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电脑硬件的基本常识有哪些?
- 2、电脑基础配置知识
- 3、电脑怎么看参数配置
- 4、科普硬件知识:分析主板的组成部分和主要特点
- 5、电脑硬件的知识
- 6、有请专业电脑人士讲解!主板、CPU、内存、硬盘、显卡、声卡、显示器、光驱、电源、键鼠
- 7、CPU基础知识大全详解
- 8、电脑主板基础实用知识
- 9、为什么电脑需要硬盘
电脑硬件的基本常识有哪些?
主要对电脑硬件包括cpu,显卡,主板 ,内存等DIY硬件进行一些简单通俗易懂的介绍,新手必看,高手飘过。一、处理器CPU知识①CPU的分类 CPU品牌有两大阵营,分别是Intel(英特尔)和AMD,这两个行业老大几乎垄断了CPU市场,大家拆开电脑看看,无非也是Intel和AMD的品牌(当然不排除极极少山寨的CPU)。而Intel的CPU又分为Pentium(奔腾) 、Celeron(赛扬)和Core(酷睿)。其性能由高到低也就是Core>Pentium>Celeron。AMD 的CPU分为Semporn(闪龙)和Athlon(速龙),性能当然是Athlon优于Semporn的了。Intel与AMD标志认识②CPU的主频认识 提CPU时,经常听到2.4GHZ、3.0GHZ等的CPU,这些到底代表什么?这些类似于2.4GHZ的东东其实就是CPU的主频,也就是主时钟频率,单位就是MHZ。这时用来衡量一款CPU性能非常关键的指标之一。主频计算还有条公式。主频=外频×倍频系数。单击“我的电脑”→“属性”就可以查看CPU类型和主频大小 如下图:我的电脑-属性查看cpu信息③CPU提到的FSB是啥玩意? FSB就是前端总线,简单来说,这个东西是CPU与外界交换数据的最主要通道。FSB的处理速度快慢也会影响到CPU的性能。4.CPU提及的高速缓存指的又是什么呢?高速缓存指内置在CPU中进行高速数据交换的储存器。分一级缓存(L1Cache)、二级缓存(L2Cache)以及三级缓存(L3Cache)。一般情况下缓存的大小为:三级缓存>二级缓存>一级缓存。缓存大小也是衡量CPU性能的重要指标。④常提及的 45nm规格的CPU又是什么东西? 类似于45nm这些出现在CPU的字样其实就是CPU的制造工艺,其单位是微米,为秘制越小,制造工艺当然就越先进了,频率也越高、集成的晶体管就越多!现在的CPU制造工艺从微米到纳米,从90纳米---65纳米---45纳米---到现在的32纳米---将来的28纳米,再到未来的更低,工艺越小,产品做的越精,功耗低,体积越小。⑤CPU核心电压对CPU有什么影响?一句话:更低的核心电压,更少的耗电和发热。二:显卡知识①有人说GPU是显卡的灵魂,为何这样说? GPU是显卡的核心,负责大部分图形设计工作,直接决定了显卡的整体性能水平。说它是显卡灵魂,一点都不过分。现在酷睿i3等的CPU还集成了GPU,相当于cpu中集成了显卡。②显存是衡量显卡十分重要的指标,简单介绍一下 显存对显卡性能发挥很大影响。MHZ是显存的单位。显存也分为GDR、 GDR2和 GDR3,和现在的GDR5四种,将来还有更高的。显存速度单位是ns。显存位宽指显存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所能传递数据的位数,位数越大传输数据量越大。显存容量有共享内存和实际显存之分。共享显存是利用虚拟内存的容量,而虚拟内存则是使用硬盘的容量。实际显存性能大于共享显存的性能,这点很容易混淆,也是JS忽悠我们的地方。性能上目前 GDR5>GDR3>GDR2>GDR,目前市场上能看到的对数的GDR3与GDR5显卡,GDR3以下级别显卡均已淘汰。③显卡的核心频率是什么? 显卡的核心频率是指核心芯片的工作频率。显卡超频通常就是提供核心频率。④显卡接口类型分哪些? 显卡的接口类型分AGP和PCI-Express两种。PCI-Express的速度比AGP的速度快,AGP基本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了。AGP接口的显卡目前已经停产了,要买的渠道一般就只是二手买卖,而且性能上大大如前者。⑤独立显卡和集成显卡哪个好? 首先介绍下什么是独立显卡,与集成显卡,独立显卡就是单独购买的一块显卡,而集成显卡就是主板上集成了显卡,或者目前比较新的cpu上集成显卡核心。一般游戏用户与大型软件电脑配置都选独立显卡,集成显卡由于受空间等限制,性能比较差无法满足主流游戏与大型应用需求,但可以满足一般影音娱乐与简单游戏或者办公需求,速度相对来说没独立显卡的快。 独立显卡与集成显卡在于后者需要共享系统的内存作为显存,前者则单独配置显存。性能上,集成显卡无法与独立显卡相比,前者贵。集成显卡和独立显卡根本就是两个档次!⑥ 目前显卡的芯片品牌 目前电脑显卡品牌有很多,比如 影池,七彩虹,华硕等有很多,但选用的显卡显卡核心芯片都是NVidia]和ATI显卡芯片组,芯片决定显卡档次。 其中NVidia显卡 (全球第一大显卡芯片研发和制造商)我们喜欢称为N卡, ATI显卡 (全球唯一能和NVidia显卡抗衡的显卡芯片制造商 )我们简称为A卡。三:内存知识①电脑弄个内存用来干什么的? 由于内存的速度比硬盘快,当CPU开始工作后,会将部分常用的信息写入内存,需要使用时再从内存中读取,而不是从硬盘中读取。这样读取速度明显快去硬盘的读取速度,提高了效率,因此弄个内存是必要的!②经常看到例如DDR2 800 以及 DDR3 1333 这些代表什么? DDR2指的是2代的内存,内存分为DDR(1代)、DDR2(2代)、DDR3(3代),当然性能对比,3代性能>2代的>1代的。至于类似于DDR2 800 这里的800指的就是内存总线频率,内存总线频率决定主板前端总线频率,如DDR2 800 内存,主板的前端总线也只能达到800MHZ的速度,DDR3 1333为内存总线频率1333MHZ。③内存的数据带宽都是指什么? 简单来说是指内存的数据传输速度。有条公式是这样的,内存的数据带宽=总线频率×带宽位数÷8。举个例子,DDR800 内存数据带宽=800(MHZ)×64(Bit)÷8=6.4(GB/s)。如果开双通道的话则乘以2,也就是12.8GB/s。目前使用的内存是DDR3 1333 1667等或更高频率。四:主板知识①提到主板时难免要接触南 北桥芯片,这是干什么的?如何区分? 北桥芯片主要功能是控制内存。通常情况,主板上离CPU最近的芯片就是北桥芯片了。还有个南桥芯片,很容易和北桥芯片混淆啊!南桥芯片的功能是负责I/O总线之间的通信,如键盘控制器,现在主流的主板已经不存在南桥芯片了。②COMS电池是什么回事? COMS电池为BIOS芯片供电,保护其存在的信息。这个COMS电池是圆形的纽扣电池,在主板上,很容易区分。其左右主要为电脑时钟和bios在断电的情况下供电,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电脑把电源插头拔里,下次开机电脑的时间依然的正常的原因。 BIOS(Basic Input/output System),中文全称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这是集成在主板上的一块Rom芯片。在开机时按del键看到蓝蓝的屏幕就是这个BIOS了(绝大部分为英文界面)。当需要U盘装系统等都需要对bios进行设置才可以。③买主板有哪些品牌选择好?还有那些一线品牌、二线品牌怎么区分?首先回答第二个问,顺便包含第一问的答案。一线品牌:研发能力强,推出新品速度快、产品线齐全、占用高端产品制造。品牌有华硕、技嘉等。二线品牌:实力略逊于一线品牌,但也有很好的实力。如富士康,精英、映泰等。三线品牌:在保证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压低价格。性价比较高。如硕泰克的主板。通路主板:大都是渠道商,没有制造能力,其他代工厂商代工,做工方便基本是三线水准。④主板影响整机速度吗? 严格来说,我们选主板主要注重的扩展,对速度影响不大,主板的稳定是我们选购很关注的一个方面,比如全固态电容设计的主板稳定性要比非固态电容设计的主板好的多,决定主板档次的一般是主板芯片组。五:电脑硬盘知识①IDE、SATA指硬盘的什么东西? 硬盘的接口类型分为IDE、SATA和SCSI,前两者用于家用电脑,后者用于服务器。IDE接口已经退出市场了,目前SATA的接口是硬盘的主流。②目前硬盘的容量有哪些? 目前来说,硬盘主流容量都是320GB、500GB、1TB等。现在的硬盘也很便宜,500GB的2三百快足矣,320G硬盘已经慢慢退出了我们的视线,随着2T以上容量硬盘上士,1T硬盘将成为主流。③什么是硬盘的寻道时间? 顾名思义,寻道时间就是指硬盘从电脑发生一个寻道址命令,到相应目标数据被找到所需的时间,速度越快硬盘读取数据越快。⑤解释一下硬盘的高速缓存 所谓硬盘的高速缓存,就是在读取时,硬盘数据被存入高速缓存中,当CPU需要数据时,再将高速缓存的数据调入内存。⑥硬盘的转速重要吗? 重要,硬盘的转速是硬盘电机的主轴转速,它是决定硬盘内部传输率快慢的重要参数之一。目前硬盘的转速主要是5400rpm、7200rpm。当然,7200rpm的硬盘比5400rpm的硬盘好,速度要快。六:光驱知识(这个不是JS下手的主要对象,随笔带过)①光驱有什么区别? CD光驱包括CD-ROM和CD刻录机,用于CD光盘。DVD光驱包括DVD-ROM光驱和DVD刻录机光驱。 DVD光盘容量通常比CD光盘容量大!目前cd已经光驱已经逐渐被淘汰,能看到的多数是DVD或刻录机。由于光驱一般用的也不多,主要是用作看碟或安装软年等,还有就是安装系统,不过目前光驱的作用越来越小,比如看电影我们可以在网上看,软件也可以直接下载安装,装系统可以使用硬盘直接安装或使用U盘装系统等。所以这里就简单介绍到这里。七:显示器知识①显示器分哪几种类型? 显示器类型分两种,CRT显示器(阴极射线管)和LCD显示器(也就是液晶显示器),CRT显示器已经老掉牙了。②什么是显示器的带宽? 显示器的带宽是反映显示器的显示能力,带宽越大、显示器的响应速度越快,信号失真越少。 计算带宽的公式,带宽=水平分辨率×垂直分辨率×最大刷新率损耗系数(一般为1.5)。③买显示器时难免要提可视角、亮度、响应时间和对比度等,这些啥来的?可视角度:就是大家站在位于屏幕正前方的某个位置,仍能清晰看见屏幕影像时的最大角度。从最左侧能高清楚到最右侧能看清画面所形成的角度,角度越大可视角度越好。一般目前的LED显示器角度多数在160度左右。亮度:一般来说,LCD显示器亮度越高越好。对比度:直接决定LCD显示器色彩是否丰富的参数。响应时间:响应时间是指LCD各像素点对输入信号的反映速度,越短越好,目前比较出色的显示器响应时间在1.5ms左右。八:机箱电源知识 机箱电源知识一直是大家不怎么重视的环节,也是商家利润最多环节之一,在电脑诚装机大家往往喜欢选用商家推荐的机箱电源组合,其实大家有没去仔细研究下,商界口头说给你不如350w电源,其实都是最便宜的山寨电源,实际额定功率肯定不足300w,成本不过60左右,卖价基本是翻倍给你。不纯净的电源会为电脑各种故障埋下伏笔,以前我们也一再强调了这个问题,所以笔者推荐电源尽量购买一些有口碑的稳定性要好,功率必须能够满足整机需求。 电源的功率有三种,请注意区分,很容易被JS忽悠的一点!分别有:额定功率、最大输出功率和峰值功率。PFC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主动式更节能。3C:通常电源都标明的,山寨冒牌除外(当然也可以伪造,其实就贴个标签),3C就是指中国强制性认证。九:鼠标键盘知识 鼠标键盘方面其实选择主要是看,外观与手感了,一般大家喜欢用商家赠送的鼠标键盘,其实这也没什么,只要用着觉得还适应也没什么,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十:音箱知识 说实话,买一个好机箱还是没什么技术含量的,那些什么杜比啊、2.0啊2.1音箱无视吧,当然音乐狂人除外,其实简单一召就够了,购买音箱如果要音质好就选个带低音炮的,还有音箱不能太轻,越重效果一般都越好,当然价格也越贵,这个看自己的需求吧。音箱知识阅读:箱体:有塑料和金属的类型。扬声器:通常所说的喇叭。分频器:音箱电路的一部分,作用是将不同频段的声音信号区分出来,分别给予放大。
电脑基础配置知识
不建议为了买电脑而普及这些知识。就算你学习这些一个月之后,再去买电脑,碰到奸商他们也不会因为你知道cpu主频和倍频的区别,而不骗你..所以你要买笔记本,我建议你自己先明确:
1.
用途,买了做什么
2.
价位,能出多少钱如果是办公或者游戏,就买ThinkPad (以前叫ibm,现在是联想lenovo),基本都是物有所值
5分钟教你看懂电脑配置基础知识!
因为受疫情的影响,高考延期,学长的时间观念也产生了偏差,不知不觉就已经到了8月份了,又到了各位准大学生选电脑的时期了。
但很多小伙伴都是电脑小白,也看不太懂电脑的配置。今天,学长就带大家一起看懂电脑配置基础知识哦!来到这里让你选机无忧哦!
电脑的配置是衡量一台电脑好坏的标准。主要看CPU、显卡、内存、硬盘等。
各种硬件配置可谓是五花八门。但是对于电脑小白来说,看懂这些参数是很困难的。
下面搞机君给大家科普一下电脑配置的知识,5分钟就能教你看懂。
Intel的CPU型号怎么看
CPU是一台电脑的核心,它决定你玩大型游戏还是小型游戏。最常见的酷睿系列i7、i5、i3,分别对应高、中、低三档。至于该如何选择,这取决于您计算机的主要用途。
如果您只是在家中进行一些日常使用,例如浏览网页,播放音乐和视频,玩一些普通的游戏,那么i3处理器已经足够。
Intel Core i3
优秀的功耗节能,顺畅的流媒体传输
支持全屏4K及VR体验
适合家庭日常及学习使用
完美的视觉效果,沉浸式娱乐,可轻松进行多任务处理
如果您的计算机使用的时候开启多重任务,例如在播放音乐或视频的同时制作电子数据,进行图像编辑或一些简单的影像制作,以及运行普通的游戏。那么您需要选择i5处理器。
Intel Core i5
配备英特尔睿频加速技术2.0
电池寿命更持久,充电速度更快
支持全屏4K及VR体验
较快的启动速度
如果您的电脑是用于特定工作,需要更高效的进行视频编码,更稳定的运行3D建模程序,或者您热衷于高性能的游戏,那么i7处理器是最佳选择。
Intel Core i7
配备英特尔睿频加速技术2.0
为高清流媒体和娱乐带来身临其境的完美4K和VR体验。
快如闪电的Thunderbolt 3数据传输速度
总的来说也就是:
日常普通使用 选 i3处理器
普通多重任务 选 i5处理器
高效特定工作 选 i7处理器
至于AMD的CPU,搞机君今天先不说了,这段时间会花时间专门做一篇推文去给大家详细介绍的!
显卡怎么看
显卡的功能是将电脑的显示信息进行转换驱动并向显示器提供扫描信号,控制显示器正确显示。
集成显卡、核心显卡的好处在于体积小、功耗低、发热小,如果我们平时就上网、看电影、玩一些配置不高的游戏是完全可以胜任的。
但你要希望玩游戏、设计的时候有更好的体验,这时就要讲到独立显卡了.
主流一线品牌显卡芯片厂商就是我们熟悉的英伟达和AMD两家。
英伟达
前缀 其中GTX定位最高端,GT次之;代数越大越新,10表示是10系的显卡,是目前最新的消费级显卡,10后面的50/60/70/80表示定位;后缀带TI的性能要强于不带后缀,带MAX-Q的性能低于不带后缀的。
AMD
AMD的命名方式比起英伟达稍微复杂点,以RX系列为例:由前缀、世代、性能等级以及后缀构成,前缀中又以RX为主流,R9、R7都是两年前的产品,世代性能的话数字越大等级越高,后缀是最有玄机的部分,可以说从这里可以直接看出显卡的性能好坏。
除了显卡的级别,玩游戏,做设计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参数,那就是显存。
很多同学认为显存越大,显卡性能就越好,其则不然。商家都将不少的游戏显卡的大显存作为卖点,但其实这里面隐藏着一些误区。
决定显卡性能的因素有很多,显存只是一个重要的核心因素,但并不代表全部。
所以选择的时候一定不要只看数值来判断一款电脑显卡的好坏,要知道决定显存性能的不仅是容量,还有显存类型,如DDR3 GDDR5 HBM2等、显存位宽、显存带宽、显存频率等等。
只有当显存类型、流处理器、显存位宽、带宽、频率一样的两块显卡,显存越大,才能说显卡性能就越好。
内存怎么看
电脑运行速度快不快看的是内存的大小。现在一般标配是8G,但是除去系统还有一些其它乱七八糟的软件数据,剩下的内存也足够日常的办公和学习了,所以一般建议购买8G内存的版本就够了,没有必要花更多的钱去买一些几乎用不太上的内存。
但是不少大型游戏特别喜欢吃内存和显存,所以为了游戏的流畅,对于喜欢玩大型游戏的建议选择16G或者叠加到以上的容量。
硬盘怎么选
我们电脑上所有的东西,包括系统、数据等都要存储在硬盘里。所以硬盘要选得好,电脑性能才能发挥得出。
现在的硬盘大致分为三种:机械硬盘(HDD)、固态硬盘(SSD)和混合硬盘(HDD+SSD)。
硬盘分类
机械硬盘:但存取速度较慢,容量大
固态硬盘:存储速度非常快,容量小
混合硬盘:机械硬盘+固态硬盘的结合
到底应该怎么选择,主要是取决于个人的使用需求。
对于主流用户来说,据自己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容量。一般家用、办公、游戏用户,选择1T或者2T容量的机械硬盘就够了。
而喜欢存储一些喜欢的电影、电视剧、歌曲、图片、游戏,或者学习、工作需要用到的文档,256GB及以上的固态硬盘用起来更爽更省心。
当然如果想让系统启动和运行速度更快的话,就考虑选择固态硬盘+机械硬盘的配置。这样一来可以把系统安装在固态硬盘上,其它的数据则可以保存到大容量机械硬盘上。
所有的硬盘容量越大越好。
屏幕参数怎么选
不同牌子的屏幕,价格天差地别,即便是同牌子,还有好屏,坏屏之分。
以下给大家几个看屏幕好坏几个的参数供大家参考。
色域
直接决定画面色彩好坏,低于50色域以下的屏幕一般不考虑,而70以上色域的屏幕还是较为理想的。
分辨率
目前主流都是1080P,有些稍微高端一点的笔记本已经开始用2k分辨率的屏幕了,甚至有的产品用上了4K屏,但其实普通玩家基本用不上4k屏,一般1080p的高清屏幕就已经够用了。
尺寸大小
1.只用于日常办公,做做文档,看看电视或者需要经常带电脑外出办公,对笔记本电脑的便携性要求较高,一般建议选购 13.3 英寸或者 14 英寸轻薄本。
2.对于平面设计类、软件开发类、游戏发烧友,则适合大屏幕的使用,对便携性要求不高,一般建议选购 15.6 英寸或者 17.3 游戏本。
刷新率
刷新率这个对于爱玩游戏的小伙伴来说就比较重要了,电脑屏幕的刷新率一般会以120hz的格式出现在电脑的简介上,一般笔记本的屏幕刷新率都是60hz,这些年的游戏本电脑屏幕的刷新率都在120hz以上,电脑屏幕刷新率越高,相应的给玩家带来的游戏体验也会更好。
以上就是电脑配置基础知识,了解这些基本参数再去选购电脑就能避开不少坑。
就描述,如果想了解这些,建议你把计算机基础过一遍。过完就知道大概了。这个是必修必过的。
不懂继续问,满意请采纳。
会用自己工作的软件就可以,也不需要知道那么复杂的东西。电脑终究还是拿来用的。
电脑硬件基础知识(一)
1.了解电脑的基本组成
一般我们看到的电脑都是由:主机(主要部分)、输出设备(显示器)、输入设备(键盘和鼠标)三大件组成。而主机是
电脑的主体,在主机箱中有:主板、CPU、内存、电源、显卡、声卡、网卡、硬盘、软驱、光驱等硬件。
从基本结构上来讲,电脑可以分为五大部分: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2.了解电脑系统
电脑系统分为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硬件相当于人的身体,而软件相当于人的灵魂。
而硬件一般分为主机和外部设备,主机是一台电脑的核心部件,通常都是放在一个机箱里。而外部设备包括输入设备(如键盘、
鼠标)和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等。
软件一般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3.组装一台电脑需要选购哪些基本部件
(1)、机箱,一般电脑的主要零件都放在这里。
(2)、显示器,用来看电脑的工作过程,要不然,你都不知道电脑究竟在做什么。
(3)、键盘和鼠标,向电脑输入有用的命令,让它去为我们工作。
(4)、主板,这是一块很重要的东西,虽然它长得有点“丑”,这里是决定你这台电脑性能的重要零件之一哦。
(5)、内存,当电脑工作时,电脑会在这里存上存储数据,相当于人的记忆。
(6)、CPU,也称中央处理器,是电脑运算和控制的核心。
(7)、显卡,电脑通过这个玩意传送给显示器。
(8)、声卡,电脑通过这个玩意传送声音给音箱的哦。
(9)、硬盘,平常人们常说我的硬盘有多少G多少G,就是指这个硬盘的容量,而G数越多能装的东西便越多。
(10)、软驱,就是插软盘的玩意,现在一般都用3.5英寸的,古老年代用5.25英寸的,现在我们去买人家都不卖了。
(11)、光驱,听CD当然少不了这个,有时候你要安装某些软件都是在光盘上的,所以这个用处太大。
(12)、电源,主要用于将220V的外接电源转换为各种直流电源,供电脑的各个部件使用
4. 如何评价一台电脑的好和坏
当然,一台电脑的好坏,是要从多方面来衡量的,不能仅看其中某个或者几个性能指标。而一般评价一台电脑的好坏的
性能指标有如下几种:
(1)、CPU的类型和时钟频率
这是电脑最主要的性能指标,它决定了一台电脑的最基本性能。以前我们常说的286、386、486、586、686等就是
按CPU的型号来叫的。
时钟频率是一台电脑按固定的节拍来工作的一种衡量方法吧,又称为主频,时钟频率越高,时钟周期就越短,它执行指令
所需要的时间便越短,运算速度就越快。
(2)、内存的容量
内存的单位是MB,平常人们总说我的内存有多少多少MB就是指这个,如32MB、64MB、128MB、256MB等,一台电脑,
它的内存容量越大,则电脑所能处理的任务可以越复杂,速度也会越快。
(3)、外部设备的配置情况
高档电脑一般都有软好的显示器、键盘、鼠标、音箱等等。
(4)、运行速度
一台电脑的运行速度主要是由CPU和内存的速度所决定的。
(5)、总线类型
总线位数越多,机器性能越高。
(6)、兼容性
是否具有广泛的兼容性,包括能否运行所有电脑上开发的各种应用软件和接受电脑各类扩展卡
电脑硬件基础知识(一)
1.了解电脑的基本组成
一般我们看到的电脑都是由:主机(主要部分)、输出设备(显示器)、输入设备(键盘和鼠标)三大件组成。而主机是
电脑的主体,在主机箱中有:主板、CPU、内存、电源、显卡、声卡、网卡、硬盘、软驱、光驱等硬件。
从基本结构上来讲,电脑可以分为五大部分: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2.了解电脑系统
电脑系统分为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硬件相当于人的身体,而软件相当于人的灵魂。
而硬件一般分为主机和外部设备,主机是一台电脑的核心部件,通常都是放在一个机箱里。而外部设备包括输入设备(如键盘、
鼠标)和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等。
软件一般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3.组装一台电脑需要选购哪些基本部件
(1)、机箱,一般电脑的主要零件都放在这里。
(2)、显示器,用来看电脑的工作过程,要不然,你都不知道电脑究竟在做什么。
(3)、键盘和鼠标,向电脑输入有用的命令,让它去为我们工作。
(4)、主板,这是一块很重要的东西,虽然它长得有点“丑”,这里是决定你这台电脑性能的重要零件之一哦。
(5)、内存,当电脑工作时,电脑会在这里存上存储数据,相当于人的记忆。
(6)、CPU,也称中央处理器,是电脑运算和控制的核心。
(7)、显卡,电脑通过这个玩意传送给显示器。
(8)、声卡,电脑通过这个玩意传送声音给音箱的哦。
(9)、硬盘,平常人们常说我的硬盘有多少G多少G,就是指这个硬盘的容量,而G数越多能装的东西便越多。
(10)、软驱,就是插软盘的玩意,现在一般都用3.5英寸的,古老年代用5.25英寸的,现在我们去买人家都不卖了。
(11)、光驱,听CD当然少不了这个,有时候你要安装某些软件都是在光盘上的,所以这个用处太大。
(12)、电源,主要用于将220V的外接电源转换为各种直流电源,供电脑的各个部件使用
4. 如何评价一台电脑的好和坏
当然,一台电脑的好坏,是要从多方面来衡量的,不能仅看其中某个或者几个性能指标。而一般评价一台电脑的好坏的
性能指标有如下几种:
(1)、CPU的类型和时钟频率
这是电脑最主要的性能指标,它决定了一台电脑的最基本性能。以前我们常说的286、386、486、586、686等就是
按CPU的型号来叫的。
时钟频率是一台电脑按固定的节拍来工作的一种衡量方法吧,又称为主频,时钟频率越高,时钟周期就越短,它执行指令
所需要的时间便越短,运算速度就越快。
(2)、内存的容量
内存的单位是MB,平常人们总说我的内存有多少多少MB就是指这个,如32MB、64MB、128MB、256MB等,一台电脑,
它的内存容量越大,则电脑所能处理的任务可以越复杂,速度也会越快。
(3)、外部设备的配置情况
高档电脑一般都有软好的显示器、键盘、鼠标、音箱等等。
(4)、运行速度
一台电脑的运行速度主要是由CPU和内存的速度所决定的。
(5)、总线类型
总线位数越多,机器性能越高。
(6)、兼容性
是否具有广泛的兼容性,包括能否运行所有电脑上开发的各种应用软件和接受电脑各类扩展卡
电脑怎么看参数配置
我们在选购台式电脑的时候,有一张配置清单,看不懂怎么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电脑呢?对于看不懂电脑参数的同学,请准备好小板凳听课了,今天小编就来通俗易懂的为大家科普下。
其实,一台电脑由多个硬件组成,包括CPU、显卡、内存、硬盘、主板、机箱、电源等,有了这些硬件的合理组合,电脑就可以开机了。话不多说,以下是入门电脑硬件知识科普,小白必看哦。
一、CPU电脑的CPU(中央处理器)就相当于人的大脑,现在市面上的CPU主要分为两大阵营,分别是Intel(英特尔)和 AMD ,性能都是以产品型号来区分。这里我们用英特尔来举例子。
四位数中最重要的是第一位,它表示了 CPU 的代数,因此这一位的数值越大,该 CPU 的架构也就越新,从而带来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功耗。后三位数字对 CPU 的性能通常影响不大,我们没有必要考虑。看CPU好坏,最直观的方法是看CPU天梯图。
二、显卡显卡的功能主要是画面的渲染,这个对于玩游戏的用户来说尤为重要,毕竟画面的流畅度往往和游戏体验感挂钩。下面以最常见的NVIDIA独立显卡为例,教大家如何判断显卡性能。
看显卡好坏,最直观最方便的则是看显卡天梯图。
三、主板主板不像CPU和显卡一般有明显的性能差异,你买了更高端的CPU和显卡就能享受更强的性能,但主板是一个载体,一个支撑所有硬件的骨架,只有根据CPU兼容性和是否支持超频,来合理搭配、选择适合自己的主板才能获得更好的使用效果。
四、内存内存是用来暂时存放 CPU 运算数据的硬件,我们大可把它理解为“ 为程序运行提供的空间 ”,越大越好,如今装机标配8GB大内存,大型游戏或者专业设计则建议上16GB大内存,下面我们用金士顿的内存条来举例子。
五、硬盘目前,硬盘分为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简单来说,机械硬盘读写速度慢、容量大、价格便宜、数据恢复方便、但比较笨重,不抗震,适用于存放较多文件;固态硬盘读写速度快,又轻又小,但价格很贵,适用于多系统安装,保证开机速度、系统流畅度。由于固态硬盘体验更好,如今SSD早已经是主流电脑的标配。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常见固体硬盘又分M.2和SATA接口。M.2 NVME接口固态硬盘速度最快,价格相对也更高,适合追求高速的朋友推荐,普通用户一般买SATA固态硬盘就够了,价格便宜,兼容性强。
六、机箱电源机箱
机箱电源机箱方面,主要是外观部分,根据自己的喜欢,选择就可以了。当然,如果是想要体验水冷,在买机箱的时候,则需要注意下机箱是否支持水冷散热器等。电源则相当于电脑的心脏,为电脑各硬件供电。虽然电源在主机硬件中不起眼,但其稳定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低价山寨电源偷工减料厉害,容易导致电脑频繁死机,甚至烧坏硬件。
因此,买电源不仅仅是主看额定功率大小,还要看电源的稳定性与质量,一般强烈建议推荐品牌主流型号电源,以保证稳定与耐用。最后还有显示器、键盘、鼠标,这些属于外设部分,本文就不介绍了。
科普硬件知识:分析主板的组成部分和主要特点
很多人都知道电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主板,但是对于主板的组成部分和特征,或许都不了解。本次,小编从科普的角度为大家分析主板的组成部分和主要特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配图为华硕B85 PLUS主板,我们以此为例,展开主板的知识之旅。
一、版型
目前市场最常见的PC主板板型主要是以下三种:
???1、ATX——俗称“大板”,标准尺寸为305*244mm,搭配全/中塔机箱。像本文的华硕B85 PLUS主板就是属于这个类型。
???2、Micro-ATX——俗称“小板”,简称为M-ATX,标准尺寸244*244mm,搭配中/迷你塔机箱。
???3、MINI-ITX——俗称迷你版,标准尺寸为170*170mm,适用于HTPC机箱。
二、芯片组
芯片组的芯片是一张主板中最重要的芯片,主要负责控制非显卡插槽的声卡网卡、SATA设备、I/O接口等,是构成主板电路的核心。
???一般芯片组芯片由CPU厂商提供,如AMD生产的A85X/A75、intel生产的Z87/B75等。
???最新的Intel 8系主板的规格表
三、扩展槽
???扩展槽也称为扩充插槽,用于固定扩展卡并将其连接到系统总线上的插槽。扩展槽主要包括PCI插槽、SATA磁盘接口,MSATA接口和mini PCIe等其它扩展插槽。
1、PCI/PCIe
PCIe插槽,分为PCIe显卡插槽和PCIe X4/X2/X1等插槽两种。PCIe显卡插槽不仅可以安装显卡,有限会直接配备集成显卡。显卡插槽的典型特征就是他是主板上最长的插槽,并且尾部会有一个用于固定显卡的卡扣。
PCIe显卡插槽,共有PCIe 3.0和PCIe 2.0两种规范,x16、x8和x4三种不同的信道数。
小编提醒:主板都至少都配有一根3.0 x16插槽,如果需要组建多卡平台,需要注意是否主板是否支持多卡。例如本文中的华硕B85 PLUS,它是有两根PCIe显卡插槽。
在官网的信息来看,它支持CF,但信道为x16+x4,但不支持信道拆分,这就是说明该主板“不支持多卡”。
PCIe X4/X2/X1等插槽,主要用来安装声卡网卡SSD等其它设备的扩展插槽,并没有其他的作用。
2、SATA接口
SATA接口,分SATA 3.0和2.0两种规格,主要用于通过SATA数据线连接储存设备。
原生SATA 2.0接口最大持续传输速度为300MB/s,岁数稍大,已经逐渐退出市场。
???原生SATA 3.0接口最大持续传输速度为600MB/s,相对高速的接口,目前趋势将完全替代SATA2.0。
小编提醒:
???自我组装电脑的网友们,注意了所有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SSD)的同学,请一定接在原生SATA 3.0接口下。如果是机械硬盘(HDD)优先选择3.0接口。
四、I/O接口
???微星Z87-GD65 GAMING
PS/2键鼠通用接口:即专用于PS/2接头的鼠标。
同轴输出接口:主要作用为提供数字音频信号的传输,另外,有些主板也提供完整的输入输出接口。如上图主板只有一个黄色输出接口,而红色接口为输入接口。
光纤音频接口:主要用于音频输出的。
VGA接口:主要作用为连接显示器的,支持720以下的显示屏。
???DVI接口:主要作用为数字信号传输,可支持1080P高清显示屏。
HDMI接口:主要作用支持音频传输的视频传输接口,与DVI、DP接口一起常见于显卡侧板。
网络接口:当然它就是接网线的。
???USB2.0/3.0接口:2.0的传输速度为60M/s,而3.0的传输速度可达2.0的10倍。
音频接口:在主流的音频设备输出接口中,有红、绿等插口,如下图。
小编提醒:
???还有许多接口,本文没有提到。但是,大家可以查阅主板说明书找到说明。
五、CPU插槽
截止到目前,市面上有的和你买得到也就只有Intel和AMD品牌,所以,如果有其他品牌一定是山寨的,不宜考虑。接下来,就开对比这两个品牌主板的CPU插槽区别。
???Intel插槽布满了针脚
???AMD插槽全是针脚孔
小编提醒:
???主板上CPU插槽的针脚容易被外力破坏,都会有塑料保护盖。如果没有保护盖,很可能是二手或翻新的。
六、内存插槽
内存插槽,现在常见的DDR2与DDR3内存槽的位置不一样,所以,二代三代内存的插槽不能通用。另外,关于内存插槽数量与最高支持内存的通道数:
H61/H81标配2个
???B75/B85往上标配4个
???X58标配6个
???X79标配8个
七、供电用料
主板的供电用料,小编说说明供电电路上各元件的作用。
???华硕B85 PLUS供电部分
PWM:主要输出N路脉宽可调方波,控制MOSFET的开关得到相应电压。
MOSFET驱动:主要作用根据PWM的方波信号,轮流驱动上、下桥MOSFET。
MOSFET:主要作用可以通过它的开/关对电感进行充电和放电,控制它的开关频率得到相应的电压。
输入/输出电感:主要作用磁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起滤波以及储能作用,搭配MOSFET在一定时间内的开关可以得到相应的电压
输入/输出电容:存储电能为CPU供电,同时起到滤波的作用
后记:
???本篇科普硬件知识,以主板为主题,深入了解主板的组成部分。我们可以从主板的组成部分,帮助我们了解如何选主板。小编提醒选主板一定要注意要买正版,识别方面在本网站有相关文章,再根据自己的预算去购买,如果只是普通需求,不建议选择过于复杂花哨的主板。
电脑硬件的知识
电脑硬件知识 硬件是指构成计算机的物理设备,是一些实实在在的有形实体。简单地说,当我们买回电脑,从商场里搬回家的那套东西统统都是硬件。
基本硬件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等。我们看到的家用电脑,通常是由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以及音箱等组成。
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等都装在主机机箱内,不打开机箱从外边看不到;键盘、鼠标属于输入设备,而显示器、音箱、打印机则是输出设备。当然,电脑的硬件远不止这些,常见的还有光盘刻录机、扫描仪等。
1M等于多少kb?
大家应该知道不管是网络文件还是宽带带宽又或者是手机上网流量,其单位都是M(兆),很多朋友手机一般选用5元包30M流量,一般上网Q,浏览一些手机网页都够用。也因此有很多新手朋友经常会问我1M等于多少Kb或者1M有多大?
如果经常用电脑上网的话,您可能对这个概念相当了解,因为我们经常要在网上下载歌曲与一些软件,一般来说一首MP3音乐文件的大小是4M左右;一部电影的大小大约在200M-600M不等,其大小取决于影片的长度与清晰度;还有大家比较常提到的宽带问题,比如一个4M电信宽带等,这其中都涉及到了M,那么1M等于多少Kb呢?答案如下:
所谓的 KB MB GB TB 是指内存大小的单位
他们都有 B , 所以先说说B 吧, B是一个电脑存储的基本单位(字节),1个英文字符是1个字节,也就是1B,1个汉字为2个字符,也就是2B。
然后再说 K ,数学学过吧, K 是千的意思, KB也就是1000字节,但计算机的运算和数学有所不同,是1024字节为 1KB,所以说 1024B=1KB
再说 M ,M 是兆的意思,运算也是类似 , 以1024进一位, 也就是说1024KB=1MB
接着 G ,依此类推 , 1024 MB = 1 GB
综上所述 1024 B = 1 KB ; 1024 KB = 1 MB ; 1024 MB = 1 GB
通常所的M单位中文读“兆”符号位MB简称M,其换算单位为:1MB=1024KB 我们简称为 1M=1024K
比M更大的单位是G,比M小的单位是K,之间的倍数是1024.具体换算关系如下:
1G=1024M
1M=1024K
1K=1024B(字节)
比GB更大的单位有TB、PB、EB、ZB、YB等等,TB以上由于容量已经相当大了,一般在电脑中很少会遇到。
小提示:关于1M等于多少Kb?相信你可以随口说出是1024KB了,其实很简单,仅仅是一概念,灵活应用即可!
电脑cpu主频是什么,cpu主频越高越好吗?
当我们讨论电脑硬件时,经常会提到“电脑cpu主频”这样一个名词,然而电脑cpu主频是什么呢?相信有很多电脑入门的新手朋友还不是很明白,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脉冲信号在电子技术中是一个按一定电压幅度,一定时间间隔连续发出的脉冲信号。脉冲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周期;而将在单位时间(如1秒)内所产生的脉冲个数称为频率。
所谓的频率是描述周期性循环信号(包括脉冲信号)在单位时间内所出现的脉冲数量多少的计量名称;频率的标准计量单位是Hz(赫)。电脑中的系统时钟就是一个典型的频率相当精确和稳定的脉冲信号发生器。
频率在数学表达式中用“f”表示,其相应的单位有:Hz(赫)、kHz(千赫)、MHz(兆赫)、GHz(吉赫)。其中 1GHz=1000MHz,1MHz=1000kHz,1kHz=1000Hz。计算脉冲信号周期的时间单位及相应的换算关系是:s(秒)、ms(毫秒)、μs(微秒)、ns(纳秒),其中:1s=1000ms,1 ms=1000μs,1μs=1000ns。
电脑CPU的主频表示在CPU内数字脉冲信号震荡的速度,与CPU实际的运算能力并没有直接关系。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存在一定的关系,但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定的公式能够定量两者的数值关系,因为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的流水线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标(缓存、指令集,CPU的位数等等)。
由于电脑CPU主频并不直接代表运算速度,所以在一定情况下,很可能会出现主频较高的CPU实际运算速度较低的现象。比如AMD公司的 AthlonXP系列CPU大多都能已较低的主频,达到英特尔公司的Pentium 4系列CPU较高主频的CPU性能,所以AthlonXP系列CPU才以PR值的方式来命名。因此主频仅是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体性能,这点在我们电脑装机时要引起注意。
电脑CPU主频不代表CPU的速度,但提高主频对于提高CPU运算速度却是至关重要的。
假设某个CPU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一条运算指令,那么当CPU运行在100MHz主频时,将比它运行在50MHz主频时速度快一倍。因为 100MHz的时钟周期比50MHz的时钟周期占用时间减少了一半,也就是工作在100MHz主频的CPU执行一条运算指令所需时间仅为10ns比工作在 50MHz主频时的20ns缩短了一半,自然运算速度也就快了一倍。只不过电脑的整体运行速度不仅取决于CPU运算速度,还与其它各分系统的运行情况有关,只有在提高主频的同时,各分系统运行速度和各分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都能得到提高后,电脑整体的运行速度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由于CPU是在半导体硅片上制造的,在硅片上的元件之间需要导线进行联接,由于在高频状态下要求导线越细越短越好,这样才能减小导线分布电容等杂散干扰以保证CPU运算正确。因此制造工艺的限制,是CPU主频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因此提高CPU工作主频主要受到生产工艺的限制。
电脑cpu主频是什么?即CPU内核工作的时钟频率(CPU Clock Speed)。通常所说的某某CPU是多少兆赫的,而这个多少兆赫就是“CPU的主频”。很多人认为CPU的主频就是其运行速度,其实不是这么一回事。
cpu主频越高越好吗?这个不一定,因为主频仅仅是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体性能。还有外频、前端总线(FSB)频率、内存等,,如果它们之间不搭配好,就好比一条高速公路,时宽时窄,宽的时候,大家开车都很流通,但窄的时候就会堵车,所有数据都会堵在那,就是人们所谓的瓶颈,在大的瓶子也要通过窄的瓶口一点一点倒出来,所以要各硬件搭配合理。
比如AMD公司的AthlonXP系列CPU大多都能已较低的主频,达到英特尔公司的Pentium 4系列CPU较高主频的CPU性能,所以AthlonXP系列CPU才以PR值的方式来命名。因此主频仅是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体性能。CPU的主频不代表CPU的速度,但提高主频对于提高CPU运算。
电源回路是什么
电源回路是主板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对主机电源输送过来的电流进行电压的转换,将电压变换至CPU所能接受的内核电压值,使CPU正常工作,以及对主机电源输送过来的电流进行整形和过滤,滤除各种杂波和干扰信号以保证电脑的稳定工作。电源回路的主要部分一般都位于主板CPU插槽附近。
线性电源供电方式
这是好多年以前的主板供电方式,它是通过改变晶体管的导通程度来实现的,晶体管相当于一个可变电阻,串接在供电回路中。由于可变电阻与负载流过相同的电流,因此要消耗掉大量的能量并导致升温,电压转换效率低。尤其是在需要大电流的供电电路中线性电源无法使用。目前这种供电方式早已经被淘汰掉了。
开关电源供电方式
这是目前广泛采用的供电方式,PWM控制器IC芯片提供脉宽调制,并发出脉冲信号,使得场效应管MOSFET1与MOSFET2轮流导通。扼流圈L0与L1是作为储能电感使用并与相接的电容组成LC滤波电路。
其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当负载两端的电压VCORE(如CPU需要的电压)要降低时,通过MOSFET场效应管的开关作用,外部电源对电感进行充电并达到所需的额定电压。当负载两端的电压升高时,通过MOSFET场效应管的开关作用,外部电源供电断开,电感释放出刚才充入的能量,这时的电感就变成了电源继续对负载供电。随着电感上存储能量的消耗,负载两端的电压开始逐渐降低,外部电源通过MOSFET场效应管的开关作用又要充电。依此类推在不断地充电和放电的过程中就行成了一种稳定的电压,永远使负载两端的电压不会升高也不会降低,这就是开关电源的最大优势。还有就是由于MOSFET场效应管工作在开关状态,导通时的`内阻和截止时的漏电流都较小,所以自身耗电量很小,避免了线性电源串接在电路中的电阻部分消耗大量能量的问题。这也就是所谓的“单相电源回路”的工作原理。
单相供电一般可以提供最大25A的电流,而现今常用的CPU早已超过了这个数字,P4处理器功率可以达到70-80瓦,工作电流甚至达到50A,单相供电无法提供足够可靠的动力,所以现在主板的供电电路设计都采用了两相甚至多相的设计。就是一个两相供电的示意图,很容易看懂,就是两个单相电路的并联,因此它可以提供双倍的电流供给,理论上可以绰绰有余地满足目前CPU的需要了。但上述只是纯理论,实际情况还要添加很多因素,如开关元件性能,导体的电阻,都是影响Vcore的要素。实际应用中存在供电部分的效率问题,电能不会100%转换,一般情况下消耗的电能都转化为热量散发出来,所以我们常见的任何稳压电源总是电气元件中较热的部分。要注意的是,温度越高代表其效率越低。这样一来,如果电路的转换效率不是很高,那么采用两相供电的电路就可能无法满足CPU的需要,所以又出现了三相甚至更多相供电电路。但是,这也带来了主板布线复杂化,如果此时布线设计如果不很合理,就会影响高频工作的稳定性等一系列问题。目前在市面上见到的主流主板产品有很多采用三相供电电路,虽然可以供给CPU足够动力,但由于电路设计的不足使主板在极端情况下的稳定性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如要解决这个问题必然会在电路设计布线方面下更大的力气,而成本也随之上升了。
电源回路采用多相供电的原因是为了提供更平稳的电流,从控制芯片PWM发出来的是那种脉冲方波信号,经过LC震荡回路整形为类似直流的电流,方波的高电位时间很短,相越多,整形出来的准直流电越接近直流。
电源回路对电脑的性能发挥以及工作的稳定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主板的一个重要的性能参数。在选购时应该选择主流大厂设计精良,用料充足的产品。
notebook是什么意思,笔记本就是notebook?
英文名称为NoteBook,俗称笔记本电脑。portable、laptop、notebook computer,简称NB,又称手提电脑或膝上型电脑(港台称之为笔记型电脑1),是一种小型、可携带的个人电脑,通常重1-3公斤。其发展趋势是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而功能却越发强大。像Netbook,也就是俗称的上网本,跟PC的主要区别在于其便携带方便。
主要品牌及制造商
华硕(asus)笔记本电脑
惠普(HP)笔记本电脑
戴尔(DELL)笔记本
东芝(TOSHIBA)笔记本
索尼(SONY)笔记本
宏碁(acer)笔记本
神舟(HASEE)笔记本
明基(BENQ)笔记本
三星(samsung)笔记本
联想(Lenovo)笔记本
苹果(Apple)笔记本
cdkey是什么意思,CDKEY怎么领取?
CDKEY是指软件注册需要的序列码。大部分商业软件都需要使用序列码(或CDKEY码)安装,这些序列码一般都标注在产品包装或说明书上。安装序列码(SN,serial number)和CDKEY码在软件安装后形成特定的产品注册码,用户还可以使用这组注册码向软件生产商注册以获得今后的各种技术支持服务。
CDKEY简单来说就是是指软件注册需要的序列码。
CD-碟,KEY-钥匙.就是碟的钥匙,专业术语叫注册码,实际就是一个密码,但是这个密码和普通密码不同的是它只能通过读碟来输入而不能从键盘输入,即使别人知道了也不行,一般网上银行需要用它以保证客户资料的安全。
简单说cd key 是软件注册码,光盘上安装软件的密码或序列号。比如系统安装光盘在安装系统时有一排长方框要你输入号码就是。
根据名字你就应该大体有点了解。CD 就是碟。KEY就是钥匙的意思,根据表面翻译:就是打开碟的钥匙。用通俗的回答就是 注册码 或者序列号!专业术语叫注册码,就是软件的注册码,密钥。
有请专业电脑人士讲解!主板、CPU、内存、硬盘、显卡、声卡、显示器、光驱、电源、键鼠
CPU-大脑,内存-神经系统,电源-心脏,硬盘-脑容量,主板-躯干,显卡/声卡等-感官
具体问题分类太多,详细的简单几句话说不清楚,另温度过高也分好几种,比如CPU温度过高,主板温度过高,显卡温度过高,硬盘温度过高等,在实际运行中各自的表现也不相同,但大多会引起蓝屏死机等情况
楼主你好!cpu也叫中央处理器,相当于电脑的大脑,你在电脑上的每一个操作都需要cpu的运算才能完成,显卡相当于电脑的眼睛,电脑上所有的图像内容都需要显卡的绘制,内存是运行程序时程序所占用的空间的储存器,它的大小决定了运行程序的多少,主板相当于血管,它是一块板子,上面插满了电脑的硬件,链接着电脑的所有硬件,硬盘相当于一个储存器,于与内存不同的是硬盘储存的是程序不运行时的空间,显示器相当于视网膜,可以把显卡所绘制的图像展现出来,声卡相当于嘴巴,把数字信号转化成声音,光驱是读碟用的,电源是将220v的交流电转化成电压更低的电流供硬件工作的,键鼠就是操作电脑的,有不懂的请追问。
主板:主要作用是把各个其他部件连接一起,所有的部件都要连接到主板上,主板比较少散热,没有风扇,主板的选择要和其他部件要配合。
CPU:电脑的运算和控制部件,是电脑的核心,散热量大,配有风扇,如果连续的运算量大,例如跑大型游戏,CPU温度都会非常高,CPU是主要影响程序运行快慢的部件,例如科学技术时,一个程序可能要跑几个小时,如果换成好的CPU,时间会大大缩短。
内存:CPU负责运算,内存负责存储CPU运算的数据,内存太小,会影响CPU发挥效果。
我也不专业。CPU就是处理数据的,硬盘就是保存数据的,内存就是CPU和硬盘之间的,CPU不直接从硬盘提取数据只能通过内存,内存只是暂时保存需要用到的数据。显卡就是图形处理。电源其他的就不用说了。CPU出问题的话电脑是点不亮的,其他硬件出问题如果你没专业的工具只有一样一样的试了
这么说你不如直接百度查,这东西你不接触过光看看很难真正了解,况且一般使用电脑出问题懂得装个系统就可以了,若硬件出现问题就算你知道你也不会修,只需要懂得一下基本的软件问题就行,太多了没必要。
可以百度科普知识,也可以上大型电脑专业网站看一下相关文章,如太平洋电脑网、中关村在线等。
CPU:
又称中央处理器。在电脑中进行任何操作,都是通过CPU来发送指令完成的。因而CPU的性能也就成为衡量一台电脑档次的重要评判标准。!
主板:
选择一款高性能的主板甚至比选择一个高性能的CPU重要。主板是整个电脑系统平台的载体,担负着整个系统中各种信息的交流。
内存条:
内存条是电脑中临时存放数据的设备,也是于CPU直接交换数据的设备,内存的大小和性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电脑运行性能的高低。
显卡:
也称图形加速卡,是电脑中重要的板卡之一,显示器必须通过显卡才能和主机相连。用来处理电脑中的图像信息,并将处理结果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玩大型游戏的时候需要显卡,否则将会不支持,或画面较顿。
声卡:
大部分主板是集成声卡。
网卡:
用来连接网络的,绝大多数主板是集成网卡。
硬盘:
硬盘是电脑中的外部存储设备。是电脑中不可缺少的硬件之一。操作系统、各种应用软件、游戏、资料等等所有的数据都是存放在硬盘中的。
光驱:
读取光盘数据的。分为串口和并口,现在以串口光驱为主。
电源:
为主机中的所有设备提供动力。
显示器:
显示器的功能是把在电脑中输入和处理的内容以图形的形式显示出来,是电脑重要的输出设备之一。分为普通纯平显示器(普通显示器)和LCD液晶显示器(液晶显示器)。
键盘和鼠标:
电脑硬件系统中必不可少的输入设备。通过操作对电脑发出各种指令。
CPU基础知识大全详解
CPU基础 知识大全 详解有哪些? CPU在电脑中是最核心关键的硬件之一,相当于人的大脑,决定了电脑运算能力,因此CPU的选择至关重要。下面就让我带你去看看CPU基础知识大全详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吧!
程序员必须了解的CPU知识 - 科普篇
1导读
对于一名程序员来说,无论你使用的是什么语言,代码最终都会交给CPU来执行。所以了解CPU相关的知识一方面属于程序员的内功,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你在日常编写代码时写出更加高效的代码
本文不打算对CPU进行深入探究,相反是以简单的语言来帮助大家了解CPU的工作原理以及不得不提到的CPU缓存相关知识,其中晦涩的内容我会通过配图来帮助大家理解,最后会以几个例子来帮助大家更直观的感受到CPU缓存带来的性能影响
2CPU基础知识
CPU即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是我们的代码打交道最多的硬件之一,要想让一个CPU工作,就必须给它提供指令和数据,而这里的指令和数据一般就放在我们的内存当中。其中指令就是由我们平常编写的代码翻译而来,数据也是我们代码中需要用到的数据(例如一个int值、一串字符串等等)
以C语言为例,从我们开始编写到运行的生命周期可以粗略的用下图表示:
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我们日常中使用编辑器或者IDE敲入代码
代码编写完成后使用编译和链接工具生成可以被执行的程序,也就是机器语言(指令的集合)
当程序被运行时,整个程序(包括指令和数据)会被完整的载入到内存当中
CPU不停的向内存读取该程序的指令执行直到程序结束
通过上述第4步我们知道,CPU自身是没有保存我们的程序的,需要不停的向内存读取
那么有个问题是CPU是如何向内存读取的呢?
这里其实存在一个“总线”的概念,即CPU会通过地址总线、控制总线、数据总线来与我们的内存进行交互。其中地址总线的作用是寻址,即CPU告诉内存需要哪一个内存地址上的数据;控制总线的作用是对外部组件的控制,例如CPU希望从内存读取数据则会在控制总线上发一个“读信号”,如果希望往内存中写一个数据则会发一个“写信号”;而数据总线的作用顾名思义就是用来传输数据本身的了
例如CPU需要希望从内存中读一条数据,那么整个过程为:
到这里我们已经知道了CPU在执行我们程序的过程中会不断的与内存交互,读取需要的指令和数据或者写入相关的数据。这个过程是非常非常快的,一般CPU与内存交互一次需要200个时钟周期左右,而现代的处理器单个时钟周期一般都短于1纳秒(1秒 = 十亿纳秒)
但我们的前辈们仍然对这个速度不满足,所以又对CPU设计了一套缓存系统来加速对内存中数据的读取
3CPU缓存
现代CPU通常设计三级缓存(L1、L2、L3),其中L1、L2缓存是每个CPU核心独享的,L3缓存是所有CPU核心共享的,而L1缓存又分为数据缓存和指令缓存
我们的数据就从内存先到L3缓存中,再到L2缓存中,再到L1缓存中,最后再到CPU寄存器中
按照大小来看,通常L1 < L2 < L3 < 内存 < 磁盘,如果你手边有一台Linu__机器的话,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查看CPU各级缓存的大小
以我手上这台服务器为例,L1指令缓存大小为32K、数据缓存大小为32K,L2缓存大小为1MB,L3缓存大小为35.75MB
按照速度来看,通常L1 > L2 > L3 > 内存 > 磁盘,以时钟周期为计量单位
L1缓存:约 4 个CPU时钟周期
L2缓存:约 10 个CPU时钟周期
L3缓存:约 40 个CPU时钟周期
内存:约 200 个CPU时钟周期
也就意味着如果能命中缓存,我们程序的执行速度至少提升5倍左右,如果能命中L1缓存则提升50倍左右,这已经属于相当大的性能提升了
有了缓存系统后,CPU就不必要每条指令或数据都读一次了,可以一次性读取若干条指令或数据然后放到缓存里供以后查询,因为根据局部性原理,CPU访问内存时,无论是读取指令还是数据,所访问的内存单元都趋于聚集在一个较小的连续区域中,所以一次性读取一块连续的内存有利于后续的缓存命中
现实中,CPU通常情况下每次的读取内存时都会一次性读取内存中连续的64个字节,这个连续的64字节术语就叫做Cache Line(缓存行),所以每一级CPU缓存就像下面这样
如果你手边有一台Linu__机器的话,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查看你的机器使用的CPU的Cache Line大小是多少
对于我的服务器来说,L1缓存就有 32KB / 64B = 512 个Cache Line
到这里,我们已经知道了CPU缓存的工作原理和加载方式,这里实际上还遗留了两个话题没有讲,一个是如何组织每一级的 Cache Line(例如 L1 的 512 个Cache Line)来提升访问的命中率;另一个更加复杂一点,在现代CPU都是多核的场景下如何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因为每个核都有自己的L1和L2缓存,那么如果核心1修改的时候只修改了缓存的数据而没有修改内存中的数据,其他核心读到的就是旧数据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由于本篇 文章 只是期望对CPU知识进行一个科普,不希望对于小白来说一次性接触大量的新内容,所以这两个问题我准备在后面的另外两篇再进行更细致的讨论
4性能对比
下面以几个实际的例子来加深大家对Cache Line如何影响程序性能的理解
示例一
我们假设有一个5000万长度的int数组,接着把这个数组的其中一些元素乘以2,考虑下面这两份代码
直觉上代码一比代码二少循环了4倍,并且也少乘2了4倍,理论上代码一比代码二快4倍左右才合理
但在我的服务器上运行的结果是代码一平均花费90毫秒,代码二平均花费93毫秒,性能几乎是差不多的,读者可以自行思考一下原因,再点击下方空白处查看解析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解析
▼
解析
这里最主要的原因还是Cache Line,虽然代码一需要执行的指令确实比代码二要少4倍,但由于CPU一次会把连续的64个字节都读入缓存,而读写缓存的速度又特别快(还记得吗?L1的读取速度只有约4个时钟周期,是内存的50倍),以至于我们很难察觉到这4倍指令的差距
示例二
假设我们需要遍历一个二维数组,考虑下面这两种遍历 方法 :
由于数组长度是一模一样的,直觉上我们期望的是两份代码运行时间相差无几。但在我的服务器上代码一运行需要23毫秒,代码二运行需要51毫秒,读者可以自行思考一下原因,再点击下方空白处查看解析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解析
▼
解析
这里最主要的原因依然是Cache Line,由于C语言中二维数组的内存是连续的,所以我们按行访问的时候访问的一直都是连续的内存,而Cache Line也是连续的64个字节,所以按行访问对Cache Line更友好,更容易命中缓存
而按列访问的话每次访问的内存不是连续的,每次的跨度都是256__sizeof(int)也就是1KB,更容易出现缓存Miss
示例三
假设我们有一个数组,我们希望计算所有大于100的元素的和,考虑下面两份代码
其中代码一是随机生成了个长度为1000W的数组,然后统计大于100的所有数字的和;代码二也是随机生成了个长度为1000W的数组,但是是先排完序,再统计大于100的所有数字的和。并且可以看到,两份代码都是只计算了统计sum的那段代码的消耗时间,所以两份代码都不考虑随机生成数组和排序花费的时间
理论上来讲两份代码花费时间应当是相差无几的,但实际上在我的机器上跑出来第一份代码输出的是46毫秒,第二份代码输出的是23毫秒
读者可以自行思考一下原因,再点击下方空白处查看解析,提示:第二份代码中在统计sum之前数组是有序的
电脑CPU如何选购? 台式机 CPU知识扫盲和选购建议
CPU有几个重要的参数:架构、主频、核心、线程、缓存、接口。
架构:
有句老话叫“抛开架构看核心主频都是耍流氓”,那什么是架构?假如我们把架构想象成交通工具,那么老的架构就是火车,而新的架构就是高铁,所以架构的提升直接影响CPU的性能。这也就是为什么老式的CPU虽然也有超高的主频但性能还是被现在的i3碾压的原因了。
电脑CPU如何选购?台式机CPU知识扫盲和选购建议
主频:
我们常在CPU的信息里看到 某某CPU主频3.6GHz,这里的主频其实是CPU内核工作的时钟频率,并不直接等于CPU的运算速度,但是高的主频对于CPU的运算速度却至关重要。
核心:
核心又称内核,是CPU用来完成所有计算、接受/存储命令、处理数据等任务的装置。我们可以简单的把核心理解为人的手,单核就是一只手、双核就是两只手、四核就是四只手。
核心数并不是越多越好的,要看使用场景,比如在打字的时候,两只手就比一只手效率高,但是在操作鼠标的时候,使用两只手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至于什么场景需要使用多少核心的CPU在下面会讲到。
电脑CPU如何选购?台式机CPU知识扫盲和选购建议
线程:
我们通常会看到“四核四线程” 和“四核八线程”这两种说法,我们可以简单的把工厂里的流水线比作线程,把工人比作核心,早先由于工人工作技能不高,一个工人只能处理一条流水线的任务,我们可以把这个称为单核单线程,但是后来工人技术熟练了,觉得操作一条流水线很无聊,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于是就给又分配一条流水线,让这个工人同时处理两条流水线的任务,我们可以把这个称为“单核双线程”。
缓存:
缓存也是CPU里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参数,由于CPU的运算速度比内存条的读写速度要快很多,这会让CPU花费很长的时间等待数据的到来或是把数据写入内存条,这个时候CPU内的高速缓存可以作为临时的存储介质来缓解CPU的运算速度与内存读写速度不匹配的矛盾,所以缓存越大越好。
电脑CPU如何选购?台式机CPU知识扫盲和选购建议
接口:
CPU需要通过接口安装在主板上才能工作,而目前CPU的接口都是针脚式接口,AMD和英特尔的CPU在接口上就有很大的差别,所以需要使用适配接口的主板才能正常工作。目前英特尔主流的接口类型为LGA-1151接口(6、7、8代i3 i5 i7都是这种接口);AMD平台主流的接口类型有AM4接口(锐龙系列)和FM2+接口(速龙系列、APU系列)。
PS:英特尔最新的酷睿8代CPU虽然也是LGA-1151接口,但不适配老式的LGA-1151接口主板的平台,需要另购主板
说完了这些重要的参数,相信你也对CPU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我们再谈谈不同场景对CPU的选择。
计算机系统基础:CPU相关知识笔记
1、什么是CPU
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5大部件组成。
运算器和控制器等部件被集成在一起称为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CPU
是硬件系统的核心。
2、CPU的用途
CPU主要负责获取程序指令、对指令进行译码并加以执行。
CPU的功能如下:
3、CPU的组成
CPU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和内部总线等部件组成。
3.1 运算器
运算器包括算术逻辑单元(ALU)、累加器、缓冲寄存器、状态条件寄存器等。它的主要工作是完成所规定的的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
算术逻辑单元(ALU):ALU的重要组成部件,负责处理数据,实现算术和逻辑运算。
累加器(AC):当执行算术或逻辑运算时,为ALU提供一个工作区。
数据缓冲器(DR):作为CPU和内存、外部设备之间数据传送的中转站、操作速度的缓冲;
在单累加器结构的运算器中,DR还可以作为操作数寄存器。
状态寄存器(PSW):保存算术指令和逻辑指令运行或测试的结果建立的的各种条件码内容,分为状态标志和控制标志。
3.2 控制器
用于控制这个CPU的工作,不仅要保证程序的正确执行,还要能处理异常事件。
控制器主要包括指令控制逻辑、时序控制逻辑、总线控制逻辑、中断控制逻辑。
3.2.1 指令控制
指令寄存器(IR):当执行一条指令时,需要先把它从内存存储器取到缓冲寄存器中,再送入IR中暂存,指令译码器会根据IR的内容产生各种微操作命令,控制其他部件协调工作,完成指令的功能。
程序计数器(PC):PC具有寄存和计数两种功能。又称为指令计数器。
地址寄存器(AR):用来保存当前CPU所访问的内存单元地址。
指令译码器(ID):包含指令操作码和地址码两部分,为了能执行任何给定的指令必须对操作码进行分析,以便识别要进行的操作。
3.2.2 时序控制
时序控制要为每条指令按时间顺序提供应有的控制信号。
3.2.3 总线控制
为多个功能部件提供服务的信息通路的控制电路。
3.2.4 中断控制
用于控制各种中断请求,并根据优先级排队,逐个交给CPU处理。
3.3 寄存器组
分为专用寄存器、通用寄存器。运算器和控制器中的寄存器是专用寄存器,作用是固定的。
通用寄存器用途广泛由程序员规定其用途。
4、什么是多核CPU
内核:CPU的核心称为内核,是CPU的最重要组成部分。CPU的所有计算、接收/存储命令、处理数据都是由核心执行。
多核:在一个单芯片上集成两个或者更多个处理器内核,并且每个内核都有自己的逻辑单元、控制单元、中端处理器、运算单元、一级Cache、二级Cache共享或独有。
多核CPU优点:可满足用户同时进行多任务处理等要求。
CPU基础知识大全详解相关文章:
★ CPU的基础知识大全有哪些
★ CPU基础知识拓展大全
★ 电脑主板应用知识大全
电脑主板基础实用知识
主板主要要求做工良好,可以为CPU,内存,以及其他的相关配件提供稳定的供电支持,另外还加上对硬件的支持上限。AMD和Intel两家的CPU接口不同,所以使用的型号也不同,通常主板上都会标注。下面就让我带你去看看电脑主板基础实用知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计算机 硬件知识 : BIOS 、EFI与UEFI详解!
本文估计很多小白看不懂,但是还是建议你硬着头皮看完,这篇 文章 主要讲解了这几种“BIOS”的启动方式,对电脑启动问题判断的理解会有益处。
BIOS是个程序,存储在BIOS芯片中,而现在的新式电脑用的基本都是UEFI启动,早期的过渡电脑用的都是EFI启动。其实EFI或UEFI的一部分也是存储在一个芯片中,由于它们在表面形式、基本功能上和BIOS差不多,所以习惯上我们也把存储EFI/UEFI的芯片叫做EFI/UEFI BIOS芯片,EFI/UEFI也叫做EFI/UEFI BIOS,但在实际上它们和BIOS根本是不一样的,所以最好还是把后面的“BIOS”尾巴去掉为好,下面就来具体谈一下BIOS、EFI和UEFI。
BIOS用于计算机硬件自检、CMOS设置、引导 操作系统 启动、提供硬件I/O、硬件中断等4项主要功能,因此BIOS程序可以分为若干模块,主要有Boot Block引导模块、CMOS设置模块、扩展配置数据(ESCD)模块、DMI收集硬件数据模块,其中引导模块直接负责执行BIOS程序本身入口、计算机基本硬件的检测和初始化,ESCD用于BIOS与OS交换硬件配置数据,DMI则充当了硬件管理工具和系统层之间接口的角色,通过DMI,用户可以直观地获得硬件的任何信息,CMOS设置模块就是实现对硬件信息进行设置,并保存在CMOS中,是除了启动初始化以外BIOS程序最常用的功能。
BIOS本身是汇编语言代码,是在16位实模式下调用INT 13H中断执行的,由于__86-64是一个高度兼容的指令集,也为了迁就BIOS的16位实模式的运行环境,所以即使现在的CPU都已是64位,如果还是在BIOS启动(基本见于09年以前的主板),在开机时仍然都是在16位实模式下执行的。16位实模式直接能访问的内存只有1MB,就算你安了4G、8G或者16G还是32G内存,到了BIOS上一律只先认前1MB。在这1MB内存中,前640K称为基本内存,后面384K内存留给开机必要硬件和各类BIOS本身使用,了解了这些,下面谈一下BIOS启动计算机的具体过程。
当按下电源开关时,电源就开始向主板和其他设备供电,这时电压还不稳定,在早期的南北桥主板上,由主板北桥向CPU发复位信号,对CPU初始化;稳定电压后复位信号便撤掉。而对于现在的单南桥主板,则由CPU自身调整稳定电压达到初始化的目的,当电压稳定后,CPU便在系统BIOS保留的内存地址处执行跳转BIOS起始处指令,开始执行POST自检。
在POST自检中,BIOS只检查系统的必要核心硬件是否有问题,主要是CPU、640K基本内存、显卡是否正常,PS/2键盘控制器、系统时钟是否有错误等等。由于POST检查在显卡初始化以前,因此在这个阶段如发生错误,是无法在屏幕上显示的,不过主板上还有个报警扬声器,而且如果主板的8255外围可编程接口芯片没有损坏的话,POST报警声音一定是会出来的。可以根据报警声的不同大致判断错误所在,一般情况下,一声短“嘀”声基本代表正常启动,不同的错误则是不同的短“嘀”声和长“嘀”声组合。POST自检结束后,BIOS开始调用中断完成各种硬件初始化工作。
硬件初始化工作中,主要说明两点,首先经过POST检测后,电脑终于出现了开机启动画面,这就是已经检测到了显卡并完成了初始化。但是请注意,由于BIOS是在16位实模式运行,因此该画面是以VGA分辨率(640__480,纵横比4:3)显示的,因为实模式最高支持的就是VGA。以前的小14-17寸CRT 显示器 由于都是4:3比例,最高分辨率也比较低,因此这个开机启动画面没有什么违和感,但现在的液晶显示器基本上都是宽屏16:9的,分辨率也较高,因此在这样的显示屏下,启动画面上的一切东西显示都可以说“惨不忍睹”——图形被拉长,字体很大很模糊,可以很明显看到显示字体的锯齿。第二,BIOS只识别到由主引导记录(MBR)初始化的硬盘,之所以说明这点,是因为后续的EFI或UEFI采用了一种新的GUID磁盘分区系统(GPT)格式,这种硬盘在BIOS下是无法识别的。硬件全部初始化完毕后,接下来进入更新ESCD阶段。
在ESCD更新阶段中,BIOS将对存储在CMOS中和操作系统交换的硬件配置数据进行检测,如果系统硬件发生变动,则会更新该数据,否则不更新保持原状不变,ESCD检测或更新结束后,BIOS将完成最后一项工作,就是启动操作系统。
最后这一步中,BIOS根据CMOS中用户指定的硬件启动顺序,读取相应设备的启动或引导记录,引导相应设备上的操作系统启动,进入操作系统,此后便由操作系统接替BIOS负责硬件和软件间的相互通信。如果发现所有硬件都没有能引导操作系统的记录,则会在屏幕上显示相应错误信息,并将电脑维持在16位实模式。
虽然BIOS作为电脑加电启动所必不可少的部分,但是从其于1975年诞生之日起近30余年,16位汇编语言代码,1M内存寻址,调用中断一条条执行的理念和方式竟然一点都没有改变,虽然经各大主板商不懈努力,BIOS也有了ACPI、USB设备支持,PnP即插即用支持等新东西,但是这在根本上没有改变BIOS的本质,而英特尔为了迁就这些旧技术,不得不在一代又一代处理器中保留着16位实模式(否则根本无法开机的)。但是,英特尔在2001年开发了全新的安腾处理器,采用IA-64架构,并推出了全新的EFI。后来证明,安腾处理器、IA-64架构没有推广开来,而EFI和后继的UEFI却发扬光大,成为现在电脑的主要预启动环境。
EFI,是E__tensible Firmware Interface的词头缩写,直译过来就是可扩展固件接口,它是用模块化、高级语言(主要是C语言)构建的一个小型化系统,它和BIOS一样,主要在启动过程中完成硬件初始化,但它是直接利用加载EFI驱动的方式,识别系统硬件并完成硬件初始化,彻底摒弃读各种中断执行。EFI驱动并不是直接面向CPU的代码,而是由EFI字节码编写成,EFI字节码是专用于EFI的虚拟机器指令,需要在EFI驱动运行环境D__E下解释运行,这样EFI既可以实现通配,又提供了良好的兼容。此外,EFI完全是32位或64位,摒弃16位实模式,在EFI中就可以实现处理器的最大寻址,因此可以在任何内存地址存放任何信息。另外,由于EFI的驱动开发非常简单,基于EFI的驱动模型原则上可以使EFI接触到所有硬件功能,在EFI上实现文件读写,网络浏览都是完全可能的。i,BIOS上的的CMOS设置程序在EFI上是作为一个个EFI程序来执行的,硬件设置是硬件设置程序、而启动管理则是另一个程序,保存CMOS又是另一个程序,虽然它们在形式的Shell上是在一起的。
EFI在功能上完全等同于一个轻量化的OS(操作系统),但是EFI在制定时就定位到不足以成为专业OS的地位上,首先,它只是一个硬件和操作系统间的一个接口;其次,EFI不提供中断访问机制,EFI必须用轮询的方式检查并解释硬件,较OS下的驱动执行效率较低,最后,EFI只有简单的存储器管理机制,在段保护模式下只将存储器分段,所有程序都可以存取任何一段位置,不提供真实的保护服务。伴随着EFI,一种全新的GUID磁盘分区系统(GPT)被引入支持,传统MBR磁盘只能存在4个主分区,只有在创建主分区不足4个时,可以建立一个扩展分区,再在其上建立被系统识别的逻辑分区,逻辑分区也是有数量的,太多的逻辑分区会严重影响系统启动,MBR硬盘分区最大仅支持2T容量,对于现在的大容量硬盘来说也是浪费。GPT支持任意多的分区,每个分区大小原则上是无限制的,但实际上受到OS的规定限制不能做到无限,不过比MBR的2T限制是非常重要的进步。GPT的分区类型由GUID表唯一指定,基本不可能出现重复,其中的EFI系统分区可以被EFI存取,用来存取部分驱动和应用程序,虽然这原则上会使EFI系统分区变得不安全,但是一般这里放置的都是些“边缘”数据,即使其被破坏,一般也不会造成严重后果,而且也能够简单的恢复回来。
当EFI发展到1.1的时候,英特尔决定把EFI公之于众,于是后续的2.0吸引了众多公司加入,EFI也不再属于英特尔,而是属于了Unified EFI Form的国际组织,EFI在2.0后也遂改称为UEFI,UEFI,其中的EFI和原来是一个意思,U则是Unified(一元化、统一)的缩写,所以UEFI的意思就是“统一的可扩展固件接口”,与前身EFI相比,UEFI主要有以下改进:
首先,UEFI具有完整的图形驱动功能,之前的EFI虽然原则上加入了图形驱动,但为了保证EFI和BIOS的良好过渡,EFI多数还是一种类DOS界面(仍然是640__480VGA分辨率),只支持PS/2键盘操作(极少数支持鼠标操作),不支持USB键盘和鼠标。到了UEFI,则是拥有了完整的图形驱动,无论是PS/2还是USB键盘和鼠标,UEFI一律是支持的,而且UEFI在显卡也支持GOP VBIOS的时候,显示的设置界面是显卡高分辨率按640__480或1024__768显示,因此画面虽小但很清楚,但是这样会导致屏幕周围大片留黑,不过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除非UEFI默认窗口大小也是最高分辨率。
其次,UEFI具有一个独特的功能,安全启动,而EFI是没有安全启动的,安全启动(Secure Boot),实际上通俗的解释是叫做固件验证。开启UEFI的安全启动后,主板会根据TPM芯片(或者CPU内置的TPM)记录的硬件签名对各硬件判断,只有符合认证的硬件驱动才会被加载,而Win8以后的Windows则是在操作系统加载的过程中对硬件驱动继续查签名,符合Windows记录的硬件才能被Windows加载,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启动型程序在操作系统启动前被预加载造成的风险,但是这也会造成系统安装变得垄断。
无论EFI还是UEFI,都必须要有预加载环境、驱动执行环境、驱动程序等必要部分组成,为了支持部分旧设备(如在UEFI下挂载传统MBR硬盘,不支持UEFI启动的显卡在UEFI下仍然支持运行等),还需要一个CSM兼容性支持模块、EFI或UEFI都是仅支持GPT磁盘引导系统的,下面就具体谈一下EFI或UEFI启动计算机的过程。
一般地,预加载环境和驱动执行环境是存储在UEFI(UEFI BIOS)芯片中的,当打开电源开关时,电脑的主要部件都开始有了供电,与BIOS不同的是,UEFI预加载环境首先开始执行,负责CPU和内存(是全部容量)的初始化工作,这里如出现重要问题,电脑即使有报警喇叭也不会响,因为UEFI没有去驱动8255发声,不过预加载环境只检查CPU和内存,如果这两个主要硬件出问题,屏幕没显示可以立即确定,另外一些主板会有提供LED提示,可根据CPU或内存亮灯大致判断故障。
CPU和内存初始化成功后,驱动执行环境(D__E)载入,当D__E载入后,UEFI就具有了枚举并加载UEFI驱动程序的能力,在此阶段,UEFI会枚举搜索各个硬件的UEFI驱动并相继加载,完成硬件初始化工作,这相比BIOS的读中断加载速度会快的多,同样如加载显卡的UEFI驱动成功,电脑也会出现启动画面,硬件驱动全部加载完毕后,最后同BIOS一样,也得去启动操作系统。
在启动操作系统的阶段,同样是根据启动记录的启动顺序,转到相应设备(仅限GPT设备,如果启动传统MBR设备,则需要打开CSM支持)的引导记录,引导操作系统并进入,这里需要注意的是,UEFI在检测到无任何操作系统启动设备时,会直接进入UEFI设置页面,而不是像BIOS那样黑屏显示相关信息。
综上对BIOS和UEFI启动计算机过程的叙述,可以概括为:BIOS先要对CPU初始化,然后跳转到BIOS启动处进行POST自检,此过程如有严重错误,则电脑会用不同的报警声音提醒,接下来采用读中断的方式加载各种硬件,完成硬件初始化后进入操作系统启动过程;而UEFI则是运行预加载环境先直接初始化CPU和内存,CPU和内存若有问题则直接黑屏,其后启动P__E采用枚举方式搜索各种硬件并加载驱动,完成硬件初始化,之后同样进入操作系统启动过程。
此外,BIOS是16位汇编语言程序,只能运行在16位实模式,可访问的内存只有1MB,而UEFI是32位或64位高级语言程序(C语言程序),突破实模式限制,可以达到要求的最大寻址。
电脑新手必备维修常识:主板上常见英文标识解释!
1.硬盘和软驱接口
PRIIDE和IDE1及SEC IDE和IDE2···表示硬盘和光驱接口的主和副
FLOPPY和FDD1 ····· 表示软驱接口
注意:在接口周围有针接顺序接示,如1,2和33,34及39,40样数字指示。我们使用的软驱线和硬盘线红线靠近1的位置。
2.CPU插座
SOCKET-478和SOCKET 462,SOCKET 370··表示CPU的类型的管脚数。
3.内存插槽
DIMM0,DIMM1,和DDR1,DDR2,DDR3···表示使用的内存类型
4.电源接口
AT__1或AT__PWR ···20针AT__电源接口
AT__12V······CPU供电的专用12V接口(2黄2黑共4根)
AT__P5 ······内存供电接口(颜色为1红,2橙,3黑,共6根)
5.风扇接口
CPU-FATN1····· CPU风扇
PWR-FAN1······电源风扇
CAS-FAN1和CHASSIS FAN和SYS FAN等···表示机箱风扇电源接口
FRONTFAN ······前置机箱风扇
REARFAN ·······后置机箱风扇
6.机箱面板接口
P_PANEL或FRONT PNL1···前置面板接口
RESET或RST ······· 复位
PWR_SW或PW_ON ······电源开
PWR_LED·········电源指示灯
ACPI_LED·········高级电源管理状态指示灯
TUBRO_LED或TB_LED ····表示加速状态指示灯
HD_LED或IDE_LED ·····硬盘指示灯
SCSILED·········SCSI硬盘工作状态指示灯
HD+和HD-········硬盘指示灯的正负极,如MPD+和MPD-,PW+和PW-
SPEAKER和SPK······主板喇叭接口
BZ1··········峰鸣器
KB_LOCK和KEYLOCK···表示键盘锁接口
TUBROS/W·······加速转换开关接口
7.外设接口
LPT1和PARALL·····表示打印机接口
COM1和COM2······串行通讯端口,也是外围MODEM接口,老的方形鼠标接口
RJ45·········内置网卡接口
RJ11·········内置MODEM接口
USB或USB1及USB2,FNT USB等···表示主板前置或后置USB接口
MSE/KYBD······鼠标和键盘接口
CD_IN1和JCD···· 表示CD音频输入接口
AU___IN1和JAU__···· 表示线路音频输入接口
JAUDIO或AUDIO····表示板载音频输出接口。如果你的音箱有前置耳机和话筒插孔时,并且其接口符合板载AUDIO接口,这时你就可以方便的同时使用前置和后置音频输出,不必来回地拔来拔去。
F_AUDIO······· 前置音频输入输出接口
MODEMIN1······内置调制解调器输入接口
关于 DIY 硬件全新工包 科普知识
主板、显卡的全新工包是什么意思?
在DIY硬件中,工包基本会出现在主板和显卡以及电源上,尤其是主板和显卡。所谓的“工包”就是没有零售包装盒的产品,硬件单独只有一个防静电袋包装,也有的工包有牛皮纸简易的包装盒(非零售彩盒),通常这些产品会放置在一个大纸箱内,里面有纸片将每一个硬件隔开,全新工包就更好理解了,也就是全新并且没有零售包装盒的产品,非零售产品,工包产品价格相比零售产品的便宜不少。
在知名硬件品牌中,例如华硕、技嘉、微星等,也存在工包的主板和显卡产品,而这些工包产品主要是针对人群主要是网吧、DIY整机商等大批量采购装机的人群,价格便宜,安装的时候更方便,无需一个一个拆包装。
可能会有用户说,这和散片CPU是不是一个道理,也是没有包装,只有一个裸CPU,表面上是一个道理,但是大有不同。CPU散片主要在供货 渠道 、质保、包装不同,CPU性能、做工上没有差别,但是工包的显卡和主板在供货渠道是相同的,正规渠道流出的产品,主要是面向的群体不同,质保通常和零售产品是相同的,但是做工用料上相比零售产品存在差异,出现用料缩水的现象,这也是工包产品便宜的主要原因,不只是没有零售包装盒那么简单。
谈论到工包缩水产品,不得不说一下电脑整机,电脑整机为什么不推荐,从目前市场来看,鱼龙混杂,主要可以分为三类。
1、二手硬件组装而成的一台电脑
停产硬件组装的电脑,多为淘汰多年的i5、i7处理器,一般是intel第一代、二代、三代i5、i7处理器,型号一般是i5-750、i7-920、i5-2400、i5-3470等停产产品。要知道现在已经是intel第九代处理器了,每一代会有不同程度的升级,包括架构、工艺、核心、单核性能,虽然开头都是i5、i7型号,可以说已经淘汰历代i5、i7处理器还不如目前的低端产品,要知道,intel七代到八代已经有了40%性能提升,八代到九代也有着10%左右的性能提升。对于只认i5、i7处理器,而不知道代数的重要性的小白来说,被坑真的还蒙在鼓里,看起来型号是i5、i7开头,显得很高端,但是与新产品性能对比,可能也就是入门产品的性能水平。
2、洋垃圾硬件组装而成的一台电脑
洋垃圾其实也是二手,只是是服务器淘汰下来的产品,它的优势就是核心多,洋垃圾硬件组装而成的电脑可以说是最可以“唬人”,什么六核十二线程什么吊打i5、i7,什么丧尽天良的性能对比图等,在忽悠小白面前什么假话都说尽了。通常这些CPU基本都是E5、E、__开头的型号,号称是i5级、i7级、i9级,总之能写多夸张就写多夸张。这些洋垃圾虽然具有核心数量和线程数较多,但是架构偏老,工艺落后、发热量大,单核性能偏弱,论性能来说,还不如目前在售的入门级CPU。一般在主板上会搭配淘汰魔改的__58、__79主板,像__58、__79这种LGA1366、LGA 2011接口的主板早淘汰了,市面上根本没有全新货,intel更不可能生产淘汰产品,都是小工厂回收的__79、__58芯片进行翻新的“新主板”,这类主机除了机箱是新的, 其它 不可能是新的。
3、缩水工包硬件组装而成的一台电脑
说到这里,又进行关于工包硬件的主题了,这种主机虽然采用的是全新目前在售的硬件,但是“水”依然很深,首先CPU不用说肯定是散片,甚至会掺杂杂牌或者三线品牌的产品,这一切都是为了降低成本。相信不少用户发现有些电脑整机采用华硕等知名的主板,整机出现之类的知名品牌,像主板、显卡、电源之类基本是工包产品,就拿华硕主板为例,号称华硕四大神兽,例如DRAGON (龙)、 PI__IU (貔貅) 、BASALT (玄武) 、KYLIN (麒麟),这些也可以称之为电商专供,其实就是工包,例如华硕B365M-BASALT(有些电商很聪明,直接不写,就直接写华硕B360M或者华硕B365M,不敢写后缀的基本都是这种类型),都是属于工包主板,价格比较低,在做工用料、供电相数、接口等方面有一定缩水,用料能省都省了,都是为了降低整机预算,而这些“工包”产品,被不少用户称之为“缩水”产品。
就像如下网上某款整机的主板,型号为华硕B365M-BASALT,就是属于工包产品。
我们来看下工包的华硕B365M-BASALT和零售的华硕 TUF B365M-PLUS GAMING主板有什么区别吧,如下图所示。
从主板外观上来看,相信大家可以一目了然,工包主板在没有散热装甲,无疑在散热和颜值上会差点,尺寸上,工包主板也缩小了不少,虽然都是基于M-AT__板型,华硕B365M-BASALT尺寸只有22.6 厘米 __ 18.5 厘米,而零售版的华硕 TUF B365M-PLUS GAMING尺寸为24.4 厘米 __ 24.1 厘米,尺寸上的缩水就意味着主板布局更加紧凑,例如少了两根内存插槽、一根显卡插槽、一个M.2插槽、两个sata接口等等,总之基本能省都省了,做工用料基本一目了然,就不一一介绍了。还有尤为重要的供电部分,工包只有5相供电,而零售版的拥有7相供电,包括采用的电容等采用都是有所不同的。
而工包显卡也类似主板这样,主要是用料上的“缩水”,与零售版可能会存在用料、散热、RGB灯效、PCB板、供电、显示接口支持等区别。最大的区别主要反映在散热和超频能力上,散热会相对差一些,超频能力弱一些,如果零售最便宜的版本,称之为丐版,那工包显卡一定是丐中丐,丐中的霸主!
就像某彩虹家的网驰版本显卡,就是属于工包产品,如下图所示,这款显卡虽然是拥有定位中高端的RT__2060芯片,但是做工用料看起来甚至还不如千元级的显卡。
电脑主板基础实用知识相关文章:
★ 电脑主板的基础知识大全
★ 电脑主板基础知识大全
★ 主板常用基础知识讲解
★ 主板基础应用知识大全
★ 电脑主板的常用知识
★ 电脑主板应用知识大全
★ 小白主板基础知识扫盲
★ 电脑主板实用冷门知识
★ 电脑主板的科普知识大全
★ 【电脑硬件知识】:新手必备的四大电脑硬件基础常识
为什么电脑需要硬盘
DIY装机指的是自行选择电脑的各个硬件,这些硬件包括处理器、主板、内存、显卡、硬盘、机箱、电源等,在保证兼容、合理搭配的同时将所有的DIY硬件搭配组装为一台完整的电脑,也是所谓的“组装机”、“兼容机”,今天小编再来帮大家科普一下硬盘选购知识和硬盘知识,教你如何挑选合适的硬盘。
硬盘分为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以及混合硬盘三个类型,而绝大数的用户都是采用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双硬盘方案,现在混合硬盘市场需要很小,市场上装机常见主要是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我们先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三个类型的硬盘知识吧。
一、硬盘 选购 的类型:
1、机械硬盘(HDD)
是一款传统式硬盘,在没有固态硬盘之前都是搭配的机械硬盘,现在装机搭配机械硬盘多数作为储存副盘。机械硬盘的结构主要是由一个或者多个铝制或者玻璃制成的磁性碟片、磁头、转轴、磁头控制器、控制电机、数据转换器、接口以及缓存等几个部分组成。在机械硬盘在工作的时候,磁头悬浮在高速旋转的磁性碟片上进行读写数据。
优点主要是容量大,价格便宜,技术成熟,硬盘破坏可做数据恢复,而缺点主要是速度相比固态硬盘要慢,发热大,噪音大,防震抗摔性差。
2、固态硬盘(SSD)
固态硬盘是在机械硬盘之后推出的一款新型硬盘,也是现在装机首选硬盘之一,都是设为主盘运用,大大提升系统速度。固态硬盘主要是由多个闪存芯片加主控以及缓存组成的阵列式储存,属于以固态电子储存芯片阵列制成的一种硬盘。
优点主要是相比机械硬盘,读取速度更快,寻道时间更小,能够提升系统、软件、游戏等读写速度,静音、防震抗摔性佳,低功耗、轻便、发热小。而缺点主要是价格偏贵、容量较小,大储存需要的时候,往往需要搭配机械硬盘来运用。
3、混合硬盘(SSHD)
混合硬盘相当于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的结合产品,采用容量较小的闪存颗粒作为储存常用文件,而磁盘才是最为重要的储存介质,而闪存仅仅是起了缓冲的作用,将更多的常用文件保存到闪存内减小寻道时间,从而提升效率。
混合硬盘优缺点主要是读写速度相比机械硬盘要快,但是速度不如固态硬盘,与机械硬盘同样,发热显著,有显著噪音,有震动。
二、硬盘 选购 的品牌
1、机械硬盘:西部数据(WD)、希捷(ST)
2、固态硬盘:三星、Intel、浦科特、Toshiba、建兴、闪迪、金士顿、威刚、WD、影驰、七彩虹、台电等。
一般来说,首选三星、intel、浦科特,不过价格偏贵,其次金士顿、闪迪、Toshiba等,性价比品牌可以影驰、威刚、台电、七彩虹等。
三、硬盘 选购 的容量
同价位情况下,机械硬盘的容量要比固态硬盘要大很多,因此大储存的情况下,必须搭配机械硬盘作为储存运用,除非你是土豪,直接购买大容量的固态硬盘。
固态硬盘容量通常:120G、240G、320G、500G、1T、2T或者以上等。不过现在基本都是选用120G、240G容量为主,因为大容量的固态硬盘价格绝对让你怀疑人生,不过相信经过固态硬盘多年的发展,大容量会越来越主流,越来越便宜。
机械硬盘容量通常:1T、2T、3T、4T或者以上等。一般基本都是选用1T、2T机械硬盘,再大的基本用不到,除非真有这样的储存需要。
四、硬盘 选购 的接口
机械硬盘现在都是SATA3接口,而固态硬盘常见的有:SATA 3接口,PCI-E接口,M.2接口,其中M.2之间也有不一样的规格,主要由2242、2260、2280三种规格。
SATA3接口的固态硬盘是现在运用广泛的,而M.2接口固态硬盘慢慢主流起来,而PCI-E接口一般运用在高端机上,拥有更高的速度体验。
五、硬盘 选购 的尺寸
台式电脑机械硬盘都是3.5英寸,而SATA3接口的固态硬盘是2.5寸的,与笔记本的机械硬盘尺寸相似,因此也可以运用在笔记本上。PCI-E接口的固态硬盘只适于台式电脑,并不合适笔记本,而M.2和SATA的固态硬盘,台式电脑和笔记本都是通用的。
不过对于现在的笔记本和台式电脑来说,M.2接口的固态硬盘外形小巧,打破了SATA接口带来的性能瓶颈,因此装机之家小编坚信,M.2接口的固态硬盘才是未来趋势。
是什么决定了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速度?
固态硬盘主要是颗粒与主控, 固态的颗粒与主控好坏决定了一款固态硬盘的性能,颗粒与主控越好,无疑固态硬盘的速度越强。
SSD的颗粒的传统分类:SLC、MLC、TLC,SLC颗粒要强于MLC,而MLC颗粒又强于TLC,不过SLC颗粒在现在市场基本很少,(装机之家原创)主要是价格偏贵,现在中高端的固态还是MLC颗粒的天下,而TLC颗粒成本较低,性能与寿命不如MLC,定位市场入门级固态硬盘。
SLC = Single-Level Cell ,即1bit/cell,速度快寿命长,价格超贵(约MLC 3倍以上的价格),约10万次擦写寿命。
MLC = Multi-Level Cell,即2bit/cell,速度一般寿命一般,价格一般,约1000--3000次擦写寿命。
TLC = Trinary-Le
硬盘属电脑的外储存设备,电脑的系流软件和应用软件,都比较膨大,通常需要储存在外储存器供启动或启用时读取,而电脑的内储存部份是无法完成这任务的,所以电脑需要硬盘。