其郑州是全球最重要的苹果手机生产基地,当然,也依靠富士康的苹果手机的组装生产,郑州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动能。代工工厂是苹果生产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不仅能够吸纳就业,而且能够形成新的产业生态,从这个角度来说,代工已经成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竞相争取富士康投资,自然也就具有战略含义。从商业层面来说,苹果公司作为一家企业,其产品需要市场,中国人口规模大,中产阶级还在增长,是苹果最重要的市场,这是苹果不可能与中国进行“脱钩”的重要纽带。另外,从生产来看,富士康作为苹果主要的代工厂商,其实复杂生产体系的组织者,要生产苹果手机不仅需要土地和劳动力,更需要相关的配套企业、零部件供应商,也就是说,苹果手机的生产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国之所以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生产制造基地,不是一朝一夕,而是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和努力,更是中国市场与世界市场的协同演化的结果。对于“苹果离开中国”这样的消息,我们当然要关注,努力营造和维持中国在全球生产体系枢纽角色,同时也要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体系中的地位,通过自我提升,为更多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机会。延伸阅读:苹果布局“美国芯”,支持台积电在美建厂,理想可能遭遇骨感现实苹果再度释放出寻求分散供应链的打算,以在芯片采购上减少对亚洲的依赖。据科技博客ExtremeTech11月18日报道,为解决美国芯片产品约60%进口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困境,苹果公司将与全球最大芯片代工企业台积电合作,让后者在美国本土为其生产芯片。19日,在曼谷出席APEC相关会议的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表示,他清楚地知道,去美国生产的成本比在台湾至少高50%,但这并不排斥把一部分“美国最需要的、比其他公司先进的产能”移到美国。分析认为,苹果正在重拾分散供应链的想法。行业专家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称,如果一个企业抛弃体系配套、高效率低成本的现有产业链,违背资源配置规律,有可能丧失市场优势。台积电产能被拉到美国根据美国彭博社15日的报道,苹果CEO库克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表示,苹果打算从美国亚利桑那州一家在建的芯片工厂进行采购,这标志着苹果在芯片上为减少对亚洲的依赖迈出重要一步。彭博社认为,库克指的可能是其独家芯片制造合作伙伴台积电的亚利桑那州工厂。台湾最新一期《商业周刊》封面故事的主题是首批台积电员工携家带眷搬迁飞赴美国凤凰城。报道称,台积电2020年5月宣布将在美国亚利桑那州设厂,如今当地厂房已经部分完工。未来台积电还会有6架包机,运送超过千名台湾工程师到亚利桑那。12月初,该厂区将迎来首批设备到场的典礼。根据台湾《联合报》的报道,亚利桑那厂为台积电近年规划的在海外最大的投资案,斥资超过120亿美元,也是首座切入5纳米先进制程的芯片工厂,获得美方高度重视。彭博社还报道称,美国作为曾经的全球芯片制造霸主,已把这个产业的主导权拱手让给了台企,后者已占有全球9成以上先进制程芯片的产能。美国之外,欧洲也是苹果分散芯片供应链风险的选择地,根据报道,库克在最近的访问中暗示,欧洲大陆将是另一个芯片来源。在欧洲,台积电也正与德国政府洽谈,可能在德国设厂。分析认为,苹果从2018年起开始对全球的供应链进行重构,但这一计划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放缓。在这期间,苹果供应链对中国的依赖更加彰显。不过随着全球疫情发展的最新形势,苹果正在重拾分散供应链的想法。除了芯片外,据彭博社近期披露的消息,台湾电子代工企业和硕已开始在印度组装苹果最新款手机iPhone14,成为富士康之外第二家在印生产iPhone14的苹果供应商。据路透社报道,目前至少有3家苹果的全球供应商在印度组装iPhone,除了富士康之外,还有和硕与纬创。知情印度政府官员表示,富士康计划在两年内将印度iPhone工厂的员工人数增加5.3万名,从而将印度南部工厂的员工人数增加到7万人。根据美媒的报道,2017年苹果大型供货商名单上,只有18家位于印度与越南,去年增加至37家。之前苹果只会在印度生产旧款iPhone,今年9月则开始生产最新的iPhone14。据传苹果很快就会开始在越南生产MacBook笔记本。理想将遭遇“骨感”的现实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项立刚20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苹果供应链一直高度集中在东北亚地区,因为该地区产业配套能力强,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现在,苹果要打破全球资源优化配置下形成的产业链,一定程度上有违于经济规律。项立刚认为,在全球更大范围内寻求产业布局,是产业链溢出效应的表现。但是苹果目前进行的产业链分散背后有着深深的地缘政治因素的考虑。目前,苹果分散全球供应链的行动尚处于起步阶段。彭博社16日报道称,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工厂5纳米技术以前是最先进制程,但现在最新技术已被3纳米技术替代,未来芯片技术会更进一步发展,因此苹果未来最新款的iPhone几乎不太可能使用亚利桑那州厂代工的芯片。报道还认为,台积电美国工厂的月产能为2万片,只有台积电整体产能的1.6%,就算台积电又在亚利桑那州建设第二座芯片厂,美国工厂的总产能也根本无法满足苹果所有订单。报道称,台积电美国工厂最可能代工的,可能是AppleAirPods、TV、HomePod或Watch使用的芯片。苹果、英伟达、高通和AMD等美企急于宣布美国制造的芯片,但实际上的供应量将是“象征性”的。台媒近日援引拥有“最懂鸿海的分析师”外号的柯克兰资本董事长杨应超的观点认为,苹果供应链不可能完全撤出中国大陆。根据台媒的报道,苹果最大的150家供货商都在中国大陆设厂。目前苹果产品仍有80%的产能来自中国大陆,如富士康的郑州产业园大概承担80%的iPhone14系列的产能,且iPhone14Pro的产能超过85%在郑州。“违背规律将丧失优势”2020年以来,台积电赴美设厂持续引发岛内担忧。张忠谋在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发表谈话时曾表示,美国芯片制造业的扩张并没有足够的人才支持,同时美国制造成本太高,台积电赴美建厂是在美国政府的“敦促”下决定的。在台积电现任董事长刘德音表示将进一步在美国建设3纳米工厂时,张忠谋直言,“在美过多建厂,台积电必败”。华西证券近日表示,由于“配套产业、基础设施和工人资质”方面的差距,印度和越南无法取代中国在苹果供应链中的作用。同时,与美国、日本和韩国相比,中国在人力成本、物流速度和政府支持政策方面保持优势。项立刚认为,苹果若坚持打破既有产业链寻求重构将遭遇成本高企、效率降低的风险。以富士康美国建厂进展缓慢为先例,半导体行业在美国重构产业链的前景非常不确定。“供应链要高度集中于生产体系配套齐全的地区,高效率、低成本的生产优势才能发挥出来。如果违背这种资源配置的规律,无疑就会丧失市场优势。”他认为,芯片企业在美国建厂,首先面临的是人工成本将大幅增加的问题;另外,当地企业文化以及工会制度也会限制生产效率的弹性,从而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要;再者,在苹果供应链上中国企业占据着重要地位,如果苹果在印度或者越南新建供应链,那么大量的配套企业必须同期建成才能彰显效率和成本优势,否则,组装在印度,而零部件需要大量从中国进口,产业链分散将成为空话。

台积电的大股东是美国

目前,TSMC的市值在所有芯片公司中排名第二,达到4655.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15万亿元),仅次于英伟达,远高于英特尔和AMD。
TSMC的市值之所以这么高,一方面是因为TSMC的营收、利润、毛利率都很高,可以支撑这么高的市值。
2021年,TSMC营收1.59万亿新台币(约合3658.82亿元人民币),税前净利润6631亿新台币(约合1479.93亿元人民币),毛利率超过50%。
另一方面,TSMC赢得了全球50%的OEM市场,技术世界第一,前途不可限量。
然而,尽管TSMC很棒,TSMC并不真正属于台湾省。TSMC主要是帮美国赚钱。为什么这么说?
第一,在TSMC的股东中,80%是海外股东,只有20%是台湾同胞。换句话说,TSMC80%的利润被外国人拿走了。
在这80%的份额中,美国占了大多数。例如,TSMC的第一大股东是TSMC存托凭证专用账户,由花旗持有,持股比例为20.54%。前六大股东中,有三家是美国股东。
其次,TSMC制造的芯片中有64%产自美国。例如,在TSMC的前10大客户中,美国客户占了7个。
而这些美国客户,寻找TSMC代工芯片,然后销往世界各地,也是大赚一笔。
此外,TSMC所需的半导体设备主要从美国进口,EDA软件也从美国进口,这将为美国贡献大量的收入和利润。
所以,严格来说,TSMC是美国的摇钱树。虽然TSMC位于台湾省,但获利最大的不是台湾省同胞,而是美国。
你可以通过股份获得分红,通过TSMC技术制造芯片,然后销往世界各地赚钱。你也可以通过出售TSMCEDA和半导体设备来赚钱。
此外,由于TSMC背后的资本由美国主导,其设备和EDA也依赖于美国,TSMC很难对美国说不。虽然TSMC一直想保持中立,低调赚钱,但很难做到。
相关问答:台积电是哪个国家的
?台积电是中国台湾的公司。台积电成立于1987年,是全球第一家专业积体电路制造服务(晶圆代工foundry)企业,总部与主要工厂位于中国台湾的新竹市科学园区。它是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芯片制造厂,苹果,华为和小米等手机制造商都依赖于台积电的芯片制造。
台积电简称为“TSMC”,这家公司最初和绝大部分小公司一样毫不起眼,但是目前已经发展成了行业巨头,在亚洲科技公司中,台积电排名第四,而排在前三的分别是阿里、腾讯、三星。
台积电的创始人
台积电的创始人是张忠谋,张忠谋在24岁以麻省理工研究生的身份毕业,毕业后的他与半导体开山鼻祖也就是英特尔公司创办人戈登·摩尔同时踏入半导体业,并且与集成电路发明人杰克·基尔比同时进入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在美国德州仪器公司一待就是几十年,而后为追求自己的理想离开。
离开德州仪器公司之前,他对于芯片的市场前景也早有远见。在职期间多次在公司内外不同的场合呼吁企业要加大芯片的生产,只可惜公司始终没有听取他的意见。1987年,张忠谋在台湾新竹科学园区创建了全球第一家专业代工公司——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台积电),并迅速发展为台湾半导体业的领头羊。

台积电在美国建厂,对世界半导体市场有何影响?

近日,台湾半导体巨头台积电发布了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设一座价值370亿美元的晶圆代工厂的计划,被视为对全球半导体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家位于亚洲的半导体制造公司从1964年开始创业,如今,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代工厂商之一。而这次将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设晶圆代工厂,将进一步扩大公司的全球影响力,同时也对世界半导体市场带来了重大影响。
台积电的此次建厂计划,可能是对美国政府所做的税收减免、补贴和其他激励措施的反应。据报道,在特朗普政府关闭了美国和中国之间的一些漏洞之后,大量跨国公司和供应链正在重新配置他们的业务战略。
此外,美国政府鼓励更多的高科技投资,支持本土科技行业的发展。这让台积电进一步看好美国市场,看好投资美国的前景。
台积电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代工厂商之一,在全球IC设计领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它拥有全世界最先进的晶圆制造技术,并提供先进、高质量的晶圆代工服务。
随着各种电子设备的普及,以及VR和人工智能等新兴应用的涌现,对于半导体产业的需求和发展越发重要。而台积电的现有晶圆代工产能已经接近饱和,急需进行扩充。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未来几年内的半导体市场竞争,台积电将面临很大的压力。
台积电在全球代工市场上的立足点较高,这次在美国建厂,将使台积电在美国市场上得到更大的发展,也可帮助美国降低对亚洲晶圆代工厂的依赖。
在当下,美国市场位于IC设计领域的最前沿,并且拥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优势,而尽管台积电已经在全球市场上拥有大量份额,但在美国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仍然很艰难。此次建厂,将使得它能够更加深入美国市场,,收获更多订单,扩大业务规模。
半导体行业是目前全球最重要的战略产业之一,而晶圆代工又是半导体业中最具竞争性的市场之一。这也正是台积电这次选择在美国建造晶圆代工厂的原因。对于其未来的发展,我们可以期待更多的惊喜和突破。

台积电花费1亿美元,搬运核心单元无尘室到美国,到底是为什么?

这样做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台积电后续的研究成功,毕竟台积电对于芯片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通过这种手段只是为了加强对于这项技术的把控与研究,对于后续美国在芯片方面的发展也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增加和其他国家的联系也是为了获得美国的帮助,为了获得美国的经济帮助,所以才会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行建造。
可能是因为害怕的原因导致的,所以才会有这样的做法,官方说是为了节约相关的成本。
台积电花费1亿美元,搬运核心单元无尘室到美国这个事情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和讨论。有很大的争议,很多人对台积电的这个举动表示不理解,这样完全的吃力不讨好目的是为了什么?官方说法或者是消息说是为了节省相关的成本,不过专业人士一眼就发现这完全就是无稽之谈。在美国建设相关的工厂或者是实验室投资更加的昂贵,相关的人力也非常的贵,完全是得不偿失的行为。
台积电的这一行为,或许是在向美方递交交好的信号,让美方更加支持有关的领导人的一些活动,给他们力量。要想得到美方的帮助,也得让美方尝到一定的甜头。将自己相关的核心单元无尘室搬到美国,这样可以推动美国相关的经济发展,增加当地的就业机会。并且要在当地纳税给相关政府也增加了收入,对于美方而言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也可以推动相关的科技发展,让相关的半导体行业取得更大的进步。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给我国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不得不说台积电的这个举动是非常蠢的。将自己的核心产业全部移到美方,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和困难。相关的投入更加的巨大,在这个搬运的过程中也会耗费很多的人力和财力。无论怎么看都是一种不好的事情,给自己本身带来了很多的麻烦。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台积电将搬运自己核心的单元无尘室,而没有在美国重建,也是因为美国相关的建筑非常的昂贵。不得不向现实低头,只能通过这种搬运的方法来节省一点的成本。这也可以看出台积电的搬运举动非常的不值当,还没有得到美方的一些政策支持就盲目行动。

台积电作为全球芯片代工厂的巨头,狠下心来赴美建厂,将会有何利弊?

1.过度依赖一个市场也会对TSMC产生负面影响。
2.首先是在美国建厂的决定。TSMC曾计划在亚利桑那州和华盛顿州建立两家芯片工厂,但由于劳动力短缺和建筑材料价格上涨,他们的建设被大大推迟。
3.第二是议价能力的减弱,因为65%的收入来自美国公司,所以在制定合适的价格时,他们不得不放弃部分利润来获得订单。
我觉得会让台积电的营业额增加不少,但是坏处是台积电可能会有更多的美国人控股,这样就不算是中国企业。
好处就是能够让台积电发展的更快,更稳定,坏处就是可能会让很多的人产生争议,甚至会有记者采访。
对一个市场的过度依赖也会对台积电产生负面影响。首先是在美国建厂的决定。台积电曾计划在亚利桑那州和华盛顿州建造两个芯片工厂,但由于劳动力短缺和建筑材料价格上涨,它们的建设被大大推迟。第二是议价能力的削弱,因为65%的收入来自美国公司,所以他们在制定适当的价格时,必须放弃一些利润以获得订单。例如,台积电的初始产能不仅完全给了苹果等美国公司,而且对其他公司也有很大的价格优惠。
台积电和英特尔之间的关系相当微妙。目前英特尔先进工艺的研发并不顺利,导致英特尔与台积电在先进工艺上的差距越来越大,但英特尔也非常担心AMD的先进工艺会进一步威胁其市场,因此英特尔又与台积电合作。台积电成为最大半导体代工厂的王牌是在芯片领域积累的技术,这已成为美国觊觎的对象。在解决全球芯片短缺的借口下,美国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CSET)要求台积电向英特尔提供技术,使英特尔能够提高其芯片生产能力,从而解决全球芯片短缺问题。虽然这一提议将有效提高英特尔的芯片制造能力,但对台积电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在失去其最重要的技术后,台积电也将失去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上竞争的能力。
据悉,台积电下半年量产的3纳米工艺基本确定了两大客户,苹果和英特尔,这可能是台积电3纳米工艺能得到的两大客户,因为3纳米工艺的生产成本太高,除了这两个有钱的客户能承受3纳米工艺的成本外,其他芯片公司几乎无法承受。
与台积电合作多年的AMD预计今年发布的Zen4架构将只使用台积电的5纳米工艺而不是4纳米,同时由于自身资金实力不足,AMD的营收和净利润都只有英特尔的一小部分,因此AMD使用台积电的落后工艺来降低生产成本。英特尔200亿美元的扩张计划源于其希望继续领导美国芯片行业,并通过对台积电的大量投资确保对台积电的优势。英特尔200亿美元的扩张计划就是这样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